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人物誌|第51期:復法組方顯奇功,中醫豈是慢郎中

中醫人物誌|第51期:復法組方顯奇功,中醫豈是慢郎中

見過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周仲瑛的人,都會驚羨他的形象和氣質。年過八旬的他,給人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花白的頭髮,寬大的額頭,炯炯的目光,機敏的談吐,紅潤的臉龐沒有一點老年斑。

這位慈祥的老人,幾乎為中醫奉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從年幼隨父在鄉間治療瘟疫,到深入疫區阻擊流行性出血熱病;從創建內科學總論,到提出「瘀熱」病機學說;從抗擊非典到走向甲型流感科研前線,周仲瑛始終在踐行著中醫的繼承與創新。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周仲瑛意識到震後疫病流行的可能。經過深思熟慮,他提筆寫下「防疫清解方」、「防疫化濁方」,分別用於防治疫毒犯肺所引起的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穢濁傷中所引起的消化系統感染性疾病。隨後緊急配製的6000服顆粒劑被送到災區。不少人對於周仲瑛公開如此珍貴的處方感到不解,但他卻說,「這兩個方子說珍貴也珍貴,因為這是我60年從醫經歷積累而成;說不珍貴也不珍貴,因為中醫原本就是要為人民服務。」這就是周仲瑛對大醫精誠最樸實的註解。

1928年,周仲瑛出生在一個美麗的江南小鎮——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馬塘鎮,祖輩幾代以醫為業,濟世活人。

周仲瑛剛出生時,其父周筱齋雖年僅29歲,卻已是聞名鄉里的中醫大夫。周仲瑛從小看到許多患者經父親治療擺脫病痛,被神奇的中醫藥所深深地吸引。「過去的醫療條件較差,在一般群眾中,有了急性病才去找醫生。這類病見效快,自己無形之中就受到了熏陶。」周仲瑛說。

13歲時,周仲瑛小學畢業便正式隨父親研習中醫。童年時代的耳濡目染,使他對中醫已經有了感性認識,也能認識一些中藥。但嚴格的父親並沒有讓他立即開始研讀醫書,而是要求他「業醫必先精文」,先選背古文,然後再系統學習《內經》、《傷寒》等醫學典籍。

「雖然那個時候也覺得枯燥,但現在回想起來卻受益匪淺。」周仲瑛說,「中醫本身就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科技、藝術範疇,如果沒有傳統文化基礎,就不易搞懂中醫理論的內在含義。」

1945年,17歲的周仲瑛開始跟隨父親出診。他白天隨父親診脈看病,晚上聽父親傳授醫道。1947年,已經有一定臨床實踐經驗的周仲瑛考入上海新中國醫學院中醫師進修班學習。當時上海的著名老中醫章次公、朱鶴皋、蔣文芳、盛心如等,都親自授課並臨床帶教。周仲瑛在這裡進一步夯實了中醫經典和臨床功底,也熟悉了不同醫派的特長,思路更加開闊。

1955年,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招募學員。儘管在當地繼續行醫能夠名利雙收,但周仲瑛卻毫不遲疑地參加了選拔考試,並順利入選。

入學後,周仲瑛驚喜地發現,這裡的任課教師鄒雲翔、曹鳴皋、時逸人、王慎軒、樊天徒等都是很有名望的老中醫。在進修學校學習期間,他不僅重新溫讀了許多中醫專著,同時還接受了西醫學知識,開拓了思路,增長了見識,為後來的科學研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1956年開始,周仲瑛留在江蘇省中醫院擔任住院醫師。

周仲瑛主張,在處理這些證候兼夾、病機錯雜的疑難病證時,需要將兩種以上的治法聯合起來應用,以取得更好效果、這種聯合組方的方法就是復法。復法主次兼顧,各個擊破,是治療疑難病證的重要方法。復法組方治療疑難病是周仲瑛最具特色的學術經驗之一。

急症同樣也是周仲瑛長期致力研究的領域,並且大量的治療案例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人們對於「中醫是個慢郎中」的偏見。

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實際上,周仲瑛曾用中醫中藥救治過大批急危重症病人。

他用瀉下通瘀合劑治療流行性出血熱腎功能衰竭少尿期202例,總有效率達到96.5%;他用清氣涼營法治療病毒感染性高熱361例,病種包括出血熱、乙型腦炎、流行性腮腺炎等,99.17%的患者都獲得治癒,病死率僅為0.83%。

豐富的經驗積澱使周仲瑛對中醫急症充滿了信心。周仲瑛認為,中醫急症、疑難重症是最能彰顯中醫優勢特色的領域,「繼承發展中醫急症醫學是振興中醫藥學的關鍵。」

20世紀70年代末,歐亞大陸出血熱病開始肆虐。由於沒有可靠的控制辦法,該病一度造成舉國恐慌,人人談之而色變。江浙一帶也成為疫病流行的重災區。正在江蘇省中醫院工作的周仲瑛臨危受命,開始了流行性出血熱的臨床研究。

周仲瑛堅信實踐出真知,為攻克流行性出血熱,他先跟著查房,共同研究分析、制定治療方案,逐漸積累了感性認識。之後,他身先士卒,帶領研究團隊深入疫區,到疾病流行最為猖獗的地區,建立了臨床研究基地。當地的生活條件異常艱苦,醫護人員隨時有被感染的危險,但周仲瑛和他的戰友們不懼困難和危險,在防護設施極為有限的情況下,設門診、管病床,在臨床第一線救治患者。

在掌握第一手臨床資料之後,他總結出了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機理,提出區別各病期特點,分別採用清氣涼營、開閉固脫、瀉下通瘀、涼血化瘀、滋陰生津和補腎固攝等治法,使上千例流行性出血熱患者獲得了新生。統計表明,周仲瑛帶領的團隊治療了1127例流行性出血熱患者,病死率是1.11%,遠遠低於其他療法。

幾十年來,周仲瑛雖然身兼教學、行政和科研等多項職務,但卻始終沒有離開臨床的第一線。而其顯著的臨床效果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病人。現在,周仲瑛每周上6次門診,每次都要診治40多號患者。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政界要人、學術名流,他都一視同仁,按號排隊。

周仲瑛中醫理論功底深厚,善於綜合應用各家學說之長,從實踐運用中提出新的論點和治法。

在研究流行性出血熱時,周仲瑛綜合溫病、傷寒等各家學說,提出「熱毒、瘀毒、水毒」的「三毒」理論,並針對出血熱各個病期的病理特點,提出「病理中心在氣營,重點為營血」的新論點,按此治療,療效得到顯著的提高。

在對厥脫證(即休克)的研究中,周仲瑛提出「氣滯絡瘀、內閉外脫」為其基本病理特點,首創氣血同治,行氣活血與扶正固脫合法,並創製辨證系列注射劑,治療136例,病死率為4.41%。

在對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研究中,周仲瑛認為「瘀熱水結、陰津耗傷」是其病機、病證特點,確立瀉下通瘀、滋陰生津治法,研製成瀉下通瘀合劑,治療202例,顯效率88.6%,總有效率96%,明顯高於西藥對照組的42.9%和78%。

周仲瑛對病理因素的複合致病現象有深入研究,其中歷時最久、範圍最廣、成果最著者,當屬「瘀熱」。

早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周仲瑛就曾對瘀血學說及活血化瘀治則進行了系統研究。在長期臨床實踐中,他發現了許多急性外感熱病及某些內傷雜病的患者同時具有血熱證和血瘀證,單純運用清熱涼血法或活血化瘀法治療,往往療效欠佳。為探求其內在規律,他通過複習有關文獻,推求病機,並在臨床進行反覆驗證和實驗研究,最終明確提出「瘀熱相搏」這一臨床常見證候。

「瘀熱」除了具有瘀和熱兩種病理因素的致病特點外,尚具有自身特性。周仲瑛帶領團隊從理論、臨床和實驗三方面對「瘀熱」之中的五大常見證型——瘀熱阻竅證、瘀熱血溢證、瘀熱發黃證、瘀熱水結證和絡熱血瘀證,進行了系列研究,取得多項科研成果,顯示了中醫以「證候」為中心的研究特色。

臨床實踐證明,以此理論指導處方用藥,治療多種疾病中的瘀熱相搏證,如流行性出血熱、傷寒、支氣管擴張、系統性紅斑狼瘡、重症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糖尿病等,臨床療效顯著。

「古為今用,根深則葉茂;西為中用,老乾發新芽;知常達變,法外求法臻化境;學以致用,實踐創新綻奇葩。」是周仲瑛在80大壽上所題,這是他在治學科研過程中的座右銘。

「初見周老師,我真的是戰戰兢兢!」已經是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的陳文塏這樣表述他當初面試時的心情。

「當時覺得做周老的學生太難、太累,不如別人輕鬆。但回過頭來,發現那幾年的功夫絕沒有白下。讀了不少醫書,整理了許多醫案,對中醫的感悟和臨證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僅僅是陳文塏,周仲瑛的學生大多有這樣的感覺。

周仲瑛在學術上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他認為作為中醫的研究生,一定要有深厚的中醫理論功底,要能夠運用中醫的理法方葯分析和處理臨床問題,要做到知常達變,學以致用。

研究生一入學,他就會推薦一些必須研讀的中醫典籍;3年期間,他要求學生每周必須隨其上門診抄方2~3次;每個學期要上交5~10篇醫案總結或學習心得。對學生交上來的作業,他都要認真審閱,仔細點評。對於論文和科研,要求更為嚴格。強調臨床病歷必須詳細記錄病人的真實情況,複診時如實記錄服藥後的臨床效果,好亦錄之,不好亦錄之,決不弄虛作假。

他非常重視中醫學科的建設,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創建內科學總論——辨證論治綱要,確立了以臟腑為辨證的核心、內科疾病系統分類的基礎,為臨床專業分化的發展開闢了新途徑。

周仲瑛於1988年即在全國率先開設了中醫內科急症學課程,並主編《中醫內科急症學》教材,在本科班、專業證書班、研究生班及全國進修班進行系統講授。他還在南京中醫藥大學組建了中醫急難症研究室,創建了中醫內科急症學科。以後,該學科成為省級重點學科。

中醫家,為中醫創造聯結,為患者創造聯結,了解更多中醫學習,敬請微信搜索「中醫家」公眾賬號

在擔任南京中醫學院院長近9年的時間裡,周仲瑛始終以發展中醫為己任,堅持走中醫特色的辦學方向。從主編一大批全國統編教材,到對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建設;從主張師承教育作為院校教育最有益的補充模式,到倡導開辦研修班、進修班,強化中醫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從促成和帶動了對一批老教授的經驗傳承,到帶領老一批專家完成對《中華本草》、《中醫方劑大辭典》等巨著的編寫,以及加強中醫國際化辦學模式的探索等等,周仲瑛都傾注了大量心血。

周仲瑛從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生、1983年開始指導博士生。幾十年來,他以獨特的模式,培養了一大批中醫事業的棟樑之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周仲瑛培養的這些學生,都己成為中醫學科領域的骨幹力量。

年過八旬的周仲瑛,依然童顏鶴髮、精神矍鑠,每周六次門診總是精力充沛、細緻耐心地對待每一位患者。大家不禁好奇他的養生之道究竟有何秘方。周仲瑛笑著告訴記者,他的養生秘訣說起來非常簡單,「吃得好,睡得香,想得開」。

說「吃得好」,並不是指周仲瑛經常吃什麼山珍海味、滋補保健品。相反,他的一日三餐其實就是老伴做的家常便飯,但他從來不挑食,更不暴飲暴食。「心中有美味,自然能嚼得菜根香。」

不論是忙碌緊張還是相對空閑,也不論環境安靜還是喧囂吵鬧,周仲瑛都能「睡得香」。有一次,周仲瑛和學生王長松一起到建湖診治腫瘤病人,正趕上修路,路途異常顛簸。就在大家心煩氣躁、怨天尤人時,卻發現周仲瑛已經在前排的座位上酣然入睡了。

80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周仲瑛歷經磨難和坎坷,有過困擾,受過屈辱,經歷過失敗,贏得過榮譽,但他都能心態淡定,做到寵辱不驚。周仲瑛的秘訣在於,分析解決問題時,精力集中,思維活躍,能夠拿得起;閑暇休息時,則心境平和,雜念全無,能夠放得下。可謂「想得開」。

周仲瑛生活儉樸,唯以讀書為平生最好。研讀醫書,不僅是他的興趣愛好,也是他的養生秘訣。周仲瑛生活規律,一般不過度熬夜。尤其在退休以後,養成了按時就寢的習慣。「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其實就是他最簡單有效的養生之道。

中醫家,為中醫創造聯結,她是一款專為中醫人量身打造的優秀社區手機APP,由社區、工作室兩大板塊組成,已經影響了幾十萬中醫人的優秀中醫互聯網軟體。【中醫家社區】旨在打造最大的中醫人自己的專業的交流學習平台,初入中醫之門的您,在中醫家漫步會偶遇當今中醫明師哦,好學而優秀的中醫人就在中醫家等您。【中醫家工作室】由名片、問診單、處方助手、醫案、我的患者、手記六大部分組成,致力於幫助中醫從業者隨時隨地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擴展行業人脈,體現自身價值,優秀觀點還有可能收到同行的讚賞。在這裡,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全國臨床高手隨時切磋交流,全國的醫案隨時學習,還有數百本中醫經典書籍,數千味中藥和8萬多中醫處方。目前【中醫家】優秀的欄目有:《真傳一刻》《每周一縷書香》《中醫人物誌》《拍案驚奇》《中醫十萬個為什麼》等,近期將推出更多優秀欄目,真誠邀請您來投稿,稿酬豐厚到賬及時哦。如果您是中醫或者是鐵杆中醫粉,那麼快來下載體驗吧,「中醫家」APP將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中醫人生!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不是「慢郎中」——中醫急救八法
中醫不是慢郎中,速效中醫急救法!
中醫中醫十大名方
中醫中的肝為將軍
中部崛起中醫夢
中醫五行與奇門遁甲中醫
中醫入門:100條中醫術語解釋大全
谷方益元:中醫養腎八法
47類中醫內科學歌訣,建議所有中醫背會!
中醫特點——中醫無絕症
北京好中醫專家汪洋詳解:失眠了,中醫療法有效的是這幾種
傳統中醫100句總結,道出中醫治療中的個中道理
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
中國古代中醫:一年四季防病祛病方法!
中醫教授公開的10個中醫秘方,非常實用!
中醫已死?盤點中醫遠勝於西醫的神奇技法
中醫絕不是慢郎中——中古今明醫經方一劑愈病驗案
中醫 | 肩周炎中醫治療方法
中暑了怎麼辦?中醫給出了 4 個預防方法
西醫中的中醫影子 - 順勢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