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爾斯獲「諾獎」後的心靈哲學人生
艾克爾斯(J. Eccles,1903—1997)是美籍澳大利亞人,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生物學和醫學教授,因對突觸傳遞的生物物理特性作了獨創性研究,發現了神經元之間抑制突觸活動的離子機制,驗證了霍奇金(A. Hodykin)和赫胥黎(A. Huxley)提出的細胞膜活動的離子機制假說,從而與後二人一起獲得了196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獲獎之後,艾克爾斯仍鍥而不捨。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把自己注意力的一部分甚或大部分投入到相關問題的心靈哲學探討之上,從而為有關哲學認識的發展做出了自己不可替代的貢獻。從他所寫的著作的種類、數量,以及專論心靈的論著所涉及的心靈哲學問題及人物,所引的文獻資料看,他獲諾貝爾獎後的生活幾乎都與心靈問題有關,儼然成了一個職業的心靈哲學家。就獲獎後發表的論著看,研究心靈哲學問題的佔了很大比例,其中最重的是,1973年的《理解大腦》、1977年與波普合著的《自我及其大腦》、1979年的《人的秘密》、1980年的《人的心靈》、1984年與羅賓遜合著的《人之為人的奧秘》和1994年的《自我是怎樣控制它的大腦的》等。其中最有價值的是1989年所著的《腦的進化》一書。由於它從科學和哲學結合的角度對心靈哲學的許多前沿問題發表了新的見解,因而受到了波普爾等人的高度評價。波普說:《腦的進化》一書是「一本獨一無二的」著作,其表現是:腦的進化在進化論研究中是一空白(以前關心的是人類的起源問題),而艾克爾斯則藉助大量科學證據對此作了全新的探討。從這些論著的內容和引證看,他是精通心靈哲學的發展歷史尤其是最新走勢和前沿動態的,並積极參与有關前沿、熱點問題的爭論,例如對感受性質這一最熱門的話題,他不僅對問題的實質心領神會,而且對諸代表改觀點了如指掌。所引的文獻,既體現了一個一流學者的勤奮與嚴謹,又表明他熟悉心靈哲學家所做的主要工作。例如他對上世紀後半葉較有影響的心靈哲學家,如賴爾、阿姆斯特朗、丹尼特、塞爾等,都有較多的了解,既予肯定,又作了批評。對賴爾及其《心的概念》的評價是:在上世紀50—60年代,「其影響達到其最高點(或許是最低點吧!)。」他對他們的總的看法是:「他們唱的是二元論的調子,但堅持自己是一元論唯物主義者(斯佩里也是這樣)。」這一斷言是有道理的,因為大多數自認為超越了二元論的人,在本質上都未能如願,實質上都躺在二元論的懷抱之中。就科學性而言,已有的心靈哲學顯然還不夠,他說:「看來對心腦問題的研究還沒有嚴格遵循科學研究的原則,目前還只是偽科學。」
由於他有跨學科尤其是精通生理學的優勢,因此他的研究自然自成一體。就心腦問題來說,儘管過去研究得很多,但他的特點正如波普所述:調動多學科資源,如比較解剖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腦生理學和哲學等,「以達爾文進化論作為理論基礎,融會吸收了達爾文進化論新近發展的成果,」因而「為心腦問題描繪了一幅前所未有的、細緻入微的總概視圖。」艾克爾斯建構的全新的心腦理論儘管是二元論的,但與傳統二元論相比,它不是純思辨的產物,而帶有強烈的「科學」性質。這不僅表現在它將作者自己和別人的腦科學理論作為理論基礎,而且廣泛吸收了量子力學等前沿科學的成果。有根據說,如果沒有量子力學的誕生和發展,那麼就不會有現今勢頭強勁的包括艾氏二元論在內的新二元論思潮的泛濫。因為20世紀以前的科學,尤其是物理學,的確是不利於二元論的。然而量子力學的哲學意義之一是,它可為本體論放寬存在標準提供支持。它認為,沒有空間規定性、沒有質量和能量的東西也可有存在地位,並有自己的作用。既然如此,沒有質量和能量的心靈也可以以這樣的形式存在於宇宙之中。正是基於此,艾克爾斯等人指出:過去的物理學的確支持唯物主義,但現在的科學卻可用來為二元論服務。
艾克爾斯新二元論之新的一個重要表現是:不再認為意識有同物質一樣的獨立本原,而強調意識不是從來就有的。既然如此,就有可能和必要用進化論的觀點來研究意識的起源與演變。不過,他不滿已有的研究,而作了一項重大改進,即不迴避感受性質或經驗。在用進化論研究意識的過程中,艾克爾斯反過來又對進化論作了自己的補充。這表現在:他研究了傳統進化論沒有涉及的自我意識的起源問題。他強調:要弄清意識和自我意識的起源和進化,必須對達爾文進化論的理論基礎即唯物主義世界觀作出超越,不然就沒有破解的希望。這是因為,意識和自我意識「這兩種意識在這個無意識世界中的神秘起源是不可能用物理主義的觀點來解釋的」。要予解釋,必須求助於宗教。他自認為,他的《腦的進化》一書的第10章就對每個人都有體驗的自我意識的起源提出了宗教解釋。他認為,大腦中的不同存在有不同的起源和進化。既然如此,在解釋時,便要區別對待。大致說來有三種情況,一是根據進化論予以解釋。例如大腦中的許多區域和功能都是進化的產物。二是必須同時訴諸進化論和宗教予以解釋。對人類的意識就是如此。三是只能訴諸宗教予以解釋,如作為心智之中心的自我或靈魂就是如此。就意識來說,它是隨著物質結構及機制的突變而產生的。這裡的關鍵性事件,一是有突觸前蜂窩狀網格的出現,二是碰巧發生了超前進化。意識進化出來後,人的進化仍在繼續,例如理性、利他道德、自我意識陸續被進化出來了。在解釋自然意識的進化時,他像他的老師、著名生理學家謝靈頓一樣,承認有超自然的、至高無上的意圖存在。在艾克爾斯看來,心理世界有兩種特殊的存在,一是自我或靈魂,它是人格具有同一性、人的認識具有統一性的基礎。由於它是各種心理活動的主體、心理屬性的依託,因此可稱作自我意識精神,二是自我對自己的認知或體驗,也可稱作自我意識。在各種認識中,它是最高級的心理經驗。
艾克爾斯在借鑒波普爾三個世界理論的基礎上,描述了一幅關於人的新的二元結構圖景。而此圖景是整個世界的一個縮影。先看整個世界,它由世界1、世界2和世界3構成。人是縮小了的外在世界,也由三個世界構成。由於世界2和世界3就是通常所說的精神世界或心靈,因此人的三個部分可簡化為心和身或大腦兩部分。他說:大腦只是「我們個性的物質基礎」,只是「有意識個性的載體」,而不是自我本身。因為大腦的某些部分可以移植或換掉,但人的自我不會變。很顯然,這種新二元論與傳統二元論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它不再認為,心靈有自己的獨立起源或本質,而承認意識事件有對物理神經事件的依賴性。這種新二元論的特點在於:對心理世界的結構圖景有新的看法,如它認為,在世界2和世界3組成的心靈世界中,意識是其主要成員。在心靈世界中,主角是自我或自我意識精神。他說:自我是一種「單一連續實體」。其基礎是內省意識,從它與身體的關係說,它不根源於神經活動,而恰恰是整合人的神經活動的東西。
艾克爾斯的二元論無論在形式還是在內容上都是新的。就形式而言,他對之作了新的表述,如說:有兩種確實性或真實性。這兩種確實性也可理解為兩個原初的公理:「第一個確實性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意識存在,第二個確實性是,包括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和大腦在內的物質世界是存在的。」從內容上說,他對上述二元論給出了許多新的論證。其中既有哲學的,更有科學的。其中最重要的有:基於量子力學的本體論上的論證、基於神經科學的論證、基於哲學認識論上的一些重要事實的論證、根據裂腦人研究成果等的論證。
艾克爾斯的二元論也贊成心身相互作用論或交感論,他的新的表述是:「心智和大腦是相互分開獨立存在的,大腦屬於世界1,心智屬於世界2,兩者之間有某種交互作用。因此世界1和世界2之間有一道世界,而跨越這道邊界有雙向的交互作用。可以想像這種交互作用是一種信息流而不是能量流。這樣我們得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教義:物質—能量世界不是完全封閉的。」他的相互作用論的特點在於:不滿足於一般地承認或重複腦—精神之間有相互作用的老生常談,而試圖發展出一個比以往任何假設都更堅定、更明確的有關自我意識精神和腦相互作用方式的假設。這假設的要點有:首先,自我意識精神有依賴於大腦的一面,其次,意識對大腦進而對身體以及外部世界具有主動的、積極的反作用。自我意識精神不僅主動地接受、綜合統一大腦所提供的信息,而且修改、制定神經事件的時空模式,進而干預神經機制的操作,發動和控制各種隨意運動。因此自我意識精神扮演著一個高級的翻譯和控制神經事件的角色。最後,他基於微位假說,對心與腦相互作用的具體過程與方式闡述了他的看法,建立了所謂的「一元化假說。」他認為,三個樹突叢(神經單元)在心腦相互作用中最為重要。每個樹突叢中都滲透著心元(psychon)。世界2具有完全的自主性,通過一個心元起作用的一個心理意圖,擁有排列在樹突上的、數萬個激活了的突觸前蜂窩狀網格及其上的突觸小泡等待著被選擇。以大腦對心智的作用過程來說,當心元從其樹突叢的數萬個突觸前蜂窩狀網格里成功地選擇了大量突觸小泡的時候,其幅度會非常大,該心元得到的信號會把該單元的特定經驗屬性帶進世界2中。
個人簡介:
高新民,男,1957年3月生,湖北省新洲人,二級教授,華中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博士生導師,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現任華中師範大學心靈與認知研究所所長。高新民教授早年師從我國著名哲學家陳修齋先生,開始研究西方心身問題,並於1989年出版的《人自身的宇宙之謎——西方心身學說發展概論》一書。在此基礎上,高新民教授經過長期研究與探索,於1994年由完成《現代西方心靈哲學》並由武漢出版社出版。《現代西方心靈哲學》奠定了國內研究西方心靈哲學的基礎,成為國內研究心靈哲學第一本系統著作,從而獲得了學術界享有較高榮譽的「金岳霖學術獎」,並獲得「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代表作品:
1、《人自身的宇宙之謎:西方心身學說發展概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萬字,1989年。
2、《貝克萊哲學及其重構》,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萬字,1994年。
3、《智者的人生哲學》,台灣牧村圖書出版公司,30萬字,1998年。
4、《現代西方心靈哲》,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72萬字,1994年第一版,2010年第三版。
5、《心靈的解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38萬字,2005年。
6、《人心與人生-廣義心靈哲學論綱》,北京大學出版社,57萬字,2006年。
7、《意向性理論的當代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97萬字,2008年。
8、《理解與解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35萬字,2011年。
9、《意向性與人工智慧》,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45萬字,2011年。
10、《心靈與身體:心靈哲學中的新二元論探微》,商務印書館,2012年。
11、《有無之辯與人生哲學》,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68萬字,2013年。
12、《非存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20萬字,2013年。
13、《邁農主義與本體論的發》,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62萬字,2014年。
翻譯作品:
1、《超心理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
2、《西利斯》,商務印書館,2001年。
3、《心靈哲學》,商務印書館,2003年。
4、《當代西方心靈哲學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5、勞特利奇《西方哲學史》第五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6、布萊克韋爾哲學指導叢書《心靈哲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識別二維碼
GIF/1K
GIF/1K
打開新世界


TAG:心靈哲學研究 |
※富爾維奧.里納爾迪:心靈風景
※《美麗心靈》-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人物傳記
※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寨子:人類疲憊心靈的最後家園
※烏克蘭美女藝術家心靈手巧 創作好萊塢明星版芭比娃娃
※李雲天塔羅牌權威教學:心靈是生命之船
※托尼托尼喬巴的秘密,它的心靈有創傷
※諾貝爾獎得主作品改編的科幻片,克隆人的悲慘命運,震撼心靈!
※稻盛和夫:人的心靈決定人生
※心靈的明鏡——喬治·英尼斯的風景作品
※人生經典哲理勵志心靈雞湯語錄
※洛克菲勒家書:充實你的心靈
※吉魯:我和阿扎爾心靈相通,要保持爭四的信念
※心靈的高度——證大喜瑪拉雅中心
※關於人生的哲理,心靈雞湯
※早安哲理人生勵志語錄心靈雞湯
※科學心智和藝術心靈,人生的夢幻組合
※羅炤︱悼念王學泰先生:他的心靈深處原來還是一位儒生
※海賊王馬爾高最新手辦驚艷上市,大翅膀晶瑩剔透,艾斯的心靈摯友
※心靈的雷峰塔-夫妻團聚
※觸摸心靈的溫情,聆聽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8首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