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考古與盜墓的區別 中國十大文物修復案例!

考古與盜墓的區別 中國十大文物修復案例!

當我們與各個展廳里這些保有完整品相的文物擦肩而過時,是否知道它們曾經歷遍斷裂殘損,和驚心動魄的修復。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代青銅器,是商代方尊中現存最大的一件。其造型獨特和工藝精美而堪稱國寶。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四羊方尊曾經在日軍的空襲中被炸成20多塊。

修復任務交給了文物修復大師張欣如:「四羊方尊拿過來的時候已經過初步修復,不過很粗糙,和原物有很大差距。」但看到青銅器優美的造型和精緻的花紋,他立即有了讓四羊方尊重現「真身」的衝動。

張欣如先生將一棟簡陋的磚房當成工作室,專心修復四羊方尊。他回憶道:「方尊有30多公斤,很重,我有時要把方尊放在腿上,一手扶著,一手焊接,花紋很細,一點都疏忽不得。方尊的底盤碎得厲害,費了不少功夫。」

經過兩個多月修復,以及後來的多次修復,四羊方尊才變成現在在展廳里的樣子。

秦始皇陵銅車

1980年發掘出土的秦始皇陵銅車馬,由於原有木槨早年腐朽、上部填土塌陷,致使兩輛銅車馬損壞嚴重。一號車出土時全車共破碎成1325片;二號車出土時全車共破碎成1685片,斷口2244個,破洞316處,裂縫55處。

這是發掘現場和修復前的樣子

原來銅車馬這麼大,始皇帝真是古今第一手辦玩家了。

碎成這樣能修嗎?我手機屏幕摔裂開了維修都非要我換一個。

但是!兩輛製作精細、構件繁多、形制複雜的殘破銅車馬從1980年12月至1988年4月經過多年清理,修復完成!成為研究秦代冶金、鑄造、機械、車輿、鞁具及系駕方式至為珍貴的重要文物。

某長者讚揚「勞苦功高」。這個欽定的膩害了!

甲骨的綴合和簡帛的整理,雖然可能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文物修復,但其過程的艱辛與成果的驚艷,絲毫不遜色於古籍字畫的修復。

甲骨的綴合的成果,比較著名的是《殷墟文字丙編》。第十三次殷墟發掘時發掘出了一大批整甲,運到南京後中研院史語所便對該批甲骨進行整理。

七七事變後,史語所整體向西遷移,到四川時裡面的紙盒子都朽壞了,整甲也碎成了小塊。殷墟文字乙編收錄的就是這些碎片。

後來國民黨退出大陸,史語所也便把這些碎片帶到了台灣。張秉權花了20年的時間,拼出來300多版整甲(相當於幾百副拼圖拆碎了揉一塊兒),作為《殷墟文字丙編》出版。

甲骨文綴合作的比較好的還有嚴一萍。他曾經把5塊碎片綴合成這樣一版腹甲:

神奇的是,這五塊碎片是從不同的坑位出土的。也就是說,它們在商代就已經碎掉了。我這個手殘黨膝蓋已經碎了。

馬王堆帛書

先磕頭…

文物修復史上的奇蹟——馬王堆帛書!當初,它被發現的時候,是在一個石盒裡。水浸霉蝕,相互粘連,幾乎變成了一塊書磚。

帛書拼復的最大困難是無法用實物。帛書太軟易毀壞,只能拍下照片用複印件拼。帛書揭裱後留下許多碎片,在整理時,發現哪一頁有空缺,就到碎片里找相應的圖紙,猶如「高級拼圖遊戲」。

至於修復的過程,說來話長(這段歷史,已經被博友寫成了小說)。概括講,經歷40年整理,當年參與修復的師傅們大多故去,給我們留下了這本《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

它從2千多年前走來,如今穿越塵世煥然一新。

竹簡

竹簡的整理也是比較複雜的。竹簡和甲骨不同,甲骨挖掘出來的時候是乾的,而且比較硬,所以整理的時候可以用小刷子刷去甲骨上的土,拿在手上仔細看。竹簡保存的環境一般是濕漉漉的,所以一般竹簡出土時都是裹著泥。竹簡由於長期被水浸泡,柔軟的像粉條,卻沒粉條的韌性,很容易斷。在清理完竹簡上的泥土後,就要在溶液里保存:

竹簡在剛開始就是這樣的醬油色,黑糊糊的。竹簡的整理者要根據竹簡的形態、字體風格、上下文意等因素對其進行重新編排,恢復竹簡原來的順序。

有些簡會斷成兩截,有些簡斷成只有一兩個字的碎片,綴合難度就比較大了。

上博簡,不難發現第二根簡顏色黑乎乎的,第8根簡斷成兩截:

郭店簡從出土到現在有20多年過去了,還有幾塊簡無法綴合。

郭店簡是搶救性挖掘,當時經驗不足,發掘時沒注意保持簡序,給整理著編連竹簡造成了不少麻煩。上博簡整理過程中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編連的準確度提升了不少。

從朽木斷骨變成整甲、文本,這也算得上是很神奇的事吧~

班簋

文革時,簋的全形被毀成若干大小不一的碎片,並被送到廢品回收站、煉銅廠,等待回爐。

1972年,北京文物清理揀選小組的呼玉衡、華以武師徒到有色金屬回收站看到幾塊沾滿銅銹的碎片,其紋飾與若隱若現的文字在多年從事古董行業的師徒看來,氣質十分特殊。於是認定周邊應該還有更多的碎片或殘件的存在。

返身再去尋找,收穫頗豐,回到辦公室後又請教更有經驗的程長新先生,認定這應該是西周時期一件有長篇銘文的珍貴文物。

再返回回收站篩了一遍,把所有殘件碎片作了拼接組合,才認出這就是流傳有緒的清宮寶物《班簋》

鑒於這是一件重器,次年夏,由北京方面再送回故宮文物修復廠,經過整形、翻模、補配、修補、紋飾對接、焊接、鋼鏨鐫刻、做舊、填鋅、砂洗等等,修舊如舊,才完成了青銅器修復史上的一次成功範例。

看這件華麗的唐代公主鳳冠,上面不僅裝飾有瑪瑙、珍珠、琥珀、綠松石、玻璃、螺鈿等幾乎在唐代可能找到的所有寶石,同時藉助金絲、金線、金珠等圍繞裝飾出鳳凰、蓮花等各種意象。尤其是金珠,其直徑最多不超過1.5mm,要靠顯微鏡才能看清楚。

再來看看出土時的樣子(公主的牙齒好整齊啊)

壓根就是一大坨啊,零件完全散落其中,這到底要怎麼搞……

墓室出土時,零件散亂,寶石脫落,現場並無條件進行細緻入微的修復工作,因此採取石膏加固外側後整體套箱提取。這樣可以保留脫落的零件與冠飾主體之間的相對位置,有助於後期的修復。

由於頭骨比較完整,出土後陝西省考古所請頭像復原的老師對其進行貼肉復原……是位美女哦……

德國的修復老師對上面那「一坨」藉助顯微鏡進行清理,在清理的同時繪製線圖,標註出各個零件間的空間關係。

最終成品的細節

《五牛圖》

現存的《五牛圖》有幾個版本,這裡說到的是故宮版《五牛圖》,我們現在看到的故博《五牛圖》是這樣的

但是在修復之前:

這個化腐朽為神奇的人,就是故宮博物院字畫修復專家孫承枝先生。

1977年1月28日,幾經波折最終贖回的《五牛圖》被送到了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廠,整幅畫作的修復工作由裱畫專家孫承枝先生親自主持。當時的這幅傳世名畫已經千瘡百孔、遍體霉斑,僅五牛身上大小蛀洞便達數百處。

根據 《五牛圖與孫承枝》一書記錄:孫師傅手接《五牛圖》後,心情凝重、寢食難安。數日之間,圖卷陳於几案,不曾妄動。他藉助放大鏡反覆探查,潛心思索,尋求最佳修復方案。

殘損《五牛圖》的破洞太多,修復的關鍵是補洞。悉心研究原畫紙的質地、簾紋、光澤、顏色,嚴格擇選配補用紙,至為緊要。當然,要找到與原紙完全相同的配補材料幾乎不可能,只好力求近似。

幸而故宮舊藏尚豐,孫師傅反覆篩選,屢次用小樣較試,最後擇定一種年代相近、質色相當的舊紙,方覺稱心。紙怕水濕,這是大人小孩都知道的常識,更何況一張墨彩淋漓的古畫?一般人絕難料想《五牛圖》正是用水去污除垢的。

白水澆上去,黃湯流下來,孫師傅用排筆蘸熱水反覆刷洗畫面,水色清明之後,畫面破損雖然依舊,其紙色、墨彩、印鑒、題跋卻已煥然一新,燦若明霞。

揭除托紙之繁難,行家裡手也視為畏途。傳統國畫的裝裱通常有三四層用紙。內行稱畫紙這層為畫心,緊貼畫心的托紙為命紙,再後面的一兩層托紙叫背紙。

《五牛圖》舊裱共有四層。兩層背紙很快揭去,再揭命紙,可就費事了。命紙與畫心直接粘連,起著保護畫心的作用。揭除命紙時若稍有疏忽,或揭掉半層畫心;或掉粉掉色;或揭得厚薄不勻;或揭傷畫面;還有的揭完命紙,畫心粘在案上起不了台,或勉強起台而支離破碎,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孫師傅揭除《五牛圖》的命紙自然更是慎之又慎,加意小心。他先用鑷子輕輕地、一點一點地揭起命紙,遇有難點還得靠手指揉搓,以中指觸覺掌握力度輕搓慢捻,搓捻成極細的小條取下,不傷畫心,不留屑片,完滿無損地過了這一關。《五牛圖》這樣一幅不大的手卷,僅只揭除這一張命紙,孫師傅足足用了五天。

至此,《五牛圖》上的累累傷洞顯露無遺,孫師傅並不急躁,他仔細琢磨每一處破洞、大小、緣口紋路、殘損形態,然後擇紙裁割拼對,粘連綴合,務求 補口四周厚薄均勻,平整乾淨,不留痕迹。就這樣,孫師傅一處一處,隨洞隨彎,運用了掏、轉、補、刮,各種巧妙的處理手法,把這幅大小破洞五百多處的《五牛圖》竟然補綴得完好如初,天衣無縫。

8個月後,一件生命垂危的頂級文物,在孫承枝手中重新煥發生機。

素紗襌衣

這在一個紀錄片裡面看到的,雖然說只能是文物複製但是仍然足夠震撼。

馬王堆出土2件素紗禪衣,一件48克一件49克,是世上最輕的素紗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織物。

現代人想要去復刻這件文物,但是因為現代的蠶經過2000年的進化,從三眠變成四眠,吐出的蠶絲比漢代的蠶要粗出不少。一開始研究人員依照一樣的技法織出的衣服要比文物重80多克(按照原物48g算的話那就意味著現代織出的衣服是原來的將近3倍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花了13年,用科技手段讓現代的蠶逐代退化到2000年前的水平。終於成功複製。不過複製品仍然要比文物重0.5克。也算是對古人的致敬了吧。

《趙城金藏》

《趙城金藏》,國家圖書館的四大鎮館之寶之一。另外三個是《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敦煌遺書》。

《趙城金藏》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由國家撥款的大型古籍整修項目。

修復前後對比圖

1949年,修復工作開始。當時只有一個人修復,1956年《趙城金藏》修復工作日益受到重視,北京圖書館增加了修復專業人員,先後十餘人參與《趙城金藏》修復工作,最後4人堅持1965年到修復工作全部完成,歷時17年。

文物是過去式,但修復文物是正在進行時

他們這樣一群人,領著不甚高的薪水,待在小小院落里,用著傳統加改良的工藝,修復這些幾百上千年的老物件,數十年如一日。他們是這個浮躁社會中最難得的匠人了。

可惜,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

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更多內容等你發現!

每日精彩好文分享,涉版侵刪!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大視界 的精彩文章:

中國文化-古橋!
掘醒沉睡百年的凄古帝陵·明萬曆 定陵
這些古幣竟修復的高度還原!藏家收藏一定要仔細辨別好實物了
牛B、裝B、傻B的七個區別,太形象了!
利益糾葛,專家鑒寶也會選擇性走眼,李鬼比李逵難防!

TAG:收藏大視界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十大文物修復案例,化腐朽為神奇!
古董、古玩與文物的區別
震驚中外的唐恭陵盜墓大案 追回哪些國寶文物
文物里的中國
震驚中外的唐恭陵盜墓大案:追回的那些國寶文物
柏林博物館的中國文物之劫
古董跟文物的區別
故宮裡的外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震驚中外的唐恭陵盜墓大案,追回哪些國寶文物?
大城文物古迹 古柏樹
中國台灣《故宮經典文物郵票》
考古挖掘戰國一楚墓,出土神秘文物,考古家:溝通神靈之物
轟動中外的唐恭陵盜墓大案,追回哪些國寶文物?
清末中國西部的「盜墓者」,大量珍貴文物流失海外
英國東亞藝術博物館中國文物被盜
美國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一)——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的蒙古文物
美國各大博物館的中國文物,件件國寶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