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食品安全實驗室到去白雲山上看樹

從食品安全實驗室到去白雲山上看樹

湯先生的木頭標本

口 述 _ 湯先生

1 木頭標本

湯先生的一部分木頭標本

這些是木頭標本,是我鑒定木頭的一個工具。

在接觸木頭以前,我在中國檢驗檢疫廣東出入境食物安全實驗室里工作,會接觸到各種進出口的食品、食器。當時,我們那兒還有各種各樣的實驗室,比如輕工實驗室,就是負責檢測一些木製品和傢具,裡面就有木頭鑒定。

那時候,我也在大學裡學習跟藝術、設計相關的一些知識,一邊工作一邊上課。上課就開始要做一些比較好玩的作品,嘗試一些材料。我就會到輕工實驗室里看各種各樣的木頭,就都很好奇。

剛剛好,我後來的老師蘇中海先生,他被聘請過來鑒定木頭,我就很厚臉皮地去跟他請教。

我還記得,當時他很詫異,現在有很多人對木頭鑒定這一塊是不感興趣的,他就覺得怎麼會有人喜歡呢?當然他也很開心,他覺得我喜歡,也很願意教我。

我現在手上大部分的木頭標本都是老師給我的,他幾乎把他所有的標本都給了我。還有一部分是我在各個地方看到的、不懂的木頭,收集回來自己再鑒定對照。各種地方搜集起來的,就成了我現在的木頭標本。

2 去白雲山上看樹

油橄欖木標本

老師把他這一輩子接觸過的木頭,還有和木頭有關的故事,都分享給了我,從木材最基礎的一些細胞構造、木材學、植物學開始教起。

木頭鑒定其實是很抽象的,不能說聞一下、看一下,就能鑒定是什麼木頭了。要通過裡面的細胞構造,要通過標本、資料和書籍,各種各樣的比對, 其實是很理性的一個科學的過程。所以如果是不感興趣的人,上課就會覺得非常枯燥,但是老師有他那一套辦法。

廣州有一個山,叫白雲山,老師會帶我去山上認一些植物。因為木材的構造跟樹木的外形也是有關係的,老師希望我對植物分類有一定了解,對木材鑒定會更有幫助。

一起上山的時候,老師身上會帶一個小的袋子,裡面藏了一個小鋸子和一個放大鏡。然後我們就一起看一些樹皮,還有樹的葉子。

採集標本的時候,他會說「等一下,我來」。然後他都會選很久,因為他要找哪一片適合嘛。這個葉子可能沒有什麼營養了,可能快要枯了,他才把它摘下來。他也不會鋸那些還在生長的樹木,他鋸的都是快死掉了,或者已經幹了的樹木。

現在我離開廣州了,還經常會和他通電話,也會常常去看望他。

前段時間他去以色列養病,看到一種油橄欖木,在當地主要是一種經濟作物,產油橄欖,木材可以拿來做切麵包的砧板,花紋也很好看,有一種淡淡的說不出是哪種水果的甜香。

他看到這些,就會給我打電話,跟我分享他這一路的跟木頭有關的見聞。

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經常去找一些木頭,不懂的馬上可以問老師,他是非常好的一本活字典。這麼老的一個老師,照樣能夠保持這樣的好奇心,是非常棒的了。

4 認木頭

扁擔桿在顯微鏡下的橫切面

現在有人會在微博上,或者在微信和朋友圈上,發一個木頭的花紋照片給我看,問這是什麼木頭?就算我真的看得出來,也只能說我看不出來。

因為木頭鑒定不是通過照片就能進行的一項工作,任何一個從業者如果通過看照片就來鑒定木頭,那只能說這是不科學的。

這世界上有好幾萬種木頭,我不可能每一種都認識,也不可能每一種都知道。如果拿到一個陌生的木頭,我可能就會先用指甲按一按——它大概的密度是多大,然後聞一聞——獲得最開始的一些感官上的鑒定,然後會用刀削一下它的橫切面、弦切面,還有徑切面的一些構造,再到放大鏡下看,查一些標本對比資料,最後再下結論。

馬尾松在顯微鏡下的橫切面

加拿大鐵杉在顯微鏡下的徑切面

木頭在放大鏡下主要看它的幾個細胞構造,一個是它的木射線,一個是它的年輪,一個是看它的薄壁組織跟導管,就是看這幾樣東西。比如橡木不是有紅橡跟白橡嘛,白橡的導管里填滿了物質,紅橡的導管里很多都是空的,這就很好區別對不對?

在經過這樣的木材鑒定的學習以後,不久我又遇見了我的木頭師傅,和他學習了傳統的卯榫結構和木作工藝。到現在,我和木頭打交道已經十多年了。除了天生的好奇和喜歡,其實最終也是為了更好地把木材利用起來,它們各自都有不同的性格,要了解得透徹,才能真的物盡其用。

經過這麼些年,我開始自己做傢具。用了這麼多的時間準備和學習,是因為我覺得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不是畫一張圖、揮個刨子就可以的,你要真的了解木頭,要有很全面的知識儲備,才有可能用它做出一件能被長久使用的物件。

如果可能的話,我總是希望能像樹木一樣,它們沉默、緩慢,卻紮實,靠近天空。所以願意把自己託付給時間,不用著急,慢慢來。

5 四種木頭

楓香木,清晨雨天

這個是楓香木的標本,我記憶很深刻。上面寫著「2011年5月29日,清晨雨天,中山大學」。

那是一個下雨天,早晨7點多,我踩單車去上班的路上會經過中山大學。廣州五六月份這個時候就是經常會有雷暴雨,樹枝經常會被雷暴給刮下來。那條路上有好幾棵很高的楓香木,我之前經過就留意到了。那天剛好看到地上有好多楓香木的樹枝,我就撿了一根,拿隨身帶的鋸子鋸了一小段,留了下來。

這個楓香木其實就是那種傳統的楓木,「停車坐愛楓林晚」裡面的楓林,指的就是這個樹木。這種木材,它做傢具的話,強度硬度都不是很好,一般是用來造林用的。因為它的材質比較松,比較軟,燒火也燒不旺,所以很防火。

楓香木是那種很高大的樹木,可以長好幾百年,我見過好多。長沙的嶽麓書院那兒有一個愛晚亭,我就在那裡看到過。這種四五百年的楓樹,我的手張開可能有一米八十五,都抱不過來它的樹榦。

它是那種會落葉的樹,冬天葉子會掉光,但春天長新芽時候,芽特別好看,不是青綠色的,而是粉紅粉紅的這樣一個小芽。到了夏季,它的葉子是綠色,到了秋冬季節顏色就會轉紅。

它的果實是一味中藥,叫「路路通」,上面有圓圓的刺,挺像法國梧桐的那個果實。

流星小雨,橡木和橡膠木

橡膠木和橡木這兩種木頭,其實是不同科的,但很多人會把橡膠木誤以為是橡木。

橡膠木裡頭營養很豐富,所以通常來說,它主要是用來提取橡膠用的。它如果要作木材也是可以的,但必須經過防腐處理,就會用到一些化學的藥物。但橡木就不用經過防腐處理。這是木材本身的一個材質決定的,橡木相對來說,它的材質比橡膠木要結實、耐腐。

我經常會在西餐廳或者一些商場里看到橡膠木,被人們用來作砧板或者是放食物的大木盤。但用橡膠木來做砧板太不科學了。想想就知道了,防腐處理過的橡膠木上會有化學物質,在上面切水果、切肉,或者放披薩,放沙拉,那些化學物質就會跟食物接觸。

這兩種木頭很多人都分辨不出來,但對我來說是很好分辨的,只要看它的導管和花紋就知道了。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橡木裡面有大的木射線,但橡膠木是沒有這種大木射線的。

橡木標本,能在上面看到大的木射線

木射線就是從年輪的中心點向樹皮方向的一種細胞結構,用來傳送水分營養物質。在橡木上可以看到一種類似小雨點的結構,一絲絲的,一點點的,像流星灑過,像在下小雨,這樣的結構就是大木射線。所以這兩種木頭還是比較好分辨的。

桌腿與坤甸木

這個是我在廣州騎著單車收到的。其實是一個桌腿,收的時候其實有四個,我把它們都拿回來了。

我在廣州那些年,基本每年都有一些城中村在拆遷和改造。拆遷的時候,很多人家裡不要的東西,就會放在屋外。我當時經常去那邊走街串巷,下了班就騎車過去,看看有沒有別人不要的老傢具、老木頭,每個星期可能會去個好幾次。

我覺得城中村就是個柴米油鹽醬醋茶五味雜陳的、一個很有生活氛圍的地方,比較有人情味。裡面的人都沒有什麼防備,也沒有什麼芥蒂,會把一些東西抵在門口,大門也永遠敞開。所以才很能夠上前去問一下,這個東西要嗎?或者問一下這個東西有什麼用途?因為我不一定說非要擁有不可,我可以去問一下,看一下,有沒有什麼木頭這樣子。

收這個桌腿的時候,那戶人家正在家裡吃飯,我在他們家門後面看到這四個東西,很新奇,就上前去看。看到就知道它是什麼木材了,因為坤甸木很好辨別的。

它的細胞里有很多亮晶晶的東西,那是細胞里的填充沉積物,肉眼是看不到的,要用放大鏡看。但是我有經驗,看到這個木頭,我就曉得它是坤甸木。因為我經常接觸,所以很熟悉它。而且它有一種說不明白的類似檸檬的香味。

老師和我說到過坤甸木。嶺南這邊賽龍舟會用到這種木頭。賽龍舟的時候大家都齊齊用力,如果龍骨的韌性和彈性不好的話就很容易會裂開。但是坤甸木的彈性特別好,不容易裂開,它會隨著力,像一條蜿蜒的龍一樣往前進。賽完之後,大家就會把龍舟埋在河沙裡面,其實是保護這個龍舟,這個木頭如果在太陽下長期放著的話會裂開的。坤甸木做傢具其實個人不是很建議,因為它的紋理還是有點粗,處理不當的時候會有一些小刺,掀開出來就會刺到手。

後來那戶人家就把這四個坤甸木桌腿給我了,能收到是很慶幸的,因為我吃到的閉門羹也很多。

6 小時候的那些木頭

其實我小的時候在海邊長大,那時候就對木頭感興趣了。

家裡附近也有造船的地方,木頭還是比較多的。那時候沒有太多的玩具,就會拿一些木棍,做一些彈弓那樣的東西。但小時候我也不知道那些都是什麼木頭,後來出去外面讀書了,接觸到更多的東西後,才會慢慢地回到舊時候曾經接觸過的這些事物,然後把它們都串聯起來。

所以我現在就知道了,小時候常常看到的木頭裡,有一種木頭叫「台灣相思」,有一種叫「馬尾松」,有一種叫「木麻黃」。

台灣相思

馬尾松

木麻黃

湯先生,1984年生,33歲

木工

樹 與 木

正如小時候的湯先生一樣,人們與木頭總是天然地親近。木頭意味著溫暖、時間,年歲與生命力,它也是可用的,製成生活里隨手可取的大小物件。這樣的偏好,也許還是得歸到人類歷史的某種源頭與文化上的需求——我們喜歡木頭成材以前,還是一棵樹的樣子,總讓我們覺得喜悅和安全。

小世界梳理過一篇文章,恰好關於我們生活里無處不在,卻總容易被忽略的樹,以及我們曾經怎樣與樹緊密地相依存在,又怎樣在面對外部世界變故時,將自己安放在林間。

點擊下方圖片,可以閱讀這篇文章

我們的畫里,心裡,平常日子裡,總會有它在

采編 _ 余非 鱔魚 攝影 _ 花生 松鼠

出品 林曦

看看他們的東西

先生的蟈蟈

甘小姐的勺子

內容為 Lstudio 原創,皆為過心愛惜之物

合作轉載等事宜,可以聯繫我們

GIF/37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研究支持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建設等工作
男子把iPhone7用可樂冰凍起來做實驗,結果竟出人意料!
睡覺時為什麼感覺身體往下掉?這個實驗告訴你答案
板狀頁岩單軸壓縮實驗及斷裂力學分析
「智能」背後,黎明的實驗室、特殊的生產線及那一群人

TAG:實驗 |

您可能感興趣

從青山研究所到空白實驗室,最近甜品店都不做美食改做實驗了?
森海塞爾聽覺實驗室進駐上海半島酒店 音樂想聽到哭就是現在了
在哪裡可以買到實驗室培育鑽石
藏在實驗室里的美麗
我在實驗室洗精子
實驗室測評丨動輒上千元的貴婦級美白精華到底貴在哪兒??
石棉:從建築材料實驗室肥皂、電池都可找到,而它會致癌
網紅食品實驗室-臟臟包
國產物理沙盒塔防《白色實驗室》現已上線
野火上方出現雷鳴,美國飛行實驗室穿越「火雲」,太陽被染成橙色
看看蘋果的機密實驗室里都在幹什麼?
「醫海鉤沉」從實驗室到臨床:一個「明星藥物」的誕生故事
山下紀錄片實驗室再啟動,陳坤的一種立場
年輕人放著大牛實驗室不去,去新建的實驗室幹嘛?
從實驗室到餐桌:一場圍繞人造肉監管的三方混戰
實驗室里長出來的肉你敢吃嗎?
北交大實驗室爆炸,關於實驗室的安全有這些乾貨要記!
張江實驗室,擼起袖子這麼干!
一隻實驗室里的猴子
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