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也是中國人」

「我們也是中國人」

作者在以中友協舉行的聯誼活動上講話。右為以中友協會長特迪·考夫曼

我在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工作時,深深感受到以色列人對中國人很友好,其中一部分猶太人更有著十分深厚的中國情結。他們成立了一個名為「以色列-中國友誼協會」的社會團體,致力於以中兩國人民的友好工作。

這些猶太人為什麼如此熱衷於以中兩國和兩國人民友好呢?原來,他們大多數都是在中國出生、長大,對中國懷有特殊感情的人。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我們也是中國人。」

猶太難民在中國被視為兄弟姐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大規模屠殺猶太人。當時全世界共有約1200萬猶太人,被納粹殺掉的就有約600萬。在耶路撒冷,有一座十分有名的大屠殺紀念館。我曾到這座紀念館參觀過,納粹的暴行在紀念館中被一一展示在我的眼前,慘不忍睹。在以色列,凡是外國重要代表團到訪,都會被東道主首先安排去參觀這座紀念館。凡是參觀過這座紀念館的人,沒有一個不留下猶太人曾慘遭希特勒殘酷殺害、猶太民族在歷史上曾飽受苦難的深刻印象。據說,美國前總統喬治·布希在參觀大屠殺紀念館時流下了辛酸的眼淚。

二戰期間,除中國外,猶太人幾乎在世界各國都受到歧視、迫害,尤其是隨時會遭到納粹的屠殺。為拯救這些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猶太人,中國駐奧地利外交官何鳳山和滿洲國駐德國外交官王替夫都頂著巨大壓力,向命懸一線的猶太人大量發放簽證,使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逃脫了納粹的魔掌。他們成了猶太人的大救星,被猶太人譽為「東方辛德勒」。雖然王替夫屬於偽滿人員之類,但他拯救了千萬猶太人的生命,無愧於「東方辛德勒」的美譽。

逃到中國的數萬名猶太難民和此前陸續從世界各地來到中國的猶太人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善待。他們在上海、哈爾濱等地與中國人民一同工作、學習和生活,在中國繁衍生息,不但不受歧視,還被當作兄弟姐妹得到很好的照顧。太平洋戰爭之後,日本鬼子又將在上海避居的猶太人集中關押起來,這時好心的上海市民則天天向關押他們的地方拋送食品、衣物援救他們,幫他們渡過了難關。這些猶太人同中國人民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從中國學到了很多有益的東西,同時也對中國的科技、教育、文化和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作者(第二排左二)在特迪·考夫曼(第二排右二)家中做客時,

與在中國出生、長大的猶太人合影

「我也是一名哈爾濱人」

當時,哈爾濱有2.5萬猶太人,是遠東地區最大的猶太人聚集中心之一。猶太人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獨特的社區,有自己的教堂、銀行、工廠、商店、學校和養老院。他們還在哈爾濱皇山建立了遠東地區最大的猶太人墓地。以中友誼協會首任主席特迪·考夫曼是這段歷史的最好見證人。

考夫曼的家族曾經是哈爾濱猶太社區的領袖,長期領導社區生活。特迪·考夫曼出生在哈爾濱,父親亞歷山大·考夫曼是一位醫術高超的醫生和知名的社會活動家,一度擔任哈爾濱猶太宗教公會主席。母親是哈爾濱猶太人婦女組織「維佐」的主席。特迪·考夫曼本人畢業於哈爾濱商業學校,畢業後在父親任主編的《猶太生活》周刊任秘書。該周刊於1921年創刊,其時叫《西伯利亞―巴勒斯坦周刊》,1926年改名為《猶太生活》。該周刊的內容主要是介紹哈爾濱、齊齊哈爾、海拉爾、瀋陽、大連、天津、上海、漢口、青島等地猶太人的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情況,對促進在中國的猶太人之間的交流、相互了解,傳承猶太民族的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後來,特迪·考夫曼又在哈爾濱猶太宗教公會工作,併兼任遠東猶太總教會拉比(猶太教負責執行教規、律法並主持宗教儀式的人)吉謝廖夫的秘書。

特迪·考夫曼對哈爾濱一往情深,認為哈爾濱是猶太人的「洞天福地」。他曾對筆者說:「我是一名以色列人,但同時也是一名哈爾濱人,哈爾濱的土地和藍天無時無刻不令我魂牽夢縈。在我心中,時時涌動著對哈爾濱故鄉的懷念。」他在哈爾濱猶太歷史文化展覽揭幕式上說:「哈爾濱猶太歷史文化展覽揭幕式今天在這裡舉行,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猶太新會堂的修復和永久性對外展出哈爾濱猶太人的歷史文化,是以中兩國友好關係最好的見證,只有偉大的國家和具有博大胸懷的民族才能做出如此了不起的事情。」特迪·考夫曼還寫了一本名為《我心中的哈爾濱猶太人》的著作,以考夫曼家族幾代人的親身經歷,圖文並茂地記述了早期哈爾濱猶太社區豐富的社會和文化生活以及猶太民族和中華民族的深厚友誼。

不忘第二故鄉

二次大戰結束後,在華的猶太人在中國的幫助下,又攜兒帶女,陸續返回以色列或到其他國家與親人團聚。猶太民族是十分懂得感恩的民族之一。中國人在猶太人最危難的時刻向他們伸出了援救之手,他們銘感五中,特別感激中國和中國人民施予他們的大恩。當時,在華的猶太人已有一部分老死並埋葬在中國,如考夫曼家族的8名親人就安葬在哈爾濱猶太人公墓里。回國的人現在有一部分也已作古歸西。但仍然活著的人,其中多數是當時在中國出生、長大的孩子們,依然像特迪·考夫曼會長一樣,念念不忘中國人民對他們的友愛與幫助,並視中國為他們的第二故鄉。他們深情地對我說:「我們是吃中國的糧食,喝中國的水,呼吸中國的空氣,在中國的陽光下長大的,中國就是我們的故鄉。」至今,他們中的一些人還能說一些不太流利的中國話。

作者與以中友協一會員合影

他們每年都有不少人到中國掃墓祭祖,旅遊觀光,進行學術交流活動。以中友誼協會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則經常進行互訪,還積極推動、協助兩國民間經貿、文化團組的相互訪問和交流,致力於促進兩國的友城工作,為兩國城市之間開展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外,以中友誼協會每年還向中國在以色列學習的留學生頒發獎學金,鼓勵中國學子刻苦攻讀,以便今後為進一步發展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做出貢獻。

我和以中友協的人經常走親戚

我作為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的政務參贊,與以中友誼協會打交道是我的工作任務之一。我是該協會的常客,協會有什麼活動都請我去參加。協會主席考夫曼夫婦更是熱心人,我多次成為他們家的座上賓。我也到過協會其他不少成員的家中做客。當然,考夫曼等協會的領導成員及其夫人和其他一些朋友也都是我們大使館和我的常客。我們相互頻繁走動,經常歡聚,如同走親戚一般。我們都為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世代友好不斷添磚加瓦。

特別令我感動的是,我於1996年離任回國之前,該協會特地舉行了一次大型招待會為我送行。那一天協會大約有200名成員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那場面之熱烈,感情之真摯,令我終身難以忘懷。後來,我先後被調往賴索托和納米比亞任職,該協會仍把它的會刊按時郵寄到我工作的任所。

中國前駐以色列大使館參贊、前駐賴索托和駐納米比亞大使 陳來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文摘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TAG:海外文摘雜誌社 |

您可能感興趣

我是中國人,我老婆是美國人,我們目前在新加坡生活,想請教一下孩子國籍是在哪國家?
這個民族是外國移民,長得一點不像中國人,卻稱:我們是純中國人
此人說:我一出兵,中國人就怕,以後中國人不敢斜眼看我們
老外為什麼喜歡來中國窮游?外國人:中國人看到我們像親人一樣
以跟中國有血緣關係為榮的國家,現很多人聲稱:我們祖先是中國人
我們都是「俗人
對,我們就是人傻錢多的中國人!
這些中式美食,我們中國人都沒怎麼聽過,外國人卻超愛吃!
這個國家一直聲稱:我們跟中國有血緣關係,中國人說:我們不稀罕
英國:再買我們國家就是你們的了,中國:侵略我們的時候咋不說
雖然他只是一位少將,卻是我們新中國空軍的奠基人
西方人信上帝,中國人拜鍋,怪不得我們是吃貨國
日本人:若是我們現在道歉,中國人還會原諒我們么?外國網友的評論亮了
這十種中國的傳統美食不僅我們國人喜歡,更是受到外國人的青睞
外國人問為何日本人認為中國人懶惰?中國網民:我們不是工作狂!
紅色並非只有我們中國人獨愛它
這鍋我們中國人不背:韓國人在日本瘋狂購物被認為是中國遊客
我們都很潮,因為我們來自中國
為什麼中國大多數人自稱為漢人而外國人卻叫我們唐人?
中國一地方人是外國後裔,經常被人認錯,卻聲稱:我們是炎黃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