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人工智慧已經在「預測」誰會犯罪了,這是件好事么?

人工智慧已經在「預測」誰會犯罪了,這是件好事么?

「還有 30 秒。」湯姆·克魯斯扮演的未來警察跳下直升機後,耳邊響起同事的最後一次提醒。

此刻,一位男子在卧室里拿起床頭的剪刀,面前是他出軌的妻子。在他來得及做任何事之前,一眾警察衝進屋子,將他按住。

「看著我,看著我」湯姆·克魯斯用虹膜識別設備掃描了男子的眼睛,「就是你了,霍華德·馬克思。我要以『即將謀殺罪』逮捕你,你本來要在 4 月 22 日,也就是今天 8 點 04 分謀殺你的妻子。」

「但我什麼都沒做!」男子辯解道,但警方已經銬上他的手腕。城市裡的城市謀殺案數量依然保持為零。

這是斯皮爾伯格 2002 年的科幻電影《少數派報告》,片中的警察可以預測犯罪細節,提前趕到現場,制止犯罪。

今天還沒有人能精確預測未發生罪案的細節。但預測哪裡會發生罪案、誰更有可能犯罪是已經被用在執法、乃至定罪上。


人工智慧已經在決定數十個城市的警察去哪兒巡邏、找誰「聊天」

今年 5 月,芝加哥警局局長Jonathan Lewin開了一個人工智慧的溝通會:警局在城市裡安裝了可以檢測槍聲的聲音感應器收集數據,加上城市路邊的攝像頭數據,通過機器學習演算法做了一個「罪案預測系統」,能預測搶劫、槍擊案的罪案地點,還能預測什麼人可能會犯罪,讓警方可以提前找嫌疑人聊聊天。

現在芝加哥警員巡邏時,會在手機和平板上用這麼一個應用:地圖上顯示著一個個紅色的小方塊,那裡就是下一次犯罪可能發生的地方。

不同犯罪行為的熱點圖,來自 PredPol 公司的軟體

警方使用這些技術已經有很多年了,而原因也很好理解:效率。

著名犯罪學家 Lawrence W. Sherman 曾總結過「降低犯罪的八個原則」:警察的數量更多,回應報警電話的速度要更快,增加更多的隨機和有目的性的城市巡邏,都能減少犯罪的發生。

現實當中,地方警局的人手和工作時間都是有限的。而演算法和機器學習在這當中的作用,就是幫警局提升效率。如果一個警員每天只有 8 小時的巡邏時間,到處亂走看看有沒有撞見罪犯,並不是一個很高效的行為模式。

洛杉磯警局的警長 Charlie Beck 說法也是類似,「我要不來跟更多的經費,也要不來更多的人手。我只能把我有的資源用得更好,如果巡警能對這種技術改變看法,那麼管理者也會這麼做。」 洛杉磯表示,使用這套提高效率的模型,一年光一個分局就能省下 200 萬美元。

芝加哥其實在 2009 年開始就在犯罪分析系統,只是最近幾年,警局的開發重心,從分析到預測「地點」,再從預測地點升級到預測「嫌疑人」上。

背後有不少技術公司在幫忙。剛剛我們談了那麼多洛杉磯和芝加哥警局使用的預測犯罪的軟體,背後就是加州聖克魯茲的警力軟體公司PredPol。

最近幾年,隨著美國警方對於犯罪預測的需求上升,PredPol 已經快速成為全美國業務最廣的犯罪預測軟體公司了。

芝加哥警局表示,用了 PredPol 的演算法短短几個月後,槍擊案件等發生幾率已經下降了 13%,預計謀殺案件的數量將降低 49%。

不僅有地點範圍,還有「預測罪犯」的名單,例如附近街區最有可能犯罪的前 20 名嫌疑犯名字和照片,具體到這樣的程度:「此人可能在 18 個月內有 25% 的可能性參與暴力事件。」

根據芝加哥警局透露的信息,這個名單目前有400 人。上榜的人不一定有犯罪史:住在罪案高發地地區,或者朋友、家人有人犯罪……都是這個名單背後演算法考慮的因素。

警方還會提前給這些演算法挑選出來的「未來罪犯」提前做心理建設。Jonathan Lewin 把這套提前干預犯罪的機制叫做「定製化提醒」,這提醒包括了提前去找嫌疑人聊天。

如果這位嫌疑人不同意繼續要留在演算法設定的高犯罪地區,警方就會發出警告,「如果你在此區域犯罪,你可能會被處以更嚴重的懲罰。」

怎麼定罪,人工智慧也會參與其中

2013 年,艾瑞克·盧米斯因為偷車被美國威斯康辛州的法院判處了 6 年的有期徒刑。

他偷來的車曾經參與過一場槍擊案,車尾箱里還有槍。警方原本以為是人贓並獲,結果查清楚是誤判,盧米斯其實並沒有參加持槍犯罪,只是剛好偷了一輛有過犯罪記錄的車。如果只是犯了偷車,根據威斯康辛州的法律,刑期最多是入獄三年,然後還有三年是出獄監視。

但法院還是給盧米斯判了更重的刑罰。法庭的量刑參考的是一套名為 COMPAS 的人工智慧演算法。這個十分制的「打分」機制被美國司法部用於判斷有過犯罪紀錄的人未來犯罪的幾率。

盧米斯在偷車之前,曾經因為性犯罪入獄。上次入獄的時候,COMPAS 演算法當時給他打了一個高分。這次,這個分數被威斯康辛州法院當作參考數值了。

盧米斯提起上訴,要求公開演算法是對他評分的機制,他認為評分細則里有性別等參考因素。

這個要求遭到了法院的拒絕:他們認為給罪犯做打分分析是自從 1923 年就開始有的事情,而且這個演算法是開發方 Northpointe 公司的知識產權,所以不能公開。而對於盧米斯的考量除了演算法還有別的機制,所以是公平公正的,就在今年 5 月 23 日,法庭駁回了上訴,維持原判。

如果在美國犯罪進了監獄,COMPAS 這個人工智慧演算法很可能就會接管你的個人數據。入獄者填寫一份個人情況調查問卷,綜合犯罪的嚴重程度,COMPAS 會計算出一套「未來罪犯」的評分機制。為避免歧視,這份問卷里並沒有問種族、收入等敏感的維度,但會有這麼一些類似問題:

你在什麼地方居住?

你的教育程度?

你中學之前有坐過飛機旅行嗎?

你的親人、朋友有人曾經參與犯罪嗎?

去年,非盈利調查機構ProPublica從警方處拿到 1.8 萬 COMPAS 評分數據,然後做了一份調查報告,追蹤這些人在兩年來的再犯罪的記錄。

最後出來的結果是:

窮人更容易犯罪;

教育程度低的人更容易犯罪;

黑人更容易再犯罪;

男性更容易犯罪。

從統計數字看,這些可能都是事實。但這樣的數據被反過來用在判斷一個個體未來犯罪的可能性,並就此量刑的時候,就有問題了。

這和前段時間被開除的那位美團點評人事在招聘信息里寫的「不要黃泛區及東北人士」沒什麼本質區別。

在美國,COMPAS 是從 2000 年初就開始在全國的司法機構使用,這個演算法已經修改到第四版。在各個州法官量刑或者警察盤查疑犯的時候,會把 COMPAS 分數作為參考。

2014 年,時任司法部長 Eric Holder 公開表示,美國法庭依賴演算法來判定罪行,預測再犯罪是有風險的。Holder 表示,美國的法官量刑過於依賴這套評分演算法。


看起來公平的演算法,背後依然受設計者的偏見影響

有一個關於科研的比喻,說科學家在研究新東西的時候容易過度分析自己已經有的信息,強行從中獲得結論,進而忽視了未知因素的影響。

一個人在室外停車場丟了鑰匙,他首先會去看路燈照耀下的路面。

這不是因為鑰匙更可能丟在路燈下,而是因為這裡比較容易找。

人工智慧演算法判斷一個人的犯罪可能也差不多。

MIT 教授 Ethem Alpaydin 曾經這麼解釋現在最新的機器學習的原理:

以前你需要知道特定的數據要來實現什麼,於是僱傭一個程序員來編寫程序。機器學習就是,現在計算機自己學會處理和識別這些數據,程序也是自己寫的,然後導出你所需要的結果。

要做一個判定誰是罪犯的系統。首先,是這個機器學習演算法的設計者在判斷「什麼樣的人更容易犯罪?」然後再把不同原因分解開來,去搜集數據。

一個人犯罪的可能性有千千萬萬,而演算法設計者輸入進去的維度,就好像路燈下的路面。計算機強行在設計者覺得重要的維度里判斷一個人犯罪的可能性。

更糟糕的是,今天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基本是黑盒子——輸入了數據,等待輸出結果。但當中機器是怎麼識別的,即使是演算法的設計者,也不能肯定。

上個月,上海交大教授武筱林和博士生張熙的論文引來爭議。他們的論文《基於面部圖像的自動犯罪性概率推斷》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和圖像識別技術掃描了 1856 張中國成年男子的身份證照片,讓演算法來判斷這個人是不是罪犯,稱成功率達到了 90%。

武筱林和張熙還總結了這些罪犯的面相特點:內眼角間距比普通人短 5.6%,罪犯的上唇曲率不一樣,罪犯的鼻唇比非罪犯角度小19.6%,罪犯跟普通人相比,面部特徵來的更明顯。

這篇文章在發布之初就惹來了一些種族歧視的爭議。5 月初,Google 和普林斯頓大學的三位研究人員寫了一篇反駁文章,名為《相面學的新衣》。他們在文章中認為武筱林的研究方法跟 150 年前的義大利的「醫學相面術」類似,只是使用了機器學習演算法:

「1870 年義大利醫生龍勃羅梭(Lombroso) 打開了義大利罪犯維萊拉屍體的頭顱,發現其頭顱枕骨部位有一個明顯的凹陷處,它的位置如同低等動物一樣。這一發現觸發了他的靈感,他由此提出『天生犯罪人』理論,認為犯罪人在體格方面異於非犯罪人,可以通過卡鉗等儀器測量發現。龍勃羅梭並認為犯罪人是一種返祖現象,具有許多低級原始人的特性,可被遺傳。」

來自 Google 的研究者 Blaise Aguera y Arcas 解釋,神經網路演算法「判斷」圖片的方式跟人不太一樣:給數百萬個學習參數加不同的權重。比如讓演算法判斷一張圖片是來自什麼年代,機器學習很可能學到了發現各種細微線索,從比較低層次的「膠片顆粒和色域」到衣服和髮型,乃至車型和字體。

所以機器學習到底從這 1000 多張身份證照片中學到的規律是什麼?

不一定是罪犯的面部都有什麼獨特的特徵,可能是圖片的顆粒度,也可能是其他一些共同特點——例如襯衫。例如,武筱林論文中的 3 個「非罪犯」圖像中都穿著白領襯衫,而另外 3 名被判別為「罪犯」的都沒有。當然,只有 3 個例子,Blaise Aguera y Arcas 寫到,「我們不知道這是否代表整個數據集。」

而在我們都不知道機器學習的做判斷的方式時,作為演算法的設計者,我們人類給出的「假設」,以及我們給出的數據,可能決定了演算法的走向。

這事情在 1980 年代也發生過——對,今天每個科技公司都在炒的機器學習那時候就有了。

當時,美國軍方想要設計一套演算法,想讓計算機自動從照片里分辨美蘇兩國的坦克。

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他們的演算法,識別準確率已經很不錯了。

但後來工程師們發現,這不是因為計算機真的認出了兩國坦克的設計不同。

事實上計算機認為像素更高的圖片等同於「美國坦克」。

這是因為那會兒還在冷戰中,輸入資料庫的照片里,俄羅斯坦克的照片更模糊。

「新技術有為善和作惡的潛在力量。如果你的假設沒有被仔細考證,那麼機器學習技術只會帶來更多的不公平和加速現有的不平等。」 Todorov 用這句話結束了我們的採訪。


預測犯罪的演算法也會影響到日常生活

「你僱用的人,真的可以信任嗎?」

今年 5 月,在加州桑尼維爾一個金融科技(FinTech)創業分享會上,海珊·何塞從這個問題開始,介紹起自己的公司 Onfido。

海珊·何塞在現場用圖片演示,可以用演算法來幫企業確定僱傭的人是否「靠譜」。

使用方法和滴滴司機上傳拿著身份證的照片的過程有點類似,讓人拿著證件拍一張照片。

之後 Onfido 會掃描僱員照片,做人臉識別、背景調查,幾十秒之內可以確認這個人是不是他聲稱的人、有沒有犯罪前科、是不是非法移民。

Onfido 最開始也是做 Uber 的生意,但自從去年開始 Uber 增長放緩,海珊就開始讓公司轉型,從識別共享經濟的顧客有沒有犯罪記錄,變成了給銀行做貸款人的背景調查。「其實我們更像是 RegTech 公司(政策科技公司)了,因為數據要跟政府有一定合作。」

Onfido 去年一下拿了接近 3000 萬美元,最新投資者有紅杉、Saleforce。他們的競爭對手 Checkr 的投資者來頭更大,Google Venture、YC、Accel……去年已經拿了 5000 萬美元了。

Onfido 的網站上,識別之後數據會用在什麼地方並沒有清楚的解釋。僱主獲得信息之後怎麼辦也不在它關心的範圍內。

我在現場問了海珊數據隱私保護以及怎麼獲取第一筆數據,他的回答卻很含糊:跟銀行、政府等本身擁有大量數據等機構合作是最快的訓練演算法的方式,他們也想要讓那些普通人更快通過審核,獲得他們想要的貸款和工作機會。

更多的,他怎麼也不願意說了。

這樣的謹慎態度能在許多銷售犯罪分析相關產品的公司身上看到。

給罪犯打分的 COMPAS 演算法背後的 Northpointe 公司在被《紐約時報》、ProPublica 等多個媒體報道後,改了新品牌 Equivant 重新賣服務。

今年 5 月,在美國加州山景城舉行了一場名為 SVOD 的創投大會。

剛離職沒多久的人工智慧專家,前百度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的吳恩達在台上說:「人工智慧就是 21 世紀的電力設施,抓住這個新技術的公司,將會在下一輪的競爭中跑得更快。」

一個一個初創公司走上台,介紹自己的項目。當中有給企業做臉部識別方案的、做語音識別系統的。台下投資人們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

「你們識別率有多准?」

「你們考慮怎麼退出?」

……

沒人問到隱私、公平、數據安全。

題圖:《機械戰警》、《疑犯追蹤》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英國外交官薩道義來到日本,記錄下了他親歷的明治維新
傳說英國大選後,保守黨大佬拉了個群討論梅姨啥時候辭職……
想玩這個解謎遊戲,手指不能觸摸屏幕
民宿在日本全面合法化了,但一年裡只允許營業 180 天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從結婚照就能預測兩人今後會不會離婚?這是真的嗎?
古人或可預測未來,並被證實,這一切是巧合嗎?
有人說你又不是神仙,憑什麼成功預測到這次空難事件呢?
給人預測會倒霉,是真的嗎?
馬雲給出預測,未來這些職業將會消失,有你從事的嗎?
人工智慧已經智能到什麼程度?看一眼就能預測你患病的風險
這隻神預測的章魚,還是被人宰了
貓能預測到主人的死亡,這是真的嗎?答案令人匪夷所思
有人預測:奇石市場未來將是這樣 你認為呢?
有人說動物能預測世界盃勝負?到底是真是假?看完才發現其中貓膩
預測,這輩子最愛你的人是誰?
霍金去世前曾做過穿越實驗,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這是否預測了未來?
一輩子究竟有多長,沒人能預測,請好好愛自己!
一個人會不會酗酒,能提前預測嗎?
很多動物都可以預測到地震,但人類卻不行,這是為什麼?
歐盟未來會有可能解體嗎?原來這位教授早就預測過,真相引人深思
一德:周易預測到底有多神奇?竟然連這些事情都能準確判斷!
人人都能「預測未來」嗎,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意識到自己做出了預測
預測未來,到底是迷信還是人類的本能呢?
預測,未來你還能遇到更好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