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代後梁畫家荊浩山水畫作品欣賞

五代後梁畫家荊浩山水畫作品欣賞

荊浩(約850-?),五代後梁畫家。字浩然,號洪穀子。沁水(今山西沁水)人,一說河南濟源人。因避戰亂,常年隱居太行山。擅畫山水,師從張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氣格,作畫「有筆有墨,水暈墨章」,勾皴之筆堅凝挺峭,表現出一種高深迴環、大山堂堂的氣勢,為北方山水畫派之祖。所著《筆法記》為古代山水畫理論的經典之作,提出氣、韻、景、思、筆、墨的繪景「六要」。現存作品有《匡廬圖》、《雪景山水圖》等

荊浩不僅創造了筆墨並重的北派山水畫,被後世尊為北方山水畫派之祖,還為後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畫理論《筆法記》,以假 托在神鎮山遇一老翁,在互相問答中提出了氣、韻、思、景、筆、墨的所謂繪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畫理論中的經典之作,比更早時期南齊謝赫的「六法論」有所發展,具有更高的理論價值。

荊浩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將唐代出現的「水暈墨章」畫法進一步推向成熟。他總結了唐代山水畫的筆墨得失,認為李思訓大虧墨彩;吳道子筆勝於像,亦恨無墨;項容用墨獨得玄門,用筆全無其骨;只有張璪筆墨積微,真思卓然,不貴五彩,得到他的肯定。荊浩在山水畫的師承上不只取法張璪,同時亦在吳道子與項容等人的筆墨得失之間,舍短用長,加以發展,自謂:「吳道子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吾將采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筆法記》)。他的山水畫已經開始達到筆墨兩得,皴染兼備,標誌著中國山水畫的一次大突破。

荊浩《雪景山水圖》

荊浩雪景山水圖,《雪景山水圖》以立幅構圖,畫重重山巒,其間有行旅人物點綴,山形屈曲,設色濃重。畫法以禿筆細寫,形如古隸,蒼古之甚。整幅畫面以墨取韻,以筆取其山水的大體結構得其陽剛之美,墨渲染見其儀姿得其陰柔之美。傳聞此畫系自古墓中出土。傳聞此圖系自古墓中出土,西方有的美術史家認為是荊浩的作品,也有人判定是一幅早期山水畫的摹本。

荊浩在《筆法記》中:「畫者,畫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華,取其華,物之實,取其實,不可執華為實。若不知術,茍似可也,圖真不可及也。」「似者得其形遺其氣,真者氣質俱盛。」

荊浩《匡廬圖 》絹本水墨畫 185.8×106.8 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荊浩匡廬圖,「匡廬」即廬山,又名匡山,傳說殷周時期匡裕結廬隱居於此。定王徵召不應,王派使者訪之,僅存一空廬。廬山位於江西,屬南方山水,而荊浩主要表現北方山水,作此「匡廬圖」是否別有含義呢?

荊浩《匡廬圖 》局部

本幅畫與范寬《溪山行旅圖》不同,近、中、遠三景並未全部放在畫幅的中軸線上,而是將近景的松石、茅舍移至畫面右下角,中間以廣袤的水域隔開,與左上方體積龐大的遠景主山相對。畫家採用「平遠」和對角線的構圖設計,與宋人《岷山晴雪》十分類似,都受到北宋末流行的小景山水畫的影響,這暗示《匡廬圖》的成畫年代應晚於十一世紀。主峰由垂直片狀的山體結組而成,山石的輪廓用尖銳轉折的筆法勾勒,邊緣整齊,彷佛刀切割過,渲染則是在巖面內側施濃墨,靠近輪廓的外側留白。這一類山巖的造型、筆描與南京棲霞山出土的十世紀浮雕,或是傳世貫休《十八羅漢圖》上的山石相近,帶有平面、程式化的風格,因此顯現出濃厚的仿古意味。描繪山石的皴法是從范寬變化而來,畫家以密如雨點的皴紋,刻劃岩石粗礪堅硬的質理。然而,除了點、擢的中鋒用筆外,還可見到側鋒斜砍的筆法。這種「小斧劈」皴的使用,在李唐《萬壑松風圖》可以見到典型的例子,顯示《匡廬圖》與北宋末宮廷畫院的風格密切相關。

荊浩《松壑會琴圖》

荊浩《松壑會琴圖》局部

《松壑會琴圖》,絹本、墨筆。現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存疑為明代摹本。不知道為什麼在卷首有後人題記「宋洪子范松壑會琴圖」九字。應該是收藏過程中的某次誤判。宋代畫家洪子范,史上確有其人。「洪子范[宋],東京(今河南開封)人。工人物、山水。(見元人夏文彥所著《圖繪寶鑒》)

圖中用斧劈皴畫出前景的山石,用細緻筆法描繪前景的松柏,樹下站立兩位久違的朋友,其中一位似乎正為遠道而來的朋友感到高興,在他們右邊有一處房舍,左邊有一條小河緩緩流過,上架一橋,一位童子正肩背古琴慢慢走過來。他應該是畫中來訪者的侍童。順著河水向畫上端看,觀者會看到陡峭的山峰和被霧氣籠罩的松林。

荊浩《鍾離訪道圖》軸(金/元人畫)147 x 74.8 美國弗利爾博物館藏

荊浩鍾離訪道圖,此幅為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所藏並於近期對外發布,董其昌題跋:「《鍾離訪道圖》,又有《卸甲圖》。此荊浩筆也。董其昌題。」

荊浩《 西山歸棹圖軸》(傳清人畫)弗利爾美術館

荊浩《山水中堂》紙本,水墨,設色 131x56厘米

他所作的全景式山水畫更為豐富生動,其特點是在畫幅的主要部位安排氣勢雄渾的主峰,在其他中景和近景部位則布置喬窠雜植,溪泉坡岸,並點綴村樓橋杓,間或穿插人物活動,使得一幅畫境界雄闊,景物逼真和構圖完整。荊浩的這種全景式山水畫,奠定了稍後由關仝、李成、范寬等人加以完成的全景山水畫的格局,推動了山水畫走向空前未有的全盛期。他那表現北方山形特點的「雲中山頂,四面峻厚」的雄偉風格,對於北宋前期山水畫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歷代評論家對他的藝術成就極為推崇,元代湯垕在《畫鑒》中將其稱為「唐末之冠」。

荊浩《山水神品》

荊浩《梁豀春藹》立軸 設色絹本 26.5×39.5cm

款識:梁豀春藹。山色無定姿,如煙復如黛。中有素心人,鳴琴應天籟。洪穀子荊浩作,時年七十有四。

鈐印:廷(白文)、真(白文)

荊浩(傳)《漁樂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荊浩《溪山行旅圖軸》弗利爾美術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luo 的精彩文章:

中國畫:八格,七候,六氣,六要,四難,三病
五代後梁畫家關仝山水畫作品欣賞
明 姚綬《三絕圖冊》賞析
北宋·蔡京行書《節夫帖》:筆力雄健,氣勢不同凡響
論「得意忘形」的中國畫的繪畫觀

TAG:藝術luo |

您可能感興趣

漢橋話畫:全景式山水畫荊浩《匡廬圖》
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荊浩
歷代畫論(連載16)唐宋:《畫山水賦》 (五代)荊浩 撰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五代荊浩《匡廬圖》
歷代畫論(連載26)唐宋: 《山水節要》(五代)荊浩 撰
荊霄鵬毛筆楷書冊頁《荊浩古松贊》
山水太行|荊浩隱洪谷
何紹基隸書荊浩《古松贊》四屏
洪谷之內畫太行,荊浩
北京衛視《那些年我們正年輕》 楊爍、荊浩一武一文為科研 夏凡失意黑化「虐兄弟」
歷代畫論(連載10)唐宋:《筆法記》(五代)荊浩 撰
開圖辟千年:荊浩《匡廬圖》
我不會說,我只會做荊浩對《歲歲年年柿柿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