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組建面向全行業的機器人創新中心

組建面向全行業的機器人創新中心

「創新驅動」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之一。根據製造強國戰略部署,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增材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製造業領域的重大共性需求,加快創建形成以創新中心為核心、以公共服務平台和工程數據中心為重要支撐的國家製造業創新網路。

一、計劃到2020年,重點形成15家左右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規劃》緊密對接《中國製造2025》,將建設「機器人創新中心」作為未來五年行業的一項重點任務,計劃「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科技資源、研發力量,組建面向全行業的機器人創新中心」,重點聚焦行業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推進科技成果的轉移擴散和商業化應用,為企業提供共性技術支持和服務,強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機器人專業研發設計人才,打造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載體。」

在「創新驅動」戰略推動下,到「十三五」末:

我國機器人的總體技術水平將得到顯著提升,工業機器人主要技術指標將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服務機器人技術水平接近國際水平,新一代機器人技術將取得突破,智能機器人實現創新應用;

機器人用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也將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市場佔有率將達到50%以上。

二、儘快建立健全機器人產業標準體系

質量提升,標準先行。一直以來,產品質量、可靠性都是制約我國機器人及關鍵零部件發展的一大瓶頸問題,行業標準的缺失是造成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國機器人標準的制定主要有等效採用相關國際標準,和國內相關標準委員會組織編撰等方式。目前國內相關行業標準並不完善,等效採用國際標準的國家標準雖然在國際標準基礎上進行了修訂,但仍無法完全滿足國內對相關標準的需求。

由此,《規劃》將加強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作為「十三五」時期機器人產業的一項重點任務,加快建立完善合理的國內機器人標準化組織,按照產業發展的迫切度,研究制定一批機器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構建和完善機器人產業標準體系,同時積极參与國際標準的制修訂。

三、加快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建設

「建設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以下簡稱『國評中心』),實現機器人機器關鍵零部件性能檢測能力,及可靠性和安全性能評價能力,推廣機器人評價、認證體系」是《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2015年版)》機器人領域提出的一項戰略保障,這一決定對中國機器人產業有著決定性、主導性作用。

在我國,目前只有一些國際上電器產品的通用安全認證或TüV德國萊茵TIIS防爆認證等可適用於評價機器人的某些方面性能,國內還無機器人產品及關鍵部件的第三方認證和檢測機構。國評中心建設既有助於發現和解決機器人各個環節的問題,指導機器人從材料、關鍵零部件到整機系統集成的研發;又可規範國內機器人的質量體系和標準,推動國內機器人產業向上游有序發展;通過數據對比,還便於行業開展有針對性、差異化的研發,實現超越。

2015年3月,國評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總部設在上海,並在廣州、重慶、瀋陽等地設立分中心,同時在產業基礎較好、創新能力較強的蕪湖、北京兩地建立兩個公共服務平台。國評中心將在機器人標準的制修訂、機器人及相關部件的檢測、機器人檢測儀器和設備的校準、機器人產品准入制度、機器人相關信息的發布和技術培訓、機器人技術的國際國內合作等方面發揮作用,搭建為機器人製造行業、機器人應用行業提供公共服務的平台。

四、著力推進典型行業示範應用

數據表明,我國製造業自動化程度尚處於較低水平,距工業強國尚有約10倍的增長空間。巨大的增長空間孕育著世界最大市場,隨著機器人在汽配、電子、家電、紡織、食品等工業領域,以及助老助殘、公共安全、醫療、教育等社會服務領域的大規模應用,我國人均擁有機器人的密度將大幅提高,預計未來5-10年間我國機器人市場將達到千億規模。

通過典型行業示範應用,能夠在各細分領域迅速形成示範效應,既有利於產品質量的持續提高,也有利於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十三五」時期,我國機器人產業的應用示範工程主要面向兩個層面,一是著眼於國內智能製造和工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巨大需求,推動工業機器人在汽車、電子、輕工、紡織、食品醫藥、半導體等典型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二是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民生重大問題,推動服務機器人在助老助殘、醫療康復、救災救援、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應用示範。力爭在未來五年內「完成30個以上典型領域機器人綜合應用解決方案,並形成相應的標準和規範,實現機器人在重點行業的規模化應用,機器人密度達到150以上。」

五、研究制定行業規範條件

規範的市場秩序是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基本保障。近年來,在巨大的市場潛力誘惑下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盲目支持下,機器人產業在我國迅速升溫,並開始出現急功近利的傾向。很多企業在沒有核心技術的情況下,通過購買零部件進行簡單組裝便開始上市銷售,低端同質化競爭嚴重,質量難以保證。各地產業園區遍地開花,重複建設隱憂顯現。

據工信部初步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各類機器人企業總計在800家左右,機器人本體製造企業多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行業總體規模較小,僅在千億元左右,產業集中度很低。調查結果還顯示,地方政府建設熱情過高,僅2014和2015兩年就出台了77項機器人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全國已建或擬建的機器人相關產業園多達42個。

照此趨勢發展下去,我國機器人產業很有可能步上風電、光伏產業後塵,在低端產能上無序擴張,形成泡沫,最後陷入低價低質的惡性競爭,進而制約產業健康發展,通過完善制度體系防範產業無序競爭勢在必行。通過制定機器人產業規範條件和認證採信制度,將促使資金、人才等各項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對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產業高端化發展意義重大。

目前,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條件》,並有望在年內發布。

為保證主要任務的順利完成,《規劃》從財稅金融、市場環境、人才培養等六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1、一是在央地統籌發展方面,國家層面將強化頂層設計,統籌各部門資源和力量形成政策合力;地方層面應根據各自優勢進行差異化發展,並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園區發展機器人產業集群。

2、二是在財稅支持方面,要充分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的研發、產業化和推廣應用,研究逐步取消機器人整機進口關稅減免政策,落實好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提升技術水平。

3、三是在投融資方面,我們鼓勵各類銀行、基金在業務範圍內支持機器人重點項目,鼓勵金融機構與機器人企業成立利益共同體實現長期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機器人企業在海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進行海內外併購,推廣機器人租賃模式。

4、四是在凈化市場環境方面,既要通過制度手段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又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和服務機構的作用,以搭建平台的方式服務全行業。

5、五是在人才支撐方面,要組織實施機器人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加快培養行業急需的高層次技術研發、管理、操作、維修等各類人才,吸納海外機器人高端人才創新創業。

6、六是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要在技術、標準、知識產權、檢測認證等多方面學習國際先進經驗,並鼓勵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加強技術合作,提供系統集成、產品供應、運營維護等全面服務。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系統推進智能製造發展的關鍵一年,在《中國製造2025》和《規劃》的支持引導下,在「政、產、學、研、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機器人產業有望在「十三五」期間實現新的突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基準工業設計 的精彩文章:

TAG:基準工業設計 |

您可能感興趣

美陸軍擬建設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
機器人能為人類創造新工作?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及展望
工業互聯網和機器人領域砥礪前行
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在沈揭牌
通過驗收,正式運行!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迎來新發展
利用機器人為傳統行業創造新價值
劉鶴:機器人行業已完全具備成為新經濟增長點的潛力
搬運機器人成產業新熱點,三大主體助力行業新發展
科沃斯機器人南京人工智慧研究院正式成立 構建行業精尖人才創新平台
「機器人+"各行業中引入機器人
發那科機器人升級,助力創造全球製造業新格局
面向工業領域的機器人電纜如何選型
工業機器人升級版,各家協作機器人技術大揭秘
中國欲結合AI推新型機器人 挑戰機器人界「四大家族」
深度!科沃斯上市了,解讀服務機器人行業的最新形勢和商業化進展
王企遠:工業機器人技術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谷歌、微軟和初創公司在聊天機器人領域全面開戰
颳起智能製造風,工業機器人引領行業發展
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的重要性
愛其科技重磅推出全新教育機器人及OS開發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