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窯古董瓷器特徵鑒定
官窯
一 釉質 宋代官窯器釉質肥厚,酥光寶暈,有玉質感。釉下氣泡顆粒大而明亮,並累疊密集,如史料「聚沫攢珠」之述。釉色以粉青、天青、炒米黃等色為多。
二 紋片 宋代官窯器的紋片有大小開片兩種,大開片紋痕長而粗壯,有的紋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經線走向一直到底,如一根牛毛一樣垂披於臀,因此有「牛毛紋」之稱。即使是小開片的瓷器,也不乏有幾條較長較粗的紋痕。紋痕的顏色以鱔血、魚籽黃、墨色、油灰居多,鱔血者為上品。
三 胎色 宋代官窯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紫灰),均色深,故稱「黑胎」,其著名的「紫口鐵足」特徵的形成,完全是由於胎色所致。
四 底足 宋代官窯器有滿釉裹足支燒和足根露胎墊燒兩種,前者器底有支釘痕,後者足根露胎為鐵足,足部修胎比較粗糙,底部無款識。
哥窯
一 屬無光釉,猶如「酥油」般的光澤,色調豐富多彩,有米黃、粉青、奶白諸
二 大紋片呈深褐色,小紋片為黃褐色,俗稱「金絲鐵線」又稱 「葉脈紋」
三 釉內含有氣泡,釉層很厚
四 器皿口部口邊緣釉薄處由於隱紋露出胎色而呈黃褐色,同時在底足未掛釉處呈現鐵黑色,故有「紫口鐵足」之說
汝窯
一 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銅,光照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黃色,俗稱「香灰胎」
二 支釘燒
三 底部有款大多數是刀筆刻畫,印花,模印
四 右面開片細密,多呈斜裂開片,深淺相互交織疊錯
鈞窯
一 胎色較深,呈淺灰色或褐紫色,胎質堅硬
二 釉為乳濁,釉色有天藍,月白,玫瑰紫和海棠紅等
三 「泥鰍走泥紋」
定窯
一 流釉往往呈條狀,宛如垂淚,故稱淚痕。淚痕現象僅見於北宋定窯器
二 細密如竹絲的劃痕


TAG:傳為美談 |
※宋代五大名窯——官窯瓷器鑒賞
※大英博物館裡的宋代「五大名窯」瓷器
※五大名窯汝窯瓷器鑒賞
※宋代五大名窯:定窯瓷器鑒賞與市場價值
※古陶瓷鑒定研究——清代瓷器中的特殊款識
※宋代龍泉窯瓷器的釉色特徵
※宋代定窯瓷器鑒定
※明代嘉靖五彩瓷器鑒定特點
※清三代琺琅彩瓷器的特特徵及鑒定方法
※元代寶石藍釉瓷器的五大特點
※元代鈞窯瓷器特徵
※盤點宋代五大名窯之外的瓷器
※宋代青瓷、白瓷、黑瓷體系和宋代瓷器的相關知識
※五大名窯奠定了中國陶瓷霸主地位,欣賞名窯瓷器,獨特的窯變風格
※歷史大探秘:國之瑰寶宋代瓷器共賞
※清代乾隆瓷器鑒定
※收藏乾貨:兩宋越窯瓷器特徵與鑒定
※宋代定窯瓷器簡說
※洲尾古代碼頭遺址出土了唐宋瓷器、古銅錢……
※劉毅:宋金名窯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