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體重碾壓奧尼爾,靈活堪比艾佛森,是人人敬仰碉堡街球王!
喜歡街球的球迷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英年早逝的大胖子,體重340斤碾壓奧尼爾的他卻讓人震驚的擁有艾佛森一樣的靈活,眼花繚亂的運球、出神入化的傳球以及偶爾上演的勢不可擋的暴扣都讓他成為街球屆毫無爭議的傳奇,他就是火爆全球的AND1街球團隊中最碉堡的大胖子「雲梯」。絕技在身在籃球場上給大家帶來無數歡樂和驚喜的他、和善可親更衣室里永遠大哥的他、古道熱腸醉心公益事業的他,卻不幸在2011年情人節過後不久的一個夜晚的睡夢裡再也沒有醒來,35歲就和世界訣別讓喜歡籃球的人們心中充滿了無盡的哀傷。
大家都知道他行走江湖的大名鼎鼎的諢名「雲梯」,也許都忘記了他真實的名字——特洛伊·傑克遜。他的哥哥是總NBA助攻榜排名第三的明星後衛馬克-傑克遜,職業生涯最後時刻效力火箭時他曾為姚明送上助攻,被國內媒體稱為「最會給姚明傳球的人」,退役後的他是將勇士扶上馬的主帥以及現在最火明星庫里的恩師,現在從事籃球評論員的工作。馬克-傑克遜是NBA當之無愧的明星,但相比於弟弟在街球界的名望,他或許不得不要略輸一籌。但他一定會為此而高興,因為他是弟弟在籃球道路上毫無爭議的引路人。傑克遜兄弟從小就是熱衷街頭籃球,他們是街球聖地洛克公園的常客,深受哥哥影響的特洛伊·傑克遜耳聞目染練就一身後衛的嫻熟技巧,只不過哥哥是個180的瘦子,而他則成長為一個身高208體重爆表的大胖子。
巔峰體重達到450斤的特洛伊·傑克遜卻出人意料的沒有喪失他從小練就的靈活,當一座肉山翩翩起舞時註定他不但勢不可擋、註定他成為球場的毫無爭議的焦點。當他在街球聖地洛克公園肆虐時,一定不會逃過那些渴望著天才的教練的眼睛——因為這裡誕生過太多的天賦異稟的明星。他得到了一所大學籃球隊的召喚,大家都知道,為大學打球是幾乎是美國青年通向職業籃球的必經之路。但是縱然他將體重一度降低到300斤,身體依然是阻礙他走得更遠的絆腳石,大學兩年他的數據可謂慘淡。此路不通而放不下籃球的他接受了哈林街球隊的邀請,本該從此揚名立萬的特洛伊·傑克遜卻因各種原因草草結束了這段婚約。
這時候已經成為NBA球星的「街球之王」阿爾斯通成了指路人,他勸徘徊不定的特洛伊·傑克遜放棄職業籃球道路專心打街球,並將他引薦到了名聲鵲起的AND1 的團隊,就此街球史上的一段傳奇徹底誕生。在球隊如魚得水的特洛伊·傑克遜綻放出耀眼的光芒,他不合時宜的體重之下的不合時宜的靈活讓他成為球場上當之無愧的明星,人們驚嘆他靈活的腳步、嫻熟的運球、神奇的傳遞讓人看得驚掉下巴又如痴如醉,還有什麼比一個超過340斤的肉山在球場上翩翩起舞更讓人驚奇的呢?他榮登《體育畫報》的封面,被稱為「街球界的傳奇」,而他的綽號「雲梯」如同口香糖般在熱愛籃球的人口裡揮之不去。
然而常年過度肥胖一點一點蠶食著他的身體,2010年末這個曾經在球場上上下翻飛的胖子已經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療。2011年2月20日上帝殘忍的結束了這個傳奇過於短暫的生命,消息傳出美國籃球界一片哀容,奧尼爾、巴克利等著名球星紛紛表達了震驚哀悼之情。而遠在中國CBA打拚的恩人阿爾斯通更是忍不住哀鳴,在廣廈並不如意的阿爾斯通聽聞消息意志消沉,不顧真正季後賽球隊的強硬挽留,直接登上飛往美國的航班。
事後有意重返CBA的街球王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解釋:「首先,我要對中國球迷說一聲抱歉!但是那個時候,我確實必須要回到美國。我的好兄弟傑克遜去世了,我們一起在洛克公園長大,我必須回去參加他的葬禮。他的離世對我打擊很大,以至於很長時間都無法振作,不能把精力集中在打球上。


※幾張圖告訴你騎士隊的氛圍有多可怕!如此團結的球隊沒人能戰勝
TAG:進球粉絲著 |
※人人都愛巴喬,但尤文球迷可能更喜歡貝爾納代斯基
※馬丁路德說,人人都是自己的牧師,而尼采更強,他說上帝已死!
※克洛普:人人都愛凱塔,可他只愛馬內
※人人以黑曼聯主帥為榮,穆帥卻不斷為對手辯護!聲援孔蒂後挺克洛普
※詹姆斯、喬治、萊昂納德、考辛斯——為什麼人人都喜歡洛杉磯?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C羅戴帽拯救尤文 貝貝迪巴拉維護總裁
※明夏自由市場上最吸引人的五位巨星?湯普森人人愛,杜蘭特實力強
※川普被他罵還要誇他,奧巴馬跟他吃路邊攤:人人都愛安東尼·博登
※阿德萊德:酒不醉人人自醉
※舌尖上的尼泊爾:人人都愛街頭小吃,眾神之國也不例外
※為什麼人人都愛克羅埃西亞?
※克洛普:人人都愛沙奇里,他得耐心等待機會
※奧特曼歷史上最奇葩的一部劇,人人都能變成奧特曼,黑暗扎基被虐慘!
※她是人人懷念的黛安娜王妃,英國的絕望主婦,凱特一直在向她致敬
※洛克王國:「赫拉」馬上成為我們人人都能擁有的寵物了
※福氣最好的生肖女,旺夫又旺家,人人都羨慕!
※碾壓雷霆,人人都在誇米切爾和盧比奧,但請別忘了默默付出的他!
※伊麗莎白二世年輕時太美,菲利普親王太帥,貴族模範婚姻人人羨慕
※爺們!盧克肖公開表達對穆帥的支持,博格巴成過街老鼠人人避之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為什麼人人都愛《貝隆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