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哪一機最對味?2017 HTC旗艦機大評比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哪一機最對味?2017 HTC旗艦機大評比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哪一機最對味?2017 HTC旗艦機大評比

HTC 2017 旗艦機U11、Ultra一般版、Ultra藍寶石特別版,誰是你的挑機首選?

在最近發表的眾家2017旗艦機中,HTC U11無疑是當中很受矚目的一款,尤其是不到2萬的單機價格更是佛心,而1月才發表的HTC U Ultra系列,包括一般版的HTC U以及特別版HTC U 藍寶石版,單機價也差不多在2萬這個區間,那麼究竟他們有什麼差別呢?該買哪一款才對呢,就來看看下面我們幫你做的HTC 2017旗艦機大評比吧!

(備註:因為HTC U Ultra跟HTC U Ultra藍寶石版主要差異在於螢幕玻璃材質與內建儲存空間,因此以下除了特別標明以外,皆會以HTC U Ultra藍寶石版跟HTC U11做比較。)

效能比一比 HTC U11略勝一籌

同樣都是HTC旗艦機,後來才推出的一定是採用更好的規格,U11也不例外。HTC U11採用的是高通現在最快的Snapdragon 835處理器,記憶體容量與儲存空間則有4GB/64GB,以及6GB/128GB兩種版本可以選擇;U Ultra則是採用高通Snapdragon 821處理器,記憶體容量為4GB,儲存空間則為64GB,U Ultra藍寶石版的儲存空間則為128GB。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哪一機最對味?2017 HTC旗艦機大評比

在安兔兔跑分數據上,從左到右分別是HTC U11、HTC U Ultra藍寶石特別版、HTC U Ultra一般版,U11不意外跑出最高分,U Ultra藍寶石特別版也比一般版要高

皆采3D曲面水漾美形HTC U11 設計更加流線

外型設計上,U Ultra跟U11則乍看之下差異並不大,都搭載了3D曲面水漾玻璃,玻璃背殼在光線底下會閃耀著微光,真的是非常亮眼的設計,另外包括螢幕與邊框的距離、螢幕正面下方的指紋辨識鍵、機身上的音量控制與電源鍵配置也都相同,在重量上,HTC U Ultra跟HTC U11則只有差到一公克(分別為169g與170g),但是外觀上U Ultra明顯大了一號。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哪一機最對味?2017 HTC旗艦機大評比

HTC U11與U Ultra系列都採用3D曲面水漾玻璃設計,質感非常棒,同樣都是藍色機種,藍寶石特別版則顯得非常湛藍。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哪一機最對味?2017 HTC旗艦機大評比

上方為HTC U11,下方為U Ultra,兩系列的按鍵配置幾乎完全相同,包括機身左邊的音量與電源鍵,而且機身設計也更加滑順。

但在整體的細部設計質感上,其實HTC U11的機身邊緣更加滑順,接縫也更少,U11的主相機鏡頭采圓形設計,也跟U Ultra的方形設計不同,最大差異還有U11鏡頭突出的部分比U Ultra少了非常多,不只視覺上看起來比較舒服,放在桌上也能感受到真正平躺下來的感覺,整體來說,HTC U11的設計就比U Ultra更加的流線,也更有「iPhone味」。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哪一機最對味?2017 HTC旗艦機大評比

從正面也能看出HTC U Ultra的鏡頭相對較為突出。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哪一機最對味?2017 HTC旗艦機大評比

這張照片更可以發現右邊U Ultra突出的鏡頭,跟左邊U11幾乎平整放置桌面的差異。

f/1.7 更大光圈 HTC U11 拍照小勝U Ultra

HTC U11跟U Ultra在相機的畫素上完全相同,主相機都是搭載1200萬畫素鏡頭,前鏡頭則是1600萬畫素,但是主相機的光圈從U Ultra的f/1.8升級到U11的f/1.7,這讓U11在低光源拍攝時影像會更加清晰,拍攝微距照片也會更有虛化效果,更別說拿到U11還拿到專業相機評量網站DxOMARK,Android手機最高分90分的高評價,所以U11拍照無疑是贏過U Ultra。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哪一機最對味?2017 HTC旗艦機大評比

如果你特別著重拍照這一塊功能的話,HTC U11是更佳的選擇。

相同電池容量 HTC U11 用電效率更佳

HTC U11跟U Ultra系列都搭配3,000mAh的電池容量,一般使用下都綽綽有餘,但是官方數據是標示HTC U11有14天的待機時間,而HTC U Ultra則是13天待機時間,這其中的差距包括了Snapdragon 835的用電效率比Snapdragon 821略勝一籌,另外U11也少了 U Ultra的第二螢幕也是比U Ultra更省電的原因,在充電功能上,兩者則都支援QC 3.0快充,充電效率相當。

HTC U11 5.5吋攜帶性佳 U Ultra 5.7吋大螢幕藍寶石版更耐刮

在顯示螢幕上,HTC U Ultra採用5.7吋QHD Super AMOLED螢幕(主螢幕),HTC U11則是5.5吋QHD Super AMOLED螢幕,但在螢幕玻璃材質上,U Ultra藍寶石版不只有擁有寶石藍外觀,正面螢幕玻璃也是採用藍寶石玻璃材質,更加耐刮。HTC U Ultra的大螢幕跟U11較小的螢幕相較,各有支持的族群,看你是要更好拿、好攜帶的5.5吋U11,還是螢幕更大、更影集更有爽感的U Ultra都行。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哪一機最對味?2017 HTC旗艦機大評比

HTC U11採用5.5吋螢幕,正面為五代康寧玻璃,U Ultra系列採用5.7吋螢幕,一般版的正面為一樣為五代康寧玻璃,藍寶石版則為藍寶石玻璃,耐刮等級更高。

不過,在主螢幕之外,U Ultra的第二螢幕,才是這台手機最大的特色。

Edge Sense:日常使用的好幫手 vs. 第二螢幕:重度資訊使用者的最愛

HTC U Ultra跟U11最大的分野就是第二螢幕功能跟HTC Edge Sense了,HTC U Ultra的第二螢幕功能跟LG V10、V20的雙螢幕類似,都是設計在主螢幕上方的獨立小螢幕,U Ultra這塊小螢幕的尺寸為2.05吋,160x1040解析度,可以顯示主機提示訊息、簡訊、App通知等,使用者可以直接觀看,不用再跟主螢幕互相切換,就能完整掌握手機顯示的資訊。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哪一機最對味?2017 HTC旗艦機大評比

第二螢幕能在主螢幕的最上方,額外顯示更多資訊,也能作為像是Windows作業系統的工具列一般使用。

相較於給「重度資訊使用者」的第二螢幕功能,HTC Edge Sense就像是每個普羅大眾的人都適用的全新功能,將原本滑動手機、操作功能的使用方式,簡化為握壓邊框這樣的小動作,可以設定短握壓或長握壓該啟動哪些功能,像是拍照、錄音等等都行,也能自由設定啟動第三方App,大幅縮短了使用者的操作時間。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哪一機最對味?2017 HTC旗艦機大評比

不需再用手指滑開螢幕,只要按壓邊框就能開啟拍照功能,呼叫第三方App等,Edge Sense實用性很高。

同樣優秀 但更加划算的功能價格綜合選擇:HTC U11

HTC U Ultra系列的大螢幕對於現在的追劇族來說是不二選擇,第二螢幕功能也能讓使用者方便的瀏覽各種資訊。HTC U11則是在U Ultra系列的基礎上,針對一般使用者的使用行為進行優化,不管是規格升級卻更加省電,在配件上也提供專屬Type-C,具主動降噪功能的耳機,Edge Sense功能上也正是一般大眾最需要的。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哪一機最對味?2017 HTC旗艦機大評比

HTC U11還有專屬的UsonicType-C降噪耳機。

在功能以外,如果就價位上做比較,HTC U11 4GB/64GB版擁有單機價19,900的超殺價錢,也比同樣規格的HTC U Ultra 4GB/64GB一般版還便宜1,000元,如果比較同樣都是頂級規格的HTC U11 6GB/128GB版本與HTC U Ultra藍寶石版4GB/128GB,U11更便宜4,000元。

整體來說,HTC U11跟U Ultra、U Ultra藍寶石版是更擅勝場,但如果你現在想要購買一款2017的HTC旗艦手機的話,除非真的非常想要5.7吋大螢幕,否則挑選HTC U11絕對是更棒的選擇。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哪一機最對味?2017 HTC旗艦機大評比

想挑HTC旗艦機,U11絕對是現在的最佳解。

神腦線上買HTC U11送專業運動錶 加碼抽東京來回機票

神腦線上購買HTC U11,立刻加送SHO-U 三鐵專業運動手錶W-10,即日起到6月底前,還可獲得哈根達斯冰淇淋兌換券,以及加碼抽東京來回機票,6/15會員日購買還有會員點數五倍送。6月至神腦門市領取優惠券至神腦線上消費,就送泰國來回機票優待券一張!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哪一機最對味?2017 HTC旗艦機大評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癮科技 的精彩文章: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懶科技」炎炎夏日風扇二選一,是立扇好,還是循環扇強?三個情境題告訴你!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天堂2:革命》正式於iOS和Android上架 4種族24個職業可供選擇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漫科技:Beseye女僕哭哭 來看看家裡發生了什麼事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E3 2017:任天堂公布遊戲資訊之懶人包整理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PS4獨佔發行蜘蛛人 大樓間快速移動、蜘蛛絲暗算與陷阱樣樣來

TAG:癮科技 |

您可能感興趣

由CES黑科技產品,洞察2018科技創新3大趨勢!
2018新征程,聯泰科技亮相TCT ASIA
中國3D列印技術創新者 中瑞科技與您相約2018 TCT
觸摸未來黑科技 零一科技亮相CITE 2018
96.6% 雲從科技跨鏡追蹤(ReID)技術刷新三項世界紀錄
兩大創新科技!搶先預覽科比新戰靴 Kobe NXT 360
藍網科技新一代臨床雲影像數據中心亮相2018CHINC!
CEO2018科技展望:當人工智慧成為所有新技術的搖籃
本田CB300R/250R應用了哪些新科技?
96.6% 雲從科技跨鏡追蹤ReID技術刷新三項世界紀錄
健康黑科技,AWE2018松下nanoeX新技術首發
CP+2018:小蟻科技攜手老蛙 首秀橫濱CP+
大曝光!CCBN 2018上的衛星通信「黑科技」
健康黑科技 AWE2018松下nanoeX新技術首發
黑科技:PS CC 19.1 一鍵摳圖已發布
MWC 2018廠商黑科技大戰 原來有這麼多的新技術
MWC2018黑科技:努比亞概念遊戲機顛覆你的想像力
華睿科技喜獲2018LT中國物流技術創新產品獎
AWE 2018揭秘美的機器人黑科技
GTC2018八大熱點:發布多項黑科技,聯合晶元巨頭ARM打造AI晶元專用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