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腳下美麗的土地,留給我們親愛的孩子

把腳下美麗的土地,留給我們親愛的孩子

2017年6月10日11:56

中國台灣花蓮豐濱

台灣著名紀錄片導演

齊柏林

在航拍創作《看見台灣Ⅱ》途中

不幸墜機遇難

斯人已去,這位曾獲金馬獎的紀錄片導演,已經離我們遠去。

猶記得2015年5月,這位高大的漢子,在良友與我們一同分享他創作《看見台灣》時的情景。

今天,我們再度回望那段故事,以祭奠已在天堂俯瞰我們這個世界的齊柏林導演。

把腳下美麗的土地,留給我們親愛的孩子

——良友專訪《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

河流沿著山的溝壑順勢而下,綿延、分叉。不知是河的流動塑造了大地的形狀,還是大地的寬容,謙讓了河的流淌。她們張開雙手,擁抱一片土地。又像脈搏,滋潤土地上的生物,源源不斷。

呈現在影片里的這個島嶼,有著極致的美麗。當了空中攝影師二十年,齊柏林非常清楚這一點。

導演齊柏林在良友

齊柏林,《看見台灣》導演。5月30日與製片人曾瓊瑤女士一同來到良友,與編輯分享交流《看見台灣》的故事。我們在對談的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到,這位身高一米八的壯漢心裡,對自己成長的這一片土地充滿細膩的情感。

《看見台灣》劇照

當古典交響樂隨海岸線飄揚而來,我們跟著齊柏林導演的鏡頭,借用上帝的視角好奇地往下探看。重巒疊嶂層林盡染,小小漁排星羅棋布。如果不是以一隻小鳥的高度,這些景色不會被看見。在《鳥目台灣》《飛閱台灣國家公園》等幾部紀錄片中,齊柏林擔當了攝像的角色。然而這一次,他決定自己拿起執導筒,把他在飛機上看到台灣的另一面也拍進一部紀錄片里。不再是鳥瞰,不再是飛閱,而是真真切切地「看見」,看見台灣。

齊柏林曾經是一位空中平面攝影師。市面上地理雜誌、房地產廣告的航拍照片多是出自他之手。飛行了二十多年,也等於對台灣的地理環境變化勘探了二十多年。

每個攝影師,都希望他拍攝的影像是美麗的,賞心悅目的。沒有人喜歡看不好看的東西。可是當你要記錄美麗,發現越來越困難的時候,也是我們該下決心的時候了。因為我們已經拍不到美麗了。

他曾經走到大學的講台上,與同學們語重心長地訴說一個空中攝影師急切想要讓大家看到的台灣。「大部分的同學其實是不關心的,甚至是睡覺的。我會自我檢討,是不是我的題目不吸引他們。」這對齊柏林來說是一份打擊。

2009年,台灣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莫拉克颱風,三天在南台灣下了將近三千毫米的雨量。過去曾拍攝過不少自然災害的齊柏林,也從來沒有見過一個颱風以毀天滅地的方式席捲而來,像是要摧毀這個島嶼一樣,大規模的土石崩坍,森林的植被被大水沖刷到海岸,如屍體堆積……

因為到達了一般人沒有辦法到達的地方,所以懷揣一般人無法理解的心情。航拍這麼多年,齊柏林第一次掉下了眼淚。

天災無力抵抗,人禍愈加觸目驚心。而這些場景,大部分人沒看見,少部分人假裝看不見。

人們喜歡喝台灣的高山茶,吃高山蔬菜,因為喜歡自然的味道,喜歡純凈。但是他們也許不知道,茶和蔬菜的生產地,已經看不到山了。土地的開墾,讓原本可以抓住水土的大樹被連根拔起,禿頂的高山奄奄一息。遇上雨水洗刷,泥土沖落河灘,造成淤積,迫使河水改道,土質疏鬆的山坡塌方崩裂,山下的民居危在旦夕。為了鈔票而無辜犧牲的高山埋著一根導火索,重大災難隨時降臨。

《看見台灣》劇照

工廠、魚塭、發電廠,我們不斷建設城市,發展經濟,積累財富,希望下一代能夠享受父輩為改善生活所得到的勞動成果,但是卻不知道,因為太貪心,把他們賴以生存的必需品都搶奪走了。「為了下一代」成為了貪婪而不負責任的借口。向大地索取太多,還得太少,誰來治癒自然的傷疤?

為了實現對自己的一份承諾,齊柏林決定,辭去工作,抵押房子,全心全意投入《看見台灣》的拍攝中,記錄這片土地的美麗與哀愁。

我對土地和環境有強烈的使命感,所以過去在拍攝平面照片的過程中,我都是全心投入的。把賺到的錢完全投入到航空攝影的部分,付飛機的錢,付攝影材料的錢。所以我的存款永遠都是個位數。家裡買房子的貸款永遠都還不完。賺了一筆錢,把貸款還一點。沒有錢又把它借出來,一直都是這樣過生活。其實想一想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過程。

《看見台灣》製片人 曾瓊瑤

在拍攝的初期,昂貴的拍攝費用,對於導演、製片人和整個團隊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看見台灣》的製片人曾瓊瑤女士對此感受深刻——

以我們第一次做這個片子,膽子是非常大的。相反來說,其實我們是很傻。我們沒有辦法預估這件事情。過去在台灣,沒有人敢用商業片的預算規模來做一個紀錄片,因為可能完全不會回收,賠錢之餘可能還會欠錢。但是我不是用錢來衡量這一個片子,我覺得它在目前這個時代,有它存在的意義。我們已經走到了河中央,一定要過河,要不然就會被淹死。

她希望,大陸的年輕人如果有機會也一定要來看看這部片子。不管是看看台灣最近幾年的發展狀況,還是看看他們怎麼有毅力把這部投入9000萬新台幣、台灣最貴的紀錄片完成。

海岸線被嚴重侵蝕,我們後代可以踩在柔軟的沙灘上接觸海洋的機會越來越少

後來,《看見台灣》上映以後票房非常好,院線還持續增加了三個月的場次放映,票房達到1.45億,超乎了齊柏林和曾瓊瑤的預期。在第50屆金馬獎上,《看見台灣》一舉獲得最佳紀錄片獎。在電影製作與後期宣傳上,齊柏林非常感謝得到一些電影界前輩們的幫助,如監製的侯孝賢導演,和旁白的吳念真先生。

剛開始拍這部片子的時候,困難重重,沒有人可以理解你要做什麼事情。你要去尋找資源非常困難。侯孝賢導演的個性就像俠客一樣,非常有義氣。他看到片花,聽完我的理念,二話不說就同意,當我這部片子的監製。其實侯孝賢導演對影片攝影的要求非常高,他可以為了拍一個東西等自然光線,耗一個禮拜。他給了我很多提點和指導,對我第二年拍攝有很大的幫助。

影片中的旁白對於台灣當地的民眾來說,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喜愛到不能再喜愛,一打開電視就能聽到的吳念真先生充滿台灣味道的聲音。

吳導演看完粗剪片以後,吐了一口氣。我就像小學生一樣,非常期望從他口中得到答案。他喜不喜歡這部片子,願不願意為這部片子配旁白。他跟我們說,這部片子是會受到台灣人支持的。如果你不喜歡這部片子,你沒有資格說你愛台灣這一片土地。我只有兩種價錢,一種是非常貴,一種是不要錢。一種是天價,一種是無價。

今天的影像,是明天的歷史。這一份家照,留存給寄居在這片土地上的過客。

遙想,我們世世代代的祖先,千百年為我們保留了這麼多天然的財富和社會的文明,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上瀕臨毀滅,我們卻還想得到更多。「這部片子不僅想拍給成年人看,也拍給小朋友看。」在短時間內,經濟與環境的衝突沒有辦法得到平衡,只能等待慢慢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未來的中堅力量去做改變。一棵棵的小樹苗,雖然還沒有辦法鎖住水土。但是等他們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他們會因為一份信念,張開雙手,保護這片土地,保護我們所有生命的來源,讓他們的下一代,也不再需要為父輩的貪婪、自私而付出一切代價。

齊柏林,這位空中飛行二十多年的攝影師,把他最想與大家說的話都拍進了《看見台灣》這部紀錄片里。「我相信你是我,你也會跟我做一樣的事情。」這不是一份台灣的明信片,而是一份家照,留存給所有寄居在這片土地上的過客。

布儂族孩子的歌聲,為大地帶回溫暖

一幫布儂族的小朋友登上高山,在玉山頂上唱起了《拍手歌》。

《看見台灣》在講述環境議題的時候,會讓觀眾喘不過氣來。尤其是台灣的觀眾。因為大家沒有辦法想像,我們居住的這一片土地,在我們這一個時代被傷害成這樣。但是我們要往前看。過去發生的事情,我們設一個停準點,不能讓它再惡化下去了。我希望再給大家一點鼓勵,希望大家還是可以勇敢地邁步向前,為了追求美好而努力。

願從此開始,這會成為一份期待、一份警醒、一份承諾、一顆希望的種子,播撒在傷痕纍纍的土地上,用誠意賦予大地,換回一份甜美清醇,留作最好的禮物,送給我們最親愛的孩子們。

齊柏林導演已經遠行,他的精神、他對故土的眷念卻依舊。正如他未能完成的《看見台灣Ⅱ》,還在為了「把腳下美麗的土地,留給我們親愛的孩子」而繼續前行。

再一次

看見台灣

再一次

看看我們生存

每一片土地

最後,用《看見台灣Ⅱ》的預告片,再次緬懷,懷著遺憾離開的齊柏林導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友紀錄1926 的精彩文章:

TAG:良友紀錄1926 |

您可能感興趣

把我的悲傷留給自己,你的美麗讓你帶走
汶川地震里的母愛!留給你最後的愛是讓你活下來!
姑娘,請把最好的自己,留給那個愛你的人
全棉卡通被套,給孩子們的溫馨床品,留給孩子的都是最好的!
「婆婆,即使你不讓我生孩子,我也不會把娘家的財產留給小叔子的兒子」
我們留給子孫的,是不是一塊有毒的土地?
好美的髮型,留給愛美的你
痛心,父親把最好的留給兒女,最後他卻成了兒女眼中的麻煩
大嫂把孩子留給我照顧,看了婆婆送的生活費,我氣得把侄子送走
你的彩禮,丈母娘是留著還是退回來了?網友:早晚都留給倆孩子
父親給大兒子留了三間房,他臨死前兒子卻說:你什麼都沒留給我
家長們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究竟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誇「別人家的孩子」,留給自己孩子的是骨子深處的自卑!
他把「時間」做在竹子里,把時光留給父母和愛人
討好型的媽媽:你把照顧給了世界,把不耐煩留給孩子
恕我直言:你把愛送給陌生人,卻把痛留給父母
「老公死了,他讓我把皮剝下來留給孩子…」
把孩子留給老人帶,爸媽是什麼樣的心情?網友的回復太現實了!
嘴上說著女兒好,卻把財產都留給兒子,女兒只是用來養老的
把陪伴留給最愛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