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第六集中醫兒科的治療方法(中醫兒童疾病/小兒科的治療方法)

第六集中醫兒科的治療方法(中醫兒童疾病/小兒科的治療方法)

精彩提示:如何根據小兒生理特點進行日常護理;給寶寶喂葯的技巧;解決小兒便秘的食療和按摩方法;如何通過觀察小兒的鼻子和大小便、聽聲音、聞氣味的不同情況,初步判斷小兒身體健康。

part1 小兒生理的特點有哪些

1.宋代兒科名醫錢乙「欲得小兒安,常要三分飢與寒。」

2.小兒生理特點:①臟腑嬌嫩,形氣未充;②生機旺盛,發育迅速

1)臟腑嬌嫩指小兒機體各系統和器官的發育不全或脆弱,不如成人發育得完備。中醫所說的肺,包含呼吸系統、皮膚衛外系統的整個體系。小兒肺常不足,容易引發疾病,如感冒發熱、咳嗽、哮喘。

2)為什麼要「三分飢與寒」?因為小兒吃得特別多,胃裡面就會產生熱,尤其是吃一些高能量的食品,孩子就容易上火。

小兒上火的表現:扁桃體發炎、口乾舌燥、咳嗽、口腔異味、心情煩躁、沒有耐心、睡眠差。上火還有一個原因,捂出來的。彭博士醫案:治療過一個小孩,北方冬天暖氣開很暖,穿短袖就行,這個孩子在屋裡玩了一整天,過年有很多小朋友,玩啊,鬧啊,過年那兩天大魚大肉也多,然後小孩嗓子啞了,說不出話,治療很簡單,清火食療方「烏梅和冰糖,再配點綠豆,煮水喝」。

大人不容易感冒,臟腑發育完全, 小兒鹽稍微吃多了就咳嗽,臟腑嬌嫩。

3)小兒上火護理方法:①注意飲食,不要吃那些容易上火的高能量食品;②多喝水,保持水分代謝。

小結:從臟腑嬌嫩的具體內容看,五臟六腑的形和氣皆屬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腎三臟不足,表現尤為突出。肺主一身之氣,小兒肺臟未充,主氣功能未健,而小兒生長發育對肺氣需求較成人更迫切,因而稱為肺臟嬌嫩。小兒正式由於肺常不足,所以容易患上感冒、咳嗽、哮喘、「上火」等病症。

4)小兒臟腑嬌嫩表現的第二個方面是:脾常不足

小兒消化系統天生比較薄弱,他吃一些難以消化的食品,有患者吃什麼拉什麼,就是腸胃比較弱的表現。小孩長期拉肚子,也是脾胃的問題。小孩的脾胃餓是餓不出問題的,肯定是撐出來的,吃多了,太營養了,就滋膩,所謂滋膩就是整個消化系統不流通了,給淤滯住了,孩子就瘦,因為物質不豐富了,都在中焦堵住了。魚、蝦、肉孩子吃了,消化不了,容易堵在脾胃裡面,身體吸收不了,就容易吃什麼拉什麼。

小兒不要吃太油膩和太滋膩的食品,而應多吃五穀雜糧。我們中國人的腸胃遺傳了我們祖先的腸胃,祖先是吃五穀雜糧這樣一種飲食結構,不能向西方人學習,一下吃很多高能量的物質。簡單一點、自然一點、清淡一點,小兒反而比較健壯。

小結:小兒「脾常不足」容易出現飲食停滯、氣血兩虛的病症,腹脹、拉肚子、腹瀉、便秘、東西吃多了不舒服等。

5)小兒臟腑嬌嫩表現的第二個方面是:腎常不足

比如前幾期講的,小兒囟門閉合晚,語言發育晚,長牙晚,都是腎不足。中醫的腎不僅僅是指著兩個腎臟,他的功能性屬於中醫膀胱的範疇,中醫講的腎的概念,一是指生殖系統,而是指身體生長的能量。身體的能力庫。小兒腎氣不足,就會出現五遲五軟現象。大家對補腎有個誤區,有多人尤其是現在的成年男性,經常說自己腎虛,有些醫生也這樣診斷。不僅僅男子,女人也有腎虛,小孩也有,老人也有。宋代名醫錢乙所造「六味地黃丸」,原是給小兒補腎,而不是給成人吃的六味;給成年人吃的是張仲景《金貴要略》裡面的方子「金匱腎氣丸」,治成年人虛勞,古代叫「崔氏八味丸」。但現在六味地黃丸也給成年人吃。

腎氣不足,容易出現腦發育不全、智力低下、腦性癱瘓、佝僂病等疾患。

6)形氣未充的表現:小兒外形、肌膚、睡眠、脈象、呼吸、小虎、情志等均未充實。

形,指外形,氣指神氣,就是精神。未充就是比較幼稚,沒有發育完備。

小兒外形:頭部較大,軀幹四肢較小,頸短而寬,顱囟未和。

小兒肌膚:異常柔嫩,有許多皺摺,易破。

小兒睡眠:時間長,尤其是新生兒除了吃奶及排便,幾乎都在睡眠。兒童睡眠時間一般為9-10個小時,青年人睡8個小時,中年人睡7個小時,老年人睡6個小時,小兒睡眠多, 人處在安靜狀態,是生長發育的時候,所有的植物都在夜間子時的時候生長,人處在安靜狀態,各方面調理得比較好。子時一定要進入深睡眠。

小兒的脈與呼吸:數而易變,呼吸不僅很快,而且極不整齊。

小兒消化:功能剛剛建立,極易傷乳停滯。

小兒一直處於生長發育中,在形體、生理等方面與成人不同,因此,不能簡單將小兒看成是成人的縮影。

小兒形氣未充重點表現在神智上:易喜、易怒、易驚恐。開心很快,發怒很快,膽子小,容易受到驚嚇,這都是神氣怯弱的表現。所以古人經常說孩子肝火比較大,肝氣有餘,脾氣急,要什麼東西你必須得滿足他,不滿足,他一哭一鬧就開始上火,甚至有些病態的表現,發熱等。所以要哄小孩,要給他正確的引導,慢慢他就能好起來。適當的飲食,適當的穿衣,稍微涼一下更好,把身體的餘熱散發出來,對生長發育有利。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醫生、警察,父母一定要多學。

part2 中醫兒科的治療方法

1.小兒腹部常常容易外露,會導致腹瀉、嘔吐、厭食,採取中藥配方外治的方法,安全有效,沒有副作用,也是一種家庭育兒保健法。

腹瀉,尤其是「水瀉」,大便有一些成形的實物在裡面,臉色發白,這是肚子受寒導致的腹瀉,即「胃寒型」腹瀉:將中藥配方與粗鹽(海鹽)混合炒熱,用布包裹,熱敷小兒肚臍。讓葯氣進入脾胃,溫胃散寒,這個腹瀉就能止住。

胃寒腹瀉熱敷的中藥配方:党參10g+炒白朮20g+炙甘草10g+蒼朮15g+藿香20g+丁香20g+木香15g+艾葉20g+小茴香30g+肉蔻20g+乾薑25g+川椒20g。

小兒胃寒腹瀉熱敷法,即安全有效,又無任何副作用。因為小兒吃藥很麻煩,葯有偏性,這個葯不用內服直接外敷,比內服藥安全很多,沒有副作用。

2.捏脊,又稱捏積,是中醫兒科中藥的治法之一。治療「食積」和「疳積」效果非常好。

捏脊療法是通過對督脈和膀胱經的捏拿,達到調整陰陽,通理經絡,調和氣血,回復臟腑功能特點的一種療法。捏脊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能整體地、雙向地調節內臟活動,從而防治多種疾病。

1)操作方法:兩個手交替從小兒的長強穴(肛門往上大約3-5cm),用手交替提拉他的皮膚,捏三下提一下,一提就響。

2)捏脊的好處:①刺激膀胱經,位於督脈兩側,可以補充陽氣,治療小兒胃腸疾病,對腹瀉也管用;②脊柱兩側有神經節和神經根分布,我們刺激這旁邊的神經節,正好和前面臟腑相連,這是調節它的植物神經的功能,讓臟腑和諧,有一個節律變化,尤其對腸胃的蠕動,效果非常好。因此捏脊在臨床運用較多。家庭保健和一些普通病通過捏脊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每天堅持捏捏脊最好。

③捏脊對消化系統非常好,體現在排便通暢。還包括消化不良、厭食、怎麼吃都不胖,這一類孩子都適合捏脊。

④還可以提高免疫力,減少小兒肺系疾病的感染,可以預防感冒。為什麼抵抗力差呢?因為消化不好,氣血不足,抵抗力就差。

⑤捏脊之後很快就可以入睡,安神,治療失眠,可以改善小兒夜啼和睡眠不安。小兒半夜突然驚醒哭泣,有一部分小兒是屬於「胃氣不和卧不安」,就是胃氣和不下去,腸胃運行的不好,所以睡眠不安定,翻來覆去。

3)西方統計表明,小時候父母經常撫摸按摩的小孩,長大後智商比同齡人高10-20,身高高5cm左右。

4)捏脊每天捏2-3次,每次3-5分鐘就可以了。捏完之後,用兩個拇指從上往下推(脊附近)3-5次,他就很舒服,慢慢安靜下來就睡著了。

5)捏脊最好在早晨剛起床和晚上睡覺前進行,剛醒了小孩是很安靜的,這個時候刺激督脈,刺激膀胱經,可以誘發胃液分泌,便於吃早餐,一天的精神也會比較健旺;晚上洗完澡,準備睡覺之前給他捏一下,有助於安神,有助於胃腸道進入一種安靜狀態,對睡眠都非常有好處。

6)捏脊可以治療小兒遺尿、尿床。有的孩子尿床,是因為腎陽不足,捏脊刺激督脈,督脈在中醫來講是諸陽之匯,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刺激督脈,陽氣升騰,命門之火補充好了,遺尿就會自然而然得到很好的治療。

7)捏脊注意:時段一早一晚,室溫和手要溫暖,時間3-5分鐘,手法要輕柔,用力及速度要均等。因為小兒趴著要暴露後背,入秋後,要把門窗關好,室溫不要太低。每次時間不要太長,3-5分鐘也可以。男性朋友手比較重,一定要輕柔,不要用重手法。重手法在發燒的時候用,一刺激他,發一身汗,病就好了。

8)捏脊的年齡:半歲到七歲的小兒捏脊的效果最好。半歲的小孩基本可以坐了。半歲之內的,他坐不起來,不是特別直,把他抱起來,單手從下往上輕捏脊,小兒也感覺很舒服(詳見視頻43:30左右處),捏完後捋一捋就可以了。7歲之後也可以捏,但7歲之前效果最好。

9)捏脊禁忌:小兒背部皮膚破損、癤腫、紫癜、皮膚病及發高燒時不要捏脊。發高燒後背會很燙,趕緊去退燒,不要用這種手法來退熱了。

3.如何給寶寶喂葯

1)中醫兒科,自古以食療和按摩為主,除非有重症,需要用藥物來扭轉。一般情況下部不提倡用一些藥物,尤其是用一些霸道葯,如「附子、大黃」等,用得很少。兒科的中成藥,他的成分大多數既是食品也是藥品,偏性不大,跟大人開的藥物不一樣的。給孩子開的葯要「平正清靈」,一定要平和,也可以治病。

2)小孩可以喝中藥么?答:可以,新生兒就可以,所謂新生兒是從剛出生一直到28天,新生兒期間就可以喝中藥。彭博士醫例有治新生兒黃疸,給他喝的「茵梔黃口服液」,茵陳、梔子、黃芩這三個葯合一起,喝幾次病就好了。新生兒內服中藥一定要注意對症下藥。

3)新生兒內服中藥的劑量是成人的六分之一,約60毫升/天;一歲以內的乳嬰兒,是成人用量的1/3;1-7歲兒童,是成人用量的1/2;7歲以上,用量跟成人接近。

4)給小兒喂葯的技巧:①小兒的葯不能太苦,否則小兒會拒絕;②把葯放在奶瓶裡面跟奶混在一起喂;③有些葯是小顆粒的,可以放在他舌頭上,他自己就咽下去,含化;④古代醫家為方便用藥,做出糊糊狀,如水果泥那樣的質地,放在舌頭上,他自己就順著就咽下去了。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是哄孩子張開嘴,把葯放在舌頭上,葯進去以後他自動就往下喝了。

4.拔罐和針灸是否適合小兒

1)拔罐和刮痧,在古代都屬於「砭石類」治療方法,刮痧或拔罐,背後出現的紅印,是局部毛細血管出血,成人適用。刮痧,6個月內的小兒禁用,2-3歲以上幼兒,可採用「揪痧」,就是用手指使勁一提皮膚,他那塊就紅了,尤其像大椎穴,一揪就紅,過會就紫,燒就慢慢退下去了。嗓子有問題,捏嗓子的局部,就會變紫,這種火氣就出來了。拔火罐幼兒最好不要用,5歲以上可以拔小火罐。風寒感冒,拔小的火罐,可以把寒氣散出來。

小孩不是特別提出拔罐和刮痧,提倡推拿按摩的方法。

2)小兒應該忌針灸!古代有本書《育嬰家密》「初生小孩內外薄脆,藥石針灸比不能耐也」。針灸的目的是通暢經脈,用按摩也可以達到這個效果,不用非要針灸。我們可以取針灸的穴位,用按摩的重手法,給他揉一揉變酸,就是局部這個穴位變酸、麻之後,也可以達到同樣的針灸效果。小兒不提倡用針灸,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有兩三歲小兒面癱,有一半臉動不了,用很小的針(0.5寸,直徑是0.2的),效果非常好。

part3 察鼻與聽聲音(簡單判斷小兒疾病的方法)

1.望診,從鼻子看健康

中醫認為肺氣通於鼻,肺氣合,鼻腔就通暢。判定鼻腔是否通暢:

1)小兒鼻塞,喘氣不通暢,就得張嘴呼吸了,聽聲音能夠聽出來;

2)看他的鼻涕來判斷寒熱:流清鼻涕就是寒、流黃鼻涕就是熱;

3)長期鼻子流鼻涕,而且是濁的,顏色偏黃一些,這就是肺裡邊有淤熱,鼻涕的味道還特別腥臭,就需要清清肺熱治療;

4)鼻孔乾燥,這是燥邪傷肺,傷了肺陰,需要用百合、梨來潤肺,可以百合+梨煮湯喝,還可以放點冰糖。不是百合花,而是藥店或菜市場有售百合。

王老吉主要成分是夏枯草,性太寒,屬於藥物,不是食物,長期喝傷脾胃。

小結:①鼻塞流清鼻涕,為風寒感冒;②鼻流黃濁涕,為風熱傷肺;③長期鼻子流濁涕,氣味腥臭,為肺經鬱熱;④鼻孔乾燥,為肺經燥熱傷陰。

5)小兒流鼻血問題

有些小孩一著急、一上火、就流鼻血;還有一跑、一摔跤,鼻粘膜比較脆。有些人一跑步就流鼻血,是因為一運動,空氣交換量大,刺激鼻粘膜,鼻粘膜又脆,毛細血管破裂,就流鼻血了。

時尚達媽倩倩:6歲女兒每周流2-3次鼻血,2歲就開始流鼻血。

彭博士:屬於肺裡面有熱,會導致哮喘,因為肺開竅於鼻,鼻子有過敏性的或鼻塞。

時尚達媽倩倩:我還以為是小孩的血管比較脆弱。

彭博士:不僅僅是,與哮喘有關係。肺熱的小孩容易得這病,有鼻過敏的小孩,也特別容易流鼻血。我上次講,兩歲的小孩他爸爸給他吃鱉湯補的,當晚發燒到40多度,一換季,一遇到冷空氣,就流鼻涕、打噴嚏,一下子打七八個,就是鼻炎,然後動不動就鼻子流血,很容易鼻子流血,這就是小的時候作下的熱毒,傷了肺經;這種情況,用中藥清肺熱就好了。

還有鼻翼煽動,你看7有些小孩一呼吸,鼻翼一扇一扇的,這是哮喘的小孩特別多。還有肺氣鬱閉的人,鼻翼扇動。

小結:小兒鼻出血,多為 肺有內熱,傷了肺經所致;也多見於鼻粘膜脆弱;有過敏性哮喘的幼兒;如果孩子鼻翼扇動,伴有氣急、呼吸急促現象,多為肺炎、哮喘,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就診。

2.聞診,聽聲音:①哭聲;②呼吸聲;③咳嗽聲

呼吸聲在生病的時候聽得很真切,會聽得很粗、嗷嗷嗷的聲音,嗓子裡邊有痰;

1)哭聲,小兒一般飢餓時會哭,口渴時會哭,被針刺、被小蟲咬,想睡覺了,尿布濕了等等。滿足了他的要求了,他就停止哭了,這都是正常的。

不正常的哭聲:①腹痛引起的哭聲是非常尖銳的,忽急忽緩,時做時止;

②如果啼哭非常尖銳,而且小兒用手捂著自己的肚子,翻滾,然後有嘔吐物,或大便顏色是果醬色,那就是「腸套疊」無疑了,需就醫治療。

③哭叫的時候,拒食,不吃飯,只是哭,嘴裡邊有流口水,煩躁,這可能是孩子有口瘡,治療好口瘡就沒有問題;

④哭聲嘶啞,伴吸氣不爽利,通常是咽喉的問題,需要用壓舌板壓下去,看一下咽喉有沒有紅腫、白斑等問題;

⑤嬰兒哺乳期,乳汁不小心流到耳道里,引起中耳炎。這種哭聲可能伴有發熱,一碰他耳朵,他都是不讓碰的,需就醫

哭聲規律:一般來說哭聲比較弱,聲音比較低,聲音比較緩,這種情況下是虛症,就是身體虛的表現;哭聲特別響亮,特別尖銳的,一驚一乍的,那都是急症,得趕緊處理。元氣足的小孩,哭一天嗓子都不啞。

2)呼吸聲。一般的小孩呼吸是沒有聲音的,很平靜、和順。

①呼吸急促,用口代替鼻子呼吸的話,通常是鼻塞或有異物堵住了。這時候需要細心的媽媽好好看一看,有什麼問題。

②呼吸聲特別粗,有力,伴隨著發熱,可能會有咳嗽,身上怕冷,這是風寒閉肺的表現,是風寒感冒的早期表現。

小結:啼哭是嬰兒的語言,既是新生兒的一種本能,也可能是身體不適的表現,小兒啼哭以洪亮為實證,哭聲細微而弱為虛症,哭聲清亮和順為正常或病輕,哭聲尖銳或細弱無力為病重

③呼吸急促,有笑鳴音(有痰阻住氣管的聲音),是哮喘的表現;

時尚達媽倩倩:我女兒不是蝦過敏嗎,我有次不小心給她吃了一小口,她屁股全腫了,睡覺的時候就發現,嗓子好像有什麼東西,呼嚕呼嚕響。

彭博士:那叫笑鳴音,有哮喘的小孩會這樣。這是支氣管痙攣引起的,氣道平時是通的,變細了,就像吹管樂似的,就發出這個聲音,他就振動。

④端坐時,呼吸很急促,胸廓一起一伏的,鼻翼扇動,感覺到好像特別憋悶,這是肺氣淤閉的表現,多見於肺炎。

3)咳嗽聲。

①咳嗽聲比較清爽、有勁,這都是感冒初期的表現,通過輕微的藥物調整,就可以治好。

②如果氣比較粗,聲音比較重的話,還伴有一些痰濕的聲音在肺裡邊,這屬於肺熱。感冒中後期一般出現。有些是陣發,連續不斷,氣往上沖,甚至嘔吐,這是頓咳,是咳嗽裡面的一種重症。

③哮喘的孩子,到了冬春季容易多發,哮喘發展時一定要用噴劑緩一些,否則氣上不了,很危險,鄧麗君就是死於哮喘發作,一口氣不來。會在後面幾期介紹治哮喘的按摩。「三伏貼」、「三九貼」,貼後背的肺腧穴都會有幫助。

小結:乳兒因飢餓而哭,多綿長無力,口做吮乳之狀;腹病引起的哭聲,尖銳,忽緩忽急,時作時止;哭聲尖銳圳作,伴有嘔吐或果醬樣大便,須考慮「腸套疊」;哭叫而拒食,煩躁,多為口瘡;哭聲嘶啞,伴吸氣不利,多有咽喉病變。

4)打呼嚕的原因:①扁桃體肥大;②胃氣不合

小兒打呼嚕不是正常現象,需要就醫。

part 4 察二便和聞氣味

1. 小兒正常大便,顏色金黃,乾濕適中,一天是一次到兩次,有的只有一次。母乳餵養的話,以金黃色為主,是糊狀的;奶粉或人工餵養為主,顏色淡黃白色,質地會硬一些。新生兒在24小時以內他會排便,胎糞粘稠無味,2、3天就排完,是暗綠色或赤褐色。

2.排便不僅排食物的殘渣,另一半是脫落的腸黏膜,還有腸道的菌群。由於菌群的存在,把食物發酵,有酸臭之氣,這就是大便的氣味來源。

3.小兒的大便,色澤、形態、次數的明顯改變,就預示著出現了疾病。

1)大便特別乾燥,結如羊糞蛋,一個一個小蛋似的,幾天拉一次,多為腸熱腑實,腸胃有火。這是大腸裡面熱比較重,或熱病傷陰,津液不足。

2)大便稀,不成型,夾有白顏色的乳塊,或者顏色黃有未消化的食物,這種情況多見於傷食腹瀉。傷食是吃飯沒有調節好導致的腹瀉。

3)大便經常瀉泄,而且是清稀的,洞瀉不止,像水一樣,拉稀,裡面還有一些食物,就是吃什麼拉什麼。高頻率拉稀,伴有面色發白,發黃,吃飯沒有胃口、厭食,神情比較疲倦,沒有旺盛的精力,這都是脾腎兩虛的表現。這種大便不臭。

4)大便稀溏,顏色黃,有臭味,非常臭,而且黏黏的,這是腸胃裡面有濕熱。不論大便是否臭,只要大便特別黏,不容易沖刷掉,都是腸胃有濕熱的表現。

5)大便裡面有紅白的黏液,就是有膿了,里急厚重(即特別想去大便,便完了之後,感覺還沒有便乾淨的情況,便的次數很多),這種情況是痢疾,是濕熱運阻大腸的一種表現。

6)大便果醬色,陣發性的哭鬧,小兒自己捂著肚子特別怕別人碰,這是「腸套疊」,應趕緊送醫院進行相關的手術或其他治療。

7)大便灰白色,是膽道阻滯住的表現,膽汁沒有排到十二指腸,大便顏色變成灰白色。現在不多見,一些急重症和以前「蛔蟲病」有見。

8)大便常伴有鮮血,解的時候沒有疼痛,這裡面就是腸有息肉。小兒吃辣椒,會造成肛門局部出血和腸內熱,會有大便出血,不是腸有息肉。經常大便出血,需就醫。

主持人:我女兒一換了地域環境,就三五天才上一次廁所,很吃力,得端上小板凳在上面用力,還得陪她講故事,要很長時間。

彭博士:這就是腸胃積熱比較多,這種情況非常多見,您提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面臨的問題。

主持人:可是她吃的蔬菜比較多呀?

彭博士:她吃的蔬菜比較多,但如果肉類要是多的話,奶類要是多的話,也不行,這是腸胃的運化功能不好。

2.治療小兒便秘的食療

1)拌生蘿蔔絲(白蘿蔔或青蘿蔔,切絲,用糖或醋調一下味,非常管用)

2)蘿蔔湯,效果非常好;

3)藥店買萊菔子(就是蘿蔔籽)10克,煮湯來喝。通便效果好。

4)香蕉+蜂蜜,一起拌勻食用,潤腸通便效果好。

3.小兒便秘的按摩方法

推七節骨:從小兒尾椎往上到腰骶,這個地方叫「七節」,可以用手指往上捏,也可以用大拇指往下推,來回擦上三五分鐘。這個地方的神經節,是刺激前面胃腸道蠕動的神經,調節植物神經的運動。經常刺激七節,胃腸道蠕動就好,大便就通暢了。每次推三五分鐘,每天推三次四次都可以。越小的兒童用中醫按摩的方法效果越好。

時尚達媽倩倩:我女兒從生下來到現在,每次洗完澡,就給她捏脊,直到睡著(前期節目有介紹,這個女孩捏脊幾分鐘就睡著了)。她很享受這個,大便一直都很好,隔一天做一次。她大便特別快,多,還很粗,這麼粗沒有事吧?

彭博士:那很順利。

時尚達媽倩倩:她每次拉完屁股都很乾凈,不黏。

彭博士:沒有濕氣。

4.比較強力治便秘的一種方法,在醫生指導下運用,不能一次吃太多。用中藥「小兒保和丸」簡稱為「保和丸」。裡面有一些消食導滯的成分,比如麥芽、神曲、大黃等等。大黃這樣的瀉泄的成分在,這是專門通便、消食的一個葯。

5.察小便,知健康

正常小便的顏色是淡黃色,尿液清澈。冬天小便多一些,夏天少一些,這都是季節的變化。

1)小便色深,有刺痛感,會痛的話,這是濕熱下注;假如顏色只是深,味道特別濃,代表有熱氣,就是老百姓講「上火了」,多喝水、喝些綠豆湯,把熱氣一清就可以了。

2)小便顏色特別黃褐色,如濃茶那麼黃,伴有膚色黃、眼睛黃這些表現,多為「濕熱性黃疸」,需就醫治療。

3)小便色紅,顏色紅,就像洗肉的水那種顏色,這就是小便裡面有血,多為腎炎的早期表現。多見於7-10歲左右小孩。一般腎炎會伴隨紫癜,這種情況現在兒童挺多的,四分之一住院兒童是這種情況。

4)小便特別白,又長,小便清長,而且小便無力,屬於膀胱氣化不力,命門火氣不足的表現,這種情況的小孩,常伴有夜間尿頻或者有遺尿,這都是膀胱氣化不力的表現,這其實是腎陽虛。

周歲之內的小孩的尿,叫童子尿,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5)小便混濁,如淘米的泔水那樣的顏色,說明脾胃虛弱,下焦濕熱所致,常見於「積滯」,即「食積」,或前幾期講的「疳證」,就是頭大、脖子細、肚子大、四肢細。

1歲以下小兒排尿較多,因為小兒初生,腎氣未充,氣化功能差,屬於正常狀態。

6.聞氣味,知健康

1)口中的味道。如果有臭味或重濁的氣味,說明消化道不通暢,一個是便秘,一個是脾胃裡面有熱。積滯、傷食、疳積、有口瘡的這種小兒,常出現口中有臭穢之氣。

這種情況,吃得清淡一些,這配上通暢、潤便、清理脾胃熱氣的葯或食療,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2)大小便的味道。大便的味道,一般的孩子大便有酸臭味是正常的。①若臭穢之氣非常重,嘴裡還伴有異味,這就是腸胃的濕熱會很重,或者是積熱,或者是傷食。短時間發展是傷食,長時間發展是積熱。需進行調整。

②大便裡面便特別稀,但臭味不重,有腥味,這種是脾虛的表現。

③小便的味道有特別腥臭的,這是濕熱下注,清理濕熱最好的方法是喝「薏米粥」。

3)嘔吐物物。有的孩子噁心嘔吐,吐出來的食物如果特別酸臭,是食積,化熱。

4)有的寶寶很長時間不大便,大便的味道反上來,(身體臭臭的)這要及時通腹泄熱,否則會引起(高熱等)其他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治療頸椎病的五個方法
中醫藥治療腫瘤的康復治療法
兒童感冒的中醫治療方法參考
痛風的中醫治療方法
小兒麥粒腫的治療方法
帶狀皰疹中醫治療方法
小兒癲癇病能治癒嗎?北京治療兒童癲癇的醫院
治療婦科炎症的幾款食療小方法
給大家普及中醫治療甲亢的四種方法
西醫、中醫治療癌症的誤區
嬰幼兒鵝口瘡治療方法
肝癌晚期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院科普】小兒遺尿的常識及治療
藥到病除│中醫治療美尼爾綜合征的食療方法
中醫治療胰腺癌的幾種方法介紹
中醫外治療法之灸法
「大小臉」的治療方法(一)治療方法的選擇
癲癇康復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鼻炎有哪些方法
中醫養生:中醫治療小兒夜啼7大藥方,建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