戚繼光的外甥,不滿清廷殘暴,在齊魯大地上率眾抗清,失敗被滅族
於七起義,即明末清初膠東農民起義,其核心領袖為於七,因而稱為「於七起義」。滿清入關後執行 殘暴的民族壓迫政策激發了農民運動的萌生,在膠東一帶,於七先後兩次率眾起義抗清。是清初農民抗清鬥爭中規模較大的地方性起義。
於七簡介
於七 (1607一1701) 本名樂吾,山東棲霞唐家泊村人,抗清英雄。生於明萬曆三十五年,初字小喜,後改為孟熹,因在同胞十人中排行第七,故稱於七。於七出生在棲霞一個非常特殊的殷富之家。[1]祖父於進表,是山東省大金礦主,棲霞巨商,登州府富豪,膠東武林名人,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資本家。於七的祖父於進表為管理金礦,從蛇窩泊村遷到牙山西麓的唐家泊村。父親於可清,綽號『草上飛』,明末曾充防撫鋪兵,為明朝的武將軍,明崇禎二年,與入侵腹地的後金軍作戰,殉國在保京戰場。於七的外祖父戚繼光,是中華歷史名將。母親戚顏君,是戚繼光的長女。
起義過程
處在明末清初、社會動蕩階段,於七和兄弟於六廣泛開展社交,結交武林中人,劫富濟貧。不過他們搶劫也是有原則性的,比如打聽到有富家大戶時,於七先獨自登門拜見,如果對方拿出所有錢財糧食,他就取一半,給對方留一半。相反,如果對方吝嗇耍心眼,就別怪於七不客氣了,他會用武力拿走所有家產。久而久之,於七的名聲越來越大,投奔者也越來越多,1650年,於七以淘金工為主體,聯合膠東各縣農民起義武裝,發動了膠東第一次農民抗清起義,他率領千人進攻寧海州(今煙台牟平區),將知州劉文琪梟首示眾。當時滿清政府暫時無暇顧及,讓當時登州知府張尚賢出面,採取懷柔政策,招撫於七為棲霞把總(明代及清代前中期陸軍基層軍官名)。有了這個身份,於七可以更方便聚集人脈、擴大武裝力量,他當時結交了一批反清復明的「復社人員」,比如棲霞的郝晉、萊陽的宋番宋琬兄弟、宋繼澄父子,還有即墨黃培等等,只等時機成熟,來一次更大規模的起義。
沒想到,這個機會提前到來了,而點燃這場戰爭火焰的竟然是萊陽城一個有名的惡霸宋彝秉,人稱「宋二閻王」。他雖是宋琬的侄子,卻是宋家家族裡的敗類,整日吃喝嫖賭、無惡不作。這樣一個人,怎麼跟於七惹上關係了呢?於桂明說,這事還得從於1661年4月15日,萊陽寶泉山廟會說起。
「對萊陽城來說,這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春暖花開,人們出來看花、賞景、拜佛,祈求一年平平安安。於七的弟弟於九,也陪著妻子衣氏來了。衣氏出身大家閨秀,絕色佳人,同在廟會的宋彝秉一眼就看上了,上前就調戲。守在旁邊的於九看他這副德行,又得知他就是流氓宋彝秉後,當即把他打了個鼻青臉腫。」宋二閻王罵罵咧咧地走了,於九沒想到,這件事為於家招來了滅頂之災。
宋彝秉依仗父親在清廷兵部為官,直接進京誣告:「於七在棲霞蓋金鑾殿、綉龍袍,準備反清復明當皇帝。」根基尚不穩定的清廷最聽不得這樣的消息,不管真假,直接派兵查封於家。於七明白,反清的時機已經到了,將家人安排妥當後,他和弟兄們進入了牙山,等待他的將是一場腥風血雨的惡戰。
清廷派出三大帥六大將二十萬兵力向牙山進發。於七一聲號令,分布在膠東半島其他地方的起義軍同時起義,完全打亂了清廷的計劃,之後的戰爭,如果電視劇中演的場景,你退我進、你進我退,雙方僵持了兩年之久。直到1662年,清政府著急了,調來了當時威力最大的武器紅衣大炮,連續轟炸了三天。
滿目蒼夷的牙山終於安靜下來,幾天的轟炸讓於七有了重新思考。兩年對戰,起義軍已死傷無數,現在只剩下一少部分實力,難以抗衡,他決定衝出去,等待日後捲土重來。山前山後都有清兵怎麼逃?他用了一招「山前棄靴,山後奪路」,具體做法我們還是看看《周至元詩文選》中的描述吧:
他將所穿靴拋擲於前山,從山後直衝而下,闖入滿清大營。清兵以為於七偷襲,倉皇應戰,趁這慌亂之際,於七突圍而去。到了天明,清兵在山前發現於七所穿的靴子,以為他由前山逃跑,於七成功逃脫。轟轟烈烈的「於七抗清戰爭」就這樣結束了。於桂明說:「1661年4月,南明離開大陸,7月,於七發動第二次起義。如果提前四個月(三月份)聯明起義,可能勝算機率極大。於七的失敗,是只佔地利、人和,失去了天時。」
起義影響
這場起義給清政府沉重打擊的同時,也給群眾帶來了災難,「土地荒蕪無人種,白骨堆山遍地磷」。為了找於七,清兵走到哪裡殺到哪裡,尤其是在牙山遍尋不著於七痕迹時,他們便將這份憤怒發泄到隱藏在山裡的普通民眾身上,數萬名民眾死於屠刀下,屍體遍野、血流成河,後來有人在牙山下建了一座亭子,取名「血灌亭」。在於七的老家棲霞,災難也沒有避免,於家大小人口中,被清廷滿門抄斬50多人;受牽連的家族親友被關、殺超過三千人;清廷圍膠東,攻牙山,殺戮男女老幼和義軍十幾萬人。而整個事件唯一的「獲利者」或許就是那位誣陷於七的宋彝秉了,朝廷因他告密有功,不僅給升了官,還將於七的全部家產都賞賜給他。


TAG:歷史騎兵 |
※張獻忠一生殘暴,卻大是大非不糊塗,最後死在抗清前線!
※他是抗清大將,與岳飛地位相當,為何滿清為他平反?
※大明朝最後的軍神,抗清救國最後卻落得病死的下場,原因是什麼?
※此人是抗清大將,與岳飛地位相當,為何滿清為他平反?
※他是抗清英雄,最後被凌遲,子孫為何卻得到清朝的高官厚祿?
※清末抗清女將,一把大刀讓洋人膽寒,最後慘遭清軍掏心活祭
※他是明末抗清名將,人生軌跡和文天祥相似,拒向清軍投降,後被殺
※明朝大將鄭成功為何在抗清之戰中會失敗?其原因都在這裡了
※炮轟努爾哈赤,吃守城百姓,抗清又降清,墳墓被整體盜賣到國外
※崇禎死後還有一位抗清猛將仍在抵制清軍,他是誰
※明末抗清名將,誓死抗擊清朝,他的做法是對是錯?
※李自成真的是被殺?他的殘餘部隊聯合南明抗清,死的太窩囊
※他乃一代抗清名將,曾擊敗兩位清朝王爺,最終憂憤病死!
※死的最慘的抗清將領,全家被凌遲,自己內臟被掏出至死大罵
※吳三桂投靠清朝後,又再起兵反清,當初為何不聯合李自成抗清?
※歷史上百姓反抗元朝,卻不反抗清朝,這是為什麼?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而降清,鄭成功卻因清兵辱母而抗清
※他從小就抵抗清軍結果還是投降清朝,並不僅是因為愛妾陳圓圓
※此人詐降清朝,逃脫後繼續抗清,崇禎皇帝詔他進京嘉獎,他不敢去
※她是鄭成功的生母,被清軍姦汙後自縊,以死來激勵兒子抗清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