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獲得希望感?
「我覺得我的病有希望康復。」
「我感覺治好我的病沒有希望了。」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希望和絕望。研究發現,希望感能給我們的身心帶來各種各樣的正面影響。在癌症病人中,充滿希望感的人中有更高比例的人康復。在學生中,那些希望感更多的人成績更好。在情侶中,充滿希望和夢想的情侶對生活滿意度更高,也更有可能走得長久。
希望感可以說是我們幸福生活的必需品,但它不是憑空產生。我們並不能那麼容易地擁有它。很多時候會遇到很多阻礙,當人們著眼於障礙時,他們就會開始喪失希望感。當我們一旦開始有絕望的感覺,就有可能將情緒不斷泛化,直至完全喪失希望。
那麼,什麼組成了希望感,我們是否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希望感?
1.什麼是希望感?
擁有積極的目標,認為自己能夠找到達成目標的路徑,並擁有強烈的動機去使用這些路徑達到目的,被稱之為希望感。由此看見希望感並不是烏托邦式的夢想,你還必須堅持,不斷為其努力。
這裡我們可以借鑒Anthony Scioli的理論,他指出,擁有三種要素的人群往往希望感水平比較高。哪三種要素?
A. 依戀要素:是指感到能夠持續地信任他人,並願意和他人建立連接、互相支持,會產生親密和愛的感覺。在依戀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信任」和「開放」兩個因素。
B. 掌控要素:也被稱為賦權,即感到自己是強大的、有能量的,並且自己的能力在他人那裡也能得到證明。
C. 倖存要素:它是與負性事件相關的。倖存要素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你不會讓自己長期地困在壞的情境里,你能夠有辦法找到出去的路;二是即便經歷了一些負面的事件,你也能夠堅持積極的想法和感覺。
擁有這三個要素的人不僅更充滿希望,也會擁有更強的修復力,即在承受打擊之後恢復的力量。
2.如何獲得希望感?
A.樹立目標
在我看來,生活無望的人最缺乏的是一個長遠的目標,有目標就有希望。樹立目標就成為獲得希望感的重要途徑。
首先,要找到讓自己興奮的事情作為目標,然後明確為了實現目標,可以有哪些路徑,思考在這些路徑上分別可能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最後思考如何能夠繞過這些困難。當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真正讓你興奮的事情上——這個過程會提醒你,什麼是希望。
B.全方位的自我認知
很多沒有希望感的人,往往是對自己的失望和不滿意。比如沒有雙腿的人,永遠不敢有環遊世界的願望。高考成績不好的學生,不敢有美好未來的希望。一定要相信自己,沒有雙腿我們有雙手,成績代表一時代表不了一世。每個人都不完美,要全面客觀的看待自己,去發現自己的優點,哪怕它有時候是微不足道。
C.積極的參與社交活動
通過比較1975年至2016年之間美國綜合社會調查中快樂和不快樂的人的活動類型,研究者發現積极參加社交活動的人更幸福更對生活有希望感。他們較頻繁地參與社區慈善服務、投票和閱讀報紙。
所以要打開自己的生活圈子,走出去。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獨樂」不如「與眾樂」即與別人分享快樂。加強與社會的接觸,多和朋友交流,從交往中吸取健康有希望的精神食糧。
希望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並且也許,是這個世界所能提供的最大的幸福。所以,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充滿希望喔。


※人都是會變的?原來是「自由個性」在變
※全職太太如何重返職場?
※不容忽視的職場小細節
※職場高手,不會等著上司的恩賜,他們只會去做利益交換
TAG:百度文庫職場專欄 |
※如何才能獲得我們的自由?
※如何才能獲得幸福
※如何獲得少女感?
※貓咪如何拒絕被吸,才能不失優雅又能獲得小魚乾呢?
※只有愛是不夠的,我們如何才能獲得穩定的親密關係?
※「你不溫柔,我不主動」,如何才能讓機器獲得感官?
※【如是覺】人人都想擁有獲得心想事成的能力,可世事往往不能盡如人意,請問要怎麼做才能所求如願呢?
※如何才能獲得更多的財富
※如何做到小眾又不失魅力?或許在這裡會獲得靈感
※職場:如何正確的跟領導吵架,既能贏還能獲得老闆認可!
※女人如何才能獲得幸福的婚姻呢?
※瑜伽究竟可以讓我們獲得什麼?
※如果你想獲得成功,你就必須歡迎挑戰!
※孟加拉雀是如何獲得它們複雜的「語言」能力的呢?
※三觀不正,怎可能獲得戀愛長久呢?
※怎樣讓孩子獲得「幸福感」?
※再婚的夫妻應該注意什麼才能獲得幸福呢?
※如何才能獲得異性的愛慕?先測測你的吸引力有多強吧
※佛說:抱持邪見與傲慢,永遠不可能獲得正法
※抑鬱情緒,可能阻礙了你獲得更高的成就 | 如何走出抑鬱陰影,找回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