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非昨,才華尚淺,因何福薄?憶秦娥·長飄泊
《憶秦娥》
【清】納蘭容若
長飄泊,多愁多病心情惡。心情惡,模糊一片,強分哀樂。
擬將歡笑排離索,鏡中無奈顏非昨。顏非昨,才華尚淺,因何福薄?
強分哀樂:指喜怒哀樂分辨不清。強分,勉強分辨。
離索:指離群索居的蕭索之感。
這首詞里,納蘭感慨自己的人生:長年漂泊在外,又加上這多愁多病之身,心情怎麼能好呢?喜怒哀樂都分辨不清了,所有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模糊不清。想要排遣這離群索居的落寞而強顏歡笑,無奈鏡中的容顏已逐漸衰敗,今非昔比了。奈何日月蹉跎,人生易老,唯有自嘆福薄!
作為詞人,納蘭的內心是飽滿多汁的,他渴望浪漫生動的生活,但作為臣子,他卻只能每日克守陳規,陪在君王左右,日復一日地度過無聊、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歲月。都說是寒疾害了納蘭,其實想來,或許是這無望而又無盡頭的生活令納蘭的身體,逐漸萎靡,漸漸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
納蘭嚮往著精神生活,他想要過有價值的人生,可是現實和理想之間,總是難以權衡的。納蘭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他從一開始出生就註定了這種錦衣玉食、衣食無憂,但卻貧瘠單調的日子。
每天陪在皇帝身邊,打獵,遊歷,或是巡視奔波,這種沒有盡頭、重複性的生活,讓納蘭對侍衛這樣的生涯徹底失去興趣,所以,他寫下這首詞,他不再掩飾自己內心的厭惡感,而是詳細地寫於紙上,宣洩出自己的無奈與心中的不滿。
他大聲地、直率地痛斥自己的命運為何如此,他感慨自己常常漂泊在外,又體弱多病。納蘭自幼身體就不好,患有寒疾。這種病發作起來,足以要了他的命,幾次納蘭都是死裡逃生,所以,他每次發病,都是一次死裡逃生的經歷。
這樣也就可以理解,為何納蘭會在詞的開篇寫道:「長飄泊,多愁多病心情惡。」這樣的納蘭,實在是讓人心疼,一片無奈的哀傷之中,彷彿能夠逆轉時光,看到病榻上的納蘭愁容慘淡,目光茫然。
常年的漂泊令納蘭沒有家的感覺,而身體的孱弱更是令他每每都要經受病痛的折磨,在這雙重的折磨下,如何還能夠心情好呢?納蘭反覆的一句「心情惡」更是強調出了這一個現實。
但是就算再怎麼不情願,納蘭也是無法掙脫開這樣的現實困境,他的家族顯赫富貴,同時也就註定了納蘭要為這與生俱來的富貴做出犧牲,付出代價。作為帝王的侍衛,在外人看來無比顯赫,無比榮耀,可是在納蘭看來卻是枷鎖,是束縛,但這都無關緊要,只要納蘭讓人看到他盡心盡責,讓人看到他的赤誠之心隱然可見,這就足夠了。
這或許就是使命,是宿命的歸結。納蘭百般掙扎之後,依然還是一道在王權傾軋下的寂寞背影,他明白自己的處境,自然也就不會心情好起來。納蘭只能自我安慰,他在上片的結尾處寫道:「模糊一片,強分哀樂。」
所謂強分哀樂,指喜怒哀樂分辨不清。納蘭自己也分不清楚自己的心境到底是怎樣的,他只能渾渾噩噩地度日。
於是下片時候,他便寫道:「擬將歡笑排離索,鏡中無奈顏非昨。」依然是一如既往地愁緒滿懷,在下片更顯得沉重和無奈,在下片的詞句中,納蘭真實地表達出了想要離群索居的願望,他想要逃離,但這僅僅是一個願望罷了。
納蘭自己也知道,容顏易老,自己已經逐漸地老去,不再年輕。而那年輕的夢想,早就隨著時光遠逝。所以,他在詞的最終,也只得無奈寫下「顏非昨,才華尚淺,因何福薄」這樣一句就草草擱筆。
生命還未走到盡頭,但盡頭卻已經露出端倪,這大概是人生的悲哀吧。納蘭對於這首詞的把控很好,平平淡淡中道出內心所想。納蘭在詞中有抱怨皇室的情緒,這在後人也有所看出。
對這一類詞,《清詞史》中的評價為「幾乎是孤臣孽子的情緒」。納蘭對皇室的感情是很微妙的,這大概與他的職位和心性有關,不管如何,納蘭這首詞的地位,還是不可否認的。
納蘭詩詞
「最受歡迎納蘭詞容若公眾號 最具人氣的納蘭詞解讀」
詩詞 納蘭詞古文 唯美短篇隨筆
王國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吹開吹謝東風倦,緗桃自惜紅顏變。憶秦娥·春深淺
※吹開吹謝東風倦,緗桃自惜紅顏變「憶秦娥·春深淺」
※如果我們還在一起!
※善待(深度好文)
※天天喊窮的人會有這些果報,看完就明白了!
TAG:納蘭詩詞 |
※顏非昨,才華尚淺,因何福薄?「憶秦娥 · 長飄泊」
※靜靜閱讀,將思緒飄泊在我們的星系之間
※這一首宋詞,訴說自己飄泊羈旅的苦惱,層層轉折,婉曲有致!
※人如果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何必在意此時在飄泊
※近百年因沒有國籍一直飄泊,最大心愿加入中國國籍,如今得償所願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一首詞寫盡孤獨遊子天涯飄泊之苦
※水面作戰艦艇在海上的飄泊
※LIAO家早餐桌#-03.26,D366-369,4/7頓的早餐+3/7天的飄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