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請先允許他們自私(附音頻)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請先允許他們自私(附音頻)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本文首發於2016年5月,略作修改增補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你需要分享」, 「你讓她玩一會」,這些話是很多家長掛在嘴邊的。的確,分享是美德,這在中西文化都是一樣的。

對於小D的教育,我是一直堅信愛與規則並行的。有很多事我有自己的堅持,

比如當其他人幫助了她需要說謝謝,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用哭或喊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而是要用語言或者動作。

但唯獨有一件事,我從來不要求她,那就是分享。




小D出生的第一年冬天,有一天她午睡了,我推著她去公園曬太陽。

旁邊草坪上坐著一個小女孩在玩小足球,這時來了另一個男孩想玩她的足球。那個女孩拒絕了,說我不要和你玩。結果那個男孩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女孩的足球拿過來玩了。女孩倒也不甘示弱,立馬把自己的玩具奪回來了。




這時,男孩對著我的方向大叫(估計他以為我是女孩的媽媽了吧),你要分享啊,分享才是好孩子。你都不分享,你是小氣鬼。

我當時還是個新手媽媽,其實根本不懂很多育兒道理,但看到眼前這一幕,我用自己做人的準則評判,覺得看不過去了,就站起來對男孩說,

「孩子,這是她的玩具,她有權決定是否和你分享,你該尊重她。」







第一次帶小D去遊樂場玩,我就親眼目睹了這樣一件事。

我和小D一起在沙坑玩耍,旁邊來了幾個4、5歲的孩子。其中有個小女孩帶了不少玩沙的玩具,自己一個人在那玩的很開心。




這時,其他幾個孩子也想要玩這些玩具,於是就去詢問那個女孩,那個女孩非常堅決地說,No!這時,我就看到女孩的媽媽在一旁說,Alice,you need to share. (你應該分享)。然後沒等女孩同意,媽媽就自己做主把這些玩具分給了其他孩子一起玩。故事結局就是以那個女孩大哭,媽媽將她帶出遊樂場收場。







後來在遊樂場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

孩子還沒同意,父母輕輕說一句「你要分享」,就自己作主把孩子的玩具給了其他孩子玩。

每當這時,當年冬天發生的這一幕就會在我眼前浮現。




我常常在想,那個大聲指責別人不分享的男孩,是不是就是一直被大人如此簡單粗暴地「要求分享」的呢?所以他也理所當然地以為,

只要說一句「要分享」,不管他人是否同意,我都可以隨心所欲地玩其他人的東西呢,因為你們大人就是這麼乾的?








後來,我遇到了小D的認知老師,我把我的這些想法和她進行了探討。她告訴我,

讓孩子學會分享,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可以捍衛自己的物權;讓孩子學會分享,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隨意佔有其他人的東西。




那為什麼有那麼多家長都在說「你要分享」這句話呢?「學會分享」並沒有錯,但我們都走進了一個常見的育兒誤區,

我們只在結果上用力,卻忽視了孩子達到這個結果的過程中應該具備的能力。



這句話聽上去有些繞口,我打個最簡單的類比: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績好,因此我們常常告訴孩子的就是,「你要更努力」,卻從未真正分析到底怎麼做孩子才能成績好:孩子有好的學習習慣嗎?有好的學習策略嗎?有沒有好的學習計劃?這些恰恰纔是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的,而不是一句「你要努力」就能涵蓋的。




我們大人簡單的一句「要分享」,本意是想讓孩子學會分享,但卻剝奪了孩子很多社交能力、為人處世的練習機會。








當一個孩子想要其他孩子手上的玩具時,她必須要

學會如何詢問,當被拒絕時她需要學會尊重,或者自己想辦法進行「談判」,這些是在尊重他人物權前提下表達自己慾望的方法,

這些都是需要練習的,而不是大人一句「要分享」就可以帶過的。




而擁有玩具的孩子,她也需要練習。她要練習

學會自我評估,哪些東西我願意分享,哪些東西我不願意?哪些人我願意分享,哪些人我不願意分享?

這些沒有統一標準的,這也不是我們一句「要分享」就可以教給孩子的。孩子只有在自願的情況下經歷「分享」的過程才能自己去體會。




分享是美德,但在教孩子分享時,我們往往忽略了分享的前提,

分享應該是快樂的,應該是自願的。當孩子享受到了分享帶來的好處時,他們自然就會分享。





為什麼好多孩子平時都很「大方」的,但是當被大人要求分享時,總是特別特別小氣,甚至會出現大哭大鬧呢?那是因為在孩子的眼裡,

這根本不是「分享」,是我們大人的強權,是我們在「搶奪」。

當他們感受到自己的物權受到威脅後,人的本能就是抵抗和捍衛。




這不是小氣,這是自我防衛的本能。








小D現在的社交能力還沒成熟到可以自己應付這些。於是每次我都會適當引導,展示給她看該怎麼處理。每當有孩子想要玩小D的玩具或者要吃小D的東西時,我不會對小D說,「你能和他分享這個玩具嗎?」或者「你讓他玩一下這個玩具。」這類的話。我會對小D說,

「看上去他對你的玩具很感興趣呢!」。




我強調他人的情緒,嘗試讓小D明白為什麼對方想要玩她玩具的原因,這是幫助她建立同理心的方法。當她能夠設身處地替他人思考時,她也會變得更加願意分享。




當小D對我說「不」的時候,我不會強迫她分享。我會對那個孩子或者孩子的媽媽說,

「小D還在玩這個玩具,她現在不願意分享。等她玩好了,我們再問問吧,也許她會願意。」




我讓小D明白,是否分享的決定權在於她,因為這個玩具是「她的」;我也讓對方孩子明白,你需要尊重和等待,因為這個玩具不是「你的」。

這樣的界限劃分,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當小D特別想要其他人的玩具時,一開始她也會二話不說直接上手搶。每當這時,我就會告訴她,

小D特別想玩這個玩具,但這是姐姐的玩具,你需要詢問姐姐,她願意給你玩嗎?




我並沒有一味去教育她不能搶玩具,而是

看到她背後的需求,更加教會她面對自己這樣「想玩其他人玩具」的需求,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這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解決方案」。




小D現在就真的會詢問了,搶玩具的情況幾乎沒有,一個語言可以表達的孩子自然就不會動手了。當然,有時總會遇到對方的孩子不知道怎麼回答,有的孩子直接跑掉了,有的孩子不理小D了。




這也很正常,畢竟每個家庭的育兒理念不同,養育的孩子也不同,這本身就構成了社會的多樣性。

但每當此時,我一定會告訴小D,

小D詢問的真好,姐姐也許不想和你分享,真可惜!

孩子的行為是需要得到反饋來強化的,如果對方沒給到反饋,那我們父母一定需要這樣的正面強化。








小D現在很自私,很小氣嗎?其實並沒有,大部分情況下,她會看著小朋友考慮幾秒,就主動把玩具分享給他們了。你看,我根本沒有要求她分享,但她自己就願意分享。

孩子其實天生就是會分享的,當她喜歡你,當她覺得自己擁有過,當她放鬆時,她自然而然就會有想分享的意願。




為了達到分享的結果而強迫,只會損害孩子社交熱情,剝奪孩子社交能力的學習。

想教孩子分享,恰恰就該先允許孩子自私。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看文章




大J和小D|內向媽媽如何「教出」外向孩子


玩具被搶,我的寶寶被「欺負」了怎麼辦?


3歲內寶寶打人,你管的不對才是大問題


配方奶還是牛奶?一歲以後到底喝什麼奶?


寶寶吃手是一種病嗎,到底該不該制止?


小心、好棒、不要哭,這些話竟然也不能隨便和寶寶說


大人們想,睡覺沒枕頭怎會舒服?那孩子的枕頭如何選?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微信公眾號:

大J小D




新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正在噹噹、京東、亞馬遜、天貓等各大電商持續熱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學齡前完成這三件事,遠比認識多少字,會多少算數重要!|舊文回顧新增錄音
你一心想要培養孩子的那些品質,只需給玩具來場斷舍離|舊文回顧新增錄音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請先允許他們自私
我們有錢嗎?那人為啥坐輪椅?孩子的尷尬問題這麼答

TAG:大J小D |

您可能感興趣

父母們,別再強迫孩子學會分享了!
如果沒有分享,怎麼學會感恩?不要一味的怪孩子自私,家長應及時給予引導!
我分享自己的故事,是要告訴天下父母:請別再看不起女孩
把我喜歡的小可愛們分享給你們
女明星絕不會跟你們分享醫用面膜,畢竟她們都是純天然的美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樣聽孩子才肯說》優秀讀書心得分享和點評
希望宗哥可以穿花襯衫給我們開咖啡分享會
如何讓孩子樂於分享不再自私?情商高的父母一般這樣做!
學會分享是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的第一步,如何讓寶寶學會分享呢?
請不要再和孩子分享口水
當孩子拒絕分享玩具?支持孩子已經不是最優做法
愛貓分享| 愛它,也請懂它
當孩子玩具被搶,你還在說懂得分享?卻不知道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想學國畫的朋友們福音來了,竹子的畫法分享給大家
父母應教會孩子如何「分享」
不是我願意翻你手機,我是不想被分享愛情
她的幸福沒人分享,同樣,她的不幸也只能獨自承擔
寫給爺爺奶奶:幫忙照顧小孫子,別忘了和自己成年的孩子分享關愛
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媽,她會直接拉黑你
網友分享:有哪些時候,你會覺得堅持運動健身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