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極地探險到科學考察

從極地探險到科學考察

《南極洲》

作者:[澳]大衛·戴

譯者:李占生

版本:商務印書館 2017年1月

自18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的今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南極洲的探索,從英雄時代到科學時代的探險、科考及地緣政治史由此展開。

《冰雪王國》

作者:[美]漢普頓·塞茲

版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7年4月

1879年7月8日,時逢「北極熱」,德隆領導著33人的團隊——帶著一個年輕國家想要躋身世界強國的遠大抱負——從舊金山啟航,成就了一場被人類為生存而戰的偉大戰鬥。

南北兩極天各一方,遙不可及。然而,不論是探險家,還是科學家,都喜歡把兩極聯繫在一起來談。今年,《南極洲:從英雄時代到科學時代》和《冰雪王國:美國軍艦珍妮特號的遠征》相繼面世。讀罷這兩本譯著,一定會讓人產生剛剛走下冰山突兀的南極大陸,旋又登上廣袤無極的北極冰原之感。

明爭暗鬥

南極點的探險競技

《南極洲》是一部人類南極洲探險的編年史。從1775年英國的詹姆斯·庫克船長的環南極大陸的航行開始,到1961年《南極條約》生效,期間跨度達200年之久。

18世紀末,西班牙全力以赴擴大其在南美洲的版圖,美國則不遺餘力地向西海岸拓展,所以英國在南極探險方面就顯得異常活躍。英國早期的南極探險和海豹捕獵活動屢有進展。他們想當然地認為第一個登上南極點的探險家一定是英國人。但具有英倫紳士風度的斯科特,輸給了帶有幾分海盜色彩的挪威人阿蒙森,使英國人為此受辱蒙羞。

英國人指責挪威人狡詐詭異,因為阿蒙森一直宣稱赴北極探險,卻突然殺了個回馬槍提前南下,使措手不及的斯科特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當然,斯科特以矮種馬取代極地探險慣常使用的雪橇狗,也是斯科特輸給阿蒙森的致命原因。斯科特和阿蒙森競登南極點的探險之爭,是200年間南極探險史上以南極點冰原為擂台的探險競技的對決。

阿蒙森第一個登上南極點,法國人迪蒙·德維爾在1840年登上南極大陸周邊的島嶼的事實,使英國人不得不拉著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1929年至1931年拼湊了一支「英-澳-新南極探險隊」,意在為并吞整個南極尋找足夠的借口。整個探險過程猶如一場場鬧劇,登陸、升國旗、奏國歌,堆砌石標,將登陸宣言密封后放在石標內,演得惟妙惟肖。既然探險的目的是為了佔領,自然就不會取得可稱道的科學成果。

但眾多的探險家們為發現南極,為人類認識南極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英國的詹姆斯·庫克、羅伯特·斯科特、歐內斯特·沙克爾頓、挪威的阿蒙森、法國的迪蒙·德維爾、讓·巴蒂斯克·夏科、俄國的別林斯高晉、美國的伯德和澳大利亞的莫森……,猶如群星閃耀,熠熠生輝。

他們創造了歷史,歷史銘記了他們的名字。其中,歐內斯特·沙克爾頓的南極探險事迹,近些年來不斷發酵,贏得越來越多的讚揚。實際上,沙克爾頓是個極具天賦的悲劇式的探險英雄。斯科特與沙克爾頓的南極探險活動總是糾纏在一起,非但形不成合力,反倒相互泄力。

功敗垂成

沙克爾頓的四次征程

斯科特與沙克爾頓於1902年共同參與了英國從羅斯島至南極點的探險。在由斯科特、沙克爾頓與威爾遜組成的三人衝刺小組到達南緯82度時,斯科特刻意將沙克爾頓與雪橇狗留在後邊,他自己與愛德華·威爾遜又向前挺進到82度15分,從而使沙克爾頓不能與其分享到達探險最遠距離的榮譽。斯科特與沙克爾頓間的情感裂隙,使他們喪失了合作的基礎,但他們通過這次探險,兩人都具備了單獨組隊赴南極探險的能力。

1908年沙克爾頓二次組隊,從羅斯海挺進南極點。但因與斯科特的芥蒂,沙克爾頓不能使用斯科特1902年在羅斯島建立的木屋,不得不重新選點建立大本營。這次探險沙克爾頓到達南緯88度23分,離南極點僅有100英里的距離。但因食品耗盡,不得不望極點興嘆,打道回府。如果沙克爾頓當時獲准使用斯科特的木屋,他在1908年可能就登上南極點,如果那樣,也不會有後來阿蒙森和斯科特的南極點對決。

沙克爾頓的第三次南極探險發生在1914年。被第一次世界大戰陰雲籠罩的沙克爾頓探險隊,一路坎坷,步履維艱。他們的「堅韌」號在1915年1月船駛入冰區後,被合攏的浮冰卡死,隨著浮冰向北漂流,一天比一天遠離他們南下探險的目標。1915年10月,船體被擠壓變形、漏水,他們帶著大船上的三隻備用小船,在船隻沉沒前轉移到一個巨型浮冰上。到1916年4月他們寄身的冰體斷裂,他們分乘三隻小木船,划水到象島。沙克爾頓帶著五個同伴,在日光不足,寒氣逼人,海浪滔天的南大洋划船1300公里,到南喬治亞島的捕鯨站上求救。1916年8月30日,寄身象島的隊員除一名因壞血病死亡,兩名在穿越冰區時落水身亡外,其餘的全部獲救。

沙克爾頓探險家初心不改,1921年9月第四次組隊赴南極探險,目標是勘測3200公里長的西南極大陸的海岸線。不幸的是,在他的「探索號」駛抵南喬治亞島的古利德維肯捕鯨站後,沙克爾頓因心臟病發作逝世,時年47歲。根據沙克爾頓夫人的意見,沙克爾頓的遺體埋葬在古利德維肯附近一處海濱平地。墓地朝南,意在讓這位探險家謝世後,每天都能面向南極。

探險北極

「珍妮特號」的極地逃亡

南極探險大都基於尋找古希臘傳說中的「南方大陸」。而人們對北極的認識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時的地圖上,北半球80度以北的地區一片空白。有人認為地球兩極是地球的排氣口,「那片溫暖的海域……生長著各種生物和夏季水果。」《冰雪王國》一書中的「珍妮特號」船長德隆關注的,是北極地區是否是開闊海域,船只能否從大西洋航行到太平洋。

1879年7月8日,美國北極探險船「珍妮特號」駛離舊金山,一路向北通過白令海峽,進入北極。他們在航程中進行的溫度、鹽度測量表明,暖流「黑潮」沒有任何支流注入白令海峽。9月7日,「珍妮特號」被漫無邊際的浮冰卡死,船隻只好熄滅發動機,任其隨冰移動。到1880年新年前夕,船隻陷入冰區達16個月,在冰海中漂移了1300英里,實際上,離他們最初進入冰區的位置不過300英里。

漫長的黑夜籠罩著北極,探險隊員的生存和生命受到威脅,他們捕殺海豹、海象和北極熊,以鮮肉維持體能的需要。1881年6月12日,「珍妮特號」在北緯77度15分、東經155度,距北極點700英里以南海域解體沉沒。探險隊只好棄船,船長德隆帶著隊員們和3隻小船登上了茫茫無際的冰蓋。他們向南走了8天,結果是向北漂移了20英里。

根據德隆船長日記的記載,從1881年10月27日起,探險隊員因飢餓與寒冷一個接一個死亡。到10月30日,德隆日記一片空白,船長也逝世了。顯然死前為保護探險隊的日記,他們儘可能向地勢高的地方移動。

慶幸的是,被浮冰和風暴折磨得支離破碎的探險隊,竟有三位倖存者得以生還。他們回到美國得以和親人相聚。於是,他們才知道美國先後派出了3艘救生船,一直在苦苦搜尋「珍妮特號」和它的33名探險隊員。

整個探險就是一場跌宕起伏的勝利大逃亡。

荒蕪的美

被保護與被爭奪的

探險家們經過前仆後繼的探索,繪製出了南極與北極的地圖,為人類認識南北極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踏著探險家的腳步挺進北極冰原和登上南極大陸的是各國的科學家們,而躲在科學家後面的是盯著資源與領土的一些強國的政治家們。

由國際科學聯合會發起的1957-1958國際地球物理年,激勵了12個國家的上千名科學家,在南極和北冰洋沿岸分別建立了65個、54個觀測站,對海洋、氣象、生物、地質、冰川、測繪與製圖學等學科開展了廣泛地觀測研究。

在國際地球物理年期間,參加南極科考活動的12個國家,在1959年又簽署了一項約束各國在南極行為的政治制度——《南極條約》。1990年8月28日,領土跨越北極圈的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美國和俄羅斯共8個國家的代表,建立了一個非政府國際科學組織——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1996年9月,上述八國在加拿大渥太華簽署《渥太華宣言》,成立了一個維護其北極利益的區域性政治組織——北極理事會。

《南極條約》自簽訂之日起,就凍結了各國對南極的領土主張,也就是說各國目前在南極開展的任何科考活動,都不能構成對南極提出領土主權主張的基礎。全球氣溫上升,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漲構成了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如果人類無節制地在南極進行開發活動,會導致南極冰蓋融化,南極冰蓋一旦融化,全球海平面會上升55至60米,那無疑是災難性的後果。所以,南極條約協商國在1989年放棄了已經簽署了的「南極礦產資源活動管理公約」,而在1991年制定了《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議定書明確規定,50年內不得在南極進行礦物資源開發活動。

所以,不要信口開河談南極的開發利用,這是毫無意義而違背南極條約體系原則的。南極條約體系的核心是保護,保護南極冰河時期的原始狀態,保護南極「荒蕪的美」。南極科考的目的,是為人類深化對南極的認識做貢獻。而北極理事會已將北冰洋視為其後院,俄、美、加等國衝突不斷,形成對峙之勢。最近幾年,俄羅斯不斷強化其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北極的利益衝突和軍事競爭有愈演愈烈之勢。

這場人類對南北兩極的「探險之旅」,仍任重而道遠。

□李占生(中國南極「中山站」籌建者、南極問題專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網 的精彩文章:

國務院:鼓勵民間資金支持科技獎勵
納豆來了 小德爽約
「長租公寓」漸成閑置房源運作新模式
嘉士伯引進135年「重釀」啤酒
麵包時尚秀展示味多美8款法國流行品

TAG:新京報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極科學探險考察之旅——磷蝦篇
南極科學探險考察之旅——海鳥篇
中國首次南極科學考察
三江源頭科學考察地圖集
極地機器人:為研究海平面上升,科學家遠赴南極,部署機器人實地考察
科學家考察千米深海
一個夭折的考察——中蘇古生物科學考察
我國深海科學考察再添利器
月球洞穴安全嗎?NASA科學家實地考察熔岩管,模擬探測很成功
西北科學考察團叢刊
意外來客:南極科考隊出海採樣 企鵝「登船考察」
日本考察隊在清朝滅亡之際到敦煌,以科學考察名義盜寶,破壞文物
美國科學家被指在喬治亞進行有毒化學實驗 俄羅斯將考察
我國開展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
「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首次「回家」
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進入北極圈
冰結構探測機器人與「海翼」水下滑翔機強力支撐科學考察
世界名校遊學考察
零下80度的美食探索,科學家在南極考察站的奇妙生活
公共考古之詞源學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