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這個曾被中國深深傷害,遠走美國的清華天才,卻在10年前突然歸來!這背後,竟是她在醞釀一個撼動全中國的驚世計劃

這個曾被中國深深傷害,遠走美國的清華天才,卻在10年前突然歸來!這背後,竟是她在醞釀一個撼動全中國的驚世計劃

再忙,別忘了讀書


點擊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咖啡書屋






2017年3月31日,世界的目光捕捉到了一個年輕而美麗的身影,摘取了「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桂冠。


她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結構生物學家,還是

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2012 年獲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國際青年科學家獎,2014 年 12 月入選教育部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特聘教授 ,2015 年 2 月獲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 ,2015 年 10 月獲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




不僅如此,她還是第一位站在《開講啦》講台上的女科學家,以犀利的語言、敏捷的思維和幽默的風格征服了全場。




她,就是顏寧。




顏寧《開講啦》演講視頻








One


上帝帶著她打開窗戶






1977 年 11 月,顏寧出生於山東萊蕪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都是鋼鐵廠職工,6歲時,她跟隨父母搬到了北京。





從小喜愛讀書寫作的顏寧,夢想是考上

北京大學中文系,成為一名偉大的作家。在高中文理分班的時候,她果斷地選擇了文科。




結果顏寧的班主任硬是把她拉到了理科班,因為班主任老師堅定地認為:像顏寧這樣成績優異的聰明孩子,當然得學習理科啊。




自從進入了數理化的世界,顏寧就一發不可收拾,那些枯燥乏味的生物結構圖,在她的眼中竟變成了一幅幅精彩絕倫的畫作。



「原來這就是科學的美麗之處啊!」






於是高中畢業之後,顏寧聽從了父母的建議,報考了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繼續向奇妙的科學世界進發。




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顏寧不光成績優異,學校組織的各項學術研究也從沒有落下過。她還

擔任過生物系學生會主席,興趣廣泛的她還是

游泳以及國標舞的忠實愛好者。




2000年,時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的施一公回清華做報告,正考慮出國的顏寧在講座結束後,給施一公寫了一封拽上天的信,她在信中寫道:




我在各方面都很出色,我想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申請出國很浪費時間,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再花精力申請別的學校……」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是什麼地方?




作為世界頂級名校,從這所學校里走出過大批的科學家、文學家和政治家。著名的相對論大師愛因斯坦、數學大師馮諾依曼·阿廷等都在這裡從事過研究。歷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中,有20多位是這所學校的教授,著名的科學家華羅庚、姜伯駒、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陳省身、李政道、楊振寧都曾擔任過普林斯頓大學的高級研究院研究員。




顏寧竟然敢這樣說,口氣也是夠大。

結果沒想到,

「初生牛犢不怕虎」,顏寧的信成功「震懾」住了施一公老師,施一公遠程電話面試了她,顏寧優秀的個人實力讓

施一公當場就決定錄取她。




在 2000 年獲得學士學位後,顏寧隨即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施一公。四年後,

顏寧順利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之後繼續在該校分子生物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她帶著師弟師妹做出了第一個膜蛋白結構模型,攻克了

學術界公認的難題,顏寧還因此獲得了由《科學》雜誌評選的「青年科學家獎(北美地區)」。







Two


我們在一起構建一個橫向的華人世界





就在顏寧在美國學術研究界聲名鵲起的時候,她卻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震驚的決定:

回祖國!




她說,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做科學研究的初衷,就是拓展祖國的知識領域,在中國的科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於是,她回到了祖國,回到了母校清華。




2007 年 10 月,受清華生物系老系主任、醫學院常務副院長趙南明教授的邀請,顏寧回到清華大學,受聘為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並設立了自己的實驗室。當時她 30 歲,是全中國最年輕的女教授之一。






回到清華的研究工作是從裝修實驗台、訂購儀器試劑、手把手教學生做實驗開始的,可以說是「白手起家」。一名年輕的老師帶著幾個剛剛本科畢業或者大四學生,向結構生物學最難的領域「開炮」,在外人看來有點不可思議。




「剛建實驗室的時候,我都快瘋掉了。」

顏寧說,

「大約有半年我都異常焦慮,後來步入正軌後,就順暢得多了,感覺做實驗跟國外沒什麼區別。」





自 2007 年回清華獨立領導實驗室以來,顏寧發表學術論文 40 余篇。

短短四年,她帶領的研究團隊或是獨立完成或是與別的團隊合作解析了5個膜蛋白結構並分析了功能機理,她還以獨立或共同通訊作者身份發表了9篇研究論文,其中包括4篇CNS(指的是Cell,Nature,Science這三個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團隊的研究成果於 2009 年和 2012 年兩次入選《科學》雜誌評選的 「年度十大進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令國內外學術研究界刮目相看。






然而,在同學們的眼中,顏寧卻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她從來不對學生來實驗室的時間做硬性規定,一有時間就組織學生們」偷懶」,聚在小會議室聊八卦,玩殺人遊戲。




她性格爽朗平易近人,很少用大詞,她把團隊的研究工作比作「打怪通關」,令她著迷的永遠是最重要、最困難的問題。

「什麼叫重要?就是你做出來能進教科書。這個這麼重要,為什麼還沒人做它?後來說它很難。那很難才好玩兒啊!」




在學校里她對待學生的方式也很不一般,

她要求學生要愛思考、能提問,

在她看來,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只有提出新的問題,並通過無數次的實驗去解決問題,才能夠收穫一次又一次的進步。




她要求學生

不僅要能夠小組討論學術問題,勇敢發問,還要能在國際會議上勇於向學術權威發問。她曾帶領學生參加高級別國際會議,在會上,她的學生全部都勇敢地向發言人提出了許多很有建設性的問題。




一位美國教授會後對她說道:

「我以為中國的學生很內向,可他們好像比美國學生還敢提問。







她最大的心愿,

就是做出更多一流的科研成果,幫助祖國培養更多一流人才。她說:

經濟發展決定中國有多富,科技發展限定中國有多強。




少年強則國強,比起個人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幫助祖國培育出更多更優秀的實踐型人才,這樣才能使得祖國更快更好地發展。




在清華大學的十年間,顏寧帶領著學生團隊主要運用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手段,致力於與重要疾病相關的跨膜運輸蛋白的結構與機理的系統研究,並且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的原創性基礎科研成果,其中最卓越的一項成就,就是解析了國際上攻堅幾十年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s)高解析度晶體結構。




在人體14種葡萄糖轉運蛋白當中,GLUT1是最早被科學家發現的。它幾乎存在於人體的每一個細胞,對於維持血糖濃度穩定和大腦供能起到關鍵作用。

自從1985年GLUT1的基因序列被鑒定出來之後,獲取它的三維結構成為膜蛋白研究領域最受矚目、國際競爭也最激烈的課題之一。全世界的許多結構生物學家都在為此努力,顏寧的競爭對手遍布美國、歐洲、日本,其中很多科學家已經付出了近20年的時間。




而顏寧所帶領的這個

平均年齡不滿30歲的中國團隊,

竟然僅僅只用6個月就破解了這一困擾生物科學界50年的重大難題。






她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

世界最優秀的結構生物學家之一,可她卻說:

最開心的是向世界證明了,在中國同樣能取得一流的研究成果,有些成果甚至比海外實現得更快更好。




她總說團隊之所以能夠攻克各種難關獲得成功,是因為中國的學生太聰明,是因為國家的科研教育成效顯著。




她從沒有忘記祖國的培育之恩,

2017年3月31日

,當她站在「

世界華人大獎」的頒獎台上時,她慷慨激昂地說:




「今天在這個更大的舞台上,『華』變成了華人,變成了中華。同樣,我們有人,我們有才智,在中國我們現在有非常好的硬體條件和經濟實力。




我們每個人都要去做頂天立地的工作,我們在一起構建一個橫向的華人世界。」






Three


成為永生的科學家




顏寧將自己戲稱為「宅女」,她說自己特別喜歡「宅」在實驗室里,每天都要在實驗室「宅」上至少十四個小時。

從上午11點開始,除去用餐時間,她可以一直連續工作到凌晨兩點,如果是在研究的攻堅階段,甚至可以工作到凌晨五六點,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眯一會兒再爬起來接著工作。這種高強度的研究工作,如果不是樂在其中,常人很難做到。




她說,

「我很喜歡這種宅實驗室的生活」。





她追求的是一名科學家的境界:

「我剛回清華不久,同事劉國松教授跟我說過做科學家的 3 個境界:第一重是職業,第二重是興趣,第三重是永生。」




「我想可能在未來若干年,我每年的想法都是我要做出我想要的突破。」






前一段時間,顏寧「出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終身講席教授的消息傳來,將這個備受關注的女科學家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普林斯頓這次給她的是「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雪莉?蒂爾曼是普林斯頓大學2001年至2013年的校長,是該校建校200餘年歷史上第一位女校長,以其命名的講席教授職位體現了一種特殊榮譽。據了解,在美國,教授評級次序依次為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而講席教授是位於正教授之上的一個頭銜。




如此絕佳的深造機會,顏寧緊緊地抓住了,誰料卻被輿論抨擊為「見利忘義」,甚至有人說她這樣的行為是在背叛祖國。




面對這種猜忌,顏寧的回答直白懇切,

她說:




我生怕自己在一個環境里待久了,

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換一種環境,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刺激自己獲得靈感,希望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的突破。




去了普林斯頓也會保持與清華的聯繫,

並在符合兩校規範的情況下,在清華繼續從事科研和人才de1培養工作,促進兩校和中美兩國間學術的交流與合作。






這的確是她的肺腑之言,前去普林斯頓絕不是因為學校給出的各種有利條件,顏寧看中的是個人進一步的發展。而她之所以如此嚴格要求自己,也是為了能夠給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科學家存在的真正意義,是用科學的力量改變這個世界。顏寧說,

也許學術論文只有極少數人理解,但重大科學發現給社會、人類帶來的改變卻不可磨滅。」




教科書上的東西是死的,唯有實際性的重大科學發現,才是永生的。




成為永生的科學家,

是她此生唯一的追求與信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啡書屋 的精彩文章:

心語 | 比孤獨更可怕的,是跟錯的人在一起。

TAG:咖啡書屋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上至今未找到的4大寶藏,最後一個也許就在中國!
中國有一個優秀傳統,卻被乾隆毀掉在歐美盛行,不到百年後被拿來打來了中國國門!
盤點世界上最美的樹,最後一棵竟然在中國!驚艷了千年
80年前,這群創造了世界奇蹟的中國人聚集在一起,用8年時間改變了整個中國!可他們後來的命運卻……
中國最後一個朝代,也是唯一一個最讓中國人痛恨的朝代,令中國恥辱了百年
世界最強小國,建國至今一直在打仗,但從來沒輸過,只感激中國!
這個問題困擾中國數十年,沒想到最後還是日本幫了大忙,美國氣壞了
世界最強小國,建國至今一直在打仗,還從來沒輸過,但只感激中國
近代讓中國受辱最深的國家,竟也有「天敵」,被一小國輕鬆打殘
民國四大家族曾掌握全中國,70年過去了,他們的後代怎麼樣了?
美國預測中國將在這幾個領域崛起,最後一個將讓中國強勢崛起!
100年前世界各國美女大比拼!看到中國的,真的被驚艷,美哭了……
中國已經消失的三大名校,雖然像是曇花一現,但卻影響了中國百年
世界上還沒有被發現的5大寶藏:最後一個也許在中國!
重磅:年關將至,中國再一次震驚世界,一場大風暴來了!
一國被滅,王子逃到中國當保鏢,千年後復國,現在和中國關係很好
東亞最早被侵佔的兩個地方,一個在中國,一個在日本,境遇卻天壤之別!
這是世界上最奇怪的石頭,最後一個卻生在中國,你見過嗎?
連解放軍都敢捅,這個禍害中國20多年的遺毒,中國出手了
一個人口不足一萬的小國,即將面臨著消失,今喊:我們想搬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