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下篇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下篇

原創作者常常通宵辛苦勞作,望大家支持點擊關注本號:崎峻軍史,您的關注我的動力!!!

防區概況

阿爾卑斯山防線與法國東北部的主防線相比,它更多地憑藉地理優勢,阿爾卑斯山脈本身就是個巨大的天然屏障,從高山區域入侵法國顯然要比從法國東北部的平原要困難得多,法國人的構想就是利用地形優勢,修建一段非連續性的國防線,主要工事都修築于山脈中相對較少的適合敵軍通過的隘口要道,封鎖住這些交通樞紐便可斷絕敵軍從東南部入侵法國的可能性。

阿爾卑斯山防線以阿爾卑斯山脈為依託,從法瑞、法意邊境一直延伸到法國東南部的地中海沿岸。防線穿越了阿爾卑斯山脈中的幾條支脈:地中海沿岸的濱海阿爾卑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西段的科蒂安阿爾卑斯山脈和格雷晏阿爾卑斯山脈(Graian Alps)。該防線作為馬奇諾防線的補充,又被稱之為「小馬奇諾防線」(Little Maginot Line)。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下篇

■ 上圖是法意邊境的濱海阿爾卑斯山脈的一部分。這條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的分支,位於阿爾卑斯山脈西南,是法國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Provence-Alpes-C?te d"Azur)和義大利的埃皮蒙特大區(Piedmont)及利古里亞大區(Liguria)的自然邊境線。這裡最高海拔3297米,有12座平均海拔約3000米的高山和14條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口要道,是阿爾卑斯山防線的重要地段。

阿爾卑斯山防線由北至南分為羅納河防區(Rh?ne)、薩伏伊防區(Savoy)、多菲內防區(Dauphiné)和濱海阿爾卑斯山防區,共有21個大型工事群和31個小型工事群(另有資料認為是22個大型工事群和22個小型工事群)、41個炮台、3個觀測碉堡、28個部隊掩蔽所。在很多山頂制高點還有單兵觀測哨所作為觀測碉堡的補充為工事群炮兵修正火炮參數。

羅納河防區負責日內瓦(Geneva)附近的法瑞、法意邊境線的防禦。因為瑞士中立國的身份和義大利邊境的險惡地形,這裡並不被看成一個潛在的入侵通道,因此這裡的防禦並不堅固,主要工事是修建於19世紀的扼守羅納河谷的勒克呂斯要塞(Fort l"écluse)。直到30年代末,考慮到敵軍通過瑞士邊境入侵法國的潛在可能性,法國人開始施行一個遲到的法瑞邊境的防禦計劃。雖然當時瑞士人也在修築自己在阿爾卑斯山脈的防禦工事,斷絕了經瑞士邊境入侵法國的絕大多數路線,但法國軍方仍覺得己方不能無所作為。

1937年,法國做出了一項計劃,準備在這一地區的一些戰略地點修建工事群,強化防禦:

在日內瓦湖(Lac Léman)東北面修建1個配備75毫米火炮炮塔的工事群。

在日內瓦湖南面修建4個工事群,其中3個配備75毫米火炮炮台,1個配備75毫米火炮炮塔。

在阿沃爾河谷(Arve)上游修建1個配備75毫米火炮炮台的工事群,截斷從馬爾蒂尼(Martigny)到莫斯蒂奇山口(Col des Montets)的通道。

但是,由於資金緊張,這項計劃並未得以通過。1938年,該計劃重新修訂並大量削減工程規模,將裡面的工事群都削減為碉堡,但法國高層依舊認為不合理且無力承擔。最終,羅納河防區的防禦體系基本上由一些碉堡和老式要塞組成,分為福西耶-勒克呂斯要塞分區(Faucille-Fort-l"écluse)、沙布萊分區(Chablais)和阿爾沃河分區。由於這裡防禦薄弱,甚至被認為是阿爾卑斯山防線的一個無關緊要的補充防區,也有人將其歸入馬奇諾防線位於法瑞邊境的貝爾福築壘地域中。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下篇

■ 上圖是位於羅納河防區的福西耶-勒克呂斯要塞分區的勒克呂斯要塞(Fort l"écluse)。這座要塞坐落於法國東部的科洛日村(Collonges)附近,控制著羅納河谷,從瑞士經瓦切群山(Vuache)和侏羅山脈之間的進入法國的天然通道也在其火力控制之下。該要塞建於中世紀,法軍著名的築城大師沃邦元帥曾對其進行完善,1815年被奧地利軍隊破壞。19世紀中期,法國人對其進行了重建,1939年被納入馬奇諾防線的防禦體系中。該要塞是羅納河防區中最大的防禦工事。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下篇

■ 上圖是位於沙布萊防區的阿邦當斯1號碉堡(Abondance 1),這個碉堡非常小,開有2個射擊孔,指向不同方向,入口在側面。這類碉堡在法瑞邊境很普遍。

羅納河防區南面是薩伏伊防區,它負責薩伏伊地區的防禦,這是一段長約100公里的不連續的防線,從艾吉耶冰川(Aiguille des Glaciers)沿法意邊境線延綿而下,直至莫林爾峰(Moulinière),截斷了此處進入法國的山口及河谷通道——特別是小聖伯納德山口和塞尼山口。

薩伏伊防區主要分為兩大塊:環繞聖莫里斯堡的塔朗泰斯山谷地區和環繞莫達納的莫列訥河谷地區,共有6個防禦分區。其中塔朗泰斯山谷地區包括博奧福泰因分區(Beaufortain)、塔朗泰斯分區和帕勒特-努瓦努茲分區(Palet- Vanoise),莫列訥河谷地區包括上莫列訥河谷分區(Haute-Maurienne)、中莫列訥河谷分區(Moyenne-Maurienne)和下莫列訥河谷分區(Basse-Maurienne)。薩伏伊防區內的防禦工事數量說法不一,有些統計數據將老式的要塞堡壘和未能完工的工事也統計入工事群名單中,其中一種說法是這裡共有5個大型工事群、5個小型工事群、3個炮台和3個部隊掩蔽所,以及大量碉堡。還有一種說法是這裡有23個工事群,其中大型工事群8個,小型工事群15個。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下篇

■ 上圖是位於下莫列訥河谷分區的羅西萊斯小型工事群(Rochilles)遺迹概況,這個工事群坐落於摩丹(Modane)西南約20公里的山上,完全依山而建,工事於峭壁融為一體。這也是阿爾卑斯山防線上大多數工事群的構築形式。該工事群於1931年開始動工,由築壘地域委員會設計,軍事勞工部隊修築,但直至1940年都未完工。該工事群由5個工事組成,其中3個戰鬥工事,1個入口工事和1個緊急出入口工事。

多菲內防區掌控著布里揚松周邊的法意邊境的防禦,將布里揚松和於拜埃河谷(Ubaye)囊括其中。與法國東北部的主防線、甚至與南部的濱海阿爾卑斯山防區相比,多菲內防區覆蓋了一系列地形差異明顯的地區,並控制著義大利入侵法國的兩條主要通道:一條是從義大利的都靈越過蒙特熱內夫爾山口直驅布里揚松和格勒諾布爾;另一條是從義大利的科尼(Coni)穿過拉爾克山口抵達巴爾瑟洛內特和加普(Gap)。因為所跨區域廣泛,多菲內防區下分為防禦分區、軍營區和非正式防區,這種碎片性質反映出阿爾卑斯山防線上,每座高山峽谷都可以是一座獨特的防禦設施。

在多菲內防區中,存留有大量沃邦時期和19世紀末的古堡要塞,其中以圖爾努要塞為最。而在距離布里揚松11.6公里的義大利邊境,查伯通要塞及要塞里的重炮居高臨下對法國境內構成嚴重威脅。由此在1929年,法國人提出一項計劃,在貢德朗(Gondran)、萊斯艾泰什(Les Aittes)、傑納斯(Janus)和萊斯阿爾貝茨(Les Alberts)修建4個大型工事群,以化解這種潛在的威脅。但是,因為主要工程款都被濱海阿爾卑斯山防區的施工所佔據,該防區的工事修築最初僅限於對老式要塞的改建,剩餘工程款則用於修築靠近邊境的前沿哨所。這些由軍事勞工部隊修築的前沿哨所比築壘地域委員會工程隊所造的更經濟,在結構上有些類似於工事群,有地下通道通往地表的工事,但在安全性能和防護性能方面則達不到築壘地域委員會所規定的標準,沒有重武器和厚實的混凝土外牆,更沒有獨立的電力供應和地下軍事設施。而後期得以加築的工事群到1940年時也未完工。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下篇

■ 上圖是坐落于于拜埃河谷的圖爾努要塞。這座要塞最早建於1843年,是法國人用於防備義大利和薩伏伊公國的複合型防禦工事,20世紀30年代又進行了翻修和改建,它被認為是阿爾卑斯山防線上的1個大型工事群。可以看到,它也是依山而建,於拜埃河從其腳下穿過。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下篇

■ 上圖是多菲內防區上克拉里河-吉薩訥河分區的橄欖要塞(Fort l"Olive)遺迹,該要塞坐落於布里揚松附近的海拔2239米的山峰上,直接俯視義大利邊境,控制著埃謝勒山口(Col de l"Echelle)、圖雷斯山口(Col des Thures)和埃克利山口(Col des Acles)。要塞最早建於1883年,是19世紀末期的塞雷·德·里維埃防禦體系的一部分,20世紀30年代修建阿爾卑斯山防線時,法國人對其進行了現代化改建,它同時充當部隊掩蔽所、前哨陣地和大型工事群。

在多菲內防區,那些由軍事勞工部隊建造的工事覆蓋了次要山道和山底,而一些重要的山道隘口則由築壘地域委員會的工程隊建造的大型工事群守衛,如克拉爾山口走廊等。

和薩伏伊防區一樣,多菲內防區也按地形分為幾大區域,每個區域下有數量不等的防禦分區。在布里揚松地區,分為上克拉里河-吉薩訥河分區(Haute Clarée-Guisane)和上迪朗斯河-小塞爾夫埃爾分區(Haute Durance-Cerveyrette)。在凱拉河谷(Queyras)地區,只有1個吉爾河分區(Guil)。在於拜埃河谷地區,則分為於拜埃河-小於拜埃河分區(Ubaye-Ubayette)和若西耶分區(Jausiers)。多菲內防區共有4個大型工事群和11個小型工事群、1個觀測碉堡、10個部隊掩蔽所、3個炮台。另外,也有資料認為,這裡有27個工事群,包括個大型工事群和個小型工事群。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下篇

■ 上圖是多菲內防區的巴費瑞山口小型工事群(Col-de-Buffère)遺迹概貌。這個工事群坐落於巴費瑞山口的2393米高的山上,由築壘地域委員會設計,民間施工隊修築,原計劃修築3個工事,但至1940年僅有1號工事和緊急出入口完工。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下篇

■ 上圖是多菲內防區若西耶分區的雷斯特福德大型工事群(Restefond)。它是馬奇諾防線上海拔最高的工事群,坐落於博內特山口(Col de la Bonnette)的海拔2733米高的頂峰,控制著雷斯特福德山口下的交通要道。它共有6個工事,也是由築壘地域委員會設計的,由民間施工隊修築,但直至1940年它的1號工事(入口工事)和1個炮兵工事還未完工。注意鏡頭遠處的那兩個工事,那是雷斯特福德山口小型工事群,它坐落於雷斯特福德山口公路旁,海拔2680米,這個小型工事群共有3個工事,於1934年完工,但直至1938年才安裝武器。它的定位部隊掩蔽所。

位於多菲內防區以南的濱海阿爾卑斯山防區控制著濱海阿爾卑斯省的防禦,這裡也是馬奇諾防線在法國本土的最南端。該段防線從濱海阿爾卑斯省的聖達爾馬萊塞爾瓦格(Saint-Dalmas-le-Selvage)向南一直延伸到地中海沿岸的羅屈埃布蘭-馬丁角(Roquebrune-Cap Martin),形成一段幾乎連續性的國防線,並將該區域包括蒂內埃河谷、韋敘比河谷、貝韋拉河谷(Bévéra)/海岸公路在內的從義大利通往法國的山谷和隘口要道全部掌控起來。同時,這段防線還具備了一定的縱深性:首先是連續的要點陣地和步兵前哨,後方是由各種鋼筋混凝土工事組成的主防線,最後是包括野戰炮兵陣地、彈藥庫、指揮部、軍營等支撐單位和工事。這種形式與法國東北部的主防線大致相當。

濱海阿爾卑斯山防區下設穆尼耶分區(Mounier)、蒂內埃河-韋敘比河分區、歐蒂永河分區(Authion)、索斯佩分區和濱海公路分區(Corniches),共修建了14個大型工事群、15個小型工事群、27個炮台、15個部隊掩蔽所和2個觀測碉堡。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下篇

■ 上圖是1933年,索斯佩分區的阿加登大型工事群(L"Agaisen)施工現場。該工事群坐落於663米的阿加登山上,從北面俯視著索斯佩。阿加登大型工事群由4個工事組成,修建時間為1930-1933年,1935-1937年進行了設備安裝。原本還計劃修築第5個工事,但並未動工。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下篇

■ 上圖是濱海公路分區的聖阿涅大型工事群(Sainte-Agnès)遺迹,這個工事群修建於1932-1938年間,多個工事分散坐落於聖阿涅南面780米高的山頂,直接俯視地中海。圖正中的是3號工事,它是阿爾卑斯山防線上火力最強的炮兵工事。另外,該工事群的2號工事面朝南方,裝有能與南面的羅屈埃布蘭大型工事群及馬丁角大型工事群聯繫的光信號發射器。圖中可以看到,其中圖片正中的就是3號工事。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下篇

■ 上圖是巴爾博納要塞(Fort Barbonnet)的鳥瞰圖,這個要塞位於索斯佩分區附近的敘謝堡(Fort Suchet)地區的主防線之後,建於1886年,也是塞雷·德·里維埃防禦體系的一部分。20世紀30年代,法國人在舊要塞的基礎上進行翻修重建。在濱海阿爾卑斯山防區中也有很多這類以老式要塞或碉堡改建的工事。從圖中可清晰看見2個裝甲制的可伸縮炮兵炮塔,裝備的是2門155毫米榴彈炮,值得一提的是,這2個155毫米榴彈炮塔採用的是當時法國最重型的「穆然」炮塔(Mougin turret)。在這個要塞附近還有1個巴爾博納大型工事群。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下篇

■ 上圖是位於穆尼耶分區的北帕爾山口掩蔽所(Col de Pal Nord)遺迹。該掩蔽所坐落於昂特羅訥鎮(Entraunes)附近的帕爾山口的海拔2217米的山坡上,呈半圓柱形,圓形頂部內置特粗的鋼筋。








只賣正版《泥濘中的老虎·德國陸軍裝甲王牌奧托·卡里烏斯自傳》


¥45
淘寶
購買














崎峻現貨《叢林綠面人:海豹突擊隊東南亞叢林作戰實錄》(3冊)


¥167.86
淘寶
購買













現貨戰艦增刊《日本海軍艦載兵器大圖鑑》麒麒家正版特價


¥41.86
淘寶
購買














叢丕作品戰艦增刊《圖解第三帝國空軍綜合事典1935-1945》現貨


¥55.86
淘寶
購買














現貨 崎峻叢丕《霍爾姆戰役1942: 105天的東線血火地獄上下》


¥111.86
淘寶
購買





後 記

1940年法國戰役爆發時,義大利也趁火打劫,從法意邊境向阿爾卑斯山防線發起進攻。但與法國東北部的糟糕戰事相比,阿爾卑斯山防線經受住了戰爭考驗,義大利人這道天然和人工結合的「天塹」面前無甚作為,直至1940年6月25日法國宣布停戰後,阿爾卑斯山防線上的守軍才停止抵抗。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下篇

■ 上圖是阿爾卑斯山防線上的工事群及火炮分布圖,可以看到,阿爾卑斯山防線並不是一道連貫的防線,而是以法意邊境的交通隘口為核心構築多個工事群形成要塞區,堵塞敵軍從交通要道進入法國的可能,其他地段則交給險峻的阿爾卑斯山脈。直到濱海阿爾卑斯山脈南部的丘陵地區,地形較為緩和,人口稠密地區接近法國東北部邊境,才修築了一系列更為連續的工事。

上篇可點擊一下鏈接查看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 上篇

早期精彩好文,直接點擊即可閱讀

原創作者常常通宵辛苦勞作,望大家支持點擊關注本號崎峻軍史

殺無赦:一戰中被軍法處決的英軍士兵及爭議

天皇SHOW TIME——日本陸軍特別大演習

真實版《第一滴血II》:美軍一次失敗的越戰戰俘營救行動

不滅の驅逐艦長:日本海軍驅逐艦指揮官吉川潔海軍少將小傳(上)

不滅の驅逐艦長:日本海軍驅逐艦指揮官吉川潔海軍少將小傳(下)

眾神之錘:二戰德軍「卡爾」超重型臼炮(技術篇)

眾神之錘:二戰德軍「卡爾」超重型臼炮(作戰篇)

粉碎「神話」:第一座陷落的馬奇諾防線要塞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法蘭西最強輕巡:法國海軍拉加利索尼埃級輕巡洋艦小史 上

法蘭西最強輕巡:法國海軍拉加利索尼埃級輕巡洋艦小史 下

釘子戶:「春節攻勢」期間一個守衛西貢大橋的美軍排

失落的大力神:1942年德意進攻馬爾他的「海格力斯」行動始末

不要說美國兵都怕死,看看沖向日軍航母被全滅的魚雷機編隊

不要說美國兵都怕死,看看沖向日軍航母被全滅的魚雷機編隊 下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崎峻軍史 的精彩文章:

東南高牆:二戰前法意邊境的「小馬奇諾防線」 上篇
不要說美國兵都怕死,看看沖向日軍航母被全滅的魚雷機編隊 下篇
不要說美國兵都怕死,看看沖向日軍航母被全滅的魚雷機編隊
戰士的餐桌 挽救東部戰線義大利士兵的羊肉料理——炒羊肝
失落的大力神:1942年德意進攻馬爾他的「海格力斯」行動始末

TAG:崎峻軍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最著名的邊境牆:長城首屈一指,特朗普的美墨高牆能排第二么
美國三千餘米金屬邊境牆揭幕,九米高牆上掛著特朗普名字
日本東北大地震七年後 建12米高牆防海嘯
美國、墨西哥邊境對比,一堵長長的高牆,一直延伸到海里才肯罷休
賈乃亮綜藝開展治癒之旅,獨坐高牆遠望,節目中一句話暴露心境?
港媒:小米手機攻美國 須先跨過三堵高牆
中國最新「雙體怪船」:外形四四方方 好像一堵高牆
0°的北京城中,紅色的故宮高牆裡
高牆之外,墨西哥非法移民的冒險
非法穿越美墨邊境移民從5.5米高牆上重重摔下 畫面曝光
拯救極地冰川的「荒謬終極方案」:建高牆阻擋暖海水
海航集團董事長法國意外身亡 法國警方:其從15米高牆墜落
以色列建造邊境高牆
中國院落,高牆碧瓦後的柴米油鹽
歷史上的大阿哥胤禔:高牆圈禁二十多年,生了二十九個子女
大地震後日本築起一道高牆防海嘯,當地居民吐槽像監獄
歷史上的大阿哥胤禔:高牆圈禁二十多年,閑得慌便生了二十九個子女
《蒂莉和高牆》——方法總比困難多
美邊境豎起9米高牆,國家緊急狀態開啟,美總統比珠峰還難攀登
繼「火星臉」烏龍之後,火星上又發現到高牆,引科學家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