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胡大一:過度體檢、過度醫療不是為了人民,而是為了人民幣

胡大一:過度體檢、過度醫療不是為了人民,而是為了人民幣

韓啟德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1945年7月生,浙江慈溪人,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會長,海外交流協會會長,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

院長在線按+

癌症早發現、早治療能提高治癒率?它不但讓我們「增加」了很多腫瘤病例,還可能對健康有害。每年體檢、防癌套餐能查出哪些癌?事實是一個都不能!你們知道過度診斷、醫療在中國有多嚴重了么?一個例子是,冠狀動脈CT已成為各級醫院的「搖錢樹」。

01

過度醫療在中國有多嚴重?

胡大一:過度體檢、過度醫療不是為了人民,而是為了人民幣

目前,冠狀動脈CT,

已成為體檢中心和各級醫院「搖錢樹」。

這些機構用五花八門的形式打廣告,

向公眾顯示誰家的CT排數最多,

設備最先進。

由於這項檢查對人體「機械性」創傷不大,

很多公眾也很容易被誤導。

冠狀動脈CT,

是冠心病的篩查而非診斷性手段。

它主要用於:

冠心病中等危險人群的風險評估和篩查。

而它的濫用問題是用於低危人群,

尤其無冠心病危險因素、經絕期前的女性。

這些患者的胸悶、胸痛、心悸、

後背痛、多汗、乏力、喜長出氣、

覺得氣不夠用,甚至有夜間發生瀕死感,

大多為焦慮或抑鬱所致的軀體癥狀。

而現在臨床普遍不重視問診,

也無時間問,上來就開CT檢查。

由於醫療信息不對稱,

患者對自己是不是冠心病放心不下,

去有更多排數CT的醫院或體檢機構,

重複CT檢查,這可以理解。

但是,作為有醫學知識的醫生,

也給這些患者開單再做CT,

這就是明知故犯,

不是為人民,而是為人民幣!

我特別提醒中青年女性,

不要盲目做冠狀動脈CT。

與同年齡的男性和老年女性相比,

做CT的必要性小得多,

而CT的射線帶來一生的癌症風險要大得多。

冠心病風險高、癥狀典型的心絞痛也不必要,

不應接受CT檢查。

如癥狀穩定,多年不變,堅持戒煙限酒,

合理用藥,適度運動,即藥物加康復。

如病情不穩定,包括新近發生的,

近期惡化加重的和心肌梗死、

支架或搭橋後一個月內複發的心絞痛,

應直接冠狀動脈造影。

無必要先CT,再造影。

02

癌症早發現、早治療立了大功?

韓啟德:不應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癌症篩查

韓啟德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1945年7月生,浙江慈溪人,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會長,海外交流協會會長,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

眼下,一種普遍的想法認為,

癌症治好了歸功於「早發現、早診治」;

沒治好,是因為發現晚了。

早發現的能耐真那麼大?

這些年,我國癌症發病率顯著增高,

2013年與1990年相比,

癌症新發病例數增加81%,

其中肺癌由26.2萬到59.4萬,增加1倍多,

乳腺癌由9.8萬到26.6萬,增加近2倍,

前列腺癌增到5倍。

20多年,癌症增長那麼多,

可能的原因有:

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生腫瘤的機會相應提高、

生活方式改變、環境惡化等。

韓啟德則提出另一種可能性:

多數情況下,

我們是不是只是發現了更多沒癥狀、

在原有條件下不能發現的、

進展很慢或不會增長的「早期癌症」「懶癌」?

換言之,

「雙早」讓我們「增加」了很多腫瘤病例,

但其中不少是十分懶惰的腫瘤——

你不發現它們,它們也不會有多大能耐,

而發現它們,對惡行腫瘤防控工作成效甚微。

醫生已經在臨床上看到「懶癌」這種情況。

國外研究發現,死於非甲狀腺癌的病人里,

2.5毫米厚的甲狀腺組織切片檢查發現,

他們中有36%患有甲狀腺癌,

而如果切片厚度為0.5毫米或更薄,

更多會在生前就檢查出患有甲狀腺癌。

在死於非癌症的40-50歲女性

乳腺組織切片檢查中,

發現40%的婦女患有乳腺癌。

這些懶惰的癌症,

被稱為「終身沒有徵兆、沒有麻煩的癌症」。

全球不少研究小組,

還進一步拿出研究質疑「雙早」的實際效力。

一份研究記錄了1975年-2005年

美國甲狀腺癌、黑色素瘤、腎癌、

前列腺癌、乳腺癌的患病情況,

30年間,

這5種癌症的患病人群都差不多增加了3倍,

但死亡率幾乎不變。

而在此期間,

美國推行了大量「抗癌運動」與早期篩查項目。

開展「早發現、早診治」後,

人群死亡率卻沒降低,

歐美多國研究都發現了令人氣餒的結局。

「雙早」的拯救力引起專家的強烈反思。

根據目前掌握的癌症知識,

早發現、早診治有利於癌症病人並不違反邏輯,

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甚至已成為一種集體意識。

從醫生的角度看,漏診要承擔巨大責任,

而過度診斷則減少了風險。

這成為大家都願意垂青「雙早」的理由。

問題是,這些「明星」技術尚沒發揮多大作用,

卻帶來不少麻煩。

我認為,

首先不應該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性癌症篩查,

應該在高危人群中做。

要重視早期篩檢技術的負面效應。

1993年-2011年,

韓國大力推行甲狀腺癌早期篩查,

結果甲狀腺癌病人增加15倍,

成為發病最多的癌症。

但這18年間,

該國死於甲狀腺癌人數卻並沒有變化。

並且,幾乎所有診斷出來的病人,

都做了放療或切除術,

其中約11%發生甲低症,2%手術引起聲帶麻痹。

醫學技術能拯救病人,

也同樣可能帶來傷害。

2008年和2009年,

北京市政府投入2億多對全市133萬婦女癌症篩查,

宮頸癌篩查75萬例,確診宮頸癌72例;

篩查乳腺癌57萬例,確診乳腺癌241例;

其他婦科腫瘤17例。

以此推算,

對全國婦女進行兩癌篩查,國家能否承擔得起?

除了耗費與效益評估,

更難的是查出後怎麼辦——

如果進行早期干預,

比如切除早期病灶或基因調控,

但其中很大部分最後並不演變為重症的人,

等於「白挨刀」。

如果隨訪觀察,

長期多次CT等檢查對人體會帶來傷害。

更要命的是還有心理負擔這個難題。

一些癌症會潛伏10年甚至20年,

而早期篩查出來的人帶著「癌症」的帽子,

將背負難以預知的心理陰影,

這也可能誘發機體病灶發展、變化。

03

體檢、防癌套餐能查出哪些癌?

葉森:事實是一個都不能!

葉森 香港大學化學生物學博士

我們每年進行的常規體檢,

主要是為了衡量一個人的整體健康水平。

一般的檢查項目包括:

身高、體重、血常規、肝功、腎功等等。

這些檢查能幫助大家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

及重要器官的運行情況;

也可以診斷出常見慢性病,

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等。

但可惜的是,

絕大多數癌症在早期的時候,

並不會影響到常規體檢時,

醫生檢查的這些生理指標。

癌細胞總是先靜悄悄地潛伏,

再慢慢發展壯大、長成腫瘤,

它們不會在比較弱小的時候就搞事情。

因此,普通的健康體檢,

並不能幫助我們找到早期癌症的蛛絲馬跡。

那「專業防癌套餐」呢?

當下盛行一時的「專業防癌套餐」,

號稱可以精確測量一系列腫瘤標記物。

更豪華的防癌套餐中,

還有 PET/CT 醫學影像檢查,

也是說有助於精準定位早期腫瘤。

然而事情的真相是:

這些防癌體檢對普通大眾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甚至還會帶來傷害。

其實,腫瘤標記物檢查並不十分靈敏,

有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結果。

也就是明明沒有癌症,卻謊報軍情,

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精神壓力和後續檢查;

或者明明患癌了,

卻沒檢查出來,耽誤了寶貴的治療時機。

04

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人?

韓啟德:這是過度診斷的輕率舉動!

對早期發現的「癌種」,不能採取:

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人的輕率舉措。

鑒於現代科學手段能早期發現

在乳房、前列腺、甲狀腺、肺等器官上的變異,

這種變異並不一定發展成為癌。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一個頂尖工作組

在2013年《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發文,

呼籲能有一個21世紀的癌症新定義。

他們的出發點是:

第一,消除人們心理和身體上的負擔,

第二,避免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

醫學決策不能被數據綁架,

醫學診治指南來自客觀數據,是依從概率,

但具體到患者個體,還需要綜合多方面情況,

由醫生根據經驗作出判斷。

這種判斷極其複雜,不可能完全避免出錯,

而且需要在診治過程中不斷調整。」

面對「雙早」現有的局限,

著力推進相關研究必然是方向,

不過有更多專家談到,

對腫瘤等慢性病本身的反思也需要普及。

比如,認識到醫學的複雜性,

認識到醫學面對的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同一類腫瘤生在不同人身上,結局千差萬別,

在這點上,技術僅僅是醫生的幫手。

不管怎樣,癌症防控技術如何進步,

面對醫療圈裡

「五年拿下腫瘤」「十年攻克癌症」的狂言,

加強癌症科普教育與健康素養不可遺忘。

這是與醫學哲學更密切的話題,

我們都要承認,衰老是癌症最重要的原因,

衰老不可避免,因此癌症不可能消滅,

隨著老齡化進程,

癌症病人增加是符合自然規律的。

我們要坦然面對衰老、癌症與死亡。

05

徐文兵:多少中國人在按西方的血糖、血脂、血壓指標苟活?

徐文兵 厚朴中醫學堂堂主,曾受著名主持人梁冬之邀,作客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講《重新發現中醫太美之黃帝內經》;著有《字里藏醫》等。

我們現在都是泛科學化了,

都在相信儀器。

其實韓非在兩千年前就說:

寧信度,無自信也;

我寧願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腳。

我們現在寧可相信儀器對自己的檢查,

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覺。

現在出現一個特怪的現象,

一個人渾身不舒服,到醫院查啥都正常。

我們為什麼不是根據人的感覺去治,

而是要根據指標去治呢?

為什麼西方人制定出來的

血糖、血脂、血壓指標,

要套到我們中國人身上呢?

有多少人按照這樣的指標在活著?

你要是相信老天爺造我們的時候,

給我們匹配了很好的覺的體統,

那請你呵護它、關心它,不要糟蹋它。

多少人一頭熱汗,一盆冷水就上去了;

多少孩子滿頭大汗跑回家,

拿杯冷飲「咕嘟咕嘟」灌下去,

這都是潛移默化害人的廣告。

我們要覺到氣,至少要練到你的手是熱的。

所以鑒別真假中醫有個標準,

就是給你號脈的時候大夫的手是熱乎乎的,

因為什麼?氣能過來。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恢復覺,

在覺的基礎上去體會中醫講的氣。

再高一個層次,感。

就不是低級的神經反射了,

完全是觸動了我們的心神。

這種感我們稱之為通感,

是全息的,是一葉知秋,窺斑而見全豹的,

甚至可以穿越時空的,

再往深了說就有點封建迷信了。

也就是說通過隻言片語,

通過一點點你提供的信息,

我可以知道你這個人的全態。

這不是第六感,是人的本能,每個人都有。

只不過經過幾千年的進化,

我們把後天的意識培養得太強大,

把先天的本能丟掉了。

本文參考資料:

《韓啟德院士:不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癌症篩查!》(文匯教育)

《韓啟德:癌症篩檢和控制疾病危險因素能減少疾病嗎?》(知識分子)

《普通體檢能查出哪些癌症?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丁香醫生)

《胡大一:說說過度診斷過度醫療》(胡大一大夫)

《徐文兵:有多少中國人在按照西方人制定的血糖、血脂、血壓指標活?》(中醫學習筆記)

本文主筆:李小不

值班編輯:林小潔 編審:朱相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院長在線 的精彩文章:

許芝銀:80歲老中醫貌似60,全靠洗澡時愛洗這裡
國醫大師陸廣莘:老了不要鍛煉太多,吃藥就是老三樣
五毒月,九毒日,毒五月究竟毒在哪?
原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為什麼有的人壽命長不了?四大基石沒打牢

TAG:院長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心血管專家:過度醫療、過度體檢不是為了人民,而是為了人民幣!
災後十天,壽光人民是這樣度過的……
印度終於要超過中國,印度人民十分開心,中國:也只有人口了
中國這次可算是幫印度大忙了,百萬印度人民開心不已:中國靠譜!
美國勞動人民要哭了:豬蹄和內臟沒人要了,想買便宜貨也沒有了
中國幫了印度一個大忙,百萬人民都要笑傻了:這次真服了中國!
為何一直說戰爭最大的受害者是人民?難民:只有經歷過才能體會到
我國向印度進口了這個東西,讓印度人民樂壞了,紛紛稱賺錢的機會來了
澳洲人民的日常!看完這些照片,再也不敢去了
敘利亞人民終於看見希望了,只不過這一次普京卻更加的困難了!
印度農民發明收割利器,一人頂過去5人,印度人民不只會開掛
受災慘重的日本人民氣的要罵人了:我們不缺這個!
這麼多年過去了,伊拉克人民現在過的怎麼樣?
印度人民的真實生活,其實並不是那麼窮,也不是那麼好的,你們要自己看
「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的」
演完《人民的名義》不敢上街,只因怕被罵,年過半百卻過成這樣
受災慘重的日本人民氣得要罵人了:我們不缺這個!
有一個人,他終極一生就是為了服務人民
看過《人民的名義》這部反腐劇,那這兩部要放的反腐大劇不能錯過
20元人民幣上竟藏有中國一恐怖的神獸,不僅吃人連自己的身體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