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民俗:獨特的壯家節日

廣東民俗:獨特的壯家節日

壯族有自己獨特的崇拜物,同時亦幾乎每個農曆月份都有喜慶或紀念性的節日。其中也有些與漢族相同的節日,如春節、中秋節、重陽節以及過冬至等。不過,儘管這些節日相同,但慶祝或紀念的儀式卻有所差異。

正月初一至十五,春節里壯族喜唱「年晚歌」與男女分組「坐歌堂」的習俗。各村寨流行「裝古事」,以村寨為單位,男女老少總動員,分別裝扮古代英雄、歷史人物等,入夜時提各式花燈,有字燈、禽鳥、魚、蝶等形象的燈式,中間穿插舞獅,敲鑼打鼓到鄰村外垌獻演游訪。「古事隊」多達百餘人,領頭燈標明某某村寨,由村中輩分最高、被認為是「好命」的人來撐舉。

二月二,壯族稱為「開耕節」。表示農事活動的開始,家家戶戶做大湯糍,預兆豐年。過節時不能邀外客吃飯、住宿,新嫁女兒要回娘家取生產工具和種子,也不留宿。

三月三,壯族一部分人在這天拜山祭祖。過去集體掃墓後,以房姓分豬肉,現在改為各家各戶自掃祖墓。

四月八,俗呼「牛皇誕」,古稱「龍華會」,是壯族的大節,宴親會友,甚力熱鬧,並以泡浸出水的黃基子或楓葉蒸炊黃、黑二色糯米飯,用嫩竹葉之類包裹。分別喂黃牛、水牛、在牛欄門上插柳條或袖、楓樹的青枝,讓耕牛休息一天。有些村寨吃糯米飯時,不用筷子,將飯捏成團,用手抓著吃。家中如有身體孱弱的小孩,則令其手抓色飯,身披蓑衣,頭戴竹笠。在牛欄里吃飯,以示讓小孩象牛那樣粗食、快長和健壯。

六月六,嘗新節。壯話呼「拜元那」,原意是割新禾拜田頭神,亦是壯族的大節,要蒸二、三斤重的糯米棕米慶賀。

七月七,乞巧節。壯族姑娘要入河沐浴。傳說當口天上銀河的仙水流到人間,洗後,姑娘心身更健美。同時亦裝回仙水制醋,稱人「七月香「。

七月十四,占稱中元節,俗稱鬼節。這一大力壯族婦女走娘家的日子,每逢節日,必攜帶雞、鴨禮品歸家探親。

九月九,重陽節,壯族不象漢族爬山登高,而是搞「送火神」活動。這天下午,壯族村寨每家一人到田頭或河灘用新竹、禾稈扎一間小屋,屋內供放紙錢、炮仗以祭火神。入夜,每家一人,各持一把火同去燒草屋,紙炮和竹節爆破聲、風火聲以及人們「鳴吆」的呼叫聲響成一片,意在送走火神,祈求避免房屋火災。待小草屋燒完後便不再點火,要摸黑回家,以表示火神已送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東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廣東民俗:韶關的民族風情
廣東民俗:必背瑤族的風俗民情
廣東民俗:廣州節日-荷花節
廣東民俗:栽種四方竹的習俗
廣東民俗:獨特的壯家建築

TAG:廣東那些事兒 |

您可能感興趣

廣西:特色民俗鬧新春
「五子登科」:我印象中的端午節和江西民俗
號稱陝西最美的山村:山羊村,淳樸、民俗、童年的回憶
海南黎族傳統民俗特色
山東特色的春節民俗,起源於三國袁紹和曹操之爭,令人豪氣頓生
獨特的潮汕民俗:澄海冠山賽大豬
王東峰:「端午圖」中的民俗文化
清明節中國各地的特色民俗
豫北明珠新鄉的民俗春節
南方遊客在東北參觀「關東民俗村」,感嘆:這才是印象中的東北!
土家族——閃爍在大巴山中的民俗文化
袁家村,吃貨的天堂,一條突出特色的街道,感受陝西民俗
新年特輯 新春民俗
【美麗北海·宜居鄉村】美麗民俗,美麗民宿
這才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古老民俗節慶
客家民俗鬧新春——鯉魚燈舞表演在廣東梅州大埔舉行
趣話民俗:正月初八「穀日節」
臘八節,傳承上千年的中華民俗
漢中民間文化彙集地,巴山漢水間秦巴民俗村,四季如春,絢麗多彩
民俗里的中醫:端午節為啥要掛艾草菖蒲、沐蘭湯、薰蒼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