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913種入選國家名錄,修復古籍佔全國古籍修復總量十分之一

913種入選國家名錄,修復古籍佔全國古籍修復總量十分之一

2007年國家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以來十年間,上海古籍保護工作取得累累成果。

1473種古籍入選《上海市珍貴古籍名錄》,913種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僅上海圖書館修復古籍累計總量就達到19733冊1095543葉,約佔全國古籍修復總量十分之一以上,這是2007年國家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以來十年間,上海古籍保護工作取得的累累成果。

6月14日,由上海市古籍保護中心主辦、本市12家古籍收藏單位參與的「汲古慧今——上海市古籍保護工作十年成果展」在上海圖書館正式開幕,向公眾展示各參與單位收藏的70件古籍精品。而在這些古籍精品背後,十年來,古籍保護從業者在古籍普查、整理、修復、研究、出版、展覽、宣傳等過程中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更值得書寫。

《通典》 上海圖書館藏

編目,摸清古籍「家底」

2007年3月起,上海古籍保護工作陸續展開。當年8月23日,市文廣局召開上海市古籍普查試點工作會議,標誌著上海地區古籍普查工作正式全面啟動。在市文廣局牽頭下,包括市發改委、市教委、市科委、市民族宗教委、市財政局、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圖書館和上海博物館在內的單位組成上海市古籍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次年10月,上海圖書館多了「上海市古籍保護中心」的新身份,由此,上海市古籍保護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基本成形,為此後十年古籍保護工作的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面對浩如煙海的待整理、修復、保護的古籍,「摸清家底」是第一步。2007年7月,上海圖書館正式啟動館藏古籍查庫清點,至2008年1月底,17萬餘冊善本清點完成,100餘萬冊普通古籍此後又歷時一年清點完畢。當時,暫存於外圍書庫的未編古籍,清點裝箱後的數量達2000餘箱。為此,上圖建立未編古籍清理組,專事古籍整理,直至2012年共完成了40萬冊古籍複本的整理上架;古籍普查組則以年均4000種的進度埋首於故紙堆中,共完成編目42000餘種。

《晉書》 復旦大學圖書館藏

在這次「汲古慧今——上海市古籍保護工作十年成果展」上,就有一批近年在編目中新發現的善本古籍亮相,如《山堂先生群書考索》,為元延祐七年(1320)圓沙書院刻明修本;明前期刻本《新刊古論精粹》為各家書目所未載;明末刻本《六研齋筆記》(存二卷),為《四庫全書》進呈本;更令研究人員感到振奮的是,整理出的部分古籍可補舊藏善本之缺,如新發現的清抄本《資治通鑒續編》首冊,恰好將上圖舊藏配齊;清乾隆學者沈德潛編《杜詩選》稿本,上圖舊藏上冊,2013年清理出下冊得以配齊;清人汪日楨《二十四史月日考》未刊稿,2012年發現了《舊五代史》《遼史》部分二冊,2013年又發現了《金史》卷一至三、卷十至卷十二。這些分離多年的古籍,在普查人員手中終獲完璧。

在「清點家底」的基礎上,上海珍貴古籍名錄資料庫得以建立,1473種古籍入選《上海市珍貴古籍名錄》,其中913種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等於為每一件珍貴古籍都發放了『身份證』。」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周德明說。

《俞曲園手稿》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修復,與時間賽跑

「最突出的矛盾還是待修復的古籍數量實在浩大,而修復人員數量和修復速度遠跟不上。」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文獻保護修復部主任張品芳告訴記者。據國家圖書館2012年統計,全國包含圖書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館等在內的公藏單位有3800多家,擁有古籍總量超過5000萬冊,而當時,專業修復人員還不到百人。

儘快培養相關人才,成為古籍保護工作的「命門」。「80後」王晨敏2005年進入上圖文獻保護修復部工作,十多年間,身邊同事從老師輩居多,到「80後」乃至「90後」漸成主力。他總結,科學管理、加強研究,是上圖古籍修復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因素。十年來,上圖古籍修復在繼承傳統手工技藝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運用現代科技設備修復和保護紙質文獻,電腦監控的紙張撕裂度儀、紙張耐破度儀、紙張耐折度儀、紙張厚度測定儀、造紙纖維測量儀、紙張酸度計、超純水系統等成為古籍修復的有力助手,特別是2010年從美國引進紙漿補洞機,率先在國內圖書館開展機器修復古籍的實踐。2013年,上圖研製的「文獻防蠹紙2號」經過一系列專業測試,其安全、高效的防蟲便捷性,受到業內專家的肯定,這一創新成果被國內多家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運用。

《古文苑》 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據悉,目前上海擁有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一家(上海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人才培訓基地兩家(上海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傳習所兩家(上海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工會幹部管理學院開展了文獻修復人才的專業培養。2014年11月,復旦大學成立全國首家「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次年招收「古籍保護與修復」方向專業碩士,去年底,古籍保護方向博士研究生招收工作啟動,兩年來已招收專業碩士研究生25人。張品芳的老師——74歲的趙嘉福是新中國成立後培養的第一批古籍修復人才,古稀之年,他接受聘書,來到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教學第一線,為的就是「將手藝傳下去」。「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建立雙導師制度,每位研究生至少配備一名校內導師和一名校外兼職導師,還先後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建立了6個實踐基地,包括公共圖書館、線裝古籍印刷廠、傳統制墨工坊等,2015級碩士研究生分別在北京、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完成了近240個工作日的實踐學習。在古籍修復領域傳統的「師傅帶徒弟授藝」形式,有了與現代教育結合發展的新的實踐可能。

2011年起,「上海市古籍修復技能競賽」每兩年舉辦一屆,面向上海地區40歲以下古籍修復人員展開,專家現場點評,以賽促學,上海古籍修復技藝的傳統優勢和輻射力有望代代相傳。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 上海中醫藥大學藏

利用,讓中華優秀古籍「活起來」

在整理、修復、保護優秀古籍的同時,如何讓古籍資源「活起來」,化身千百,為天下人所用,更好地傳承歷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古籍保護工作者們思考的新課題。

《南華真經旁註》 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藏

據悉,上圖目前館藏善本、刻本約2.5萬種,截至去年,約三分之一完成了數字化。以家譜為例,已完成15000餘種共12萬餘冊的掃描加工,總量達1100萬拍,其中,2007年至今的數量達11000種,800萬拍。周德明還記得,1996年,上海圖書館開放全國首家家譜閱覽室,有人因為找到家譜在走廊激動地大喊大叫,館方專門開了空置房間,讓他們平靜情緒。有人找到家譜後,握著工作人員的手,淚水直流。而隨著數字家譜資源的開發開放不斷推進,世界各地的華人可以通過互聯網查閱家譜。2006年,第一期3000種家譜正式向讀者開放閱覽後,每年及時補充已完成的家譜數字化資源,成為利用率最高的古籍資料庫。去年,上圖又在全國公共圖書館界率先推出基於關聯數據開放的數字人文服務——「華人家譜總目·上海圖書館家譜知識服務平台」,截至今年4月,6000種家譜在網上向社會公開服務。上圖古籍數字化服務也建立了歷史文獻統一檢索平台,讀者可以便捷地查閱館藏稿抄本、家譜、盛宣懷檔案等全文,實現了實物古籍與數字化古籍並舉的複合型服務。

《玉華堂日記》 上海博物館藏

2005年起,上海圖書館以「揭示館藏精品,宏揚中華文化,服務社會大眾」的理念,在國內圖書館界開創館藏文獻年度精品展服務,以每年一個主題的形式將館藏歷史文獻進行公益性展示。各古籍收藏單位組織的古籍講座、展覽、現場演示等活動,影印出版的珍貴古籍和大量學術價值頗高的歷史文獻、古籍專著和工具書的整理出版發行,使得「藏在閨中」的古籍資源向大眾揭開了神秘面紗,也讓大眾切實體驗到中華古籍保護成果的獲得感。「汲古慧今」,正是古籍保護工作的真諦——讓中華優秀古籍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載體和文化自信的源頭。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這樣的結婚證書 你見過嗎?
珍品檔案
丁堅:《鏡花緣》 古籍版本收藏家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414部古籍入選第四批江蘇省珍貴古籍名錄
安徽10萬冊古籍錄入全國平台
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2989部
杭州古籍修復師入行27年,修復3000本古書
古籍修復傳承人 32年「復活」7000冊古籍
90後美女古籍修復師 1年「醫治」300餘本古籍
2018年古籍善本拍賣成交前十名
2017年秋拍十大最貴古籍排行榜
《五運六氣典籍彙纂》叢書榮獲2017年度全國優秀古籍圖書一等獎
古籍修復師妙手回春古書本,一年修復3750頁
廣西師大社兩種圖書入選「2018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擬資助項目」
古墓出土3部古籍,失傳了2400年,考古家:改寫了中國歷史
中國有一部古籍,被譽「千古第一奇書」,據傳預言了2031年
2017拍賣年鑒 古籍善本
1.104億元!本季最貴古籍花落中國嘉德拍賣
湖北挖掘一古墓,出土失傳2400年的古籍,專家:改寫中國史
數據看2018中國拍賣:古籍碑帖成為年度重要增長點
2018年古籍善本拍賣成交價TOP 30 一覽
國家古籍定級標準
國家圖書館聯合14家單位在線發布八千餘部古籍數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