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鄭樵:開創歷史上六個第一的草根學霸!

鄭樵:開創歷史上六個第一的草根學霸!

鄭樵——宋代著名史學家,福建莆田人,世稱夾漈先生,他一生不應科舉,刻苦力學30年,畢生從事學術研究,在經學、禮樂之學、語言學、自然科學、文獻學、史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鄭樵在險惡政治環境中,依靠自己的努力,從一個山林窮儒成為名垂千古大史學家的悲壯歷程,可貴的勇於開拓、追求科學精神,近千年來一直沒能得到廣泛弘揚。

縱觀鄭樵的一生,正如著名史學家顧頡剛所說,"社會上用很冷酷的面目對待鄭樵,但在很艱苦的境界里,已經把自己的天才盡量發展了,我們現在看著他,只覺得一團飽滿的精神,他的精神不死"!

宋詩人陸遊稱他「好識博古,誠佳士也」。明史學家黃仲昭贊他「博學無前」。

朱熹深為鄭樵隱居深山著書精神所感動,揮毫題聯為:「三十年力學不下山,度量包羅天地;五百部著作曾詣闕,精神學貫古今。」此聯後被書寫在夾漈草堂中,以表敬仰高賢大德之情。

英國史家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強調:《通志》有「大量的科學內容,應該加以認識」,肯定其世界性影響。

梁啟超曾高度評價鄭樵對史學的貢獻:「宋鄭樵生左(左丘明)、司(司馬遷)千歲之後,奮高掌,邁遠跖,以作《通志》,可謂豪傑之士也……史界之有(鄭)樵,若光芒競天一彗星焉。」

鄭樵的學術思想主旨"會通"、"求是"和"創新"。主張修書要據"仲尼、司馬遷會通之法"。不贊成編寫"後代與前代之事不相因依"的斷代史。他重視實踐的經驗,反對"空言著書",認為有許多東西是書本上沒有的。他批評許多學者"只知泥古而不知有今,只知拘守而不知變化",陳陳相因,缺乏創見。認為"詩書可信,然不必字字可信"。

夾漈草堂

夾漈草堂在福建莆田新縣鞏溪村的夾漈山上,這裡山深林密,環境幽靜,空氣清新。草堂原為名副其實的草屋。宋乾道五年(1169年),興化軍知軍鍾離松把草屋改建為瓦房,題額「夾漈草堂」,供後人瞻仰。如今,草堂附近,尚保存不少與鄭樵有關的遺迹,如瞻星台、曝書石、洗硯池等。

鄭樵一生述著頗豐,多達81種,669卷,又459篇。其中著名的《通志》200卷,當代史學家呂振羽曾賦詩稱讚鄭樵與《通志》:「史通莆鄭著新編,門類略析脈絡全。食貨藝文顛主次,古今通變敘禪緣。敢提疑偽同知己,忍摭傳聞近史遷。未若船山闡理勢,廣搜博引仰莆田。」

鄭樵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就受到家庭較好的影響和教育,不幸的是他16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自此之後,鄭樵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為了克服家貧無書讀的困難,他就和從兄鄭厚一起背上包袱,向四方藏書人家求借書讀。

鄭樵在求學時,不僅僅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且把眼光開放到自然界各種動植物。他經常深入山間田野,拜農夫為師,從而得到了許多實際學問。他認為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不但要研究書本上的學問,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天地間的各種科學知識。

他勇敢地向社會提出了學習自然科學知識與學習儒家經典知識一樣重要的號召。

鄭樵結廬在越王峰下他父親的墓側閉門苦讀,並立下畢生讀書治學的遠大抱負,其《獻皇帝書》云: 臣本山林之人,入山之初,結茅之日,其心苦矣,其志遠矣。欲讀古人之書,欲通百家之學,欲討六藝之文而為羽翼,如此一生則無遺恨。

年輕時代的鄭樵,在刻苦追求學問的同時,還十分熱愛自己的國家。當鄭樵看到宋朝由於受到北方強敵金兵的侵犯,國家處於空前的危難,他就立即和鄭厚一起聯名向朝廷當權者上書,陳述自己兄弟倆的抗金志向和報國才能,並自信一旦得到朝廷起用,就能使國家轉危為安。但由於種種原因,他的願望一直得不到朝廷重視。儘管如此,鄭樵的抗金愛國思想,一直貫穿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南宋紹興元年,由於宋高宗畏敵如虎,南宋的半壁江山依然處在動蕩不安之中。這時,鄭厚在悲觀失望的同時,下山參加科舉,繼之走上了坎坷的仕途。而鄭樵則認為如此昏暗不明的仕途,會埋沒自己的讀書志向,因此他不願下山應試。由於北方金兵在攻破北宋京都時搶走了宋朝廷的三館四庫圖書,所以鄭樵決心以布衣學者的身份,在夾漈山為南宋朝廷著一部集天下書為一書的大《通史》,這時的鄭樵還是一個二十七、八歲的青年。

紹興八年(1138年),鄭樵在《上方禮部書》中明確地向朝廷提出了自己著《通志》的願望。這時,鄭樵的淵博學問和遠大抱負得到抗金派宰相趙鼎、張浚等人的重視。然而,也就在這時,由於宋高宗重用投降派首領秦檜為宰相,所以趙鼎等人很快被秦檜排斥出朝廷,並嚴加迫害。而秦檜不但不支持鄭樵著《通志》,反而接連三次下禁令嚴禁私人修史和著述,違者以"擅修國史"罪論處。在這種殘酷的政治環境中,鄭樵所遭受的危險,可想而知。

紹興十八年(1148年),年已44歲的鄭樵遭受一個又一個厄運的打擊,先是他的胞弟鄭槱不幸早亡,繼之他的幼兒鄭惕和妻子陳氏相繼死去,就在鄭樵沉浸在巨大的精神打擊時,秦檜又下了一道嚴禁私人修史和著述的禁令。這道禁令終於激怒了鄭樵,於是他在這一年的冬天,毅然背起又著成的140卷新書,徒步走到南宋京都杭州,他要直接把新書獻給皇帝,請求皇帝准許他繼續著述。然而,由於秦檜的阻撓,儘管鄭樵在杭州苦苦等待了一年時間,依然見不到皇帝,也得不到朝廷准許他續著的公文。

鄭樵見自己著《通志》的路已被朝廷當權者堵死,悲憤不已,但也無可奈何。為了能把自己平生研究的學問傳給後人,鄭樵在回歸山林之日起,就把書房搬遷到遠離人煙的夾漈山主峰側的高山虛谷中,並在夾漈草堂開始著述一部遠避宋朝國史三百年的史學巨著《通志》。他要把自己心中的全部憤懣,傾注於《通志》之中。

鄭樵終於在54歲那年,初步寫出了這部長達200卷、600多萬字的史學巨著《通志》初稿。

就在他為無錢買文房四寶抄正《通志》成書而發愁時,所幸有抗金派官員王綸、賀允中、汪應辰等人舉薦,鄭樵才得以入京受到宋高宗的召對。在召對時,鄭樵見皇帝也欣賞自己的學術,就當場提出要求皇帝允許他歸山著述《通志》,以便早日把《通志》獻給朝廷。由於高宗不能體會鄭樵的一番苦心,硬是把他留在朝廷擔任一個管理文書檔案的小官。

就在這時,由於鄭樵的學術批判和科學精神,得罪了朝中的許多學士大夫,因此他們不願意看到山林窮儒出身的鄭樵也在朝中為官,於是當即有御史葉義問出面以莫須有的罪名彈劾鄭樵,昏庸的宋高宗不分青紅皂白,竟批准了葉義問的彈劾,讓鄭樵以監潭州南嶽廟的祠官回夾漈山抄正《通志》。

鄭樵對自己無辜受罪是痛恨於心的。但為了《通志》,強忍人間奇辱,依然以一人之力,在高山虛谷中發憤述作。到了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58歲的鄭樵終於完成這部劃時代的史學巨著《通志》的著作。

這一年的夏天,當鄭樵把這部傾注他畢生心血的巨著送到杭州時,宋高宗由於戰事無暇顧及接收《通志》上殿,便讓鄭樵在朝廷擔任樞密院編修官。一生不願在朝廷為官的鄭樵,因見這個官職可以使自己得以方便在朝中讀到許多至今尚未讀到的圖書,於是便欣然接受皇帝所封之官,隨之不顧自己年老體衰,又一頭鑽進書山學海。

然而,使鄭樵萬萬沒有想到的悲劇又發生了,由於朝中學士大夫嫉恨鄭樵的高明學術,他們害怕《通志》流傳於世,於是他們就照搬葉義問誣陷鄭樵的卑劣手段,聯名上疏彈劾鄭樵。這一次高宗沒有罷去鄭樵的官職,但他很快終止了鄭樵到三館借書讀的方便,同時也不願為鄭樵分清是非。

鄭樵見自己一生清白到頭來仍要遭受如此不白之冤,忍憤不過,當即病倒在床,隨之蒙冤而逝。

《通志》

鄭樵不應科舉,他提倡實學,注重實踐,富於科學精神。

他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研究動植物學的科學方法:

①重視動植物的釋名和識名。

②主張深入實地觀察和採訪。

③主張書本理論與田野實踐相結合。

④明確圖譜對動植物研究的重要作用。

⑤重視前人經驗,但不盲從。

可見鄭樵研究動植物學的方法已接近於現代研究動植物的科學方法。

三次獻書

(史料記載,鄭樵一生三次從興化(今莆田)赴南宋京都臨安(今杭州)獻書)

首次獻書

首次是紹興十九年(1149年),他獻出所著的一百四十卷書「詔藏秘府」。從16歲結廬茅山中,到出山獻書,計三十餘年。其間「十年為經旨之學」,著有《書考》、《詩辨妄》、《春秋考》等,其中《詩辨妄》在詩學界的影響很大,連朱熹也不得不佩服其見識之高明。「三年為禮樂之學」,寫出了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著作《謚法》、《系聲樂府》等。「三年為文字之學」,如《象類書》、《續汗簡》、《梵書編》等著述在中國文字學、音韻學史上都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五六為天文地理之學,為蟲魚草木之學,為方書之學」。寫出了一批很有分量的著作,如《天文書》、《春秋地名》、《爾雅注》、《詩名物志》、《本草成書》等。「八九年為討論之學,為圖譜之學,為亡書之學」。寫出了《求書闕記》、《校讎備略》、《書目正訛》、《圖書志》、《集古系地錄》等在中國圖書目錄、校讎學發展史上具有相當影響的作品。

再次獻書

再次獻書在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55歲的鄭樵應高宗召對。明代周華《福建興化縣誌》(《游洋志》)詳實記述了高宗與鄭樵的一段對話。鄭樵上殿向皇帝奏說:「臣處山林30多年,寫書共50種。未完成的這部史書以歷代史籍為依據,始自三皇,終止五代,取名《通志》。此書參考司馬遷的體例,但與《史記》又有不同之處。臣摘取綱目十二篇,名叫《修史大例》,先呈給陛下。」接著,鄭樵陳述了對《史記》和《資治通鑒》的看法,並談到自己寫史是參照前人的史體,同時又有創新的地方。高宗不勝欽佩地說:「朕聽到你的大名久了,古學,自成一家,何其相見之晚呢?」鄭樵請求回歸山林,說:「臣是麋鹿之性,草茅小民,終愛山林,還請陛下體諒。」高宗下旨,授鄭樵為右迪功郎、禮兵部架閣文字,後改監潭州南嶽廟,讓他回家繼續把《通志》寫完。

三次獻書是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鄭樵帶著200卷近七百萬字的《通志》,步行兩千里來到臨安,進《上殿通志表》。時適「高宗幸建康(今南京)」,無緣得見,經輾轉傳遞,得一道詔書,升他為「樞密院編修」,兼權「檢詳諸房文字。最使他高興的是朝廷居然允許他入「秘書省翻閱書籍」。鄭樵滿以為可以實現渴望已久的夙願,幻想著要博覽秘府寶卷,計劃藉此機會整理一番古往今來的天下圖書,然而遺憾的是官場黑暗,希望成了泡影。次年春天,宋高宗自建康回臨安,記起鄭樵獻書之事,於是命鄭樵呈獻《通志》,就在高宗詔旨下達的當天,鄭樵由於積勞成疾與世長辭。

鄭樵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以一個山林窮儒的身份,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六個第一:

第一個想建設科學;

第一個以山林窮儒身份依靠自己成為名垂千古的偉大史學家;

第一個提倡知識分子要向勞動人民學習;

第一個發出"《詩》、《書》為可信,但不必字字都信"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號召;

第一個強調學習自然科學知識與學習儒家經典一樣重要;

第一個倡議建立翻譯學,吸收外來先進文化和傳播中華文明。

軼事記載:大理學家朱熹千里迢迢來到夾漈草堂,請鄭樵給他的《四書集注》提出修改意見。鄭樵殷勤地接待了他,命書僮按龍蝦姑娘的烹調技術煮出可口的菜肴讓朱熹品嘗。飯畢,安頓朱熹午睡後,他手捧《四書集注》來到窗前,讓風吹翻書頁,聚精會神地一頁一頁閱讀著,不時在書頁上掐了一下。一部書片刻就看完了。

朱熹一覺醒來,見書原封不動地擱在桌上,就問他何時開始批閱,鄭樵答道:「已經拜讀完畢。」朱熹驚異非常。鄭樵又說:「你回去後,看到書頁上有指甲痕處,再推敲修改一下,便可以臻於完善了。」朱熹按他說的去做,終使《四書集注》流傳千古。對於鄭樵的治學嚴謹、學識淵博,朱熹佩服得五體投地!!!

運營人員:淘氣

如有諮詢,請發頭條號私信淘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個帝王:秦始皇僅第三、第一開創了一代盛世
炮兵奠基人:開創解放軍史上,四個第一的開國中將
南朝第一帝【劉裕】嗜殺六個皇帝,千古第一人,開創南宋!
史上最牛的大哥,五個小弟都成了皇帝,開創了四大王朝
第一個穿白色婚紗的王室新娘,開創了英國歷史上的繁榮時代
開創了自己時代的6大歌手,張學友第二,王菲第三
我國古代的九個開國皇帝,第六個太殘暴,最後一個開創了盛世
三國兩大預言:一個終結了一段歷史,一個開創了一個王朝
五帝之三,帝嚳憑什麼與黃帝、堯舜並列,他開創了上古第一個盛世
吳京:《戰狼3》等劇本,我要再開創幾個新的類型
歷史上起點最低的皇帝,開創了一個千古盛世!
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傳奇一生:滅掉一個朝代,開創一個盛世!
世界上最大的騎馬雕像:有13層樓高,他的孫子開創了中國的一個朝代!
他發明了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個漢字,開創了中國歷史先河!
中國歷史上第一女仙,魏華存開創了上清派
史上四位白袍將軍,個個都驍勇善戰,最後一位開創了新的王朝!
楊堅是歷史上做皇帝最為輕鬆的人,在位二十三年開創盛世天下!
史上唯一:連續四代皇帝都是嫡長子繼位,還有一位開創了盛世!
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民主」的星火,居然意外地開創了一個盛世
10歲散盡家財,開創了第一個武林神話?古龍筆下第一名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