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代一對父子狀元,自以為有兩把刷子其實很菜,干出同樣的醜事

宋代一對父子狀元,自以為有兩把刷子其實很菜,干出同樣的醜事

在科舉盛行的宋代,進士及第是讀書人孜孜不倦夢寐以求的莫大榮耀,倘若是狀元及第大魁天下則更是喜出望外的事情了。在應試者如雲的兩宋士子中脫穎而出,獨佔鰲頭屈指可數,然而在盛產學霸的兩宋父子狀元、兄弟狀元的事情也不是什麼希奇事。

北宋張去華、張師德就是一對父子狀元。張去華是北宋建隆二年(961)狀元,他的兒子張師德在時隔五十年後的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狀元及第,一時傳為佳話。然而這對父子狀元在仕途上並不得意,而且在同樣的事情上犯了同樣的錯誤,實在是憾事一樁。

張去華中狀元的那一年是24歲,正是風華正茂、鋒芒畢露的年齡。張去華以為自己狀元及第後仕途一片光明,哪知道理想豐滿不敵現實的骨感,宋初的狀元郎並不被時人看重,所授職務也只是秘書郎、直史館這樣的小官。一晃三年,張去華仍在原地踏步,且看不到任何升遷的跡象。這對心高氣傲,一心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他打擊不小。

張去華出身官宦人家,他的父親張誼在後漢乾祐元年(949)就官至中書舍人,入周后仍擔任此職。張去華18 歲時後周朝廷賞給他一個太廟齋郎的小官,張去華不屑於擔任這樣卑微的小官,向周世宗柴榮奉上大作《南征賦》《治民論》,因此升為御史台主薄。張去華每天的工作就是聽一幫御史吹牛侃大山,不但插不上話,而且連個板凳也沒有。張去華覺得這就是在浪費生命,乾脆棄官不作,從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趙匡胤代周后開科取士,張去華一鳴驚人狀元及第,本以為憑他的本領從此平步青雲位至公卿,至不濟也是天子近臣作個知制誥,為官家起草詔令、文書。哪知道卻被打發到了史館編史,莫說天子,就連太監也難得見到一個。官場本來就是論資排輩的,象張去華這種官場菜鳥本來應該夾緊尾巴作人,苦捱歲月等候機遇的,哪知道時間不久,張去華就沉不住氣了,時不時當眾口出怨言。

乾德二年(964),他的損友高錫(時任知制誥)、陶谷(翰林學士承旨)就攛掇他直接去找官家毛遂自薦,否則這樣下去就是埋沒人才了。如果官家不相信,就主動提出與知制誥張澹、盧多遜、殿中侍御史師頌等人當面比試文才。原來,高錫、陶谷對盧多遜等人早有不滿,慫恿著張去華去鬧不過是把他當槍使而已。

張去華畢竟年輕,不諳官場險惡,真的壯起膽去向趙官家提要求了。一開始趙匡胤懶得理會,然而張去華毫不氣餒,三番五次上奏章自薦,大有不達目的絕不罷休之意。趙匡胤見這個年輕人伸手向自己要官大為光火,一天撥冗召見了張去華。「以你的才華,比陶谷如何?」趙匡胤開門見山問道。「臣不如陶谷!」張去華實話實說。「那你能與竇儀比嗎?」竇儀「博洽文史」是前朝翰林,入宋後仍是翰林學士,文名滿天下。《三字經》中「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竇儀就是五子中的一人,趙匡胤有意大用。

這樣的人,張去華自愧不如,只得老老實實說「臣不敢。」趙匡胤察顏觀色,冷哼一聲道:「如此看來,你只能與張澹一試高低了?」聞言,張去華怔忡在當地作聲不得。原來,他雖然從心底瞧不起張澹,但張澹和他是本家,他還得叫張澹叔叔。為了升遷,去擠兌叔叔,傳將出去好說不好聽。

趙匡胤見他沉默,還以為他同意了自己建議,立即安排張去華在講武殿跟張澹、盧多遜、師頌等比試文章優劣,監考、閱卷的安排了陶谷、高錫。高、陶二人雖然有心維護張去華,但也不敢作的明目張胆。比試結果出來後,張澹作文跑題,盧、師二人文章與張去華伯仲之間。趙匡胤也沒有深究張去華,直接將張澹由祠部郎中(從六品)降為祠部員外郎(正七品),張去華則由秘書郎(正八品)升任右補闕(正七品)。

張去華雖然如願以償得到了升遷,從此卻名聲臭了汴梁一條街。此後16年間沒有得到任何升遷,終身也沒有當成知制誥。五十年後,張去華之子張師德犯了與父親同樣的錯。張師德狀元及第後,「久任館閣副職,未能升遷」。他以為自己得不到升遷是因為「不跑不送、原地不動」的緣故,於是決定走一下時任宰相王旦的後門。哪知道「賓客滿堂」的相府有兩條不成文的規定:其一,賓客「無敢以私請」;其二,「其人復來,不見」。張師德兩次吃了閉門羹後,不反躬自省反而認為這是背後有人詆毀自己,轉而去請大臣向敏中出面溝通。

向敏中礙於情面就去向王旦了解情況。這才知道王旦已經在官家面前薦舉了兩次張師德擔任知制誥之職,只是真宗仍在猶豫。得知張師德不安心於位,熱衷跑官要官,王旦轉而建議真宗暫緩使用張師德。張師德弄巧成拙,反而與知制誥之職擦肩而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月 的精彩文章:

北宋官家中奸狡排第一位的,不是宋太祖,不是宋太宗,而是他
大唐剩女為何嫁不出去?有窮有丑有的文化高,還有人竟然因為這個
那麼多瓦崗英雄投奔王世充,為何王世充只留住單雄信一個?
北宋最聰明的皇帝,不是趙匡胤不是趙光義,而是被看走眼的他

TAG:唐風宋月 |

您可能感興趣

這位清代狀元的陵墓里,出土了一副眼鏡,它的樣子有些怪
這位清代狀元的陵墓里,出土了一副眼鏡,沒想到它竟是這個怪樣子
乾隆出一對子,誰能答出來就讓他做狀元,一乞丐脫口而出
這個狀元不簡單,生出的兒子堪稱明代第一人
這些出自狀元之手的詩詞,每首都有一名句
一個傻子,靠著他的傻,走向了考取狀元,出任宰相的人生巔峰
這兩個狀元,不是同一個爹,卻是同一個媽
這首長詩,沒有一句是他自己寫的,然而他卻以此當上了狀元
一傻子趕考,老婦人說:這次狀元非你莫屬,傻子不信,果然應驗
他是清朝最後一個狀元,寫的字比印刷體規整,看了實在是慚愧
「窮人家都能出狀元,你看看你」逼孩子的話,父母還在說嗎?
當一位狀元說出「我以前打過籃球」時,你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他是宋朝最牛的父親,父子多人考中進士、狀元,還出了幾個宰相
這就是喬丹,一個在球場上叱吒風雲的人物,無論是任何時代,他都是當仁不讓的狀元
明朝唯一「六首狀元」,只因這件事,被全家問斬!說出來脊背發涼
歷史上最有出息的一個狀元,淺談郭子儀的一生
這些詩詞,出自狀元之手,你知道幾首?
乾隆皇帝的才學實在是讓人無言以對,讓一個答不出題的考生做狀元
和尚出一上聯,老狀元至死都沒有對出來,小書童隨口一對,妙哉!
清末第一奇女子,雖然身處風塵之中,卻當過狀元夫人,還為抗戰事業出了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