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的確如此!日常諺語暗含中醫養生之道

的確如此!日常諺語暗含中醫養生之道

自古以來,生薑除了用於烹調外,更突出的就是它的藥用保健功能。因此。民間廣泛流傳著「天天吃生薑,身體能健康」「早吃三片姜,賽過喝參湯」「冬日吃薑,不畏風霜」「冬吃蘿蔔夏吃薑,不找醫生開處方」等諺語。現代科學研究已表明,生薑具有抑制體內過氧化脂質的作用,故而能抗衰老,另外還有利膽、抗風濕、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抑制癌細胞的擴散和增殖等功效。上述諺語中提到的蘿蔔,也是一味具備極好養生作用的佳蔬。「吃蘿蔔,喝熱茶,大夫急得滿街爬」,蘿蔔不僅營養豐富,而且能順氣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瘀解毒,清涼止渴,利大小便,確可稱得上是人們健康的好幫手。

  在諺語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涉及到飲食衛生。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吃茶泡大米飯,不喜歡吃玉米等雜糧。母親就時常在我耳邊念叨:「熱飯冷茶淘,娘做郎中也醫不好」「五穀雜糧多進口,大夫改行拿鋤頭」。又如吃水果,要注意「桃養生,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桃一筐」。在一日三餐方面,諺語中既有「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說法,也有「少吃多餐,益壽延年」「一頓吃傷,十頓喝湯」「寧吃半餐,不吃斷餐」「暴飲暴食易生病,定時定量可安寧」的告誡。在諺語中還流傳著這樣一些話:「甜言奪志,甜食壞齒」「不染煙和酒,活到九十九」,對人們在飲食上的一些嗜好與健康的關係進行了概括。

 在養生諺語中關於四季調理養生的也比比皆是。僅就穿衣來講,就有「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加帽」「未吃端午粽,棉襖不能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捂秋凍」。春天氣候乍暖還寒,早晚及室內外溫差大,尤其是常有春寒侵襲,因此春天尤宜注意防風保暖,衣服宜漸減,不宜頓減,使人受寒。秋天室外溫度雖漸冷,但室內溫度尚高,此時則不宜過早地穿上過厚的衣服。「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的諺語更直截了當地指出:控制飲食,不要給孩子穿過多過厚的衣服,才能增強孩子的抗病能力,保證孩子健康成長。另外,「睡覺不蒙頭,清晨郊外走」「頭對風,暖烘烘;腳對風,請郎中」「好人老睡成病,病人老睡成死」「吃人蔘不如睡五更」等則強調人們既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又不能貪睡賴床,應早睡早起,同時注意睡眠時的足部保暖等。學習更多易經與黃帝內經養生智慧下載喜馬拉雅FM,搜索張成老師關注即可每天免費收聽。

  現代醫學研究還表明,人們的精神狀態直接影響人體的健康。人生猶如一隻五味瓶,酸甜苦辣樣樣俱全,有成功,也有失敗,有歡樂,也有悲哀。諺語說:「活人不自在,自在不活人」「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此謂人生的真實寫照,關鍵是看自己怎樣去對待。一個人難免會遭遇工作學習的困難或疾病的折磨,這時候怎麼辦?這裡講一個小故事:英國著名化學家法拉第年輕時,由於長期從事繁忙的科研工作,經常頭疼失眠,多方醫治也沒有效果,十分苦惱。一次,一位著名的醫生給他檢查後開了一張處方,上面寫的卻不是藥名,而是一句英國諺語:「一個丑角進城,勝過一打醫生」。法拉第仔細琢磨,悟出了其中奧妙。從此他經常利用業餘時間去看喜劇及滑稽戲、馬戲,每次都大笑而歸。久而久之,他的病好了。這一點,在我國的諺語中表述得叟為準確貼切:「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心寬才能體胖」「笑口常開,青春常在」。放眼古今長壽者,多為樂觀處世人,這應浚是一個十分有益的啟迪。文章轉載自張成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英國里的諺語,你知道他的含義嗎?
中醫諺語之診病的依據
【日語諺語】無我則無敵
日語中常用的18個諺語你都知道嗎?
日語中關於貓的諺語
你知道冷在三九這句諺語嗎?它的含義呢?
80句英語常見諺語習語,你知道嗎?值得收藏
與秋天有關的日語諺語
日語中的秋天節氣和相關諺語
馬田諺語俗語
養豬諺語:「養豬無巧,窩干食飽」,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八句經典民間諺語,樸素至真的道理!
賈安文 養生諺語
7條中文諺語,用英語這樣說超地道!
簡談諺語的表現形式
諺語「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中的伯仁,指的是誰?
文化視角:流傳千古的諺語,記住的不是知識,是智慧!
這些跟動物相關的日本諺語,和我們的成語很相似啊……
流傳千古的8句諺語,樸素至真的道理!
日專家稱:日本的火山噴發將形成「九子連環」,是島國諺語中最不吉利的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