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堯舜禪讓」真的那麼高尚嗎

「堯舜禪讓」真的那麼高尚嗎

「堯舜禪讓」真的那麼高尚嗎



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一統天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


然而,秦王朝國祚不長,二世而亡。


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秦末群雄逐鹿,笑到最後的是流氓出身的漢高祖劉邦。

史家云:世有大亂,而後有大治。


果然,漢承秦制,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國力高度強盛的西漢、東漢,東西兩漢統治時間長達四百多年。


最後,東漢政權被曹魏家族以「禪讓」的方式篡居為己有。


「禪讓」制度來源於堯讓位給舜,舜讓位給禹的傳說。


對於這個傳說,傳統意義上的解讀是這樣的:「禪讓」,是一種政權和平過渡的方式,即由上一屆統治者在和平友好的氣氛中把政權交給新一屆統治者。


畢竟,傳說只能是傳說,禪讓的細節和具體的操作規程究竟是怎麼樣的,沒有人能說清。


在曹魏代漢之前,即西漢末年,王莽就制訂出了一套「禪讓」的流程,讓西漢最後一個皇帝孺子嬰把帝位「禪讓」自己。


不過王莽沒把握得好分寸,玩砸了,他建立的新朝很快就被中興之主劉秀幹掉。


曹氏父子吸取了王莽的教訓,小心翼翼,經過兩代人的精心運作,又是「封大國」、又是「總百揆」,還要「加九錫禮」等等,終於成功登上大位。


曹氏父子的這套「禪讓」程序走得又穩又准,步步為營,而且每一個步驟都有詳細的筆記,以後要玩這個遊戲的人就拿這個筆記照抄,漸漸地成為了一種制度。

「堯舜禪讓」真的那麼高尚嗎



趙翼說:「至曹魏創此一局,而奉為成式者,且數十代,歷七八百年。真所謂奸人之雄,能建非常之原者也。」


事實上,經過了魏、晉以後各朝的發展,「禪讓」的流程便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成了統治者更迭的一種方式。


諸如曹魏的曹奐禪讓司馬炎,東晉的司馬德文禪讓給劉裕,南朝宋劉准禪讓給蕭道成,南朝齊蕭寶融禪讓蕭衍,南朝梁蕭方智禪讓陳霸先,而與此同時,東魏元善見禪讓給高洋,西魏元廓禪讓給宇文覺,北周宇文衍禪讓給楊堅,隋楊侑禪讓給李淵等等。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雖然南北兩朝同時行「禪讓」禮,但南朝的宋、齊、梁、陳是上承漢魏晉的,被視為了正統。這種看法持續了兩百多年,直到楊堅統一了中原,為了彰顯自己政府的合法性,才回頭承認了北朝的正統性。


不管怎樣,在人們的共識里,受禪的政府只有在禪讓中完成前後政權的傳遞的,才能算是秉承正朔,否則就是「偽政府」。


饒是「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群雄競相爭逐,笑到最後的李淵並沒有膽量象漢高祖劉邦那樣大大方方地接替過隋朝的政權,乖乖上演了一出「禪讓」大戲,才登上帝位。


其後,朱全忠篡唐,後漢、後周、宋的改朝換代也是通過走「禪讓」路線完成的。


就算蒙古人和滿人來橫插了一杠,禪讓遊戲退出了歷史舞台。到了清末革命,清帝被迫退位,政權已經轉移到民國了,「禪讓」之風仍存。在政權交替上,仍由皇帝下詔,將政權「讓」於民國。說什麼:「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播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甚至,袁世凱稱帝,國民代表大會還在走「禪讓」路線,上表奉袁世凱為皇帝,大讚袁氏功德,一如歷代禪讓之九錫文,其中有云:「曆數遷移,非關人事。向者清室鑒於大勢,推其政權於民國。今則國民出於公意,戴我神聖之新君。」


也就是說,即使西方國家已進入民主制一兩百年了,但在中國,人們還固執地認定:後繼政府只有在禪讓的遊戲中完成了前後政權的「火炬」傳遞,才算是秉承正朔,成為「合法化政府」。


話說回來,比「禪讓」讓後繼政府更理直氣壯的原本應該是革命。「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夏商、商周鼎革,高舉的理論大旗就是革命。


可是,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革命是一種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為,它伴隨著暴力、殘忍和大面積的流血。


因此,以民為本的儒家和以悲天憫人的墨家強烈反對革命!


這,就讓堯讓位給舜,舜讓位給禹的「禪讓」傳說得到巨大的美化和傳頌。


可以說,孔子在《論語.堯曰》一篇的述說,首開儒家頌稱堯舜禪讓的風氣。


而孟子更是「言必稱堯舜」,大力鼓吹「堯舜禪讓」,把「堯舜禪讓」描述成儒家仁政的典範。


墨子則從「尚賢」的角度來理想化「堯舜禪讓」,他說:「古者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堯得之服澤之陽,舉以為天子,與天下之政,政天下之民。」


在先秦兩大顯學儒家、墨家的大力宣傳下,「堯舜禪讓」成為了傳統中國所艷稱之盛事。三皇五帝的時代,也被頌稱為「垂拱而治、天下清明」。

但真相真是這樣的嗎?


前事不可考,即可以從後世推前世。這是按發展規律研究問題的科學態度。


愛德華.霍列特.卡爾在《歷史是什麼?》一書中也說,「歷史學家是不屬於過去,而是屬於現在的」,我們完全可以從現在反推從前。


而從後世歷次充滿血腥和恐怖氣味的「禪讓」活動來看,「堯舜禪讓」的活動不可能在和平友好的氣氛中進行。


早在春秋戰國之世,就有人對「堯舜禪讓」提出了質疑。


其中,荀子就直指「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也。」進而斷言:「天子者,勢位至尊,無敵於天下,夫有誰與讓矣。」


韓非子更是赤裸裸地指出,舜和禹登上帝位,那是「臣弒君」的結果,所謂:「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


如果說荀子和韓非子等人的說法還停留在質疑和猜測階段,則晉代出土的魏國史書《竹書紀年》完全印證了韓非子等人的猜測。


《竹書紀年》中記載——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

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


舜放堯於平陽。(放,流放)


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竹書紀年》的記載已明確指出,舜取代了堯的帝位,並將堯放逐到堯城(山東鄄城西北七公里故偃朱城)囚禁,與世隔絕,甚至父子不能相見。在這種情形下,堯鬱鬱寡歡,悲涼死去。為了斬草除根,舜還把堯的兒子流放到了丹水。


當然,《竹書紀年》也只是一家之言,並不能說其所持就是真理。但在孔子時代,孔子個人為了宣揚「以禮以仁治國」的政治理想,一而再、再而三地頌稱「堯舜禪讓」是一種美政、善政,使得「堯舜禪讓」已經成為了垂範歷史的一道風景。而《竹書紀年》成書於孔子之前,因為深埋土下,既躲過了孔子的篡改,又避開了秦朝的焚毀之禍,其說服力還是非常大的。


唐代的劉知幾就在他所著的《史通》中引用《竹書紀年》的記載,肯定了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死於謀殺、且沉冤千古的帝王。《史記正義》的作者司馬貞也引《竹書紀年》的記載揭露了「堯舜禪讓」背後的血腥內幕。

「堯舜禪讓」真的那麼高尚嗎



舜的結局也沒比堯好到哪兒去,他被禹流放到人煙稀少的蠻荒之地,死於蒼梧之野,草葬於九嶷山。舜的妻子娥皇、女英驚聞噩耗,倉踉奔至湖南一帶,抱著竹子,號啕大哭,淚染篁竹,斑斑點點,後人稱這種竹子為「斑竹」,也叫「湘妃竹」。


一句話,在古代的政治鬥爭中,並不存在有那麼高尚、那麼溫情脈脈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說史 的精彩文章:

到底是「八臂哪吒」還是「六臂哪吒」?說說哪吒李靖父子成神歷程
每天被自己帥醒的人還真有,他的一句評價,讓此大英雄少有令名

TAG:覃仕勇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堯舜禪讓是真的嗎?盜墓賊挖出一部春秋史書,儒學界都慌了
《尚書》:堯舜禪讓的故事並不只是王位傳遞那麼簡單
「堯舜禪讓」背後的千古之謎:究竟是「禪讓」,還是「篡位」?
堯都陶寺遺址為何沒有玉璋?一具遺骨揭露堯舜禪讓內幕
姑娘掃盲:堯舜禪讓
山西華夏文明搖籃,堯舜禪讓
堯舜禪讓:舜與娥皇、女英在禪讓中的兩個版本傳說
堯舜禪讓是心甘情願?曹丕說了八個字給出答案,結果遭到專家痛罵
秦始皇想學堯舜禪讓,卻被一大臣無情地嘲諷,從此將帝位世襲子孫
此人效仿堯舜禪讓,把國君位置讓給手下大臣,最後卻以慘劇收場
堯舜禪讓,仁義之舉?專家:欺騙後人四千年,曹丕八個字揭穿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