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皇帝立下祖訓,既造就了大明,也直接造成了明朝的滅亡
明朝是一個極具特色的朝代,同時也深得很多網友們的追捧。有人說,明朝是奇葩皇帝最多的朝代,有人說,明朝從未和親從未割地,有人說,當時的明朝擁有世界最為發達的經濟和科技。之所以有很多人懷念明朝,究其原因,明朝是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漢人政權,明朝趕走了游牧民族而建立,最後卻也被游牧民族取代。
其實明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闖王李自成的進攻,當李自成攻破北京城那一刻,大明就不復存在了,而之後的南明只能在敵人腳下苟延喘息。當時的大明,北方的後金軍隊已經快要攻破山海關,而李自成、張獻忠等反賊又直逼北京城,這種情形下,朱由檢再怎麼調兵遣將也無濟於事了。
此時的大明其實還有一個出路,那就是遷都。當年北宋靖康之難,國家的兩個皇帝都被敵人給抓走了,北宋朝廷就立馬遷都杭州,另立皇上,建立南宋,避免了國家滅亡的悲劇。如果此時的朱由檢效仿北宋南遷,把首都轉移到富庶的南方,那樣北方就剩下李自成和後金這兩個勢力,李自成自然是不會和滿人合作的,這樣雙方必有一場惡戰,而朱由檢可以安心利用南方的優勢大力發展經濟。恢復國力,等到兩個對手都打得精疲力竭時再揮師北上。
這雖然無法保證明朝就能存活下來,但至少沒有滅亡得那麼快。那朱由檢,包括明朝上下的那些大臣們,他們應該也想到了這個,那為何大明最後還要傻傻地和強大的敵人死磕到底呢?其實,當時的確有大臣向朱由檢提議南遷,朱由檢當時也差點就這麼辦了。
但最終,明思宗朱由檢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不是因為這個想法不好,而是先皇的一句祖訓讓朱由檢只能死守北京城!
當時明成祖朱棣本是燕王,他的駐地就在北京一代,不過當時明朝的首都還在南京。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繼位,朱棣不服,就舉兵造反,後來朱棣一路攻打到京城,趕走了朱允炆,自己當上了皇帝。朱棣當上皇帝後,就下了一個決定——遷都北京。遷都北京後,朱棣還說了一句話,讓後世的皇帝們嚴格遵守: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
朱棣常年在北京一代和北方游牧民族打仗,他深知游牧民族對大明始終是一個威脅,所以他就決定自己親自鎮守北京,這樣離北方遊民民族比較近,具有很好的震懾作用,如果邊防有戰事自己也可以親自率軍隊防禦。
對於朱棣,定都北京的確是有一定好處的,朱棣征戰一生,自己老爹朱元璋也是武將出身,所以在當時「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很有威懾作用。但等到了朱由檢的時候,局勢完全不同,四面的敵人太多,想要死守根本不可能,但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話,朱由檢不得不去徹底執行這句話的意思,而最終也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既讓明朝成為了最剛硬的朝代,也讓明朝成為了最悲劇的朝代!


TAG:飛翔的唐人 |
※朱棣曾定下一條祖訓,崇禎皇帝做到了,可惜大明已滅
※明朝朱元璋定下的一條祖訓,到明朝滅亡時,都沒有皇帝敢違背
※明朝祖訓此國不能打,朱棣不聽直接將它打成一個省,今還是獨立了
※明朝和清朝的祖訓 雖然都很霸氣但只有明朝皇帝做到了
※明朝為什麼到滅亡都不和親?不僅僅是因為大明祖訓!
※朱元璋死前立一祖訓:不可打此國,朱棣不聽,打完明朝便開始滅亡
※趙匡胤稱帝後,留下了三條祖訓,造就了宋朝今後的屈辱史
※明朝和清朝都留下祖訓,明朝的讓人熱血沸騰,清朝的讓人哭笑不得
※從明朝的祖訓可看出,為何宋朝收復不了「燕雲十六州」明朝卻可以
※朱元璋連元朝都打敗了,為何卻不敢打日本,還特意為此立下祖訓?
※清朝滅亡後,皇親國戚想起一道祖訓,不僅沒死,還躲過整個亂世
※道光死後為何不敢進太廟?看看康熙留下的祖訓,你就明白了
※明朝為什麼不和親?僅僅是因為大明祖訓嗎?
※皇帝就可隨心所欲?清朝這一項祖訓,卻讓歷代皇帝帶上了緊箍咒!
※朱棣臨終留下祖訓,僅僅二十四字,讓明朝成為最有骨氣的王朝
※明朝和清朝的祖訓,你覺得哪個更有血性?
※這才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七不出,八不歸」祖訓,漲知識了!
※終極斗羅:凍千秋符合了唐家祖訓,也擺脫不了她們都要經歷的獻祭
※明朝皇帝為她違背祖訓,清政府沒收她土地,最後餓死在茅草屋裡!
※朱元璋一世英明,卻留下兩條要命的祖訓,幾乎讓老朱家絕了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