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楷書《伊闕佛龕碑》
《伊闕佛龕之碑》亦稱「褚遂良碑」。篆額題《伊闕佛龕之碑》。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刻於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壁賓陽洞內。這裡因伊水東西兩岸之香山和龍門山對峙如天然門闕,故古稱「伊闕」,隋唐以後,習稱龍門。《伊闕佛龕之碑》通高約 5.00米、寬1.90米。由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諫議大夫褚遂良書。字共三十二行,滿行五十一字。計一千六百餘字。碑文主要記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為其母文德皇后長孫氏死後做功德而開鑿,太宗末年李泰與太子李承乾爭奪太子位,李泰借為母親開窟造像做功德,實有獲得太宗好感,為自已撈取政治資本的目的。這通碑原應為北魏所雕的賓陽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為節省費用,竟就勢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關於該碑的記載,始見於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歐陽修之《集古錄》及趙明誠之《金石錄》。


※董其昌行書欣賞 《蘇軾醉翁操》
※駱恆光小楷欣賞《唐宋詩字帖》
※何紹基隸書臨《武榮碑》
※唐人寫經楷書《摩尼光佛教法儀略一卷》
※編帖《宣和書譜》欣賞
TAG:書法風 |
※褚遂良楷書《伊闕碑》
※褚遂良楷書寫《唐詩》
※唐褚遂良楷書欣賞《漢興碑》
※雄渾秀逸、端莊奇偉:唐代褚遂良楷書《伊闕佛龕碑》書法欣賞
※褚遂良楷書《伊闕碑》,不同凡響
※唐代褚遂良楷書《孟法師碑》欣賞
※唐代褚遂良楷書《雁塔聖教序》
※褚遂良楷書欣賞《雁塔聖教序》
※褚遂良 楷書欣賞《文皇哀冊》
※廖蘊玉老師楷書《蘭亭序》
※唐楷書《柳州羅池廟碑》
※李邕楷書欣賞《法華寺碑》
※美哉!潘齡皋楷書《蘭亭序》
※王鐸《延壽寺碑》柳體楷書
※書畫-祝允明小楷書法《孝女曹娥碑》
※草書大師楷書珍品:王鐸《延壽寺碑》
※沈尹默先生臨褚遂良楷書《倪寬贊》書法欣賞
※魏棲梧楷書欣賞《善才寺碑》
※諸遂良楷書欣賞《房梁公碑》
※清麗剛勁、嫻熟老成:唐代褚遂良楷書《雁塔聖教序》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