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孟頫《赤壁賦》,附學習指導

趙孟頫《赤壁賦》,附學習指導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紙本冊裝,共11開21頁,每頁縱27.2厘米,橫11.1厘米。帖共81行,935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末署「大德辛丑正月八日,明遠弟以此紙求書二賦,為書於松雪齋,並作東坡像於卷首。子昂。」辛丑為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時趙孟頫48歲。

我們擇選《前赤壁賦》精華部分,欣賞之。

「清」下橫與上一筆連貫而出,可視為藏鋒逆入,顯得圓勁婉轉。

趙氏用筆的嫻熟、精湛一覽無餘。趙字在筆法上直承右軍,以流麗挺健為主,線條溫潤凝練,外秀內剛。

趙孟頫行書作品,點畫富於變化,所謂「數畫並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

作品中,短豎形態較多,如「烏」字的豎厚重方折,似玉箸畫灰。

作品中,短橫運用很頻繁,這自然要求其姿態多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天非在起,收筆上做文章。如圖中「江」字下橫鋒入紙後腕迅速內轉發力,顯得渾穆而鬱勃。

撇,古人謂「陸斷犀象」,最易犯的毛病是輕飄。其書寫的要領是筆入紙後切忌任筆直拖,而應當有腕指的配合。起筆處腕指須快速外轉落紙,向左下行筆時腕指亦須緩緩夕囀配合。看到「屬」字。

斜點常用於字首,輕鋒落筆後腕迅速外翻並輔以筆管右轉動作,收筆時用腕法輕提將筆毫收攏,使鋒由肚腹中出,如圖中「之」。

一般由捺演變而來的反點,也被趙孟頫表現到極致。行筆尖鋒人紙,而後向右下行筆,邊行邊發力並輔以筆右轉動作,收筆處向右下稍頓即可。在具體應用中,它又有輕重、長短的變化,如上圖「取」字,和下圖「不」「更」字。

《赤壁賦》)作為趙孟頫巔峰時期「二王」代表作,展露出書家對「二王」技法的嫻熟駕馭。我們在創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內容選擇:作為「婉約派」書風的代表,趙書中一線貫穿的是那份輕鬆、幽婉與不激不厲。

二、行筆速度:對於初學者來說,針對其書風特點,還是應該以閑適的心境,「字正腔圓」地進行書法創作,切不可任筆塗抹,,喪失了線條的凝練遒勁之氣。

三、筆法運用:臨習趙字最易失之油滑、單調。要克服這一,弊病,一是要強化腕指翻轉動作及其準確性;二是要注意行筆力度的協調變化,以筆的提按來完成線的律動。

四、字勢把握:著眼於章法,趙字在舒緩、寧靜的節奏中並不乏激越的「敲打」。或縱橫變幻,或大小穿插,或行草夾雜,或欹正相生,或輕重相攜,字勢豐富多變。

五、計白當黑:書法中的「白」能給人靜、疏朗的感覺。。空白作為作品有機的組成部分,卻時常為人們所忽視。其實,事物是相對存在的,有壞才有好,有疏才有密,有黑才有白。

END

書法思考有益分享

發現書法的美好

YE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思考 的精彩文章:

顏體這麼寫,滿眼霸氣!
楷書的功夫
看文徵明是如何學《聖教序》的?
他寫的對聯,最是賞心悅目
神秘法帖《郁孤台》

TAG:書法思考 |

您可能感興趣

郝老師講太陽病與溫病風溫(附學員討論)
你眼裡的哈利波特大電影,其實是娃最好的英語口語課!附學習指南
自媒體小白入門快速賺錢方法!附學習資料
想要留學英國,又想省錢?沒問題,蘇格蘭留學約不約?附學校推薦
745分清華學霸,給中國家長的10大忠告!附學霸父母9個驚人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