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保守黨受挫說明它的精英治國路線out了嗎

保守黨受挫說明它的精英治國路線out了嗎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李冠傑

全文約2500字,閱讀約需5分鐘

6月8日英國舉行了大選,計票結果,保守黨獲得議會318個席位,工黨則獲得262席。雖然保守黨仍是第一大黨,但這次選舉並未實現保守黨預期的藉助大選獲得人民授權以解決脫歐問題的夢想,也沒有增強特雷莎·梅的領導力。對於工黨而言,這場選舉可謂是「大獲全勝」,工黨較此前的議席多了30個。從結果分析原因往往會被指責為事後之明,但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這一事件,無論分析所找的原因相不相關,反思一下總還是沒錯的。

民調、恐襲、民生,保守黨誤算了什麼?

當地時間2017年6月9日,英國倫敦,英國大選結束投票,英國保守黨失去絕對多數席位,現任首相、保守黨領袖特雷莎-梅和丈夫一起離開保守黨總部。 東方IC 圖

一、保守黨被民意測驗所誤導。特雷莎·梅決定提前大選是毫無徵兆的。2017年3月底,特雷莎·梅按照預設時間表順利啟動了脫歐的程序。此前,特雷莎·梅一直聲稱她不會提前大選。但4月18日,特雷莎·梅突然宣布提前進行選舉。從啟動脫歐到梅宣布提前大選這段時間裡,民調數據在不斷攀升,以YouGov/The Times、ICM/The Guardian的民調數據為例,保守黨和工黨之間的差距從16%左右上升到21%。

如果說3月底如期開啟脫歐程序也是這位強硬女首相的一項政績的話,那麼民調數據的攀升給了首相梅更加堅實的信心。如果沒有民調數據支撐,梅是不會隨意開啟提前大選的。她把提前大選的理由歸結為「整個國家正在團結起來,而威斯敏斯特並不是這樣」,而她得出的結論是:「保證未來幾年的確定性和安全的唯一出路就是這次大選。」

梅的目標就是通過大選,一方面取得壓倒性多數,另一方面向歐盟展示硬脫歐的決心。但民意測驗似乎誤導了保守黨,民調數據的攀升並不等於會讓保守黨獲得壓倒性優勢,因為英國的選舉制度是單一選區簡單多數制,全國的民調數據不能反映在一個選區的民意變化,也無法影響這個選區。在後來的實踐中,民調數據的攀升不僅沒有為保守黨取得壓倒性多數,更是起到了相反的後果。

二、保守黨並未有效處置突發事件。在宣布提前舉行大選後,保守黨面對的任務非常艱巨。因為是突然決定進行大選,這對反對黨非常有利,因為反對黨可以完全把工作重心放在大選上,而執政黨還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執政上。更關鍵的是,在此期間,發生了兩起重大恐怖襲擊案件。一個是5月22日曼徹斯特體育館恐襲事件,另一個是6月3日倫敦恐怖襲擊案件。事實上,在3月22日倫敦已經發生了一次衝擊議會大廈的襲擊事件。當時,執政的保守黨並沒有當回事,除了譴責和頌揚英國價值觀之外,並無實際有效措施阻止此類事件發生。

曼徹斯特恐襲讓事態升級,梅的講話除了表達同情、譴責恐怖分子、暫停大選宣傳活動之外,並沒有採取大動作或大口號大力打擊恐怖主義。大選前幾天在倫敦橋等地發生的恐怖事件讓人們失去了安全感。工黨更是趁機攻擊保守黨的相關政策,把恐襲的發生歸咎於保守黨削減了大約2萬名警察人員。保守黨毫無反擊之力,特雷莎·梅只能發出修改人權法律的激進口號。

這些突發事件的發生留給老百姓的印象是:執政的保守黨政府沒有辦法提供安全保障,恐怖事件在發生,政府卻無能為力。在大選期間,保守黨沒有制止住恐襲的發生,也沒有取得反恐勝利去向民眾展示的機會,而特雷莎·梅「撕破」人權法律的激進口號卻被人拿來攻擊。要知道,撒切爾當年是通過打贏馬島戰爭才贏得民眾多年支持的,梅只靠修改法律無法起到相應的效果。

三、保守黨並未深入了解英國民眾的真正關切。影響保守黨贏取議會多數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保守黨在競選綱領中選錯了重點。按照保守黨的思路,治理英國必須由外而內或內外兼修。也就是說,英國必須是個外向型國家,向外在國際上尋求發展空間,打開國際市場,才能長久地讓英國繁榮下去。

當然,保守黨也注重國內發展,該黨在經濟發展方略上的確比工黨要強很多。總體看,保守黨是從國際視野出發看待英國的發展態勢。但問題在於,英國國內又有多少老百姓關心英國不斷壓縮的國際空間,關心英國在國際格局中的戰略訴求呢?顯然不多,老百姓最關心的是自己的錢袋子、自己的生活。

工黨切中了老百姓的脈搏,在競選綱領的標題就是《為了多數而非少數》,開篇就講要對富人徵稅,後面還有在教育、養老、國有化等方面的激進綱領,只把英國的國際角色放在最後一章略帶提過。可以說,工黨的競選綱領是由內而外的,它展現給人們的是一個能夠切實感受到的政策變化。而保守黨的競選綱領流於形式,以「變革的世界」、「數字化時代」等脫離百姓生活的話題進行闡述,容易讓人覺得乏味、空洞。當然,這並不是保守黨一時的想法,而來自它一直以來所堅持的精英治國路線。在民粹主義興起的情形下,保守黨沒有深入民眾,不了解民眾真正關心的東西,至少它在形式上沒有這麼做。

四、保守黨已失去保守主義精神。依筆者所見,保守黨已經好些年沒有哲學了。任何一個長盛時代都有主流哲學思想。撒切爾時代,保守黨的哲學思想是把新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相融合;在布萊爾時代,第三條道路改變了工黨的社會主義性質。從2010年以來,保守黨沒有哲學上的創樹。卡梅倫時期,保守黨意欲藉助全民國家的概念進行發展,後被拋棄;特雷莎·梅似乎更加關注具體事務,而失去了保守黨的哲學建構。

按照保守主義精神,一切還能說得過去的東西無需進行變革,不是迫不得已不要隨意進行革新。但卡梅倫執政後嚴重違反了這一哲學原則,他不但同意蘇格蘭進行獨立公投,還把整個脫歐決定留給了民眾,這種種創新的借口都是民主,但卻忘記了公投是最自由主義的形式。雖然卡梅倫意識到需要加強領導力,但他總是以自由主義的形式瓦解這種強大領導力,結果在民眾面前喪失了領導力的真正品質,因為最強大領導者無法與最自由的民眾相融合。

特雷莎·梅也忘記了保守主義的本質,她在毫無徵兆之下進行了提前大選,失去了議會多數,有損個人威嚴。也許,特雷莎·梅比卡梅倫做得要好一點,雖然大選中保守黨失去議會多數,但特雷莎·梅沒有辭去領袖之職,而是在努力組閣成為首相。就這點看,她似乎找回了一點保守主義的實質。未來五年,保守黨需要彌補自身在哲學上的不足之處,需要從哲學上重塑保守黨。

這場由保守黨發起的提前大選對保守黨來講簡直是種「災難」,它也會讓我們反思我們當下生活的這個時代。在這個信息化、全球化、民粹化、焦慮化、以及存在局部戰爭的時代,如何治國才能讓人們生活得更好?這是個必須要反思的重要問題。

(作者繫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本期編輯 邢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李克強會見海外華僑華人代表:中國將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准入
王毅見新加坡外長:排除干擾推進南海行為準則
俄羅斯用「紅色旅遊」吸引中國遊客,目標每年四百萬遊客互訪
美蘇補給艦發展思路迥異,中國「航母奶媽」展現大洋雄心
萬科內部郵件:地產黃金時代結束 薪酬政策將調整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tata-punch跆拳道智能護具說明書
韓國人都直呼hold不住了!聽說明星都這樣練發音?
Steam更新隱私說明
磁縣人民醫院關於患者張志國診治搶救情況說明
Google 發布其非 Linux 系操作系統 Fuchsia 說明書
留學行前的說明,拿到offer的留學黨注意啦!
Git config 使用說明
中國被稱為新帝國主義列強說明什麼?
維耐托克Venclexta使用說明
關於肩周炎的防治,康復治療師在這裡都說明白了!
breeze之編織說明
不得不看的10部國產動畫,還沒看過的話說明你out了
誰說明星不追星?tfboys里的這兩個人堪稱追星界的楷模!
大信陽使用說明書.doc
0-coast 固件更新中文說明by SuperXiang
命理師Caroline 簡介及資費說明
說明書-Ihistorian歷史資料庫配置
國產航母「旗語」說明什麼?
Supreme x Hellraiser本周慘敗!售罄速度說明了一切……
二戰時期,用真實史實說明美國和德國哪個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