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袁隆平助力中國海水稻種植 研究發展中心啟用

袁隆平助力中國海水稻種植 研究發展中心啟用

袁隆平助力中國海水稻種植 研究發展中心啟用



袁隆平院士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5月7日在青島正式建成啟用。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有著「雜交水稻之父」美譽的袁隆平將在該中心實驗並試用海水稻種植,預計試驗成功後,每畝產量將達到300公斤。


據了解,所謂海水稻是指抗鹽抗鹼性水稻(簡稱「海水稻」),就是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鹼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鹽度不低於1%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300公斤/畝的水稻品種。

袁隆平助力中國海水稻種植 研究發展中心啟用


正在進行「海水稻」種植


袁隆平介紹說,世界上灘涂很多,中國也有很多灘涂,在青島的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將研發試用耐鹽鹼的水稻,計劃2020年試驗成功每畝產量300公斤的海水稻。如果中國增加1億畝灘涂良田,每年將多增加300億公斤糧食,這將滿足八千萬人口一年的溫飽。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培育基地研究員張國東介紹說,目前海水稻研發試驗基地已完成播種工作,已播種147份海水稻,進行耐鹽鹼水稻篩選,其中619稻已經到了插秧的時節,這些品種具有高產、優質、耐鹽鹼的優良特性,預計今年11月份第一代海水稻可以問世。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目標是在三年內打造耐鹽鹼水稻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國家海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中心設立耐鹽鹼水稻育種及鹽鹼地稻作改良研究、第三代遺傳工程不育系雜交水稻技術和稻米品質與食味研究三個研發方向。


據悉,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成立於2016年,由青島市政府與袁隆平、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而成,研發中心佔地40畝,實驗室面積4200平方,實驗田塊12個。目前田間試驗已經全面開展,完成實驗品種材料的播種,實驗室部分已完成主體建設,6月至7月份投入使用。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微生物組科學研究新發現帶來治療革命
大劑量維生素C聯合射頻深部熱療或成肺鱗癌晚期患者治療新方向
科研中的情商
吃還是不吃?要不要嘗試隔日禁食法?
邵峰:堅持最初的判斷和事業選擇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夏建白:基礎研究是中國科學院發展的土壤和驅動力
用優質臨床研究,打造科研競爭力|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美國軍用液態金屬技術研究進展分析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大型甲殼動物適應深海化能生態環境分子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風水國畫研究中心主任——何江熊書畫家
中國的豬亞科化石研究
長江水域生態保護戰略研究中心在上海設立
李鋒:克拉克的「技術模式」與中國舊石器技術演化研究
助力區塊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浙江省之江區塊鏈科技研究院正式設立
污染研究引發對中國電動汽車政策的質疑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袁曉慶:採用區塊鏈等新技術促進平台間工業APP互聯互通
中國農科院茶葉所在茶樹抗炭疽病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主任:可藉助區塊鏈等技術打擊地下錢莊
海洋生態學家研究巨型海藻對水下森林生態系統中生物群體的影響
中國衛生集團擬與北科融匯命科技等發展生命科學研究中心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侯興亮課題組在植物開花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特朗普推動貿易摩擦升級 中國有背水一戰的決心
中國研究團隊開發出新型凈水薄膜
易縣易水學派研究會成立 助力中醫藥事業發展
汽車電子的核心—晶元技術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