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你為什麼感到孤獨?

你為什麼感到孤獨?

前幾天,後台收到了一條留言,留言者說自己:「雖然身邊也有朋友,但依然感到孤獨,有些心底話也不知道找誰能說,拿起手機也不曉得能撥給誰。」Ta為孤獨感所困擾,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並不是Ta一個人的苦惱,如今孤獨正變得越來越普遍:調查表明,有將近五分之一的美國人強烈地感到孤獨;而2004年的社會調查顯示:參與者中感覺「沒有人可以與自己討論重要問題」的比例是1985年的三倍(Cacioppo &Patrick, 2008, p. 6 &38)。

孤獨不單讓人痛苦,還很危險。研究發現,孤獨的心理狀態會讓一個人的死亡風險提高26%,而長期孤獨會削弱人的免疫系統,導致孤獨者更容易過早死亡(Knowles et al.,2015; Cacioppo &Patrick, p.77)。那麼,該如何幫助孤獨者走出孤獨?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John Cacioppo對孤獨進行了20多年研究,並將研究成果寫成《孤獨(Loneliness)》一書。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導讀這本書,來聊一聊:什麼是孤獨?人為什麼會陷入孤獨?孤獨如何引發更多的孤獨,以及如何緩解孤獨

感到孤獨,

意味著你得尋找更有意義的聯結

心理學家認為,孤獨是由於人們沒有獲得足夠的、令自己滿意的社會聯結,而導致的不舒服的情緒體驗。「滿意」的標準多種多樣、因人而異。有些人享受深度交往,有些人喜歡更廣泛地交際。因此,同樣的境況下,人們的孤獨感也是不同的(Boomsma et al., 2005; Khazan, 2017)。

人們下意識地認為:感到孤獨意味著這人形單影隻。但實際上,人們可以在獨處時未必感到孤獨,也可以在人群擁擠時感到孤獨。因為孤獨來自於人們「擁有的聯結」與「渴望的聯結」之間的差異,它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人可能被他人圍繞,卻因為渴望某種聯結而不可得,於是感到孤獨;而獨處則是一種客觀狀態,是「此時此刻只有我一個人」。人們可能主動選擇獨處,比如,他們可能對現有的聯結非常滿意,所以沒有意願與他人接觸;他們享受獨處,並不感到孤獨。

那麼,如何區分自己是「安於獨處」還是「感到孤獨」呢?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情緒狀態進行判斷——孤獨會讓人感到不安、痛苦與耗竭;而「安於獨處」的人,會在獨處時感到平靜、甚至富有創造力。

儘管孤獨不是一種舒適的感受,但它帶來的並非只有消極的影響。Cacioppo教授認為,孤獨是一種有用的「社交痛處(social pain)」,當人們的社會聯繫變得脆弱,甚至即將崩潰時,孤獨就是信號。孤獨幫助我們更好的生存,依戀關係的提出者John Bowlby寫道:「年幼的時候,從特定的看護者身邊被孤立開來是非常危險的。不難想像,動物們有與同伴保持聯結的本能。」孤獨提醒著我們:要更加註意社會聯繫,著手修復破損的人際關係,或是鼓勵我們去尋找更多的社會聯結。

因此,當你感到孤獨,就意味著大腦在提醒你:「你需要走出去,和人建立更多的聯結了。」而如果孤獨者始終遠離人群,那麼Ta的孤獨就不會好轉。只有當人們重新建立足夠的聯結,並對這些聯結感到滿意與放心時,孤獨感才會消失(Cacioppo &Patrick, p.8)。

為什麼人們會陷入孤獨?

1. 孤獨者可能遺傳了「孤獨基因」

孤獨是可以遺傳的。雙胞胎研究發現,在基因型一致的同卵雙胞胎中,如果有一人感到孤獨,另外一人同樣感到孤獨的可能性接近48%;而在基因型不一致的異卵雙胞胎里,一人感到孤獨時,另一人同樣感到孤獨的可能性為24%,證明基因會影響我們的孤獨感(Boomsma et al., 2005; Cacioppo &Patrick, 2008, p. 20)。

2. 高特異性的身份與經歷,讓人感到「格格不入」的孤獨

孤獨者覺得自己與身邊人缺乏聯結,是因為他們的身份或經歷與他人很不一樣。比如,非異性戀的學生比異性戀學生更多地感到孤獨;而遭遇過「非典型事件」的人(比如父母有重性精神病等),也更容易感到孤獨(Rubin, 2017)。

由於自己和身邊人「不一樣」,這些孤獨者們感到同他人缺乏深刻的情感共鳴,覺得「身邊人並不理解自己」。而且,由於害怕遭到攻擊,這些孤獨者們不敢說出自己的身份與經歷;或是即使把這些講給身邊人聽,也找不到相似的人來彼此印證。

3. 喪失會讓人感到孤獨

在經歷喪失後,人們往往會在一段時間內,感到比過去更強烈的孤獨,比如親人離世、分手或是離婚。有時,我們並不深愛著那些離開的人,但我們依然會感覺「空落落」的。因為我們失去的不止是一個人,也包括了我們與他人的聯結。這份聯結中,可能包含了我們原本共同的生活習慣、回憶等等(Rubin, 2017)。

有時,隨著喪失,我們會經歷了身份的轉變,於是我們失去了同「過去自己」的聯結,比如從「有媽的孩子」變成「孤身一人」;從「丈夫」變成「單身」。這也是為什麼,不僅負面的喪失會讓我們孤獨,一些喜慶的事件也會引發孤獨感,比如結婚、升遷、去外地上學等等。

4. 缺乏深度的、被理解的、有支持性的關係,讓人感到孤獨

有些孤獨者的身邊並不缺人,他們能夠擁有很多朋友、有親人和伴侶,但他們依然感到孤獨。因為這些孤獨者現有的關係中,缺乏深度的、被理解的、有支持性的聯結(p.56)。比如,他們可能有許多共同玩樂的朋友,卻沒有一個能從深層次理解自己的人;父母可能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可並不過問他們的內心感受;伴侶或許可以一起逛街旅行,但在他們遇到困難時,伴侶並不會提供支持。

人們渴望被理解、渴望尋求深層次聯結。如果人們體會過被真正地理解與支持,他們會對人際關係更加樂觀;即使這些人一時間缺乏理想中的聯結,他們也不會長久地陷入孤獨中,而是會更耐心、樂觀地尋找。一般而言,親情是提供深度理解與支持的基礎。但如果沒能和家人建立深層次的聯結,我們依然有機會在友情與愛情中建立類似的聯結,走出孤獨。

孤獨在人際中的惡性循環:

孤獨引發更多孤獨

人們一旦陷入孤獨的心理狀態中,就可能會越來越孤獨。孤獨者不單缺少社會聯結,他們在社交中也更容易做出破壞關係的行為,困在孤獨的惡性循環中。那麼,孤獨者是怎麼會變得更加孤獨的呢?(Cacioppo &Patrick, 2008; Holt-Lunstad et al., 2015; Khazan, 2017)

首先,孤獨者在社交中,不願意去滿足他人的需要。但是,這不代表孤獨者不能理解別人的需求;相反,研究發現:孤獨者不但能解讀人際間的信號,有時還做得比非孤獨者更出色。然而,由於孤獨者長期感到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因此他們不願意再去滿足別人的需要,就像挨餓的人會不想捐出自己的食物一樣。而一段關係的建立需要雙方彼此付出,在「獲得」之前,孤獨者們依然要嘗試「給予」。不然,單方面的索求很容易會破壞關係。

其次,孤獨使得人們對社交負面信號過於敏感,不利於溝通。研究發現,孤獨會改變人的大腦,使得孤獨者更加關注社交中的負面信號。導致孤獨者總是懷疑別人討厭自己,並且對社交抱有悲觀的態度、認為自己一定會被別人拒絕。有些孤獨者為了避免這些潛在的傷害,選擇了迴避社交、自我隔絕;還有些孤獨者選擇破罐子破摔,用負面的交流方式(比如指責)來回應他人的「惡意」,反而使得雙方關係惡化。

孤獨者由於接觸的社交情境較少,缺乏機會去學習或練習社交技能,導致社交技能較低下,即使孤獨者能夠準確解讀他人傳遞的信號,但如果缺乏相應的社交技能,會更難做出迅速、合適的回應。有些孤獨者會嘗試閱讀社交技能,但掌握理論上的知識是不夠的,要將合適的社交回應變成習慣,還是需要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反覆練習。

喜歡需索、過於敏感,以及缺乏社交技能,都阻礙了孤獨者與他人建立聯結,讓孤獨者們感到更加孤獨。而Cacioppo教授指出,通過一些方法,孤獨者們能夠脫離惡性循環、與他人建立滿意的聯結。在下個部分,我們就來聊聊該怎麼「走出孤獨」。

如何減輕孤獨感?

1. 輕鬆(EASE)聯結四步驟

由於過往的負面經驗,許多孤獨者不願意進行社交,認為和人打交道是一件痛苦又麻煩的事。但Cacioppo教授認為,人們其實能夠輕鬆地與他人建立聯結。他羅列了四個步驟,並取每個步驟的首字母組合在一起,將它們稱為「輕鬆(EASE)法」(Cacioppo &Patrick, 2008,p.161-166)。

a. 主動出擊(Extend Yourself)

獲得聯結的第一步,需要孤獨者先「走出去」,主動地釋放善意的社交信號。比如在書店跟身邊人說:「這本書真不錯。」如果孤獨者能在積極的社會互動中找到積極的感受,哪怕只有一點點,都能幫助他們提高社交信心。

Cacioppo教授建議:在剛開始練習時,不要抱有太強的目的性,也不要抱任何幻想。不是每一次朝他人發出邀請,孤獨者都能收穫他人的溫暖;而即使得到別人善意的回應,也先不要過分急切地認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知己。如果能帶著比較隨意的心態與他人交流,孤獨者會更少感到壓力,反而表現得更自然。

同時,選擇一個安全的「試驗場所」很重要。為了增加自己得到積極回應的機會,並減少自己受到打擊的可能性,孤獨者可以在一些志願者活動中開始社交試驗;像是幫忙教老年人用電腦、為盲人讀書等等。在這些場景中,當你嘗試與他人交流時,即使不一定得到感激與讚揚,但至少不容易受到他人的指責。當孤獨者體驗到一些積極的感受,他們會更願意改變自己,減少讓他們在社交中踟躕不前的恐懼感。

b. 行動計劃(Action Plan)

當你有了一定信心、願意走出去以後,下一步是學會如何在適當的情況下投入自己的社會精力。如果為了增加自己的聯繫,而為太多人做太多的事,到頭來只會讓孤獨者精疲力竭,轉而影響他們在和人交流中的表現。因此,Cacioppo教授建議孤獨者合理規劃自己的社交生活,為自己在社會聯繫之外,留出足夠的個人空間與時間,供他們在工作、社交之餘進行休息。

c. 篩選關係(Selection)

Cacioppo教授認為:「要戰勝孤獨,人們必須從關注社會聯結的數量,轉變為關注質量。(p. 164)」過多的社會聯結未必能為我們提供理解與支持。孤獨者需要篩選、辨別哪些社會聯結有成為深度聯結的潛力,而哪些聯結可能會又一次讓他們失望。這要求孤獨者們保持冷靜,關注於他人傳遞出的社會信號,並果斷地刪除讓自己感到痛苦、耗竭的社會聯結。比如哪些企圖駕馭他人情感、利用孤獨者善意的人。

d. 期望最好的情況(Expect the Best)

即使開頭一帆風順,和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人們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而孤獨者們會傾向於會從負面的角度看待它們,認為對方對自己有敵意,或是認為「我們之間完了」。有些孤獨者在遇到挫折後,會選擇自我保護、退回一個人的舒適區。放任自己選擇退卻是方便又容易的,但從長期來看,孤獨者們可能會錯過讓彼此關係加深的機會。

因此,Cacioppo教授認為,越是在不順的時刻,孤獨者們越是要讓自己積極地看待兩人的關係。學會關注自己的情緒,一旦發現自己只關注關係中的負面部分,就要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去更多地關注從關係里獲得的點滴快樂。同時,試著從善意或是中性的角度去理解對方。

2. 學會現實檢驗

對缺乏社會聯結的人來說,他們往往有些負面的、不理性的自動化想法像是「每個人都討厭我」。這些想法會迅速地在腦海中出現,並且,孤獨者們很少去質疑這些話的真實性。這些自我折磨的念頭阻礙了孤獨者與他人交往。為了擺脫自動化想法帶來的負面影響,孤獨者們需要用一些強有力的證據來檢驗腦袋中的想法(p.160)。

首先,在和別人交流時,留意自己腦內的念頭,隨後找個時間,將所有念頭都統統記錄下來。嚴肅地對待你哪些消極的想法,認真地檢驗他們。對每個想法都問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這樣你會發現這些念頭中不合理的部分。比如,「真的『沒有任何人會喜歡我』嗎?我有朋友A和B,他們對我很好……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我還要不停對自己說這些?」

一旦認識到這些念頭的荒謬,我們就能重建對自己的看法。同時,要學會每當負面的自動化想法出現時,就迅速地鑒別它們,告訴自己「又來了,我剛又在想『沒有任何人會喜歡我』,但我知道它不是真的。」反覆練習後,孤獨者們能更迅速地在和人交流的過程中,排除消極想法的影響。

3. 善於利用社交網路

心理學家提出,社交網路用得好,也能大幅度降低人們的孤獨感和抑鬱心境。但前提是,我們需要把網路當作一個建立聯繫的平台,真實地表達自己,真誠而善意地與他人交往。在線下,由於地理間隔等等問題,有時人們很難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依靠網路的便利,許多人反而容易發現知己。如果孤獨者在網上收穫到了相隔千里、但是彼此深厚聯結的朋友。

而Cacioppo教授警告說:如果人們把網路當作生活的「目的」,為的是在網上塑造出虛假完美的自我,來吸引他人的注意,那麼人們只會變得更孤獨。因為塑造出的身份雖然備受關注,但人們會越發覺得真實的自己不被理解與接納,反而感到他人距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Khazan, 2017)。

有時我們害怕承認自己孤獨,特別是告訴他人「我很孤獨」。我們的社會文化更崇尚理性的特質,傾向於追捧「獨立」,而輕視表達情感聯結的需求。所以好像一旦說出「我希望有更多朋友」,就顯得並不那麼「獨立」、那麼「酷」,於是我們將自己藏得更加深,害怕別人看穿自己的孤獨。希望大家在看完今天的推送之後,能勇敢地朝他人邁出第一步,也許你會發現很多人與你一樣,也很孤獨,期待著新的朋友。

我們都需要更好的鏈接,更好的關係,那是每個人的幸福感里都無法缺少的東西。但選擇尋求關係,就一定會在某些時候付出心碎的代價,完全沒有風險的關係是不存在的。愛本身就包含了心碎的部分。當然你仍然可以選擇付出一部分幸福感作為代價,去過一種更隔絕、更安全、毫無風險卻也充滿死寂的狀態。歸根結底,我們是在代價與代價中選擇,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代價,是自由的基本前提。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會選擇嘗試走近更多的人,嘗試尋找屬於你的鏈接么?


來源:KnowYourself

原標題:感到孤獨,可能是因為你對現有的關係還不滿意

新聞報料

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終於可以背著空調出門啦
【JMedia】美國搞的導彈攔截大新聞可能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天下頭條】喀布爾爆炸已致近500人死傷 ISIS封鎖「建國地」準備伊拉克最後一戰
中國超重肥胖兒童已近4000萬 六一節別給「小胖墩」加餐了
特朗普刪除推特中的「Covfefe」是什麼意思?網友們腦洞大開

TAG:界面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為什麼總是感到孤獨?
我沒什麼故事,只是看到自己的影子,那麼孤獨!
佛都在發光普照著你,你還孤獨什麼啊?
過往的戀愛經歷讓你學到了什麼吶?你有沒有感受到這八點?
煩惱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可以擺脫孤獨、恐懼和失敗嗎?
為什麼你這麼好還是找不到男朋友?
為什麼一直買不到心愛的翡翠?點進來告訴你!
人為什麼要有安全感,是什麼讓你感到不安?
你知道佛祖為什麼不幫你嗎?原因就在這裡!
為什麼和父母旅行都表示痛並快樂著?因為你沒有注意到這些!
「鬼壓床」到底是什麼?你遇到過嗎?
為什麼我擁有一切卻活得像狗?看到這個小男孩我自愧不如…
高血壓患者的正確飲食到底是什麼?這些你知道嗎?
我人那麼好,為什麼都還欺負我?
身高對戀愛的影響不大?那我為什麼找不到女朋友?
又有人上當了!騙子到底騙了你什麼?都長點心好嗎?
孩子,為什麼別人不喜歡你?
為什麼你收藏不到好的籽料?
你知道男人到底要什麼嗎?
拿什麼挽回你?我的愛人!真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