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宗薩仁波切:最近我才意識到 修皈依才是精髓……

宗薩仁波切:最近我才意識到 修皈依才是精髓……

宗薩仁波切

修皈依有兩個關鍵。第一是接受;第二是在接受之後,要憶念。

像我常說的,實際上「我皈依」這句話有時有點兒具誤導性,儘管它仍是最好的表達。

「我皈依」應當被理解成「我接受,我承認」。「我皈依法」是指我接受這個真理,我承認這個事實。

什麼是真理?佛陀說:「所有和合事物皆無常」,就是說泡沫會破滅。

當一個經濟學家接受這個事實——無論一個泡沫漂浮多久,它總會破滅的——這個人就已經從泡沫會永存的幻象中受到了保護。

我接受我會死亡。我接受我的死亡會隨時到來,而不是「過一陣子才來」。

我給你們講皈依的重要性是源自一段經歷。

我的一位來自香港的老朋友最近離世了。她叫作「明」。她很年輕,多年來飽受病痛的折磨。

明和我一直在試著找解決的辦法——記得嗎,解決方案?各種辦法。

藏葯、中醫、印度藥物、會供、修法……但最後,我和她長談了一次,讓她接受吧。

放棄掙扎求存,她必須面對死亡。

我們談到皈依。

同時,因為她的性格非常堅強和對佛法極為虔誠,她很輕易地接受了,而且她真的做到了。她將重點放在皈依的修行上。

我不得不說,儘管我應當是在教導明,但看著她如何逝去,我必須坦承,我內心裡秘密地希望自己離世時可以象明一樣。

如果我可以象她一樣地離去——充滿信心、對不確定性沒有絲毫的恐懼,我想我就可以算是有所成就了。

有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最簡單的。難怪在所有佛教的修行中,第一件事就是皈依。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我修行了這麼多年,到最近才意識到:

其實對我們所有的人來說——特別是初學者,同時也適用於資深的修行人——修皈依是精髓

皈依佛、法、僧

接受真理或事實,就是「皈依法」;親近那些接受相似的真理之人,就是「皈依僧」;仰止那些不僅僅證悟了真理,還教導你真理的人,就是「皈依佛」。

這就是為什麼,至少這次,我們應該修皈依。

我促請你們去修皈依,不只是這次修,而是時時刻刻都要修

究竟的皈依:禪修空性

在最高的境界,當你禪修空性時,那當然是究竟的皈依,因為你在接受、你在保持、你在安住於絕對的真理上。

沒有比這更高的皈依修法了。

正因如此,你一定記得在《心經》的結尾部分,佛說般若波羅密多咒是無上的藥物,能驅除一切障礙,等等。

但是這麼高境界的皈依修法,也就是禪修空性或安住於空性,對初學者來說,一開始當然是特別困難的。

「沒有皈依的對象」、「沒有皈依的行為」、「沒有皈依者」——像是這樣的概念,是很難理解的,尤其是對初學者。

要理解究竟的皈依,需要一點點聽聞和思維,以及很多的禪修。

相對的皈依:臣服於皈依的對象

在更粗顯的層面上,皈依是最實用和最容易的修行。

當我們人類的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們的習慣是臣服於一個解決方法。

這就是為什麼修皈依的方法也契合了我們臣服於一個全知、全能、強大的皈依對象的習性。

能記住我之前談到的本尊的繁複細節,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是困難的。

不過,祈禱和臣服於某人,向他祈求幫助和保護卻是我們的習慣。

乍看之下,當我們修皈依的時候,我們就有那種臣服的感覺。

所以,在所有的修法中,這大概就是最容易、最實用,也最契合我們思維習慣的修法。

憶念三寶

傳統上,有一種方法是一遍一遍地反覆念誦皈依文。

我相信你們都很熟悉諸如念十萬遍皈依文兼做大禮拜等等這些修法。

但是,就象我前面講過的,皈依有兩個關鍵的層面。一是接受、二是憶念。

在相對層面上,修皈依的精髓在於憶念三寶

在這裡,我再次提醒你,記住空性之見地當然是究竟的皈依修法。但相對層面的修持,就是憶念三寶。

其實經文里有提到。我想它應該也已經被譯為中文了——一部關於憶念三寶的簡短經文。

憶念佛

我在這裡強調這點是因為,不幸的,念誦皈依文變得有點讓人生厭了。

它成了一種類似文化的東西,因此人們只是喃喃念誦,完成數量而已。

其實我建議我的一些朋友們還有我的受害者,與其只是去念誦十萬遍皈依文,不如去試試一些會使修行更具意義的方法。

這些方法並不是我杜撰的,而是確實地在很多經文中有所指示。

例如:憶念佛的名字,比如釋迦牟尼佛;或者是他的形象,比如金色;或他的慈愛;或他顯現的某個片段,比如摺起他的袈裟、赤足步行、托缽乞食。

當你能夠記起這些時,你計一下數。

你可能是在做某件事情的當兒,在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地點和時間想到這些,比如在肉鋪或者屠宰場。

就算這個念頭非常、非常的短暫,你應當算做一次。

如果你持續半個小時想著佛陀而沒有任何間斷,你也應當算做一次。

因此,每一個想起佛陀的其他念頭都成為你的念珠。最好買個電子計數器。

你甚至不必這麼想:「噢,佛陀,我皈依您」,才能算做一次。

只要一點零碎的念頭想像佛在摺起他的袈裟,就足以被算作一次了。

還有其他的方法。實際上,這些在佛經里全都有解釋,只是這些東西被我們遺忘了。

令你自己能夠聽到佛的名號——這也可算一次。通過你或別人,讓其他的人聽到佛法僧的名字、功德或作用。

憶念法

關於法——憶起空性、無常、四聖諦、緣起,其中的任何一個。然後,當然禪修是最好的,哪怕只是禪修片刻。

禪修、思維空性、談論空性、聽到關於空性、無常……任何這些……禪修是其中最好的。

我覺得有這類的象徵是相當重要的。

這就是出現塑像和書籍這類東西的理念。塑像、書籍、佛書……要點是,去具有這些東西。

當我試圖從斯里蘭卡請《三藏》時,我的一些西藏朋友就對我說:「你為什麼需要這個?這個沒用的,你又看不懂」。

是的,具有佛典。

而且,你付出的努力越多,大概也就越好。

今時今日,你可以直接買到任何的佛書,象是《金剛經》,你直接就能買到。

好多時候,你甚至可以得到免費的贈本。

不過,如果你可以親自手抄,就更好了,因為這些都是憶念三寶的方式。

類似的,為自己或他人繪製佛陀的形像;還有,象佛經里提到的,隨身佩戴。

佩戴的方式是確保我們的身體能觸碰到它們。例如,《金剛經》,你可以戴著它或觸碰它。

憶念僧

關於僧——尊重任何與僧伽有關的東西。

在僧眾中,也許在家的僧伽比較難認,但出家僧眾可以通過標記分辨出來,比如紅或黃色的僧袍。

在《本生鬘論》中有個非常美麗的故事:

當佛陀是只獅子的時候,一位獵人偽裝成出家人而殺了它。

因為那個獵人知道這隻獅子尊重僧人,所以他就穿上黃色僧袍偽裝成出家人。

獅子以為有位僧人走過來靠近它,結果就被殺了。

因此,這隻獅子積累了很多功德。

這只是無數皈依修法中的一些,供我們這些普通人和初學者修習。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同樣的信仰 各自的朝聖路!
你是修了多少世的福德 才能聞佛法 入佛門?
慈舟大師:一句阿彌陀佛具足普賢十大願
李利安:《金剛經》與清凈心的培養

TAG:騰訊佛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惟賢老和尚:不皈依可否一樣學佛呢?
皈依我佛是什麼意思?
劉素雲老師:不皈依佛門,就不是佛家弟子嗎?
寂靜法師:什麼才是真正的皈依?
皈依佛門的明星,你可能只知道陳曉旭,而他讓人很意外!
你只知道王菲,陳曉旭皈依佛門,卻不知道最紅時放棄名利皈依佛門的是她!
佛菩薩是皈依處,不是我們的保鏢
同樣是皈依佛門,64歲潘虹只求寧靜,而她才是真正的看破紅塵了
為什麼必須得皈依?不皈依你便得不到三寶的功德
仁清法師:把我的身口意,都皈依師父行嗎?
意中人系列·古風男生頭像:「清明是你,殺伐是你,皈依亦是你」
不皈依,可否一樣學佛?
帶你看看薛佳凝住的房子,不愧已經皈依佛門了,連裝修也很樸素
當時間看不到遠方,我才知道,皈依是痛後的絕望
如何認識皈依?皈依三寶是什麼意思?
韓紅髮聲明否認出家,並沒有皈依佛門,生活一切都很好
佛系狗狗新鮮出爐!狗狗:誰還沒個皈依我佛的時候啊!
是否自己真正的皈依了
皈依時,如何才能得到皈依體?
好好修行但不皈依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