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專訪 MoPaaS 魯為民:曾兩次轉型,今聯袂阿里、微軟,業務將擴展至北美

專訪 MoPaaS 魯為民:曾兩次轉型,今聯袂阿里、微軟,業務將擴展至北美

雷鋒網【新智造】按:本文為雷鋒網新智造「微軟加速器·北京九期創業企業」專題報道的其中一篇,專訪了 MoPaaS 創始人魯為民。他博士畢業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CalTech), 曾先後在美國國家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NASA JPL)、矽谷 IT 初創公司、以及跨國企業 IBM 等從事多年高科技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此次主要圍繞創業歷程、產品、業務模式等方面,全面講述他的看法和觀點。

同時,MoPaaS 也是「新智造成長榜 2017」的報名企業。據魯為民透露,MoPaaS 4.0 版本將於本月發布。今年也將啟動 B+ 輪融資,公司人員預計會從 70 人擴增到 100 人,業務將擴展到北美。「按照這個節奏發展下去,我們會在三年左右達到上市的要求。」

專訪 MoPaaS 魯為民:曾兩次轉型,今聯袂阿里、微軟,業務將擴展至北美

MoPaaS 創始人魯為民

雲計算服務架構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頂端部分是 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體即服務),底端則為 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中間層則為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務)。

而成立於 2011 年的 MoPaaS,致力於打造企業級融合雲平台和服務解決方案,它是國內為數不多率先入局 PaaS 市場的創業公司。不過,它的發展卻也並非一帆風順。

「創業要比你想像的難多了,雖然我告訴你時比較輕鬆,就像 MoPaaS 發展的幾個階段,在任何一個階段你都可能會放棄,因為很多時候看不到終點。但你如果相信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有價值的,你必須堅持。同時,要有一種基本認知,你不可能等待 10 年、20 年才會出現的風口,機會必須在足夠短的時間內發生,而且發生之前你必須堅持而且準備好。」

採訪從始至終,這位學者型創始人思路清晰、言辭平和,談吐之間流露著歷經大風大浪之後的淡定與從容。

回國創業,兩次轉型

2010 年年底,魯為民離開了他征戰十餘年的 IBM。在那裡,他曾負責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的研發和項目管理等工作。待遇優渥,但內心卻有所缺失,時間久了,就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創業伊始,他們選擇了基於剛出現的 Hadoop 技術開發大數據服務和應用產品。但當時中國移動互聯網剛剛興起,IoT、人工智慧等依賴大數據的行業的發展還處於萌芽期,並不足以支撐大數據應用行業的爆發性增長。除了沒有成熟的市場,「只有少部分人對這類新的技術有一些認知,大多數人不知道怎麼使用」。

直到 2012 年,魯為民了解到包括 Heroku 在內的美國公司開始提供全新的 PaaS 平台服務,這類服務為用戶提供了整合支撐整個應用進行開發、測試和部署的各種工具、流程和資源。開發者可以很方便利用這些服務解決應用交付問題,這種產品對任何應用來說都有需求。

同時,他考慮到團隊剛從海外回來,做應用支撐的 PaaS 平台,它的風險較小,在未來的需求也會很大。因此,他們的產品方向開始轉嚮應用平台的開發,並在半年後提供 MoPaaS 雲平台服務進行公測,然後在 2013 年年中正式開始 PaaS 公有雲服務運營。

在國內,那時即使是 IaaS,也沒有特別像樣的服務,而 PaaS 更是鮮為人知。 當時,阿里雲也還在起步階段。整體來看,雲服務不管是 IaaS 還是 PaaS,當時都正處於待開荒的狀態。

但魯為民從沒考慮過做最基礎的 IaaS ,因為他覺得提供 IaaS 服務,需要很大的基礎設施投入,而對於他們這樣的一個初創團隊而言,輕資產公司可能會更適合。另一方面,PaaS 更貼近應用,用戶價值也比較容易體現。

不過,在提供 PaaS 公有雲平台服務運營後,魯為民很快發現,PaaS 公有雲服務實際上跟他們所想的又有差距。當時,PaaS 更多的是提供針對開發者的應用開發、測試和部署支撐工具來交付應用,雖然對開發者而言用處很大,但作為一個商業服務來說,開發者群體並不能很快帶來業務支撐所需要的收益。

「這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惑。特別是在 2013 年年中,PaaS 客戶增長很快,但實際上我們不怎麼賺錢。」

魯為民團隊雖然信心滿滿,但科技媒體和資本市場對 PaaS 的看法各異。同時,開發者是不是 PaaS 公有雲業務的主要客戶, PaaS 怎樣才能成長起來,這些問題他們一直都在尋找答案。

轉機出現在 2014 年,MoPaaS 經過一年的公有雲運營,知名度也越來越高。一次偶然的機會,國內一家大型 IT 製造商負責人通過朋友找到了魯為民,他們想做企業內部開發私有雲 PaaS,希望為企業軟體開發人員提供 PaaS 服務平台,用以整合企業開發測試軟體工具。魯為民團隊抓住了這個機會,為客戶提供了不錯的私有雲 PaaS 平台解決方案 。

這個項目也讓他們開始重新思考 PaaS 的商業落地問題。經過多個企業客戶的訪談和調研,他們發現了企業用戶對應用交付能力不斷增長的需求,企業也願意為 PaaS 產品和解決方案付費。

因此,他們覺得這是一個方向:與其針對個體開發者,還不如針對企業級用戶。

魯為民解釋說,為工具性平台付費對個體開發者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而對於企業客戶而言,為了增加市場競爭力,他們需要考慮應用交付省時省錢的問題。因為應用產品上線的時間縮短後,業務競爭力就會比對手更有優勢。

而從省錢的維度來看,不僅僅是硬體方面,IT 運維成本也很高,而使用了 PaaS 系統後,所需 IT 運維團隊規模可以大大縮減。或者說可以用同樣規模的團隊,可以支撐更多業務,這對企業來說都是利好。

當然,以開發工具為中心的 PaaS 雲平台不足以滿足企業應用交付的需要。企業的軟體交付更多關注業務流程支持,包括開發運帷、持續交付、持續集成。MoPaaS 除了支持各類開發、測試和部署工具外,還提供這些企業所需要的業務流程服務。

綜合來看,魯為民團隊發現企業市場是 PaaS 最先落地的目標市場。於是,從 2014 年開始,MoPaaS 團隊就開始轉向 To B 的私有雲市場, 並在 2015 年年初正式推出了 MoPaaS 企業發行版。

PaaS 作為一個新的產品形態市場定位,必須通過市場檢驗才能最終找准方向。而企業 PaaS 市場也在飛速發展,他們的機會來了。

PaaS 市場:風口已至

根據諮詢機構 IDC 的預測,PaaS 市場年複合增長率超過 30% ,預計在 2017 年,全球 PaaS 市場規模將達到 140 億美元。這個市場足夠龐大,對趁早入局的 MoPaaS 來說具有先發優勢,除了深耕中國市場,「我們會把業務推廣到北美,現在已經有一些客戶在初步洽談了」

魯為民表示,未來雲計算的發展應該是呈倒金字塔型。「SaaS 市場份額應該是最大的,PaaS 其次,IaaS 應該是最少的。目前 IaaS 規模也還很小,但接下來 1 到 3 年內, PaaS 和 IaaS 的市場規模將會很接近 。」

MoPaaS 的客戶主要分布在金融、能源、製造和教育等垂直領域,客戶已近 100 家。他們早先的 To B 客戶都是像航天科工集團、太平洋保險公司和國家電網這樣一些超大型企業。

魯為民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超大型企業雲計算戰略和需求比較明確。而中小型企業由於其 IT 基礎能力不像大型企業強,對雲計算服務認知相對滯後,還沒有完全準備好。

「比如在長三角一帶的很多民營傳統企業,像小商品製造、服裝紡織等,年銷售規模達到幾千萬到幾億元。這些中型企業 IT 基礎較弱,IT 團隊也沒那麼完善。但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它們意識到業務發展瓶頸在於 IT 能力比較薄弱。」

「我們走訪了很多這樣分布在鎮上或鄉下的中型傳統企業,它們明顯意識到了必須通過 IT 轉型,以增強競爭力來實現業務的進一步增長。但苦於很難引進合格的 IT 背景人才,而像 MoPaaS 這樣的標準化平台服務就可以滿足這樣的企業轉型需求。針對這樣的企業,我們還在和合作夥伴打造軟硬體一體機雲平台系統,實現私有雲平台部署,用戶可以開箱既用。」

雖然看到了這種的需求,但魯為民估計這個產品形態的銷售得等到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你可以把它歸於「互聯網+」這種概念,我們是互聯網這部分,而不同的企業,產業方向有所不同,他們就需要通過「互聯網」來加強其業務交付能力。」

從早期以工具為中心的 PaaS,發展到以業務流程為中心的 PaaS,到現在包括一系列「互聯網+」,以及一些大型的業務場景,比如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都給 PaaS 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這讓魯為民團隊比較興奮,他們認為接下來會是業務場景驅動導致 PaaS 加速爆發的時期。

「今年是 PaaS 的風口,我們基本上可以認為已經到爆發期了,但現在處在爆發初期。」

那麼強爆發節點是什麼時候?它又由那些因素決定?

魯為民認為,強爆發有三個決定因素。首先,技術和市場上要足夠成熟。在技術炒作周期曲線高峰點,技術和市場都還不成熟,強爆發只會發生在技術炒作高峰過後。他舉例說,在新一代 PaaS 發展早期,Cloud Foundry 的技術炒作高峰點發生在 2012 年前後,其真正落地也只在近一兩年,但其有望接下來快速成長。而 Docker 等一些新技術的進一步成熟還需要時間積累。

「企業級產品技術要解決可靠性、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解決好,它發展就比較困難。現在來看,經過超過 5 年的發展,基於 Cloud Foundry 的PaaS 技術整體上成熟很多,大家對其理解就深刻多了,而且技術準備基本上也到位了。 」

第二個決定因素是有沒有好的業務場景。如果沒有應用業務場景支持的話,技術再好也是不行的。

而爆發的最終決定因素是用戶,「比如近年來的全新的業務場景物聯網平台服務,包括 GE 的 Predix 和西門子的 MindSphere 平台,它們的設計者可以選擇最合適的 PaaS 平台來提供技術基礎支撐。這樣用戶也會逐漸適應其全新的 PaaS 方式來交付物聯網服務和應用。由於市場的巨大規模,這也促進了 PaaS 應用交付模式的進一步普及。」

業務模式:公有雲和私有雲

目前,MoPaaS 的業務模式主要是 To B 的私有雲,另外,公有雲也做了相應布局。魯為民認為,到了 PaaS 發展的業務場景驅動的第三階段,更多是私有雲和公有雲混合的形式。比如人工智慧後台資源的支撐,不僅僅是一個獨立於其它業務場景的私有雲就可以解決的,同時也需要公有雲資源整合,來實現客戶廣泛需求。

另外,企業的私密信息大都是放在私有雲環境,但獨立的信息不足以做出最佳決策,這就需要從公有雲平台獲取其他相關信息。因此,他指出了 PaaS 的發展歷程: 以工具為中心的第一代 PaaS 主要是以公有雲的形式提供服務,以業務流程為中心的第二代 PaaS 主要是以私有雲的形式體現,以業務場景為中心的第三代 PaaS 則更多是以混合雲的形式來提供服務。

競爭與合作:重視生態

在同行業的創業公司里,魯為民認為 MoPaaS 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產品技術架構、成熟度和生態建設上。此外,一年前著名市場調研公司 Forrester 對中國企業級雲平台服務市場做了調研,MoPaaS 處在第二梯隊 Strong Performer(強勁表現者)中的第一位,排在第一梯隊的阿里雲、微軟和亞馬遜三家巨頭公司之後。

魯為民也提到了國外 PaaS 廠商的的情況。他表示,雖然像 IBM 這些 PaaS 外商在國外有豐富的技術資源,但新一代的雲平台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交付不僅僅是軟體交付,還包括技術支持和運維能力交付,而在中國市場上,光靠銷售團隊是不能很好做到這些服務的。

「MoPaaS 作為最早的 PaaS 實踐者,在技術上至少和他們處於同一水平線。我們的差別主要在產品上,MoPaaS 技術和業務團隊立足於本地,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國內用戶的需求,更好更快地提供整套解決方案。 」

那現在做好 PaaS,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要做好 PaaS,技術已然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了,魯為民告訴雷鋒網新智造。首先,他認為,技術還在不斷更迭,也越來越開放,企業都能獲取最新的技術資源。技術只是最基本的門檻,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其次,要展現出競爭力,就要把握用戶需求。

雲計算最重要的一點是做生態,他認為這個維度顯然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雲計算產品不是一個簡單的應用軟體,只需要幾個人的團隊就可以打造好。即使像阿里、騰訊和微軟這樣的超大型企業都在做生態,而中小型企業不可能什麼都自己做好,只能專註做好擅長的那一塊。所以大家更多是希望生態合作夥伴來提供某一方面的應用,團結所有團結的力量,為客戶做出整體的解決方案。

MoPaaS 從一開始就在致力尋求生態合作,截止目前有 200 多家生態合作夥伴。不過,魯為民表示,雖然很多公司都會談合作,但不一定會認真去做。就算認真去做了,也不見得做得對,生態並不好做。因為初創公司不像阿里和微軟那樣有一呼百應的能力。「不是你只要去敲門都會有回應的,這就需要你有耐心,特別是初創企業做生態,需要通過提供獨特服務來個個擊破。 」

而跟阿里和微軟的合作,他們都是一對一完成的。同時,MoPaaS 還跟一些同類型的初創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微軟加速器里很多優質的上下游企業,都是潛在的合作方。這樣在產品層面和功能層面都能形成互補,相互之間提供價值,形成穩健的生態關係。

創業:計劃之中,意料之外

對於過去一年以來 MoPaaS 的發展,魯為民告訴雷鋒網新智造,在一年以前,實際上他們還處在迷茫之中。「因為這些也不僅僅是你想了就能想清楚的,你必須時刻關注市場,獲得一些新的信息作參考。只有對市場了解更清楚以後,才知道應該怎麼做,所以我們相應做了很多布局。」

有些布局在他們的計劃之中,有些則是意料之外的。

尤其是這次跟微軟的合作,魯為民表示,如果沒有微軟加速器,MoPaaS 的一些計劃可能就會延遲。現在入駐了微軟加速器後,資源變得更容易獲取。「它為我們提供了辦公空間,三年 300 萬元微軟 Azure 的免費資源,還有其他的市場資源,包括其他部門的一些對接。」

「微軟加速器不像其他的孵化器,因為它從第八期就開始支持成長型企業,這一點符合 MoPaaS 現在的發展情況。同時,它的競爭非常激烈,每年 1000 多個公司來申請,最後入選大概十多家,所以我們比較榮幸能被他們選中。」

另外,他們還提前做了公有雲的布局,包括跟微軟和阿里雲的合作。由於這些巨頭佔有獨特的資源 ,這也因此讓他們建立了競爭壁壘,從而更好支撐業務發展。

談及創業所遇到的困境,他表示都需要耐心解決,機會總是會給有準備的人。「有的時候『東方不亮西方亮』,就是這種感覺。比如,有些項目因為種種原因延遲了或失掉了,但接下來有可能有新的業務機會來到,使得你有資源投入到新項目中去。」

「在公司發展當中,要把握大方向。這個大方向的把握需要經驗和積累,也需要不斷的試錯。但總的來說,只要你不放棄,按照這個方向走下去,機會都會向你打開。」

最後,魯為民以一句像是告誡後來者的話語結尾,卻也是他身處「江湖」之中最大的感觸。

「不要輕易選擇創業,這不是那麼好做的事情。這些年來,我看到很多公司升上來又垮下去,而且有很多公司從創業初始到現在,方向完全改變了,這都很正常。你失敗了,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成功的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MoPaaS 現在的發展算是成功了嗎?

「我們目前當然算不了成功,但比起之前來說成功的概率越大了,離成功越來越近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AI保護瀕危動物,手機照片挖掘動物軌跡
看深度學習十九般武藝:它還能幫助保護瀕危動物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App Annie與TCL 旗下公司豪客互聯宣布戰略合作,共拓海外移動業務
App Annie 與 TCL 旗下公司豪客互聯宣布戰略合作,共拓海外移動業務
App Annie與TCL 旗下豪客互聯合作拓展海外移動業務
TCL旗下豪客互聯與App Annie合作 將向移動互聯網業務模式轉型
MIT開發可愛建築機器人,RobotShop將業務擴展至西班牙,微軟將機器人操作系統引入Windows 10
印尼Go-Jek或將業務擴展至越南
彭博社:Uber中東業務擬與Careem進行合併
雲庫新技術與Pure Storage深化在華合作,加速客戶業務轉型
Marni和Maison Margiela 亞洲地區業務尤為出色!義大利OTB集團業績下滑,利潤攀升
Marni 和 Maison Margiela 亞洲地區業務尤為出色!義大利OTB集團業績下滑,利潤攀升
英特爾收購Omnitek公司,進一步擴展其FPGA業務
巴西布拉德斯科銀行將收購美國BAC Florida Bank擴展業務範圍
蘋果宣布召回 6 萬多台 MacBook Pro;Google 確認放棄平板電腦業務;美國科技巨頭反對特朗普關稅 | 雷鋒早報
Mercia技術公司宣布與數字Catapult建立夥伴關係 推動VR/AR業務
蘋果宣布召回 6 萬多台 MacBook Pro;Google 確認放棄平板電腦業務;美國科技巨頭反對特朗普關稅
傳東芝將再建2座NAND廠房;三星擴大晶圓代工業務;Q2Server DRAM價格將持續上揚!
微軟宣布CEO上任以來最大重組計劃:分拆Windows,擁抱雲業務
微軟CEO:我們在努力整合PC和Xbox的業務
Amphenol ICC:業務重心已轉向中國!
做IC也能玩Turnkey?MTK力推ASIC業務,商業模式或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