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客棧也要身份證?是如何為客人提供「特殊服務」?
導讀:「也許當下一批客人來到的時候,你就已經忘了我這個過客了,我不像你這麼有勇氣,敢於面對這個沙漠。」這是《新龍門客棧》里的一句台詞。
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星際穿越》里的庫鉑一樣可以來到五維空間,然後很有逼格地像看紀錄片一樣審視自己的過去。以至於人們總是好奇古代人是如何完成某件事情的。比如需要幹壞事時,沒有牙膏,那豈不是人人一口大黃牙?沒有小杜杜,他們如何在享受造人運動帶來的快樂的同時避免出「人命」?
當然完成這些事情還有一個前提,沒有可以預訂酒店的網站、七天連鎖酒店這樣的平台,來到陌生城市,上哪找酒店?那麼古代中國人是如何開房的?是否也要進行身份登記?
古人開房也要身份證?
不僅需要,而且查得很緊,沒有「介紹信」只能睡馬路。古代的中國雖然無法信息化管理戶口,但很早以前就有完整的戶籍制度。為了證明和區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古人發明了「路引」、「門券」抑或「魚符」、「牙牌」之類證明身份的腰牌。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古人的防偽技術是非常差的,因此經常出現假冒的身份證。
大部分古代中國人很少有出遠門的機會,只有少數人有這個需求。
如果是官員、商人出差,或得到官方授權的外事活動,都會持有「符節」或「符卷」,這種「符」、「節」、「卷」等,都是早期入住旅館的身份證明,這些相當於現代的「介紹信」。後來的「驛卷」、「信牌」也都屬於旅行憑證。
當然,在小說里出現的荒郊野嶺的客棧,比如孫二娘開的人肉主題客棧、李鳳姐開的美女主題客棧,理論上說,由於天高皇帝遠,應該是不需要的。
警察,開門!(電影《綉春刀》劇照)
和現代一樣,客人入住後要進行詳細的身份信息登記,稱為「店薄」,或「店歷」,要妥善保存,留底備案,逐月定期交官方查驗。
而且這種登記制度,來客的姓名,籍貫,職業以及到何處去,幹什麼事,都要一一登記在案,官役衙差要時不時地去檢查,一到夜晚不準客人進出,直到天亮方可,規定寺廟和普通百姓家不得收留外鄉人住宿等。
《馬可?波羅遊記》中,義大利商人馬可波羅在當時元大都(今帝都)看到,所有客棧和旅館的老闆,"要將投宿的客人的姓名寫在一個簿子上,註明他們來去的日期和時間,這種簿子每日須交送一份給駐在方形市場的那些官吏。"
客從哪裡來?
靠近京城的旅館人流量很大(《新龍門客棧》劇照)
古代旅館業,在漢代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除了官辦賓館外,城市旅館、家庭旅館都出現了。當時城裡的「謁舍」,就是一種城市旅館,這種城市旅館數量很多,分布廣泛,多供做小生意的普通下層人入住,《漢書?食貨志》中謂「方技、商販、賈人坐肆、列里區謁舍」,就是這個意思。而官辦普通旅館稱為「傳舍」,服務稍好,專用於接待「官差」。
古畫也不乏對旅館的描繪
至於品牌宣傳,古代當然沒有OTA、沒有連鎖酒店直銷渠道……主要靠口碑傳播。古代旅館早已充分考慮了硬體建設,讓客人入住後更覺舒適,以增加客人來源。《上客舍議》稱,「冬有溫廬,夏有涼蔭」,這裡的「溫廬」相當於現代配有暖氣的房間,「涼蔭」則是納涼休閑去處。
古代客棧有哪些種類?
影視作品中「客棧」的標配
中國古代旅館種類繁多,稱謂不一。由於各歷史時期的文化背景、機構建置、生活習慣的差異,以及人們對旅館的認識與理解不同,古代旅館在各個時期的稱謂也不盡相同。
商朝後期,為適應走南闖北的商賈的食宿需要,一批「客舍」、「客館」相繼出現。秦漢時期設立的「驛傳」則是專供傳送郵件公文和來往官員居住的旅館名稱。
漢代,旅店又有了較大發展,長安城裡修建有140多所「郡邸」,還建造了「蠻夷邸」專供外國使者和商人食宿。
南北朝出現的新興旅館——邸店
晉代京都到各州的驛道每40里有:「驛」,每20里有「亭」,不僅供過往官吏食宿,而且也對百姓開放,這就有一點商業旅店的性質了。南北朝時,出現一種新興的旅館——邸店,它是供客商食宿、存貨和交易的場所。
「悅來客棧」其實是驢友之家
唐宋以後,旅館的分工和接待對象的劃分更明確,各地出現了專門接待學子的「狀元店」、「高升店」。有專門接待商人老闆的「廣源店」、「萬隆店」;有面向杜甫這樣一直很忙且四處遊山玩水的驢友和一般遊客的「悅來店」、「吉順店」等。
客棧是否分等級?房間呢?
令狐沖帶著任盈盈躲進客棧中(《笑傲江湖》劇照)
從《周禮》所記來看,早在周代中國的旅館業已很發達,而且似乎是「連鎖式」發展。如周王規定,有「國營招待所」性質的「驛亭」,要求每10里有「廬」,即簡易房舍;每30里要設「路室」,以供休息;每50里的市鎮要設「候館」,候館即可以入住的招待所。
現代流行的城市旅館、家庭旅館,在先秦時已出現,主要有「館」、「寓」、「舍」等。這些旅館檔次和功能區別明顯,以供不同身份的旅客入住。
「館」比較高級,用來接待貴賓,如「國賓館」、「諸侯館」,這類旅館都是官辦的。
古代也有豪華套間
古代客房亦分出不當的檔次。宋元時期,豪華間叫「頭房」,明清時因為出差官員多住這樣的上等客房,又稱為「官房」;普通或較差的房間則叫「稍房」、「陋室」;多人間則稱為「通鋪」、「大鋪」。一般來說,等級由高到低分為天號、地號、人號、通鋪,柴房和馬圈……
房間設施也和當時的GDP增速有關,以清朝為例,民間客店發展既有興旺繁榮的狀況,也有蕭條不堪的情形。康乾時期,《京華百二竹枝詞》中有「客店別名在校場,三元房屋甚排場」之句,足見客店的繁榮;而《老殘遊記》描述清末一家客店的「上房」只是「中間安放一張八仙桌子,桌上鋪一張漆布……」。
客棧內都有哪些職位?
古代客棧的職位並不多(《武林外傳》劇照)
從最低的洗碗工,雜工,小二(跑堂的),廚子,賬房(收銀的),掌柜的,一般就這四種。小二做的活很雜,包括拉客進來,引客人進房,打水,吃飯時點菜,或者送飯菜進客人的房裡,抹台,客人吃完後還要收拾桌子等。有時店子小了掌柜會兼了賬房的工作。
會員能打折嗎?
古代旅館也會給客人打折,甚至免費。有的朝代強行規定,官辦旅館在特定的時日要免收房費。如宋代,當時的官辦旅館便有免費入住日。《宋朝會要》記載,在趙恆(宋真宗)當皇帝的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遇到嚴冬,當年正月,朝廷便以「雪寒」為由,要求「應店宅務賃屋者,免僦錢三日。又曰『貧民住官舍者,遇冬至寒食,僦值三日』。」
大敵當前,比爾博的家也可以免房費(《霍比特人》劇照)
所謂「僦錢」,也就是房費。這記載說得很清楚,官辦旅館(官舍)在雨雪天和「冬至」、「寒食」等日子,應免收房費。此外,在疫病流行時,也有免房費的現象。
"服務"會有東莞厚街好嗎?
古代旅館當然也有「特殊服務」
「賓至如歸」,最初是周王對國賓館的服務接待要求,此後「賓至如歸」成了古代中國旅館業通行的行規和服務的最高境界。
為客人代購代銷代付是古代旅館常規的服務項目,為男性成年客人提供「特殊服務」也是常有的事。在古代,人們出行主要靠步行或馬車等,所以出去一次數月數年不回家是常事,特別是生意人。
正是由於存在這種情況,旅館的「特殊服務」自然成為方便旅客的項目之一。有的老闆將娼妓安排住在旅館附近,甚至直接讓她們住在旅館裡面。
古代蓄妾並不違法(《九品芝麻官》劇照)
中世紀摩洛哥旅行家拔圖塔(這哥們曾在元朝時期遊歷了廣州後,復從福建泉州北上大都,但只到杭州即折回,1347年還印度,隨即返回故里)在其著作《伊本拔圖塔行記》中寫道 :「客人有欲蓄妾者,主人代為購婢作妾,給室以二人居,費用由主人臨時代付。」這裡說的「主人」即為旅館老闆,因為古代蓄妾並不違法。


※太平洋上的妖婦:那個讓無數美國大兵神魂顛倒的女人
※真正厲害的紅顏禍水:一女亡四國的傳奇人生!
※揭秘:後宮佳麗難管理?這個軍閥有妙招!
※上世紀土豪的象徵,吃麥當勞!
※盤點十大已經消失的世界奇蹟:實在是令人惋惜!
TAG:歷史檔案 |
※冷歷史:現代人住旅館需要身份證,古代人住客棧則需要腰牌
※客棧2神秘客人,一個要求讓劉濤夫婦黑臉,是作秀還是正能量?
※古代人出門如何住客棧?
※古人住客棧有什麼講究?古人開房有哪些服務?
※《親愛的客棧》帶火的民宿,不是遊客的選擇?網友:誰住誰知道?
※合玥講述:麗江是可期待的遠方,奇葩客人也給客棧留下深刻印象
※《親愛的客棧》得到客人差評,劉濤訓話,王珂臉都變了!
※古代客棧酒館的夥計為什麼被稱為店小二?原來還有這兩種說法!
※中餐廳擬邀蘇有朋楊紫?親愛的客棧重啟,真正男子漢也要回來了?
※《親愛的客棧》里王珂的穿搭很有型,就照著這樣給父親買衣服吧!
※古代的客棧是現在的酒店嗎?說出來你別不信,這裡面還是有缺別的
※丹霞山原色客棧:打造文化,品味情懷,這就是你要尋找的旅途家園
※古代客棧酒館的夥計為什麼被稱為店小二?原來有這兩種說法!
※古代客棧,現代酒店,為何都放一把椅子在床尾?真相妙不可言
※古代在客棧吃飯為何叫「打尖」?三個原因,你覺得哪個最靠譜
※揭秘 | 古代客棧中最常見的下酒菜為啥都是牛肉?
※親愛的客棧:史上最繁瑣住客,重複一個問題惹怒劉濤,沒智商嗎?
※《親愛的客棧》結束,王鶴棣等人的八套私服,照著穿就很帥氣!
※《親愛的客棧》上節目非要冬泳秀身材,嘉賓好尷尬
※難逃親愛客棧「魔咒」,網友:楊紫應了自己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