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數據是未來的石油

數據是未來的石油

騰訊科技編者按:《經濟學人》發表封面文章稱,數據已經取代石油成為當今世界最有價值的資源,而面對這一新的變化,反壟斷監管者也應該轉變思維。


以下為原文內容:


一種新的大宗商品正在一個利潤豐厚、增長迅猛的行業中醞釀,反壟斷監管者也開始著手限制那些有能力控制這種商品的人。如果是在一個世紀前,這種商品就是石油。而現在,引發巨頭們爭相搶奪的變成了數據,也就是數字時代的石油。

包括Alphabet(谷歌母公司)、亞馬遜、蘋果、Facebook和微軟在內的科技巨頭似乎都勢不可擋。他們是當今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五大公司,他們的利潤都在飆升,他們2017年第一季度共計實現凈利潤逾250億美元。全美超過一半的在線開支都被亞馬遜吸走,谷歌和Facebook去年幾乎攫取了美國數字廣告營收的全部增量。


如此強大的壟斷地位引發了人們的警惕,很多人呼籲分拆這些公司,就像20世紀初對標準石油公司的分拆一樣。本刊之前曾經反駁過這種激進觀點。僅僅因為擁有龐大的規模並不構成犯罪。巨頭的成功給消費者也帶來了利益。沒有幾個人希望失去谷歌搜索引擎、亞馬遜當日送達服務或者Facebook的Newsfeed信息流。


如果套用標準的反壟斷程序,這些公司似乎也沒有達到警戒線。這些公司非但沒有剝削消費者,反而提供免費的服務(用戶實際上是用自己的數據來換取服務)。考慮到數量龐大的線下競爭對手,他們的市場份額似乎也不足為懼。而Snapchat等新興企業的崛起也表明,新一代公司也可以掀起一些波瀾。


但我們仍有理由感到擔憂。互聯網公司對數據的控制使之掌握了巨大的權力。在數字經濟中,石油時代沿襲下來的傳統競爭思維似乎已經過時。需要採用新的思維模式。

數量本身也有質量


究竟出現了哪些變化?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催生了海量數據,不僅無處不在,而且價值大幅提升。無論是跑步、看電視還是堵在車流中慢慢前行,幾乎所有的活動都會留下數字足跡——從而貢獻更多的原始數據以供分析。隨著手錶和汽車等更多設備接入互聯網,數據量只會有增無減:有的人估計,無人駕駛汽車每秒將會產生100GB的數據。與此同時,人工智慧技術也可以從數據中挖掘更多價值。

數據是未來的石油



部分數據驅動的交易

演算法可以預測消費者何時有意購物,飛機何時需要維護,某人何時生病。通用電氣和西門子等工業巨頭也都紛紛定位為數據公司。


這海量的數據改變了競爭的性質。科技巨頭始終受益於網路效應:註冊Facebook的用戶越多,就越能吸引其他人註冊。而這些數據又會構成額外的網路效應。通過收集更多的數據,企業便可改進自家產品,從而吸引更多用戶,甚至生成更多數據。


特斯拉收集的無人駕駛汽車數據越多,就越能改進無人駕駛——第一季度銷量只有2.5萬輛的特斯拉卻能超過銷量230萬輛的通用汽車,一定程度上就源於此。海量數據可以充當企業的護城河。


數據也可以成為抵抗競爭對手的方式。在科技行業,人們之所以對競爭懷有期望,是因為某個車庫裡的創業公司可能擊敗老牌企業,也有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技術變革。但在數據時代,這兩種可能性都大幅降低。


巨頭的監控系統覆蓋整個經濟:谷歌可以看到人們搜索什麼,Facebook知道你在分享什麼,亞馬遜對你的購物習慣了如指掌。他們擁有應用商店、操作系統,還向創業公司出租計算資源。他們擁有「上帝之眼」,可以監控自己的市場和其他市場。他們能夠看到哪些新產品和新服務受到追捧,因而能夠及時模仿,甚至直接收購,避免遭遇更大的威脅。

很多人都認為,Facebook在2014年斥資220億美元收購員工總數不到60人的WhatsApp,是為了消滅潛在競爭對手。通過競爭門檻和預警系統的恰當融合,便可藉助數據有效遏制競爭。


改變反壟斷思維


正是因為數據具備這些特性,才使得以往的反壟斷措施效果降低。把谷歌分拆成5家公司不會阻止網路效應的擴張:假以時日,其中的一家公司仍會再次主導市場。因而需要輔以激進的思維——隨著新的方法逐漸明確,兩種想法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第一種的關鍵在於,反壟斷官員需要從工業化時代過渡到21世紀。例如,他們以往在評估併購交易時,都會根據規模來判斷是否介入,但現在需要通過企業的數據資產來評估交易影響。交易價格也會成為一個信號,幫助其判斷老牌企業是否在通過收購排除威脅。

數據是未來的石油



數字宇宙-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提到「人工智慧」的公司數量


例如,Facebook願意花這麼高的價錢購買沒有任何收入的WhatsApp,就應該引起警惕。反壟斷官員還應該在分析市場動態時更加重視數據,例如,可以使用模擬器來尋找串謀定價演算法,從而最大程度地促進競爭。


第二種則是降低在線服務提供商對數據的控制權,讓數據提供者掌握更大的控制權。提升透明度可以帶來一定的幫助:可以強迫企業向消費者披露他們所擁有的數據,以及他們藉此獲取的收入。


政府可以鼓勵企業開發新型服務,甚至開放更多的政府資料庫,把數字經濟的關鍵組成部分當做公共基礎設施來對待,就像印度的數字身份系統Aadhaar一樣。還可以在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強制分享某些數據——歐洲就在金融服務領域採取了這種方式,要求銀行向第三方開放用戶數據。


在信息時代開展反壟斷並非易事,而且還會引發新的風險:例如,分享的數據越多,隱私威脅就越大。但如果政府不希望數據經濟被少數巨頭壟斷,就必須儘快採取行動。(編譯/長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頭條 的精彩文章:

TAG:雲頭條 |

您可能感興趣

石油小數據:一組圖文數據,了解全球石油出口概況
大量出口石油的俄羅斯從伊朗購買石油,原來是為了這個「目的」啊
石油儲量與生物屍體不成正比?那麼,石油到底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我國缺石油,但每年要出口大量的石油呢?可算漲知識了
數據就是新石油,但今日的商業模式只是最原始的煉油技術
石油的存在表明上一個文明可能不是走石油發展之路
石油的計量單位竟然是「桶」,那麼一桶石油到底有多重?
全球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他們藏石油的地方,原子彈來了都不怕
美國禁運伊石油好幾天了,伊朗石油出口真歸零了嗎?依然沒有做到
網紅石油幣的背後可能是石油,但更有可能是空氣
美國封殺伊朗石油出口,一滴油都不讓賣,最終的目的是什麼?
石油可以被種植?中國這一黑科技或使石油未來像自來水一樣便宜
這個國家曾因石油多富得流油,如今窮得連開採石油都沒有錢了
黑土地上最珍貴的資源不是石油而是它!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最新研究表明:石油或能被人類製造出來
為什麼中國很缺石油,卻還在出口石油?原因你可能猜不到
一噸石油原油,能提煉多少汽油、柴油和天然氣?今天可算知道了
此國面積不大,不產一滴石油,石油儲量卻遠超俄美
一切皆因石油而起,由石油結束!
鬼子在東北耗費了十幾年,沒有撈到一滴石油,原因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