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迪士尼樂園十年來首次遊客數量減少 主題公園與古鎮殊途同歸

全球迪士尼樂園十年來首次遊客數量減少 主題公園與古鎮殊途同歸

在上海迪士尼樂園上個月剛剛慶祝過自己的第1000萬名遊客之後沒多久,全球的迪士尼樂園迎來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壞消息。


全球迪士尼樂園十年來首次遊客數量減少

因為上海迪士尼實在太熱鬧——這個新的迪士尼樂園剛剛以開業11個月破千萬遊客創造了迪士尼的最佳紀錄——所以你大概很難想像,其實迪士尼樂園剛經歷了十年來第一次全球範圍內的遊客數量減少。

根據主題娛樂協會(Themed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 TEA)最新發布的2016年全球主題樂園報告,在全球14個迪士尼主題樂園當中,有13個樂園的客流量在去年有所下滑。對於迪士尼來說,這是極其罕見的。其中下降最嚴重的巴黎和香港兩大迪士尼樂園的客流量降幅都超過了10%。唯一倖免的是剛剛開業還沒有參照數字的上海迪士尼樂園。

不過,入園人數的減少並沒有影響迪士尼的業績。由於上海迪士尼的開業和美國本土迪士尼樂園人均消費的強勁,2016財年迪士尼主題公園的收入同比還增長了5%,達到169億美元。

即便如此,上一次全球範圍內的遊客數量減少還是發生在十年前。而且,競爭對手的正面增長數字使得迪士尼並不能把這件事全怪罪到經濟形勢的頭上。

迪士尼在全球的14個主題公園有8個在美國本土,4個位於亞太區域,2個在法國巴黎。

這份報告稱,巴黎和香港迪士尼的遊客減少都受到了外部經濟形勢的影響。位於巴黎的迪士尼樂園和迪士尼影城客流量分別下降了14%和1.6%。這主要跟歐洲旅遊業整體受到恐怖主義的打擊有關,除此之外還有天氣的影響。

近年來,歐洲恐怖襲擊事件頻發。巴黎在2015年11月遭遇到的恐怖襲擊導致了大約130人喪生,使得巴黎的旅遊業出現明顯下滑。盧浮宮的遊客人數下滑15%,巴黎迪士尼樂園自然也不能倖免。

香港旅遊業主要是被近來緊張的政治局勢所困擾。再加上大陸遊客將旅遊目的地轉向東南亞的原因,2016年香港的旅遊人數總人數下跌4.5%,其中內地遊客下跌6.7%。在此背景之下,香港迪士尼樂園的收入也延續下滑趨勢,已經連續兩年錄得虧損,虧損的數額從2015財年的總業務收入51.14億港元,凈虧損1.48億港元,到2016財年進一步下跌至48億港元,凈虧損1.71億港元。

在實力最強勁的美國本土,迪士尼樂園客流量的小幅下降是由於迪士尼主動上調了票價。去年美國本土迪士尼樂園的平均票價被提高,最高漲幅高達20%。迪士尼稱這是為了減少入園人數,避免擁擠造成的遊玩體驗變差。由於票價的升高,以及人均其他消費的提高,去年這部分樂園的收入整體提高了5%。


其最大競爭對手環球影城吸引力不斷增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地方,(投黑馬>專註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迪士尼的最大競爭對手環球影城都明顯地吸引到了更多遊客。其中好萊塢環球影城的客流量同比上升幅度達到了14%。

這一現象不止出現在美國本土。在東京迪士尼的兩個樂園面臨遊客數量下滑的同時,大阪環球影城也因為哈利波特、《進擊的巨人》、《海賊王》等IP的助攻而招攬了更多生意。

環球影城是一個以再現電影主題和情節為主題的遊樂園。公司早期以拍攝電影起家,隨著電影業務的成熟發展衍生出了線下樂園,並且和電影有機結合,以再現和體驗景點電影中的情節為核心項目,構建了內容豐富引人入勝的遊樂園,集餐飲、娛樂、購物於一體。

好萊塢環球影城則是世界上第一個環球影城,彙集了電影主題公園和影城之旅。主題公園以世界頂級的過山車為特色,結合3D技術,不僅能夠體驗電影的幕後拍攝,還能體驗電影中的場景。公園包括許多熱門項目:神偷奶爸小黃人3D虛擬過山車以及超級愚樂園、變形金剛3D虛擬過山車、侏羅紀公園激流勇進、辛普森虛擬過山車等。

近年來環球影城的經營狀況良好,遊客持續增長及客單價的提高雙重作用下收入快速增長。2015年,環球影城全球遊客人數44,884,000人,較2014年增長11.79%,平均客單價較2014年增長7.79%,兩者雙增的情況下公司2015年收入較2014年增長高達20.5%。

經營狀況良好基礎上,公司不斷推進異地複製項目。目前公司已在全球範圍內擁有美國加州好萊塢環球影城、奧蘭多環球影城、西班牙地中海環球影城、大阪環球影城、新加坡環球影城等5家正式營業主題公園。此外,北京環球影城已經在建設中。


迪士尼樂園引發國內新一輪主題公園投資潮

不管遊客數量下降是因為人們無心去遊樂場,還是被吸引去了競爭對手那裡,迪士尼能做的都是不斷為人們的到來提供新的理由。

目前,它正在全球大興土木,包括美國、香港、日本各地的迪士尼樂園都在擴建新的項目。一周前位於美國本土的全球首個阿凡達主題樂園剛剛開業迎客;今年4月東京迪士尼樂園公布了近50億的擴建計劃;5月香港迪士尼耗資109億港元的擴建計劃也通過香港證府審批,包括擴建地標建築「睡公主城堡」、建造全球首個「冰雪奇緣」主題區,以及一個「漫威超級英雄」主題區,增設樂園日間、晚間表演節目等;而開園不到一年的上海迪士尼已經在動工修建新的「玩具總動員」主題區。

回顧2016年,我們不難發現,國內主題公園市場開始強勢發力。根據英國歐睿信息諮詢公司和世界旅遊交易會聯合發布的報告:到2020年,中國主題公園的門票收入預計會激增至近120億美元,2025年市場規模可達到3.7億人次。

在巨大的市場消費牽引下,嗅覺靈敏的國外品牌紛紛搶灘中國市場,頻頻亮劍本土企業。環球影城落戶北京、六旗集團打造山水小鎮、默林運營樂高探索中心……

面對國外品牌的虎狼之勢,中國企業也沒坐以待斃:擴大布局、硬體增設、營銷推廣,從各個方面圍追堵截。一時間,主題公園市場「八萬里河東如海,千朵萬朵壓枝低」,好不熱鬧。

但國內的主題公園,整體收入結構仍較為單一,門票收入佔據80%-90%,餐飲娛樂等收入一般佔到收入的10%-15%,而衍生品和其他娛樂消費的比例往往不足10%,導致本土主題公園每平方米收入僅為迪士尼樂園的1/80。對於門票收入的極大依賴導致了同質化競爭下的價格體系極其脆弱,尚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主題公園與古鎮殊途同歸

無論是從國家戰略(世博會)到地方營銷(深圳華僑城),從遺產保護(威尼斯)到「修舊如舊」的城市更新(成都寬窄巷子),還是從追求利潤的購物中心(北京藍色港灣)到非營利的博物館(建川博物館),抑或是從追求奇景和夢境的「外國」(迪士尼樂園)到追求「鄉愁」和「古風」的人工小鎮(拈花灣),國內主題化空間改變的不僅僅是空間地景,更帶來了消費體驗的轉變。

國內主題公園五次建設浪潮

1981年建成的黑龍江大慶兒童樂園和1983年建成的廣東中山長江樂園,開創了國內遊樂園的先河。1983年因電視劇《紅樓夢》拍攝的需要而搭建的大觀園拉開了國內人造景觀的序幕,拍攝結束後,大觀園歸原北京宣武區所有,並進一步興建大觀園全景,對外開放,開展觀光旅遊。這成為國內主題公園發展史上的標誌,這個時期被稱為中國主題公園的啟蒙時代。

1989年,深圳華僑城地產「錦繡中華」板塊的成功,兼具規模經濟的商業意義和提升城市的文化價值的意義,標誌著中國旅遊業正式進入了主題公園時代。那個時期主題公園的建設主要表現為批量複製與對「大國」、「傳統」文化的崇拜,亦可簡單地理解為對成功項目的路徑依賴。「錦繡中華」與中國傳統的集錦式「移步換景」的園林實屬一脈相承,但視角更為宏大,達到了「地大物博」和「萬國來朝」的精神追求。

1995年~1999年,中國旅遊業在實施政府主導型戰略中追尋產業化夢想,出現了中國主題公園建設的第二輪熱潮。這時,風景區和主題公園成為了兩種旅遊業的主導模式並駕齊驅。

2000年~2004年,中國旅遊業從國內旅遊與入境旅遊兩輪驅動走向國內旅遊、入境旅遊、出境旅遊並駕齊驅,也是中國主題公園以「打造品牌」為核心的第三輪熱潮,但市內或者市郊的主題公園漸漸被因可負擔得起的遠距離機票、酒店等而被拋棄。實際上,開始進入某種相對於自然景區而言的遲滯狀態,很多主題公園爛尾。

2005年~2009年,「三年門票漲價年」後,中國從旅遊大國走向旅遊強國,也迎來中國主題公園第四輪投資建設熱潮,自然景區建設也從主題公園中學到了大型實景秀這種展示模式。

第五輪的熱潮則要從2012年算起,即伴隨「鄉愁經濟」而開始的古鎮主題公園化。這一次主題公園對自然景區的「碾壓」在於,過半人口的城鎮化造成了更強大的郊區度假休閒遊的需求,而自然景區的可達性不高、基礎設施較差,門票性價比較低,當地政府對景點提升GDP的要求反而成了發展的絆腳石。

精神上的殊途同歸

在中國30年的城鎮化歷程中,主題公園從第一代以科學幻想、機動遊樂、動物觀賞為主的都市遊樂場,到將娛游功能、住宿購物和地產開發相結合的「旅遊+地產」模式的主題樂園,再到迪士尼樂園和拈花灣這樣的消費空間,主題公園與日常生活形成錯位,邀請遊客進入另一種有別於現實的烏托邦情境。

遊客在樂園內與其他時空相遇,或是被拽入到對現實境遇的幻想中去,暫時脫離了「單調乏味的日常生活」。

主題空間伴隨城市紳士化運動得以發展,並在城市定位向旅遊業的轉型中四處開花。它允諾給參觀者新奇和熟悉、刺激和保護,其中的體驗以故事裝扮空間,讓消費者在同一場域中進行多項不同的消費活動,如購物、參觀主題公園和博物館、看電影、用餐、住宿等,文化想像中的「原真」則取代了在地與日常。

有時,主題空間與它所處的社會語境割裂,創造出一個由意象組成的虛擬現實。歷史事件覆蓋了進行中的歷史、覆蓋了原型,既帶來了城市的同質化,又出於市場多元化的考慮,將差異進一步擴大。

縱觀中國五次主題公園建設熱潮,我們可以發現經濟發展上的幾次重大調整:

首先是改革開放,人們的娛樂需求得到了重視。在金融、會展等產業尚不發達的時期,新興的旅遊業與存在數千年的餐飲業相比,在「逼格」(即產業上的准入門檻和工人階級的社會認同感)上佔據優勢,成為人們口中的「朝陽產業」並吸收了大量勞動力。

1994年實行雙休日制度,1996年地方政府把旅遊業列入「九五」期間國民經濟發展規劃,1999年實現黃金周休假制度,是旅遊業發展進程中的三個里程碑事件。

1999年,繼東南亞金融危機和國有企業大批倒閉之後,國家改革也進入到第20個年頭,國民人均經濟水平有了進步,旅遊業開始「井噴」。

主題公園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又經歷了兩次熱浪涌動,而上海迪士尼樂園「不合時宜」地出現在「古鎮」批量建設之中,則是中國第四次主題公園建設熱潮最終的尾聲,也與「古鎮式主題公園」在精神上殊途同歸。

1998年簽訂引進迪士尼樂園合同之時,中方的顧慮在於如何引導人民接受這種「美式的價值觀、消費觀」,而從2016年初《功夫熊貓3》的失敗和《瘋狂動物城》的成功,卻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即「傳統符號象徵性拼貼」的失敗和「小鎮青年闖蕩大城市」喚起的共鳴。這時候人們才發現,30年來,中國也走過了一段相同的發展之路——伴隨工業化和城市化,大規模人口遷徙創造出勒龐的「烏合之眾」。

休閑時間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高效而廉價的交通系統的普及,大小不一、規模不等的主題空間在日新月異的城市版圖上或者城郊的鄉鎮中滋生,成為追逐享樂的新興有閑階級的朝聖之地。

因此,無論是迪士尼的「幻境」還是拈花灣的「古風」,其本質與西安的「錦秋之城」是不一樣的。後者是處於傳統的壓迫之中不得不表現出的空間形態,作為帝國的展示之用,而前者則是消費引導風格,旅遊變成了消費的附屬品,風格僅僅是一層用之即棄的皮,其本質則始終不離消費主義的主流。

(文章來源於:文化產業評論綜合摘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黑馬醬 的精彩文章:

《歡樂頌2》送審樣片慘遭泄密,盜版已成熱播劇的難逃宿命?
國產電影扎堆拍續集,王長田:系列電影意味著品牌化
為什麼我說服不了一個投資人為我的網大夢想買單?
音樂節的「自我拉扯」:是市場擴容還是音樂精神的狂歡?
電影里的女人越來越聰明,能打,有文化,還有什麼她們做不到?

TAG:娛樂黑馬醬 |

您可能感興趣

2018年全球主題公園集團遊客數量排行榜:迪士尼穩居榜首
奧蘭多主題娛樂之旅
上海迪士尼回應禁止自帶飲食 2018年全球主題樂園遊客數量排名
中國遊客最多的公園!遊客流量連續八年第一,領跑所有主題公園
它是國內首個主題樂園 在全亞洲排名第三
波爾多「葡萄酒迪士尼」主題公園開業兩年,迎來100萬遊客!
迪士尼主題樂園從設計到落地全過程
樂高樂園有望落戶中牟,系全球第二大主題樂園
歐洲本土最佳樂園——歐洲樂園-主題樂園設計
海綿寶寶、忍者神龜入渝 全球最大尼克室內主題樂園後年建成 打造室內版「迪士尼」
2018年全球主題樂園遊客數量排行榜
迪士尼首座漫威樂園2020年開幕 鋼鐵人蜘蛛人主題設施玩一波
全新包裝!迪士尼《星球大戰》主題園區定製可口可樂
2018年亞太地區主題公園遊客量排行榜
美女75小時游遍全球12家迪士尼主題樂園,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派拉蒙第一個亞洲主題樂園,可能建在韓國
為迎漫威英雄等新主題 巴黎迪士尼樂園欲擴建
宮崎駿吉卜力主題公園,比迪士尼樂園還夢幻!
少女心遊樂園主題首飾——熱氣球掛墜
唐山旅遊新熱點,曹妃甸多瑪樂園,全國以捕魚捉蟹為主題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