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藝術品收藏:六月飛雪又如何?

藝術品收藏:六月飛雪又如何?

漢樂府民歌《上邪》中有幾句話,不長,但卻寫得讓人撕心裂肺捶胸頓足雖千古傳頌卻至今仍不絕於耳:「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聽聽聽聽,這愛的有多麼海枯石爛昏天黑地,這在當時,誰聽了不怦然心動,簡直是驚天地泣鬼神!可要是放在現在,他就一哄騙傻妞的順口溜!咱不說別的,就說這六月飛雪吧,過去誰敢想?可現在,也不知道是怎麼鬧騰的,電視里動不動就有六月飛雪的報道。外國的咱不去說它,咱這裡也不閑著,江南七月飛雪您信么?乍一聽是一件違反自然常理的事,所以人們常常把它與戲文里的冤案聯繫在一起。可是中國氣象局的國家氣候中心的專家告訴我們,江南夏天下雪、並不僅僅存在於戲文里,在現實中也有。在一部記述了中國古代氣象歷史的文獻裡面,就有不少關於夏天下雪的記載。這咱就要說到這書畫鑒定了,現在的那些滿世界飛來飛去為急於一夜暴富的勞苦大眾指點迷津的古玩鑒定專家們在斷定一幅書畫作品的真假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他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嚒叫常識?「常識」是什麼?《辭海》的解釋就四個字:一般知識。「常識性錯誤」又是什麼?「趙本山」們告訴我們說:1+2=4就是常識性錯誤!孔子《論語》中說「不時不食」,這就是說,不合時令的果實特別禁止老年人食用。可現在呢,原來只能在夏天才有的蔬菜瓜果,寒冬臘月里照樣有,您吃還是不吃?您出門到街上遛遛,到處都是反季蔬菜,怎麼辦?不吃?咱還說書畫,如果您看到一幅作品中出現很奇怪的違反您所說的「常識」怎麼辦?就蓋棺定論?說他是贗品?在下覺得未必如此!王維所畫的《袁安卧雪圖》大名鼎鼎,不說藝術品投資界婦孺皆知,戲曲藝術領域恐也眾所周知。她最早著錄於宋人沈括的《夢溪筆談》。沈括提及此畫,乃是有感於張彥遠對王維的批評,張氏批評王維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而沈括舉「雪中芭蕉」為王維辯護說,「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並進一步指出:「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雪中芭蕉」不僅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樁千年公案,還常被視為分析藝術真實性的一個典型個案。雪本北方寒地所固有,芭蕉長在溫熱之南國,二者在畫面上同時出現有違生活常識。但,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書畫也可以「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例如,吳道子畫子路,飾以晉代才佩有的木劍;閻立本畫王昭君,戴有唐朝才時興的幃帽,等等。在張氏看來,「生活事實」是藝術真實的參照,「衣服車輿、土風人物,年代各異、南北有殊,觀畫之宜在乎詳審」。只有對生活進行「詳審」才能達到藝術真實。王維的「雪中芭蕉」,顯然違背了這一真實性原則,因而被批評為「畫之一病」。殊不知,宋人朱翌早就說過:「右丞(王維)不誤,嶺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紅蕉方開花。」明人俞弁的《山樵暇語》也辯說某人在廣西就「親見雪中芭蕉,雪後亦不壞也」。王肯堂在《郁岡齋筆麈》中更是用梁朝徐詀的一首詩來證明雪中芭蕉的存在,並且以「閩中大雪,四山皓白,而芭蕉一株,橫映粉牆」的實例來論證雪中芭蕉「蓋實景也」。由此可見,倘若極南之地普降大雪,類似「實景」是有可能出現的。照此說來,依據「六月飛雪」這種「常識性錯誤」來斷定《袁安卧雪圖》並非一代大家王維所作該是多那麼的荒唐!

說完古代的咱再說當代,曾經有個學生問啟功先生,你怎麼一開始就知道《聖教序》不是王羲之寫的?啟先生笑笑,說,很簡單,把話說透了,鄉下私塾先生都明白。原來,《聖教序》里出現過"正"、"曠"等字,這些字都是王羲之祖上曾經在名字里使用過的文字,而古人是非常講究避諱的,不要說在自己的文章里或書寫時寫出這些祖上的名字,就是聽到別人念到這些文字的時候都要迴避。《顏氏家訓》中記載說,東晉時有個人叫桓溫,有一天聽到別人念到"溫"字時竟放聲大哭,原因是別人犯了他父親的"諱",照此說來,王羲之怎麼會在《聖教序》里多次使用祖上名字,因此說,《聖教序》不是王羲之寫的。聽到沒有?啟功老這樣的大家在評判一幅書畫作品真假時所依據的手段也多是因為這幅作品犯了「常識性錯誤」!那麼,齊白石先生有一幅叫《葡萄》的畫作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1956年畫的,就因為畫上落款為"九十九歲白石",很多人都認為這幅畫是假的無疑,有的所謂鑒定專家看到款後就不再看畫,一副不屑一顧的模樣,因為誰都知道先生在97歲時就故去了,這不也是犯了「常識性錯誤」么?其實這幅畫還真就是老先生在一個非常高興的聚會中即興創作的,當時還真是有一位小姑娘童言無忌,說,錯了錯了,應該是九十六歲嘛!齊老先生聽到後還幽默了一句:怎麼?我不能活到九十九歲么?幸虧當年那個名叫露雅的小姑娘還健在,不然的話,這幅畫的真假還真是撲朔迷離!

咱再說書法,黃庭堅的《砥柱銘》本來就名氣很大,再加上前段時間在一次拍賣會上被拍出四億多元的天價,一時間愈加炙手可熱!可就在這個時候有人提出了質疑,說,從報刊上刊登的圖片看,《砥柱銘》中的錯別字之多之怪令人震驚!比如,「禮」、「祝」等字的左邊全都寫成了「衣」字旁,「函谷關」的「函」字寫成了「亟待解決」的「亟」,如此這般不一而足,誰手閑的時候去百度搜搜,保准讓您淹沒在「吹毛求疵」的汪洋大海之中!要說咱也不能說人家雞蛋裡面挑骨頭,「較真」是咱的國粹,毛主席不是早就教導我們說,共產黨就最講認真嘛!可咱也得明白,中國文字是世界上最難辨識最複雜的文字,比如甲骨文,這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相對也比較完整的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在所出土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中,真正能識別的大概有2500多個,即便如此,你說真正的錯對誰有權說?其實,簡化字古已有之,繁體字、簡化字並存混用的現象也古已有之,比如,《詩經》中「於」和「於」互為替代,出生在咱許昌的楷書鼻祖鍾繇《宣示表》中「於」和「於」互為替代也不足為奇!您說說是對還是錯?再說了,古時候一個字有許多種寫法的情況屢見不鮮,比如「兄」字,僅甲骨文中就有35種寫法,而一個「貝」字在金文中竟然有60多種寫法,你說寫那個對?還有人認為,「大家」的東西絕對不會出現低級錯誤,錯別字和邏輯混亂的現象更是不可思議,所以這應當作為判斷書畫真偽的真憑實據!還舉例說,您看唐人孫過庭的《書譜》,使用草書抄出,現存上卷六七千字,竟然一個錯字都找不出來!在下不才,不知道舉此例者是何方神聖,他怎麼就那麼有信心?要是真能這樣較真的話,我不知道那位先生是否看過明張丑的《清河書畫舫》子集引《宣和書譜》中說過的一句話,叫做「陸機《平復帖》作於晉武帝初年」,晉武帝初年是265年,陸機生於261年,難道一個四五歲的孩童就能龍飛鳳舞?

忽然就想起最近報刊上所報道的京城名家劉震雲,他的小說《手機》人所共知人見人愛,可就有「好事者」較真,他誤把「打擺子」當成「傷寒」,把皮影誤作木偶,把「黃鐘大呂」錯成「洪鐘大呂」不說,還把主人公嚴守一的年齡搞得差三落四:第4頁說1968年嚴守一十一歲,第175頁,嚴守一的奶奶去世,這時是2004年的5月份,嚴守一應該是四十七歲,但第178頁寫到奶奶出殯,嚴守一突然變成四十三歲,更添亂的是小說的結尾(203-204頁),稱嚴守一在奶奶去世那年是四十六歲!邏輯關係混亂到如此地步,您能說這東西不是劉大作家寫的?面對讀者為自己挑出的錯,作家劉震雲表示感謝,且不諱言「我對漢語,還有許多盲點和誤點;我對生活常識,也有許多盲點和誤點」,並表示「咬文嚼字使人進步,稀里糊塗使人落後」。所以說嘛,書畫鑒定家也不要過於自信,「大家」也好,「名家」也罷,都是人,都會出錯,有時候正是因為這點「小瑕疵」才恰恰證明「東西」是真的!維納斯知道不?胳臂斷了,您能說這個東西不對?如果真有那個傻瓜做出一個有胳臂有腿的維納斯,那可就出大笑話了!再說了,這個世界是個變化的世界,很多東西,錯對是很難鑒別的!成語「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知道不?最初可不叫這個,最初叫「嫁乞隨乞嫁叟隨叟」,可時間一長,大家都走嘴了,於是,就乾脆錯打錯處走,只是便宜了雞子和狗這些有眼不識金鑲玉的玩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崖柏市場天翻地覆,價格瘋狂,精品難尋
文津閣春拍預展開幕:如何布局一場精緻的拍賣會?
「美麗中國?畫說黟縣」藝術家全國名城寫生活動舉行
「羽意天香——羽空寫意水墨畫展」亮相南昌
公共藝術不是公共元素扎堆的藝術

TAG:雅昌藝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四月「飛雪」,如何進行健康防護?
六月飛雪,竇娥冤
花如六月飛雪——六月雪
「四月飛雪倒春寒」你的秋褲該怪誰?
六月飛雪!麗江玉龍雪山「夏雪」來襲!美到讓人窒息!
三月里的飛雪
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詩中說的是什麼季節呢
三月,北京的飛雪
四月飛雪,蘭州昨夜 「秒入冬」!不過,明天又……
甘肅:五月飛雪景色美詩如畫 牡丹爭艷蓋積雪潔白如玉
八月飛雪,夏天烤火爐,《如懿傳》劇組原來這麼拼
四月飛雪映多肉,萬紫千紅總是春!
夏季養六月雪盆栽,開花似滿盆飛雪的養護技巧
千古奇冤布拉特,六月飛雪泰倫盧!騎士又跪了!輸給了魔術!
一夜飛雪,銀裝素裹美如畫,有你的城市嗎?
四月,飛雪中與友人煮酒狂歡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去世,從此誰來話江湖?
湖北街頭「四月飛雪」!防範楊柳絮過敏9招幫你搞定……
京西妙峰山四月飛雪,遊客像在畫中游
世人皆知竇娥冤,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可你知道竇娥究竟有何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