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五虎上將之一,曾是入朝作戰統帥第一候選人,卻未能評上元帥

他是五虎上將之一,曾是入朝作戰統帥第一候選人,卻未能評上元帥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以風捲殘雲之勢解放了海南、舟山諸島,下一個目標就是解放台灣。但時間已經進入了6月,是台灣海峽的颱風季節,不利作戰,人民解放軍暫時放緩了進軍步伐。

儘管國民黨在台灣沿海夜以繼日地建造防禦工事,但全地球人都知道,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軍隊既然都守不住大陸的一尺一寸土地,那就根本抵擋不住氣勢如虹百萬解放軍直驅入島。台灣解放,只是個時間問題。

這一點,美國杜魯門政府是心知肚明的。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早在1949年12月18日就遍示駐亞洲各國使團:台灣的重要性應儘可能不強調,因為它的陷落已不可避免。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影響到了新中國收復台灣的進程——北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完全不顧中蘇兩國領導人的勸告,一意孤行,引發了朝鮮內戰。1950年6月25日拂曉,朝鮮人民軍猛然越過劃分朝鮮半島南北的三八線,突襲南韓,並於28日攻佔漢城,將駐韓美軍和南朝鮮軍壓縮到東南角洛東江1萬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域。

朝鮮半島上的火藥桶就這樣被金日成點燃了。

美國杜魯門政府上下要人均一致表示:必須對朝鮮大規模用兵,干涉朝鮮內戰,迎接挑戰。

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朝鮮美軍的安全和遠東防線的穩定,給共產主義陣營以威懾。

於是,朝鮮戰爭爆發當天,杜魯門立刻派出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阻止大陸進攻台灣,企圖佔據戰略要地台灣。並於1950年7月7日,操控聯合國安理會,在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缺席的情況下,通過非法決議:授權由美國組成司令部,統一指揮參加干涉朝鮮的各國部隊,入朝參戰。

這一形勢變化得實在太快了。

新中國於1950年6月6日召開中共七屆三中全會時,還在討論和擬定全國各大行政區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三年計劃。而大戰爭就這樣突如其來地來臨了。

毛澤東於是在1950年6月28日針對朝鮮半島的局勢做出反應,嚴斥美國對朝鮮和我國領土台灣的侵略,指出,「各國的事情應該由各國人民自己來管,而不應由美國來管,……全中國人民的同情都將站在被侵略方面」,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7月7日,在美國組建入朝作戰司令部時,毛澤東指示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主持召開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專門討論保衛國防的問題。

7月7日下午,周恩來在中南海懷仁堂主持召開了保衛國防問題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解放軍總司令朱德、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和副政治委員譚政、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和副主任蕭華、總情報部部長李克農、總後勤部部長楊立三、作戰部部長李濤、摩托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海軍司令員蕭勁光、空軍司令員劉亞樓、軍委鐵道部部長滕代遠、炮兵副司令員蘇進等。

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從中國東北地區戰略地位,中國在遠東地區的戰略,中國與朝鮮的關係等方面出發,組建一支陳兵於東北地區的「東北邊防軍」,對內可以保衛中國東北地區,對外也可以作為一支戰略威懾力量,以確保新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話語權。

7月10日,周恩來主持召開第二次保衛國防問題會議,這次會議決定將解放海南島後由第四野戰軍的第38、39、40軍組成的第13兵團及駐黑龍江地區的第42軍、炮兵第1、2、8師和4個高炮團,1個工兵團,1個戰車團,1個汽車團,共計25.5萬餘人,組成「東北邊防軍」開至鴨綠江北岸待命。

至於這支邊防軍的統帥人選,會議也討論通過了,任命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勁光為副司令員、蕭華為副政治委員、李聚奎為後勤司令員。

雖然只是稱為「邊防軍」,但從美國人的猖狂表現來看,這支邊防軍入朝參戰是在所難免的了。

《孫子兵法?始計第一》中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想想看,帶兵到國門之外作戰,並且主要對手是頭號軍事強國美國,加上南朝鮮軍及英、法、加、印等國組成的「聯合國部隊」,這對於新生共和國的將帥來說,這可是一場最具有挑戰性,同時也是最艱險、最沒有把握的一次大兵團現代化戰爭。

所以,統帥人選,關係到全局發展。

粟裕也就成了最佳統帥人選。

實際上,粟裕正是毛澤東心中入朝作戰統帥的不二人選。

為什麼這麼說呢?

美軍是具備了全新現代化武器裝備的軍隊,而且是大兵團參戰。

指揮中小部隊作戰與指揮50萬以上的大兵團作戰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在作戰形式、指揮、通訊、後勤、運輸、情報等各方面都要求統帥有運籌帷幄的極強能力。

與美軍作戰,就必須有針對性的從這兩個特點中挑選統帥人才。

新中國解放戰爭本身就是現代化戰爭,解放軍對付的就是具備了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只要在其中有過指揮大型戰役並且完美獲勝的人,就可以充當這次入朝最高指揮統帥的人選。

朱德、葉劍英雖然是總部領導人,但都沒有直接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歷,而且朱德已經65歲,年事已高,不合適遠赴他國作戰。

賀龍在解放戰爭中主要負責西北軍區的後勤工作,1949年11月建國一個月後,才指揮一野18兵團配合二野行動,從陝西進軍入四川。

羅榮桓、聶榮臻、陳毅三人擅長的是政治工作。

陳毅雖然擔任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實際主持野司工作卻一直都是粟裕。

所以,人選只能從野戰軍級的軍事主官中去找。

解放軍共有五大野戰軍,這五大野戰軍的統軍人物被海內外譽稱為毛澤東的「五虎上將」,他們分別是彭德懷、劉伯承、粟裕、林彪、徐向前。

這五人全都驍勇善戰,屬於百年難有的軍事奇才。

彭德懷為第一野戰軍(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任解放軍副總司令,實際直接指揮的西北野戰軍,有總兵力34.4萬人。

劉伯承為第二野戰軍司令員(中原野戰軍),部轄三個兵團,共28萬餘人。

粟裕為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卻是該野戰軍的實際總指揮,部隊轄四個兵團,有82.5萬餘人(不含軍區部隊)。而在這年(1950年)準備收復台灣時,粟裕直接指揮的兵力近65萬人。

林彪為第四野戰軍(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有四個兵團70餘萬人(不含軍區部隊)。這年(1950年)1月,又指揮中南軍區暨第四野戰軍部隊150萬人(含軍區部隊)。

徐向前為華北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總兵力最少,只有25萬人。

這五人中,粟裕、林彪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時間最為長久,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精銳的嫡系主力部隊,主要是由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和林彪指揮的東北野戰軍殲滅的。

東北野戰軍在遼瀋戰役中殲滅國民黨精銳47.2萬人;華東野戰軍分別在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中殲滅國民黨精銳共64.3萬人。

除了殲敵人數外,粟裕在主持大兵團作戰中,也給毛澤東留下的印象也極其深刻。

淮海戰役一共有五位總前委: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可是,毛澤東卻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將這次戰役的全功歸之於粟裕名下。

淮海戰役這麼大型的戰事,一開始,毛、劉、周、朱等中央領導,以及五大野戰軍的司令員、政委都沒有在事前想到,是五大野戰軍中的副司令員粟裕首先考慮到了,經過深思熟慮,冒著很大的風險,向中央提出了出來。粟裕說:提出舉行淮海戰役是經過長時間考慮的,前後有兩個月多的時間。粟裕還考慮到淮海戰役規模龐大,必須邀二野加入戰團,這種氣魄也很為毛澤東所欣賞。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毛澤東曾先後五次賦予粟裕軍事指揮大權。1946年,山野、華野集中行動,毛澤東電示:「在陳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決定,戰役指揮交粟負責」。孟良崮戰役前夕,毛澤東電示粟裕:「當機決斷,立付施行,我們不遙制」。豫東之戰中,毛澤東電示:「情況緊張時獨立處置,不要請示」。濟南戰役前夕,毛澤東兩次指示:「全軍指揮,由粟裕擔負」。

粟裕就是根據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所殲滅國民黨軍隊的人數準確判斷出了打大規模殲滅戰的時機,制定出了在長江以北的徐蚌地區開設戰場的戰略方針。毛澤東也因之授權粟裕「機斷專行,不要事事請示」。

淮海戰役原定於1948年11月8日發起,但根據形勢的變化,粟裕當機立斷,將戰役的發起時間由11月8日晚改為11月6日夜間。

戰爭一打響,就牢牢吸引住了蔣介石的8個兵團80萬人馬。

粟裕從容不迫,「吃一個,夾一個,看一個」,逐一將之消滅。

可以說,沒有偉大的淮海戰役勝利,就沒有百萬雄師過大江,就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稱粟裕淮海戰役立了第一功實是實至名歸。

粟裕也因此被軍委評價為「尤其善於組織大兵團作戰」。

和粟裕、林彪相比較,彭德懷、劉伯承兩人在戰爭末期指揮過大兵團作戰,但兵員數量都低於50萬人的規模。徐向前也只在紅軍時期指揮8萬餘人的紅四方面軍,作戰規模更小。

另外,這「五虎將」中,劉伯承已經58歲,彭德懷為52歲,徐向前為49歲,粟裕、林彪同為43歲,年紀最輕。

還有一點,在這個非常時期,野戰軍級的軍事主官中,只有粟裕處於臨戰狀態。粟裕被軍委任命為收復台灣總指揮,統率近65萬大軍正在做攻台作戰準備。彭德懷於1949年12月後,即率領一野部隊轉入執行清剿殘匪,屯墾戍邊的任務;劉伯承1950年6月率領二野部隊已基本解放西南地區,中共中央準備讓其出任總參謀長;林彪自1950年5月率領四野部隊解放海南島以後,基本上因病在休養。將粟裕轉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擔任入朝部隊的最高指揮員,可以以最快的時間進入戰爭狀態。

毛澤東於是把粟裕定為了入朝統帥第一候選人。

可惜的是,粟裕的虎將雄風雖在,身體卻非常不好。

擔任過粟裕秘書的鞠開回憶:在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粟裕嘔心瀝血,傷透腦筋,七天七夜沒有睡覺,日夜守候在電話旁,飯忘了吃,水也忘了喝,不間斷地關注著戰場情況的發展。由於戰鬥的高度緊張,他還得了美尼爾氏綜合症,天昏地轉、頭腳倒置,根根頭髮像針扎一樣,碰也不能碰,後來連二中全會都沒有去參加。

淮海戰役讓粟裕落下了病根。

從《粟裕年譜》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就在中央決定組建東北邊防軍時,粟裕正在青島治病。

他得知中央的任命後,十分著急,便托羅瑞卿給毛澤東捎了封信,說明了自己的身體狀況。

周恩來和聶榮臻也考慮到粟裕正在治病,而蕭勁光、蕭華二人一時也無法到東北邊防軍任職,便先安排東北軍區高崗司令員兼政委指揮將東北邊防軍,待粟裕、蕭勁光、蕭華赴任後再成立邊防軍司令部。

毛澤東收到粟裕的信後即於8月8日寫了回信,說:「羅瑞卿同志帶來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為繫念。目前新任務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養,直至病癒。休養地點,如青島合適則在青島;如青島不甚合適,可來北京,望酌定之。」

毛澤東等粟裕等了近三個月,東北邊防軍司令員的位置也就一直空缺了近三個月。

可是,粟裕的病情一直沒有好轉。

最後,毛澤東不得不把統帥人選轉向林彪,最後安排給了彭德懷。

五年之後,即1955年,出於軍隊正規化的需要,新中國對開國將領們進行了有史以來一次總授銜,實行的軍銜制。

這軍銜制對授予元帥軍銜人員的標準規定得很高,相當於西漢宣帝「麒麟閣十一功臣」、東漢光武「雲台二十八將」,以及唐太宗開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為此,最高統帥部極為慎重,醞釀、籌備長達五年時間。

1955年1月14日和15日,中共中央軍委座談會開了兩天,具體對授予元帥、大將、上將軍銜的人選進行研究,最後取得一致意見:授予現任軍委主席和軍委委員元帥軍銜。元帥軍銜又分為兩級:大元帥和元帥。

在評定高級軍銜的初步方案中,毛澤東為大元帥。除了後來被授予的十大元帥和十大將外,被評入元帥行列的還有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粟裕;被評為大將行列的還有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等人。

為了讓授銜工作順利進行,毛澤東率先表態自己不要大元帥軍銜。

在毛澤東的帶領下,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也提出辭帥,做出了表率。

總參謀長粟裕緊跟其後,主動請求降銜,不做元帥。

毛澤東曾經說:「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可當周恩來跟毛澤東談論起粟裕前後三次請求辭帥的事,毛澤東極其動情地說:「難得粟裕!壯哉粟裕!竟三次辭帥。」

有了毛澤東、羅榮桓、粟裕三人的帶頭,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等都發揚了風格,退出了元帥或大將軍銜的評選。

毛澤東是這樣安慰粟裕的說:「元帥不做那就第一大將!」

粟裕從此成為了共和國的將魁、將首。

據說,許世友曾找到周恩來要評大將,周恩來只說了一句:「粟裕也是大將。」許世友聽了臉色大變,二話不說,掉頭就走。

可見粟裕在世人眼中的分量。

但粟裕本人根本就不把名利放在眼裡。

粟裕的部將管美英回憶,粟裕對授銜大將是這樣說的:「評我大將,就是夠高的了,要什麼元帥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哥歷史 的精彩文章:

宋美齡留在廬山的三幅油畫
絕對罕見的奧黛麗-赫本美麗舊照
揭秘慈禧葬禮:大量歐式紙人軍團陪葬
民國老照片!護士長得漂亮民國就有要求?
周恩來和女演員的罕見合影

TAG:小哥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開國將帥中只有他一人是北京人,資歷很老,卻未評上開國上將
她是紅軍著名女將領,陳賡曾是她部下,卻因為工作沒評上上將軍銜
都說蕭克評上將太低,這個人的資歷比他更牛,也只是上將
他沒帶過一天兵沒打過仗,直接評上將,毛主席說他抵得上十萬雄兵
當兵三年就成為正師級,他為何沒有評上大將
紅軍這對夫妻未能參加授銜,否則丈夫能評上大將,妻子能評上中將
曾任軍委副主席,很多元帥都是他的粉絲,他卻為何沒評上元帥
解放軍中有哪幾位兩次可評上將未評的「無銜將軍」
華為目前性價比最高的一款手機,竟是這款,好評上百萬
毛主席說,此人評上將,大將無話可說,上將更無話可說
八路軍里六個師長,五個被評為元帥,為何他卻連大將都沒評上?
蕭克上將為何沒有評上元帥
網評上年紀零食,吃過第一種的都是有錢人,最後一種欺騙我多年!
逮捕徐向前妻子,抗戰8年未上戰場,他為何評上開國上將
軍事才能首屈一指的粟裕為什麼沒能評上元帥軍銜?
毛主席親自請他上井岡山,戰功赫赫可稱開國元勛,部下上將都有,他卻連少將都沒評上
無一篇論文也能評上教授,如此大招他們為啥不贊成?
零好評國產動漫排行,《熊出沒》差評上榜,最後一部被網友嫌棄!
90後四小花旦曝光,關曉彤居然上榜,而她卻沒評上實在不公平
黃健翔評上港擊敗恆大:錯誤不在卡納瓦羅!一人即將迎來他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