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Valve發表的最新文章,可能會幫助你更加理解Steam商店的運作理念
Valve在今天發表了一篇官方博文,對Steam商店的理念進行了探討,同時對商店運作及原理給出了解釋。
全文將分為3篇文章,在本次放出的第一篇中,你將看到Valve對Steam商店的見解,以及他們將如何使用Steam Direct來改進商店
首先,官方對使用商店的用戶群進行了劃分,玩家方面分為以下幾類:
- 在網上遊戲社區與交流中高度活躍的玩家,以及完全不參與網上交流的玩家
- 瀏覽商店尋找遊戲的玩家,以及有明確購買目標的玩家
- 一個月訪問一次的玩家,以及一天訪問幾次的玩家
- 只想購買最新3A級產品的玩家,以及想要尋找名氣不大但質量上乘作品的玩家
- 希望在產品開發階段就提前體驗遊戲,並參與遊戲改進的玩家
- 希望遊戲帶有具體特徵的玩家,如遊戲設置類型、特定技術支持、本國語言翻譯等
開發者方面,Valve的劃分方式如下:
- 具備大批既有粉絲基礎的3A級產品開發者,以及擁有具備流行潛力的遊戲,但尚不知名的開發者
- 著意開發小種遊戲並希望吸引特定受眾的開發者
- 希望在開發過程中儘早得到社區反饋的開發者
Valve認為,一個成功的商店在對待它所有用戶群時,無論玩家還是開發者,都會採取一種能讓他們認可的公平合理的方式。
然而在實際中,以上的群組之間往往會互相存在一些利益衝突。不僅是開發者,玩家群體之間同樣也會存在衝突,例如某些玩家特別喜歡探索搶先體驗的遊戲,但另一些玩家可能完全不想看到這些遊戲。
這一點,是造成Steam商店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根本原因。雖然大多數商店都採取了忽視某些玩家或開發者要求來簡化問題的做法,但他們認為,打造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商店頁面才更有意義。
Valve已做的工作很長一段時間裡,Valve開發的功能旨在使Steam商店對那些玩家和開發者群體更加有效。
對此,Valve允許社區按類別標記遊戲,允許玩家在商店中根據個人喜好進行過濾篩選。這有助於玩家掌握他們看到的內容。
鑒賞家、評測、退款等功能,目的都是讓玩家和那些小眾遊戲開發者之間更容易交流。
另外,青睞之光也是將Steam開放給更多遊戲和開發者的重要一步,而Valve也不用再去充當「守門員」的角色去努力猜測大家的需求。
Valve持有的觀點是,不應該由某個單一團體來判斷一個遊戲的好壞與否。在青睞之光功能下,一些遊戲出人意料地變得流行,並且一些之前根本無法登上Steam平台的遊戲類型,現在也湧現出了許多全新社區。這些遊戲的成功,很好地驗證了Valve的觀點。
在Valve方面看來,Steam能夠並應當服務於更加多樣化的群體與體驗。
在這種理念下,3A級遊戲玩家和開發者得到的對他們有幫助的新增功能反而最少。主要原因在於,Valve的數據顯示Steam商店已經非常符合這些群體的需求。由於有大量玩家僅想購買3A級產品,因此Valve在幫助其它產品的同時,也會注意避免破壞這種情況。
在Valve的努力下,他們認為Steam商店具備服務於所有類型的玩家與開發者的能力。不過,目前商店也還存在一些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對此,Valve闡述了他們接下來要做的工作。
展示商店的內部工作機制為了實現上述目標,Steam商店採用的演算法最終會表現為,用戶載入商店時看到的遊戲目錄。
由於商店給玩家顯示遊戲的空間有限,它會對玩家購買或玩過的遊戲進行了解。基於開發者描述及遊戲買家的評論和操作,商店演算法也會對其有一定了解。演算法在研究這些數據並進行計算後,最終得出它認為應該在商店各個欄目中向玩家展示哪些遊戲。
不過,這類的黑盒演算法問題在於,很難發現它們是否如預期的那樣運作。
在使用黑盒演算法的《Dota 2》匹配系統中,Valve也遇到過類似問題。他們發現,當他們把黑盒相關的數據(即玩家的天梯積分)更好地展示出來時,玩家就能更加理解這個系統,並辨識出演算法出錯的情況。
因此,Valve將對Steam商店採取同樣的策略。他們希望讓玩家更加了解商店的運作與原理。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Valve籌划了一些功能,而今天發布的便是其中之一:關於遊戲頁面的個性化欄目,解釋為何商店會認為玩家會對某款遊戲感興趣(或不感興趣)。
這個欄目開通後,將讓玩家看到黑盒的內部,理解商店的運作方式。如果玩家確切知道為什麼商店會推薦某款遊戲,他們可能會對商店推薦的內容更感興趣(或更不感興趣)。例如,知道某個好友或鑒賞家對一款遊戲的喜好程度可能會影響玩家的購買決定。
最後,如果Steam商店推薦了玩家明知不會感興趣的內容,他們也會知道商店的演算法哪裡出現了偏差。對此,玩家可以向Steam官方反饋。
在下一篇文章中,Valve將討論那些不良分子試圖利用商店演算法進行獲利的手段,以及這些行為如何導致了商店演算法出現混亂,而無法有效服務玩家。另外,他們還將講述對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以及討論Steam Direct的發布費和做出該決定的原因。
- Valve已做的工作
- 展示商店的內部工...


※我為黑魂中的黑鐵塔爾卡斯在網上找了幾個約會對象
※回鄉偶記 觸樂夜話
※觸樂夜話:回鄉偶記
※《爐石傳說》首席設計師Ben Brode:爐石不會加入非魔獸角色
TAG:觸樂 |
※Oculus 聯合創始人發表博客文章:Magic Leap 就是一個悲劇
※一篇文章就夠打通python網路請求,scrapy爬蟲,伺服器,代理,各種騷操作,真的一篇就夠
※Telegram發行的gram代幣值不值得投?你需要先讀這篇文章
※一篇文章教會你 Event loop——瀏覽器和 Node
※想了解 MIT 發布的最新編程語言 Julia,這篇文章就夠了
※SCI喜歡的文章該怎麼寫-How to write your abstract
※iPhone、iPad 都能快速充電,一篇文章解決你的充電難題
※專訪Catherine Otto—從BMJ子刊Heart主編的角度看文章發表
※Vogue編輯Suzy Menkes就其關於DG的評論文章致歉
※文章寫作之Introduction
※上乾貨!一篇文章匯總Tophatter最新賣家工具與銷售tips
※轟動性成果,6篇Nature Genetics及2篇Nature Biotec文章同時闡述棉花基因組學進展
※可能是全網把 ZooKeeper 概念講的最清楚的一篇文章
※一篇文章帶你了解運維重器 Tencent Hub
※GCD和Operation/OperationQueue 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爬蟲培訓更新:增加文章《Headless Chrome起步》
※當你看完這篇文章後,你會對 Alan Walker 有一個全新的了解
※最全的Excel公式入門教程,一篇文章學會excel就夠了!
※別急!看完文章再來說你懂TensorFlow
※《Science》文章部分證實了中醫肺與大腸相表裡的理論,讓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