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甘心當「煤二代」,終日痴迷於造火箭,最後竟真的進了NASA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被蘇聯送上了天空。
這顆叫做「伴侶號」的衛星在距離地面900公里的空中運行,每95分鐘就繞地球一圈。
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步,第一塊里程碑。
消息傳到世界各地,大多數人都憧憬著地球之外的那個世界,期待著「伴侶號」帶來的新生活。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伴侶號
可對於美國人民來說,這個消息就不那麼美好了。
1957年,正值美蘇冷戰的時期,這顆承載了人類美好心愿的衛星成了導火索,將冷戰推動到了一個嚴峻的新階段。
在煤林,西維吉尼亞州的一個產煤小鎮里,聚集了一群等著看「伴侶號」的人。
「伴侶號」以1800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滑過黎明前一小時的天空,人們抬著頭,看著這顆夜空中最閃亮的「星星」從出現到消失,默默無言。
點擊播放 GIF/106K
當空地上聚集的人群散去,他卻始終盯著已經看不到「伴侶號」的夜空。
天上點綴著鑽石般的星星,一個比鑽石更閃亮的夢想在他的心中滋生。
「我要造火箭」,他對自己,也對爸爸媽媽說。
即使,他不過是一個挖煤的小鎮子里成績倒數的學生,數學更是差得一塌糊塗,連能不能上大學都還是未知數。
荷默·希坎姆(Homer Hickam)
可是,他還是成功了,荷默·希坎姆(Homer Hickam),NASA的宇航技術工程師。
他從「註定要成為一個煤礦工人」的囹圄中跳了出來,點亮了夢想的天空。
荷默出生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的一個小鎮子里,這個小鎮被人們叫做煤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世世代代都以挖煤為生。
除了少數拿到美式足球(橄欖球)獎學金的學生能出去讀大學之外,幾乎所有的孩子在一出生就被預設好了人生的軌跡——煤礦工人。
點擊播放 GIF/363K
荷默是家中的第二個兒子,比起自己健壯的哥哥,他瘦小的身板在橄欖球比賽中一直是個笑話般的存在。
無論他怎麼努力,似乎都沒辦法趕上自己的哥哥,當哥哥拿到了橄欖球獎學金,即將去讀大學的時候,他卻只能一天天聽著父親說著煤礦。
電影《阿甘正傳》劇照,阿甘在打橄欖球
「荷默,比賽怎麼樣了?」
「我告訴過你,只要鏟一夏天的煤,下個秋天就可以當線衛了。」
「怎麼了荷默,沒有挖煤的天賦嗎?」
「加油吧,荷默,你是真正的煤林人,當你下到礦坑,手拿煤鏟時,會覺得自己就是為了挖煤而生的。」
點擊播放 GIF/1407K
荷默不甘心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日復一日地挖煤,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就在看到「伴侶號」划過夜空的那個晚上,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卻沒有睡著。
第二天早上,家裡人正興高采烈地討論著哥哥的橄欖球比賽,荷默卻突然說了一句,「我要造一枚火箭」。
聽到荷默的話,爸爸媽媽和哥哥都愣住了,三個人面面相覷,不太明白荷默是什麼意思。
荷默抬起頭,認真又嚴肅地說到,「像伴侶號那樣的,不一定要發射到太空里什麼的,不過我會試試。」
荷默的眼睛裡閃爍著光,絲毫沒注意到爸爸那不相信的神情,也沒注意到哥哥詫異的笑容。
他只是自顧自地說著,我要造一枚火箭。
幼年的荷默
荷默很快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嘗試,他將30支衝天炮的火藥裝進了一個玩具火箭的塑料模型里。
他的兩個玩伴看著他認真地搗鼓著那一枚綠色的塑料「火箭」,說到,「荷默,你覺得這個能飛多遠?」
荷默笑著說,「我想,大概能飛三、四英里吧。」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這個用衝天炮和玩具火箭做成的模型,不僅沒有飛上天,還順帶把荷默家裡的籬笆給炸壞了,紛飛的木屑還差點扎傷荷默的手。
實驗的失敗,澆滅了荷默的衝動,卻也給了他更清醒的頭腦。
他需要知識,需要了解更多關於火箭的知識,他要做出一枚能飛上天的火箭,而不是小孩子的過家家。
點擊播放 GIF/531K
荷默一頭扎進了圖書館裡,尋找著與火箭相關的書籍。
然而,煤林是個傳統的煤炭產業小鎮,人們更關心的,是地底下有什麼,而不是天上有什麼。
火箭學?在煤林生活的很多人根本聽都沒聽過這個東西。
圖書館裡能找到的和火箭關係最大的一本書,是儒勒·凡爾納寫的《從地球到月球》。
《從地球到月球》:法國著名作家、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撰寫的一本科幻小說。
點擊播放 GIF/736K
圖書館這條路看來是走不通了,荷默不得不另想辦法的。
他想到了同學中的那個「怪胎」,那個性格孤僻,沒有朋友,卻有著相當不錯的化學天賦的學霸,昆汀。
昆汀告訴他,火箭的燃料應該用氯酸鉀和硫,而不是衝天炮里的火藥,還給他看了一本自己的私人藏品,一本關於火箭製造的書。
看到書的荷默彷彿找到了新天地,興奮地眼睛發光,他激動地與好友回到了家裡的車庫,正式開始了研製火箭的旅途。
點擊播放 GIF/816K
照著書上的描述與圖片,他們鋸下了一段空心的鋁管,打磨好一塊圓錐形的木頭,裝在一起後,總算是「有了一點火箭的樣子。」
可要將墊圈焊接到火箭底座上,幾個小夥伴就傻了眼。
焊接,這可是一門技術活,荷默和他的小夥伴們連焊槍都沒摸過,又怎麼能將那一片小小的「墊圈焊在火箭底座上,作為燃燒室和噴管」呢。
點擊播放 GIF/1168K
荷默擺弄著手上的火箭雛形,若有所思。
夜深人靜的時候,荷默悄悄溜出了家門,找到了父親手下的一名焊接工人。
那位工人自然是不願意背著自己的老闆做老闆不喜歡的事情,如果幫了荷默,分分鐘都會有被炒魷魚的危險。
點擊播放 GIF/446K
可荷默告訴那位工人,當「伴侶號」划過夜空的時候,當他在做火箭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就像是馮·布勞恩一樣。
韋納·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德國工程師,在火箭技術和太空探測等方面都有光輝的成就。他先後為著名的V-1、V-2火箭的誕生,美國第一顆衛星的發射成功,以及第一艘載人登月飛船「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作出突出貢獻,而美國太空梭的研製也是自他手中發端。
馮·布勞恩
墊圈的問題解決了,下一步,就是準備讓火箭上天了。
荷默和他的小夥伴們滿心歡喜地在火箭上寫上了「海雀1號(Auk Ⅰ)」的字樣,在一片空地上開始了他們的實驗。
這一次,火箭倒是如願飛上了天空,可是,卻比第一次炸壞媽媽的籬笆造成的後果更嚴重。
竄上天的火箭不受控制地朝著荷默父親工作的礦區飛了過去,一下子就沒了蹤影。
荷默與他的海雀號
荷默那亂竄的火箭砸壞了父親辦公室的玻璃,還差點弄傷了路上的行人,氣憤的父親嚴辭禁止他再進行「亂七八糟的火箭實驗」。
荷默的父親將他放在車庫中的所有的實驗材料全都扔進了垃圾桶。
大雨瓢潑的夜晚,荷默將散落在垃圾堆里的材料一個個撿起來,他不甘心,為什麼一定要屈服於煤二代的命運。
他瞞著家裡人,與小夥伴一起,抱著好幾箱做火箭的材料,走了8英里(約12.9公里),找到了一片沒什麼人的空地。
點擊播放 GIF/1608K
在空地上,他們立起了一面寫著「煤林火箭署」的旗子,搭建了安全屋,建了發射台,甚至還有靜止實驗支架。
回到學校里,他們得到了同學們的大力「支持」,所有的人都在嘲笑著他們的火箭計劃,大家指著天空對荷默說,「火星在那兒」。
對於人們的嘲笑,荷默從來都不在乎,可他的火箭實驗,卻始終都沒有成功過。
剛發射的時候,火箭還能往天上飛去,然而還不到1秒鐘,火箭的方向就變得不受控制,像漏了氣的氣球一樣到處亂竄。
點擊播放 GIF/1337K
原來,火箭底部的墊圈受不住燃料燃燒時候的高溫,熔化了,形狀不再完整的墊圈讓火箭的飛行方向變得難以控制。
荷默必須想辦法賺錢,才能買到更好的鋼材。
他打起了鐵軌的主意,煤林是一個以煤礦聞名的小鎮子,長久以往,有了不少廢棄的礦坑,也有了為數眾多的生鏽廢棄的鐵軌。
荷默辛辛苦苦撬下了一大堆廢棄的鐵軌,運到了回收站,拿著換到的8.2刀興奮地哼起歌來。
點擊播放 GIF/1596K
有了優質的鋼材,火箭總算是不會再被高溫熔化掉了,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接連數次的實驗中,火箭都似乎變成了禮炮,短則一秒,長的話可能會有5、6秒,荷默總會聽到「砰」的一聲,「海雀N號」爆炸了。
點擊播放 GIF/1279K
荷默使用的一直是固體燃料,通過氯酸鉀的燃燒產生大量的氣體作為推進劑,可固體燃料中那些微小的氣泡,卻形成了小型的燃燒室,導致了爆炸。
於是,他們找來了酒精,作為液體粘合劑,做成了半固體燃料,放進了燃料艙。
點擊播放 GIF/1055K
這一次,荷默終於成功了,用了半固體燃料的火箭成功飛上了天空,沒有到處亂竄,也沒有發生爆炸。
荷默終於邁出了第一步,眼看著一枚枚火箭發射成功,甚至引來了記者的報道,成功似乎已經在眼前。
點擊播放 GIF/353K
可是,荷默的成功不僅引來了記者,還引來了警察。
荷默成功試製過十多枚火箭,其中大部分都被他回收了,唯獨有一枚,他始終沒找到落在了哪裡。
而這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森林大火,讓警察們把目光放在了這幾個火箭男孩身上,荷默和他的小夥伴們,都被帶進了警察局。
點擊播放 GIF/591K
荷默不能說出自己所有發射過的火箭的去向,他們成了犯罪嫌疑人。
他沒辦法再繼續自己的火箭實驗,只好一把火把他們辛辛苦苦建起來的火箭發射基地燒掉。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荷默為無法繼續實驗而傷神的時候,他的父親,在礦井下出事了。
他的父親被礦井下的電纜撞裂了頭骨,失去了主心骨,巨額的醫療費讓荷默的家庭無法承擔。
點擊播放 GIF/899K
荷默的哥哥剛拿到橄欖球獎學金,要去讀大學,荷默只好承擔起了照顧整個家庭的重任——下礦井挖煤。
換上工裝,荷默看著頭頂的星空,看著划過夜空中的「伴侶號」,緩緩乘著電梯進入了礦井中。
黑漆漆的礦井中,頭燈是唯一的光源,沒有人說話,只有鏟子一下一下擊打著煤礦發出的「哐哐」聲。
點擊播放 GIF/365K
你就是為煤礦而生的,荷默的父親這樣對他說,這看似鼓勵的話語卻讓荷默沉默了。
煤礦工人?這從來就不是他想要的。
深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荷默拉開書櫃,拿出了那本《導彈設計原理》。
一整夜,他坐在燈下,不停地演算著,演算著他那枚失蹤的火箭的高度與射程。
只要能找到那枚去向不明的火箭,他就能證明自己的清白,證明自己並不是引起森林火災的元兇,那樣,他就能繼續他的火箭實驗了。
點擊播放 GIF/403K
儘管荷默的數學很差勁,可他的學霸朋友,昆汀根據他推演出來的公式,算出了火箭大致的落點範圍。
荷默找回了他那枚失蹤的火箭,而引起火災的,其實是附近機場投下的一枚航空用的照明彈。
荷默回到了學校,帶著他的火箭去參加了郡里的科學展覽,毫無意外地拿回了第一名的獎盃。
作為種子選手,他又帶著他們的火箭模型,去到了印第安納波利斯參加全國科學展。
點擊播放 GIF/984K
荷默的火箭模型拿到了全國科學展的最高學術成就獎,掌聲響起,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學校紛紛為他和小夥伴們送上了獎學金。
他打破了煤林一直以來的傳統,他不是那些拿到橄欖球獎學金的幸運兒,可他仍然走出了煤林,破除了「註定要成為礦工」的魔咒。
荷默進入了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並在1964年得到工業工程學學士學位。
荷默(右上)從學校畢業
畢業後,他成為了美國陸軍的一名軍人,參加了越戰,成為了美國陸軍導彈司令部的工程師。
在他37歲那年,他進入了NASA,成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宇航工程師。
荷默在越南
曾經的火箭男孩,真的進入NASA了。
他負責許多宇航員的太空實驗室和太空梭任務的訓練,負責國際空間站項目的載荷培訓管理。
哈勃太空望遠鏡任務的部署,前兩次的哈勃修復任務,J型太空實驗室項目…
這個從挖煤小鎮里出來的男孩子,在浩瀚的宇宙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跡。
荷默在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
信念與理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的潛力怎樣挖掘才是盡頭,這就像「我是誰」一樣,是哲學的終極命題。
至於夢想,能始終如一併以之為目標而前進的人太少,大部分的人只是活著而已。
荷默與他的夥伴們
大部分的人,只是在看到別人的成功之時回首過往,感嘆一下自己那一去不復返的青春與已然荒廢在角落裡的夢想。
荷默的故事,被改編成了電影《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 即《火箭男孩》(Rocket boy)的異形詞)
其實,實現夢想的辦法很多,缺的,只是一個追夢的人。
來源:SME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微信公眾訂閱號(ID:nssc1958)


TAG: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
※香鍋痴迷自走棋,LPL賽事一概不知,小狗復出成RNG最後希望
※對於火焰的痴迷超越血緣親情,這就是DC熱浪
※陶醉於夜色,痴迷於夜拍,iQOO手機後置三攝挺「有料」
※NBA的影響力有多厲害?6個女星痴迷前往,就服最後一個,張口的瞬間亮了
※她一生輾轉3個朝代,令帝王痴迷到亡國,最終卻死於此人之手!
※一周後,痴迷不悟,愛意復甦,3星座將複合說出口,牽手過往
※一開始懷疑經典與到最後還在痴迷經典,都是不可取的!
※星太奇:奮豆痴迷火鍋,無辣不歡,結果將自己變成了「牙齦巨獸」
※最近火了趙露思的「童年照」,可愛到發膩,網友:我又痴迷了!
※最讓男生「痴迷」的3個瞬間,只要你敢做,絕對撩到他渾身顫抖
※小伙痴迷工作細胞,竟做出如此殘忍的事情,網友:又瘋一個了!
※為什麼NBA球隊痴迷擺爛,看了NBA選秀狀元就知道了
※還痴迷於天使彥的臉?她才是天使的顏值擔當,華燁都向她下跪!
※就算分手也狠不下心,愛得最痴迷的3個星座
※他容貌不輸楊過,武功不輸五絕,卻因為痴迷於小龍女,最後慘死
※愛情當中,女生不愛你的4大現象,男同胞不要在「痴迷」了
※這幾大星座對愛情異常痴迷,離不開,放不下,更忘不了!
※前半生痴迷情場,後半生落髮為尼,最後因凡心未死,自殺離世
※唐高宗看見它,下令燒掉,唐朝2個皇帝卻對它痴迷不已,惹來橫禍
※金庸給了她最美的名字和容貌,男主為她痴迷,最後她卻令人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