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敢相信這麼工整的楷書出自他之手
張旭草書 古詩四帖 局部
以草書而聞名張旭難道只擅長草書嗎?看完下面的字,你絕不敢再這樣說。
這就是張旭楷書《嚴仁墓誌》,於1992年出土於偃師,刻於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十二月一日。墓誌青石質,方形,高55、寬53、厚12厘米。志文揩書21行,行滿21字,共429字。
草聖張旭,字伯高,號季明,吳(今江蘇蘇州)人。《新唐書》有傳。《嚴仁墓誌》書於天寶元年,正是張旭活動時期,張旭曾到過洛陽,顏真卿就曾特意從長安趕到洛陽向張旭求教書法筆意。嚴仁是餘杭人,而餘杭、吳郡兩地鄰近,一定意義上講嚴仁與張萬頃,張旭是同鄉;嚴仁又卒於洛陽,因此,請張旭這樣一位名書家書寫墓誌,既合情理又有客觀上的便利條件。
唐代是中國書法發展史上的輝煌時期,名家輩出,張旭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把當時流行的「今草」書發展成為筆法放縱、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書體,成為草書巨匠。盛唐時期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鄔丹等都直接得到過張旭的指導。其書法兩《唐書》里都作了高度評價,李白、杜甫等著名詩人都有詩讚譽。今傳張旭的草書作品有遼寧省博物館藏《古詩四貼》、陝西省博物館藏《肚痛貼》、西安碑林藏《斷千安文》石刻。
《嚴仁墓誌》,天寶元年(742),1992年河南洛陽出土。
《嚴仁墓誌》的志石上原題「唐故絳州龍門縣尉 嚴府君墓志銘並序」,石上有方形界格,文字21行,滿行21字,共計430字。志銘後部署「前鄧川內鄉縣令吳郡張萬頃撰 吳郡張旭書」。《嚴仁墓誌》石上雖然刻有界格,但格子中寫的字大小有著差異,書丹只是基本上守著界格,運筆雄健,可以看出書寫時每一點劃的行筆感覺。字的點劃,有的飽滿,有的卻瘦硬,並不一律,字形結構的變化出入明顯,甚至有的字形出現了不穩定感。但志石上全篇文字的精氣神是一致的,通篇渾然一體,整體看上去有著一種痛快淋漓的行筆氣勢。


※劉清揚:中國書畫作品邊款的形成與美學意蘊
※蔡襄行書《致公謹帖》
※「金陵五大家」最富激情的山水傑作
※乾隆:他的書法超過了米芾和董其昌
TAG:藝術luo |
※如此嚴潤的楷書,想不到是出自他手
※如此楷書,居然出自他手?
※如此嚴潤的楷書,出自他手?
※不只是唐楷才是楷書,這種楷書很規範,有靈動,它出自魏碑
※楷書老是寫不好,他用了一個法子,從此楷書讓人刮目相看
※這些狀元的書法告訴我們,寫一手工整的楷書是多麼重要!
※他寫的這幅「顏體」楷書,當為一絕!
※顏真卿的楷書寫得那麼好,不知他是跟誰學的
※寫好楷書並不難,只不過你沒有掌握好這樣一個原則,楷書帶行意
※寫好楷書要把握這幾招才行,高手書家不傳之謎,純乾貨收藏
※想寫一手好字,是否要先練楷書或是直接練行書可以嗎?
※懂得這些基本筆畫的書寫密碼,你不可能寫不好楷書
※這楷書,不是一般的精緻!
※楷書如何寫出「力道」,看古人怎麼做的
※他們因書法結緣,都能寫得一手精湛的楷書,專家:沒有藝術欣賞性
※你要的楷書知識,都在這了
※為何古人寫的楷書那麼好看,原來他們是這樣臨帖的!
※想學好楷書,一定要去掉這些錯誤的觀念!
※小楷並不是把楷書縮小而已,核心技法在這裡!
※楷書之美,不止有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