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種讓匈奴鐵騎聞風喪膽的武器,竟是漢朝吃盡了匈奴虧之後總結經驗發明的

這種讓匈奴鐵騎聞風喪膽的武器,竟是漢朝吃盡了匈奴虧之後總結經驗發明的

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國號為漢,史稱西漢,西漢建國初期社會動蕩不安,經濟十分落後,更為嚴重的是,北方的匈奴趁漢朝尚未立住腳跟,大肆侵略邊疆,公元前200年劉邦為了安定民心,親自率領32萬大軍討伐匈奴,結果在山西的白登山被匈奴重重包圍,差點全軍覆沒,自己也險些喪命。

此戰之後,得以脫險的劉邦召集群臣商議如何對付匈奴,他的一個謀士說:匈奴人自小就在馬背上長大精通馬術,而我們的士兵對馬非常不熟悉,做都坐不穩如何談打仗?目前國內空虛,如果現在就和匈奴大動干戈必然會影響漢朝的統治,建議和匈奴和親等國力強盛之後,再一舉擊破匈奴。劉邦也覺得有道理,但此時一個將軍站出來說:我們的騎兵雖不如匈奴,但是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比騎兵更致命,那就是目前我們使用的武器—短兵器之王劍,已經不適合騎兵作戰了,原來這位將軍在和匈奴作戰的時發現很多漢朝士兵作戰時會扔掉手中的長劍去搶陣亡匈奴手中的戰刀,然後在與匈奴作戰。他非常不解,經過反覆思索終於悟出了其中的原因:原來在格鬥中劍主要以直刺為主,在步戰中刺的威力要比砍的威力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刺死砍傷」,但是劍在騎兵作戰時就會暴露出致命的缺點,騎兵在作戰時都會披上堅硬的甲胄,而劍的直刺講究精準必須要刺到甲胄保護不到的部位才能造成傷害,因為騎兵在作戰時顛簸厲害無法瞄準如果刺到盔甲上在戰馬的衝擊力上很容易折斷,就算刺中了在快速的衝擊力下往往會將敵人刺穿,很難即使拔出如果強行拔出會把劍弄斷手腕也會受傷。

所以在步兵作戰中劍的刺比砍管用,騎兵作戰中砍比刺更管用,於是下令工匠把劍改為長刀。於是環首刀就被發明了出來。

環首刀是由鋼經過反覆摺疊鍛打和淬火後製作出來的直刃長刀,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殺傷力最強的近身冷兵器環刀纖長挺直,部分帶有內弧,尚無成熟的刀莖結構特徵。長度上大環刀基本都在100cm左右,很多環刀達到了110cm甚至超過120cm,而這些除少部分是雙手長柄外,大多都是單手握柄的結構。

可以說漢朝是環首刀將匈奴打敗,並間迫使當時的歐亞民族大遷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和漢唐軍對抗的不是匈奴,而是橫掃大陸的蒙古鐵騎,結果會怎樣?
匈奴鐵騎最大的剋星,不是霍去病衛青,而是這從沒上過戰場的文臣
這支軍隊打破蒙古鐵騎的不敗神話,讓成吉思汗後代都害怕不已
明朝因為有了這支部隊,採取了這種戰術,從此再也不怕蒙古鐵騎了
大明軍隊是怎樣打敗戰無不勝的蒙古鐵騎?
古代打仗,蒙古鐵騎是如何處理屍體的?吃飯時最好別點開!
關寧鐵騎:本是大明花費巨資打造的精銳,但最終卻拋棄了明朝
秦朝的箭陣,漢朝的鐵騎,唐朝的陌刀,造就了三朝的輝煌?
蒙古大軍的崛起,並非蒙古鐵騎戰無不勝,而是出自這個原因
曾經盛極一時的西夏王朝,究竟是滅於蒙古鐵騎,還是滅於一場地震?
將軍發明了一種防具,專克大炮,讓強悍的蒙古鐵騎束手無策
明朝最後的「大捷」:擊退清朝鐵騎,挽回面子,卻失去機會
關寧鐵騎本是明朝的銅牆鐵壁,最後為何成了明朝最後的掘墓人?
明朝軍事奇蹟:步兵追著騎兵打,蒙古鐵騎來了都沒用!
為躲避蒙古鐵騎騷擾,竟然放棄都城,這位天命皇帝真的腦洞大開么
被吹上天的關寧鐵騎竟然是垃圾,明朝毀就毀在他們手裡
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橫掃世界,為什麼元朝卻滅亡的這麼快呢?
蒙古鐵騎西征時,為何一定要屠城?這才是他們的真是目的
朱元璋為啥能打敗蒙古鐵騎?因發明一種秘密武器
董卓和馬超的西涼鐵騎,一樣的驍勇善戰,他們有何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