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海如象,右軍如龍,李邕《李思訓碑》比肩《聖教序》

北海如象,右軍如龍,李邕《李思訓碑》比肩《聖教序》

李邕行書書法,厚重穩實,就藝術格調而言,《李思訓碑》在用筆、結構、章法都與《集王聖教序》有著明顯的承續關係。《李思訓碑》的筆畫連接多為厚重的實線,消隱了牽絲連帶的筆法。結構重心下移,字形以欹反正,左低右高,錯位強烈,超越了《集王聖教序》的體式。

《李思訓碑》章法平整沉穩,單字造型獨立,字字不連,與《集王聖教序》如出一轍。此碑用筆以厚重取勝,在力度控制上以按為主,以提為輔,是李邕對王羲之筆法的改造。按多提少,點畫肥厚、字形穩實,整體氣息厚重。王羲之的尺牘、《蘭亭》及《集王聖教序》,前兩者對牽絲的使用時有所見,細膩精緻。李邕在繼承王系書風的同時,在線條厚度的處理和重心下移方面又出蹊徑。

李邕以文才著稱於世,尤其長於撰寫碑誌。此碑用行書寫成,可謂碑之變格,書法瘦勁,凜然有勢,結字取勢縱長,奇宕流暢,其頓挫起伏奕奕動人,顧盼有神,歷來與《麓山寺碑》同樣被人推崇。

《李思訓碑》的厚重雄健是修正筆力纖弱的良藥。書法作品《李思訓碑》在結構上穿插避讓落落大方。結字以欹反正,右肩明顯上抬,但不可一味慣性斜肩。《李思訓碑》要注意點畫的力度與形態,行筆要一筆到位,不可猶豫。線條以實為主,又有恰當的虛筆做調和。《李思訓碑》線條剛直果斷,這類線條多用硬毫或兼毫來表現。

碑刻書體多用篆、隸、楷,清錢泳說「以行書而書碑者,始於唐太宗之《晉祠銘》,李北海繼之」。董其昌曾謂:「余嘗謂右軍如龍,北海如象,世必有肯余言者」。「右軍如龍,北海如象」,已成為評論李邕書法藝術特色的公論。

李邕,字泰和,今江蘇揚州人,官至北海今山東濰坊太守,故又稱「李北海」。《李思訓碑》又稱《雲麾將軍李思訓碑》、《雲麾將軍碑》,唐開元八年書,現存陝西蒲城縣,共30行,每行70個字,是行書入碑的代表之一,為唐代大書家李邕所書。

《李思訓碑》不但書法稱美於世,碑主李思訓也是唐代有名的青綠山水畫家。

李思訓,字建,是唐宗室李孝斌之子,生於永徽二年(651),死於開元六年(716)。他在唐高宗咸亨(670-673)期間,就少年得志,累轉江都令屬。垂拱四年(688)前後,武則天大殺唐朝宗室,李思訓就丟了官職隱藏起來。唐中宗(李顯)神龍初(705)任左羽林大將軍,晉封彭國公,以後轉為武衛大將軍。由於他當過將軍,畫名大熾後,後世就尊稱他為「大李將軍」,他的兒子李昭道稱「小李將軍」。

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中說:「明皇天寶中,忽思蜀嘉陵江水,遂假吳生驛駟,令往寫貌。及回日,帝問其狀,奏曰:『臣無粉本,並記在心。』後宣令大同殿圖之,嘉陵江三百餘里山水,一日而畢。時有李思訓將軍,山水擅名,帝亦宣於大同殿圖,累月方畢。明皇雲:『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子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這個傳說歷來膾炙人口,藝林傳為佳話,但李思訓死於開元六年,不可能和吳道子一起在大同殿作畫。

千年書聖王羲之遇上千年第一任性「雪夜訪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課堂 的精彩文章:

「豎」如定海神針,使「下」字直立挺拔,穩如泰山
智永真書千字文,妙傳家法,瑤台雪鶴,高標出群
翻筆連用,高峰墜石,四畫合一,解密靈飛經「死」字
提按筆法如走路起落,妙諦為一!
迴旋揮筆,如以指書空,獨家解密第44集「性」字

TAG:書法課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李北海《李思訓碑》,唐代行書中獨樹一幟,可與右軍比肩
比之王右軍,文徵明這《蘭亭序》寫的怎樣?
何仁 臨右軍《孝女曹娥碑》
褚遂良小楷《千字文》和臨王右軍《蘭亭序》,米芾、范仲淹題跋
《宋拓王右軍書》引言
李白:王右軍及右軍《筆法訣》學習
沈尹默楷書欣賞《書晉王右軍題筆陣圖後》
趙孟頫行書《國賓山長帖卷》,揮灑自如,頗得右軍神韻
傅山《右軍大醉詩軸》欣賞
沈尹默《書王右軍題筆陣圖後》,楷書能若此,夫復何求!
宋拓 王右軍書《澄清堂帖》並附註譯欣賞
《宋拓淳化閣泉州本·王右軍書》香港中文大學藏
溫潤雋秀、飄逸柔媚,賞趙孟頫《跋王右軍感懷帖》
沈尹默楷書《書晉王右軍題筆陣圖後》用筆清圓勁健,精彩絕倫
趙孟頫《臨右軍帖》、《紈扇賦》、《絕交帖》精品書法賞析
碑帖長卷:董其昌《臨右軍帖》,圓勁古雅,瀟洒悠然
賞趙孟頫《跋王右軍感懷帖》看溫潤雋秀、飄逸柔媚行楷書法
孫智永書法欣賞《臨右軍二尊帖》
書法-沈尹默《晉王右軍題筆陣圖後
趙孟頫行書欣賞《臨右軍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