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史皮毛」牛!王朝把「好人沒好報」做成了真理

「國史皮毛」牛!王朝把「好人沒好報」做成了真理

點擊標題下藍色作者名導彈熊

免費訂閱

中國文化有非常美好的東西。

我們的苦惱在於美好的東西有點弱而邪惡的東西有點強。

我們這個民族「苦難深重」的原因,固然基於外敵總是對我們的錦繡河山子女玉帛垂涎三尺,更基於我們自己給自己挖了不少坑,我們的奮鬥史,有相當一部分是從自己挖的坑裡往外爬的掙扎史。

今天要說的是「好人沒好報」這個概念。

這是民間的說法,即所謂「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甲句)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用經濟學的表達是劣幣驅逐良幣。

還有個概念叫逆淘汰。

民間觀察中國歷史,一個樸素的認識就是「忠臣沒有好下場!」

這個認識,廟堂也是認可的,所以魏徵對唐太宗說他不願意做忠臣,更願意做良臣。

李世民問:「忠臣和良臣有區別嗎?」魏徵的大意是,像古代稷、契、皋陶那樣,君臣一條心,蛋糕做大了,君臣都滋潤,這個叫良臣。像古代龍逄、比干那樣,當面跟君主據理力爭,自己被殺,國家後來也滅亡,這叫忠臣。」

忠臣就是魏徵說的這個概念嗎?

當然不這麼狹窄。魏徵這麼說,是有用意的。他以面諫著稱,而李世民也以善於納諫著稱,這個是浮在正史面上的東西。但就是正史,也透露出李世民是強忍著的,他好幾次都想殺了魏徵,這一點魏徵心知肚明,所以要找機會吹吹風。他說這段話的背景,是有人打他的小報告,說他以權謀私。太宗派人查了,證明純屬誣告。按理說既然是誣告,就過去算了,但李世民還是批評了魏徵一頓,這就很耐人尋味。魏徵嗅出不祥氣味,於是有良臣忠臣之說,潛台詞是:「咱倆別鬧到我被你冤殺,你因為殺我而得惡名!」

事實上李世民的積怨不會自我消泯,魏徵死後,李世民先是懷疑他生前參與了太子李承乾「謀反」陰謀,後來得知他把給自己的諫言做了備份,還給史官褚遂良看,李世民把這理解為沽名釣譽,一氣之下,砸了魏徵的墓碑,還取消了把女兒嫁給魏徵兒子的婚約。

到底實情怎樣,我們很難裁斷,但有一點是清楚的:我們今天看來,所謂忠臣群體,就像一個棗核,兩頭小中間大。一頭是為了真理寧肯拼上身家也要和君主死磕的一類以及不怕戰場殞命的一類,「文死諫,武死戰」。另一頭是無原則服從君主,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叫臣吃屎臣就去準備蘸料,君叫臣殺妻子殺兒子臣就去磨刀,此之謂愚忠。中間那一大塊,就是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事情,有點能力,也有點情懷,但斷斷到不了為了君主可以舍掉自己身價的程度。

這三類「忠臣」共同的問題,是在中國歷史上撞大運。

撞上了好皇帝,死磕派會被寬容,中間派會職場順利,愚忠派不會被當槍使。

可現實問題是中國歷史上的好皇帝又太少。

開國皇帝都不錯,太祖高祖,允文允武;第二代除了秦、隋和幾個分裂時期的小王朝,總體都不錯,有的甚至超越了開國皇帝;中間偶爾有個把中興的。其餘的,平庸而不胡整就阿彌陀佛了。

其結果,就是除了攤上脾氣好、胸襟大、重視人才的個把皇帝,忠臣里的死磕派就必然因為死磕而死掉。忠臣往往來自三公九卿文官集團,他們時不時陷入和權臣、外戚、宦官的鬥爭,而這些人很善於把他們的矛頭轉向皇帝,愚蠢的皇帝們也願意認為他們的矛頭是指向自己的,其結果就是我們看到在東漢和明朝,都曾發生過大規模的對這類人的屠戮和迫害,而在任何王朝,忠臣因為謀事不謀人,很容易被人算計。司馬光那樣忠厚老實的長者,那樣老成謀國的名臣,死後都要被迫害。朝廷要立碑宣布他為奸黨,以至於石匠都不肯動刀,說怎麼能把司馬相公說成奸黨呢?後來被威脅,他說那我能不能刻完後不署名,免得罵名千古。

忠臣總是不合時宜,其間邏輯是:朝廷是一個複雜的利益複合體,中間真正為江山社稷為蒼生福祉而奮鬥的人,沒有嘴巴上說的那麼多,尤其在權力已經捏穩、百姓已經順從、當國者覺得自己已經不必戰戰兢兢時。你覺得對國家對君主好的事情,恰恰損害了掌權者的小集團利益乃至個人利益,你也是忠誠越是憂國如身,他們就越恨你。你越是說真話,就越是威脅到靠謊言維繫的紅利,那你就是在自尋死路。

中間派在遇到糟糕皇帝,在遇到朝綱紊亂時是痛苦的,因為國家開始爛時,一切規矩都會壞掉。極少數情況下,會出現「主昏於上,政清於下」的局面,也就是官僚集團自己穩定運行,皇帝不作為但也不干預,客觀效果有點像今天的君主立憲。但這往往是曇花一現,大部分情況下,他們是被捲入鬥爭從而被碾壓的一群人。因為一來皇權誘惑太大,你不作為,就有人想取代你,從而引發禍亂,西晉就是這麼完蛋的。司馬炎把位子傳給傻兒子,那麼他那些聰明的兒子就心猿意馬,於是爆發八王之亂。二來官僚集團會內訌,往上爬的人會相互鬥起來,而皇帝不作為也就無法搞平衡,失衡的結果就是失控。宋朝王安石變法之後,基本處於這種狀況。中間派業務型忠臣,要麼站隊,要麼離開,沒有什麼出路,也發揮不了穩定器的作用。遇到大獄,他們會被牽連,動輒數萬人死的死流的流;到了改朝換代,他們遇上仁慈一點的新主子,或者還能繼續做事,或者打發回老家去;遇到屠夫和變態狂,就被集體屠殺,沉河、活埋、砍頭、萬人坑。

至於愚忠派,他們最可悲。愚忠就是不管世人怎樣評價你的君主,甚至不管歷史怎樣評價你的君主,你都死心塌地跟他走,為他斗,為他死。這中間原因比較複雜。有的是基於性格,認死理,不回頭;有的是從私德出發,受人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不從更宏觀的角度去認識君主善惡;有的是從職業倫理出發,我干這行,就是伺候皇帝保衛皇帝的,那我絕不違背職業道德;還有一種就是帝王會對身邊人表現出另一面,往往是比較有人情味的一面,而身邊人又恰恰視角狹窄,就會覺得他是一個好人。愚忠派,遇到太平世道,可以平安老死;遇到亂世,往往就是君主的殉葬者。

相對於這三種人,其他人就靈活得多,可以叛、可以溜、可以藏、可以怠工、可以首鼠兩端、可以反戈一擊、可以賣身投靠,其結果,總體上說還真是比那三種人好很多。是的,劉邦殺了曾經在楚漢戰場上放過他的項羽部將丁公,意思是樹立一個叛臣不得好死的榜樣,司馬炎也殺了蜀漢宦官黃皓,可是你翻遍歷史,會發現這種案例並不多。我們記住更多的,還是前朝骨幹被滅盡,明成祖屠盡了建文帝基本盤,方孝孺乃被殺光十族。

事實上,在中國漫長的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歷史上,充滿了三類殺戮。

一類是王侯將相和試圖成為王侯將相的草莽英雄對百姓的殺戮,這個間歇性發作,每次都會造成巨大的浩劫,以安史之亂為例,損失人口4000多萬。

一類是對君主的殺戮,這個主要來自外敵入侵和皇權內鬥,自秦始皇至溥儀,334個大小皇帝,有三分之一是非正常死亡,而這種鬥爭會殃及官員,陪葬的人不計其數。

第三類就是君主對臣下的殺戮,改朝換代固然要人頭鋪地,就是和平時期,皇帝殺人也是不眨眼的。歷史上一些號稱明君的人,同時也是暴君。比如漢明帝,他在位時殺了很多百姓擁戴、口碑很好、政績突出的好官,而罪名其實很輕。他就是喜歡用這種手段來威懾群下,樹立無上權威。

王朝政治之下,官難做,好官更難做;臣高危,忠臣更高危。

最後就是老百姓一聲長嘆:「好人沒好報啊!」

至於朝堂之下,老百姓為什麼做好人難,甚至普遍學會了不要做好人,固然上行下效,但也還有更複雜的成因,這個就留待改天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獅子和老虎誰才是真正王者?有人給出答案:把皮毛剃了就懂了
網易雲熱評:是怕你遇到做了一點皮毛就說他是愛你的人
這部電影被影迷說成「原著皮毛」,依然呼聲熱烈,看完讓人想戀愛
黃磊的育兒方式「大獲成功」,為什麼再聰明的家長卻只是仿到了「皮毛」
父母養貂扒皮賣皮毛,孩子遭報,好好一個孩子成了這樣……
動物皮毛將退出市場?但人造皮草沒你想得那麼好
頭皮毛囊炎是怎麼形成的呢,告訴你毛囊炎的病因病理
老虎都是一身金黃色的皮毛,它們捕獵時不會暴露嗎?答案令人詫異
很多人以為枸杞只是補腎用的,沒想到很多人只知道它的皮毛!
真豪門不會穿成黃聖依這樣,走機場也一身粉色皮毛,裝嫩過頭了
唐代可謂是最開放的朝代,你看到的袒胸裝真的只是皮毛
給父母買好吃的東西、好衣服,這僅僅是皮毛的孝順
家有汪星人:狗吃麩皮對毛色的作用,狗吃麩皮毛色能亮起來嗎
美觀結實又耐用 麂皮毛巾的優點你知道嗎
這麼大隻,還披著花皮毛,真的是松鼠!雖然它們看著太假了
帶你看看鄭秀文住的豪宅,連床單都是真皮毛的,床頭上掛畫很怪異
給父母好吃的東西,好衣服,這僅僅是皮毛的孝順
清朝那些不為人知的冷知識,你以前知道的都只是皮毛
吳昌碩:學我皮毛,竟成大名!齊白石知道是在說自己,卻不敢回應
所有人都為它的皮毛尖叫!可它卻是世界上最尷尬的存在,沒人知道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