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一隻眼睛看自己

留一隻眼睛看自己

義大利畫家莫迪里阿尼的肖像畫有一個奇怪特點,許多成年人都只有一隻眼睛,令人大惑不解。 畫家的解釋頗有哲理:"我用一隻眼睛觀察周圍的世界,而用另一隻眼睛審視自己。"

在當今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喧囂社會,要提高自身修養,也應"留一隻眼睛看自己",認真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反思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凈化自己的靈魂。

古剎里新來了一個小和尚,他積極主動地去見方丈,殷勤誠懇地說:"我新來乍到,先幹些什麼呢?請方丈指教。"

方丈微微一笑,對小和尚說:"你先認識和熟悉一下寺里的眾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來見方丈,殷勤誠懇地說:"寺里的眾僧我都認識了,下邊該去幹些什麼呢?"

方丈微微一笑,洞明睿犀地說:"肯定還有遺漏,接著去了解、去認識吧。"

三天過後,小和尚再次來見方丈,滿有把握地說:"寺里的所有僧侶我都認識了。"

方丈微微一笑,因勢利導地說:"還有一人,你沒認識,而且這個人對你特別重要。"

小和尚滿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禪房,一個人一個人地尋問著、一間屋一間屋地尋找著。在陽光里、在月光下,他一遍一遍地琢磨、一遍一遍地尋思著。

不知過了多少天,一頭霧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裡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豁然頓悟了,趕忙跑去見老方丈……

世界上有一個人,離你最近也最遠;世界上有一個人,與你最親也最疏;世界上有一個人,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記,這個人,就是你自己。

人這一生最難做到的就是認識自己,所以古希臘的作者在太陽神阿波羅的神廟門上留下了這樣的警訓:"人啊,認識你自己!"

看不清自己,不認識自己,結果往往就是活不明白,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活著,不明白人活著有什麼意義。如果活了一輩子,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自己應該去幹些什麼都沒搞清楚,又何談活得幸福、做出成就呢?

在山上的寺廟裡,有一隻每天都辛苦拉磨的驢,它每天都覺得自己過的很辛苦,所以它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到山下去闖蕩。

果然有一天,寺里的一位僧人需要帶這頭毛驢馱一些東西下山。毛驢非常高興。到了山下,僧人和毛驢走在大路上,兩旁的路人看到了毛驢都虔誠的膜拜,非常尊敬。於是毛驢心裡非常的開心,每天都得意洋洋。

但是很快,僧人辦完事情之後就帶著毛驢回山上寺廟了。於是毛驢又過上了之前的生活。但是這時候的驢再也不是之前的毛驢了。它每天都是在想:我這麼的高貴,山下的人們都是這麼的尊敬我,為什麼我還要在這裡辛苦地拉磨。於是它不只是之前的那種發發牢騷,而是開始罷工不幹,僧人看見了也是沒有辦法,所以放它下山去了。

於是毛驢很高興的狂奔下山,到了山下,見到了人們,它故意站在路中間,等待著村民們的膜拜,但是沒想到的是村民們見它擋道,居然拿起傢伙就開始招呼這頭驢。

毛驢用盡全力的跑回到了寺廟,奄奄一息的對僧人說:山下的人們實在是太善變了,那天還對我膜拜,可是今天就是如此的對待我。僧人嘆了口氣說道:那是因為那天下山我讓你馱的是一尊佛像。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一輩子不認識自己。

其實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當你能充分的理性的認清自己的時候才能戰勝自我。

人生第一要事:認識自己,看清自己,才能懂得人生的意義。

很多人活得夠用心、夠努力、夠忙碌、夠辛苦,但就是活得不快樂、不幸福、不成功,因為他們看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不知道什麼該堅持什麼該放棄。

在莊子的《養生主》裡面,有一個大家很熟悉的故事,叫做庖丁解牛。我們權且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庖丁手中的那頭牛,我們今天真正解得開嗎?庖丁是怎麼解牛的呢?且看這樣一個優秀的庖丁,他在君王面前的表演。他的手臂抵著,膝蓋倚著,人整個動作象舞蹈一樣解剖一頭牛。

整個這個過程中,覺得他下刀姿勢,他的節奏,合乎古代的很多樂章,既合桑林之舞,又合經首之樂,這簡直就是一場表演,就是一個行為藝術,而且他拿著的那個刀呢,是能夠叮噹響著,完全合著樂章的節拍,表現得非常從容漂亮,那頭牛稀里嘩啦解開了以後,如一攤泥委地,骨骼清晰,牛肉全都剝下去了。

那麼看的人必然大驚,說你為什麼可以做到這樣呢?庖丁的解釋,他說,臣之所好者,在乎道也,而進乎技矣。他說人如果有一個更高明的眼睛,我們能夠從道上去推導,而不僅僅依憑技巧的話,三年之後我就不見全牛了,在我的眼中,就是它的骨骼了,是透過厚厚的牛皮和牛毛,我能夠看到骨骼肌理的走向,這個時候我就可以用刀子準確地進入它骨骼的縫隙,而不再去硬碰,這樣的話我就獲得了一種效率,我就可以讓它在我遊刃有餘的過程中,如泥委地。

所以這個庖丁說,庖丁跟庖丁是不一樣的,大家都是屠夫,但是你看:良庖歲更其刀,割也;族庖月更其刀,折也。一個優秀的屠夫,他一整年才換一把刀子,因為他是在那兒割肉,他是在骨骼之間,頂多是斬斷筋,他所遇到的都是柔軟的東西,而族庖月更其刀,是折也。他說技術不高的屠夫,一個月就得換一把新刀,為什麼,因為他在那兒砍骨頭呢,如果老砍骨頭,這刀自然就會壞了。這個庖丁非常驕傲地說,而我這把刀用了19年,還像新的一樣。是為什麼呢?他自己說了一句很有奧妙的話,叫做以無厚入有間,他說我的刀本身就是薄的,並不厚,而骨骼之間是有縫隙的,我用不厚的刀準確地進入了縫隙,我的刀又怎麼會磨損呢?所以整整19年拿在手中的一把刀,還像新的一樣。

我們把這個故事用在今天的生活中,如果我們人人做成這樣一個庖丁,讓我們的靈魂上有這樣的一把可以永遠鋒利的刀子,讓我們迷失在大千世界中的生活軌跡變成一頭整牛,讓我們總能看到那些縫隙,能夠準確地解清它,而不必說去砍骨頭,去背負擔,大家不必是每天在唉聲嘆氣中做出一副悲壯的姿態,讓人生隕落很多價值,那麼我們獲得的會是人生的效率。

像庖丁解牛那樣,正確全面認清世界上的事物,是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又一個重要條件,正確地認識自己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能夠有自知之明,那麼我們怎麼做才能夠做到有自知之明,而怎樣才能不受外部評價的影響,正確地認知自己的能力呢?

人們總是喜歡去關注別人,卻忘了花點兒時間去審視自己,於是便有了諸多煩惱。其實人這一生應付自己就夠頭疼的了,何苦再把別人的煩惱加諸於自己身上呢?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裡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淨淨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乾淨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麼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嚮導。

人有時需要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正如古人所說,"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但別人這面鏡子是需要選擇的,如果它是平整的、明凈的,則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如果是扭曲的、污濁的,那不僅看不出自己身上的不足,反而還會自我感覺良好。所以,重要的是拿自己作鏡子,認真檢查自己,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這個道理人們都懂,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有所認識,那就是主張嚴格要求自己,不能簡單地比照別人。以自己為鏡,催促自己前行,必須保持崇高的理想追求,有想干一番事業的願望,這是基本的精神動力。同時還要有能夠駕馭自我的能力,具有特立獨行、堅韌不拔的品格,這樣才能不被不良的東西所干擾。愛因斯坦以己為鏡,映照出生命的熠熠光輝,相信我們以己為鏡,也會有新的收穫。

要開心每一天,我們就需要更多的"覺悟"。如何去做呢?借一雙佛眼,看清自己,認識自己。活著,只要能對自己有一種清醒的認識,就能活得明白,活得真實,活得從容,活得快樂。

留一隻眼睛看自己,其實質就是不斷認識自己。古希臘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叫泰勒斯,人們曾經問他一個問題:"人活在世上,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他回答說:"認識你自己。"此語給人石破天驚之感。中國也有句俗語"人貴有自知之明",可見,人活在世上,需要不斷認識自己,這是生命中的一大重要課題,也是每個人面臨的人生必修課。然而,認識自己卻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是一件需要智慧和毅力的工作。一方面,要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虛心聽取他人對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要"吾日三省吾身",用眼睛"內視"自己,看清自己身上的"病變",看清身上的不足,"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不斷修正自己的人生航向,提高自身修養。

留一隻眼睛看自己,貴在無私。"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對於自身之"過", 有些人卻往往缺乏直面的勇氣,或諱疾忌醫,或視而不見,或聽之任之;批評別人是行家,振振有詞,自我批評變啞巴,一言不發,不同程度地存在"護短"現象。有人就此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上都背著兩個包袱,一個包袱上寫著"他人的過失",另一個包袱上寫著"自己的過失"。大多數人都把寫著"他人的過失"的包袱放在胸前,所以一低頭很容易看到他人的過失,卻把寫著"自己的過失"的包袱放在背後,所以總是看不到自己的過失,以至於自我感覺太好。我們必須勇敢地把寫著"自己的過失"的包袱放在胸前,堅決不護短,敢於自我亮醜。這是做人光明磊落、心地無私的品格所決定的。

留一隻眼睛看自己,貴在嚴格。我們要塑造高尚人格,就必須經常對自己進行嚴格解剖,把靈魂深處的 "小"和"短" 毫不留情地清理出來,凈化自己的靈魂,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魯迅先生說過:"我知道我自己,我解剖自己並不比解剖別人留情面。"革命老人謝覺哉一生嚴於律己,經常"跟自己打官司", 自己當"被告"、自己當"律師"、自己當"法官",對自己進行公正的"審判"。在老人60歲生日那天,他謝絕一切親朋好友前來祝壽,而是關門反省自責。他認為,行年60,應該設法彌補59年以前的缺點,從而能夠有更多的貢獻。

留一隻眼睛看自己,貴在堅持。自我審視,自我反思,嚴格解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心血來潮的作秀,不是外界壓力的逼迫,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堅持不懈,在長期的工作和生活中自覺自愿地審視自己、解剖自己、完善自己。

留一隻眼睛看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分為三的人生 的精彩文章:

不執於得者無所失
藉助他人的力量
擊垮人的是小事

TAG:一分為三的人生 |

您可能感興趣

給你自己留一點臉吧
給自己留一個小世界,哪怕只是寫寫字、看看花
做人,要留一點心眼
男人還是留一點鬍子好,看看當紅小鮮肉們留起鬍子是什麼樣!
狗狗總是吃一半留一半,以為它挑食,得知真相後心疼哭了
這些為了孩子的父母們,請留一點愛給自己!
日軍為何要留一撮小鬍子?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看中它這一用途
留一縷陽光給自己
狗子看到小夥伴的眼神後,吃一半留一半還把餅乾送到它嘴邊,暖!
瑜伽—記得,給自己留一盞心燈
在自己的心空里留一點光亮
你不曾在意的點滴卻彌足珍貴,請留一點時間看看你的身邊
為自己留一盞茶的時光,做一個懂生活的人
給別人留一個空間,給自己留一份尊嚴
如來鎮壓孫悟空,為何要留一手?你不看他在防著誰
馬未都:有人把一張畫一揭為二,送人一半,自己留一半!
做人,要懂得留一線,做事,要懂得留餘地,值得一看
牛軋糖也做好了,準備留一半自己吃,一半送閨蜜去,順便蹭吃
我總想保留一個地方,讓我獨自呆在那兒,讓我可以在那裡愛
多留一點空間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