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背影》,但你不知道他居然是這樣的父親

你知道《背影》,但你不知道他居然是這樣的父親

你什麼時候意識到父親老了?我應該在三十歲前後。從那時起,每當看見我倒水,父親總會提醒一句:「不要倒滿啊,當心灑出來。」

剛開始我覺得這純屬杞人憂天。即便水面離杯口僅一毫米,我也有把握端著杯子從客廳走向卧室,一路上水波不興。我甚至腹誹:你管得太寬了吧?

直到某天我觀察了下,父親捧著杯子走路時,手微微而持續地晃動,水幾次差點溢出邊緣。我才忽然明白,平衡感正從父親的體內流失。而這是變老的徵兆。

兒女邁入盛年即父母衰老之日,人生本來如此,我當然有心理準備。但是透過一次不經意的觀察體會到自然規律的不可逆,仍然有些心悸——原來「老」的滲透性那麼強,能鑽進生活中最細的細節里,你卻無處可逃。

我就想起了朱自清的經典橋段:父親拖著肥胖的身軀,跨鐵道、翻柵欄,為兒子買橘子。

李亞鵬曾獻聲《朗讀者》朗誦《背影》,並深情回憶了他與父親的細節

我相信就在那一刻,朱自清明確地知道,父親老了。七年後,當他記錄下這個場景時,也在內心達成了與父親的和解。

關「和解」什麼事?語文老師沒講過呀。的確沒講過,是生活課教會我去體悟一些更為隱秘的情感關係。

Number1

另一種背影

在傳統家庭中,父親是秩序的制定者和維護者,是絕對權威。他有責任供養子女,提供庇護。

所謂庇護,從好的方面說,是替子女擋風遮雨,避免我們過早地和這個殘酷世界短兵相接。從壞的方面說,則是干預子女的人生選擇。

這種干預有時候很粗暴。朱自清的父親,恰恰就是個「干預魔王」。

朱自清幼年,父親禁止他去新式學堂念書,而是跟著秀才、舉人學古文。

14歲,父親為朱自清張羅婚事,並在18歲那年催他完婚。

婚後朱自清考入北大預科,父親因故失業,脾氣越來越壞,常常因瑣事遷怒家人。

1920年朱自清畢業,次年去揚州八中教書,父親利用和校長的私交,直接提取他的薪水。至此父子失和。

1922年和1923年暑假,朱自清曾主動回鄉,試圖緩解矛盾。然而父親固執己見,不認為自己有錯,尊卑秩序更不容挑戰。朱自清只能悻悻然離開。

這就是為什麼《背影》的第一句話是:「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兩人已陷入冷戰。這篇寫於1925年的散文,可視作朱自清再一次主動緩和關係。

沒想到吧,《背影》里的父親是這樣的父親。他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封建家長」式的專制背影。

實際上,父與子之間天然地不對等。父親總是處於強勢地位,壟斷了權力、資源和威嚴。這些既奠定了兒子成長的基礎,也構成強勁的管束。朱父「同款」,因此屢見不鮮。

今天,《傅雷家書》被奉為「育兒經典」。可是考察傅雷和傅聰的真實關係,傅雷似乎跟「暴君」沒多大差別。他在兒子面前不苟言笑,為兒子的言行定下細緻的規矩,稍微違背即斥責打罵。

傅雷的朋友樓適夷親眼所見:

他規定孩子應該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進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是否妨礙了同席的人,飯菜咀嚼,是否發出喪失禮貌的咀嚼聲。甚至因傅聰不愛吃青菜,專揀肉食,又不聽父親的警告,就罰他只吃白飯,不許吃菜。

傅聰的音樂家之路也是傅雷早早規劃好的。他認定傅聰有音樂天賦,就一定要將他培養成材。同樣熱愛音樂的小兒子傅敏卻因資質平平,想考音樂學院卻不被允許。

Number2

山與天空的寓意

從這些傳統父親的身上,我們可以理解一些有關父母的比喻。

人們習慣將母親比喻成大地和故鄉,將父親比喻為天空和山。大地意味著包容、溫暖、自我犧牲。她又是親切的,因為我們腳踩大地。我們也離不開天空。他保護我們,開闊我們的視野心胸,讓我們嚮往更遠的遠方。

然而天空也是多變的。他有時威嚴,有時暴躁,剛才還陽光燦爛,轉眼晴轉多雲,一忽兒就電閃雷鳴,暴雨狂風。

希臘神話準確定義了母親和父親的不同特性。大地母親蓋亞是溫柔的,她拯救了瀕臨滅絕的人類,打開生命之瓶播撒種子、灌溉田地。蓋亞還孕育了希臘眾神。而眾神之王宙斯既積極捍衛秩序,又因易怒的性格,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這簡直是符合傳統父親的翻版。平日里,子女被父親呵護在羽翼之下,一旦他施行權威,他在子女眼中的形象就變成了人間宙斯。當朱父斥責朱自清、傅雷暴揍傅聰,當父親執意要安排我們的生活……宙斯就復甦了。

同樣,當人們將父親比喻成山,也具有兩面性。山是雄偉可依靠的,也神秘莫測。他高不可攀,又讓人吃不準深山裡藏著未知的危險——別忘了,山會釋放泥石流。

山的另一個寓意是沉默。大山無言,默默不語。

不錯,傳統父親通常是寡言的。台灣著名作家、導演吳念真和他那個當礦工的父親,一輩子說的話,據稱沒超過一百句。這依然是當今很多家庭的常態:母親嘮叨,父親則言語不多。這在國產電視劇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Number3

最後的和解

面對這樣的人間宙斯,兒子的態度十分矛盾。

有理由說,沒有父親的管教,就沒有作為文學家的朱自清、作為音樂家的傅聰。傅聰成名後回憶,傅雷家書中那些有關藝術、音樂和文學的真知灼見,令他獲益。但,對於傅雷喋喋不休的「人生哲理」,傅聰「是嫌他煩的」。至於動輒打罵孩子,傅聰更無法苟同。

這種不苟同,往往釀成父子衝突。從兒子那方面說,隨著體能和智識逐漸接近並超越父親,是時候獨立了。從父親那方面說,此舉是對舊秩序的挑戰。

捍衛秩序VS顛覆秩序,父子間展開拉鋸戰。如果雙方都很堅硬,這場拉鋸戰將尤為漫長。朱自清的方法是出走。父親取走了他在揚州八中的工資,他憤而離開家鄉,先去台州後到北京,多年迴避父親。

傅聰赴波蘭留學後,對傅雷飽含深情的來信回復得很慢。這是另一種迴避。

有很多人直接抗拒。所以我們看到,當父子關係發展到某個階段,就會充滿衝突和對抗。嚴重的,父子間數十年形同陌路,甚而老死不相往來。

每每看到這樣的父子格局,我就想,他們一定羨慕汪曾祺。

汪曾祺也出生於傳統家庭,可他的父親愛玩,沒架子,中學時代,兒子寫情書,他還在一旁出主意。受此影響,汪曾祺對子女也很隨和,子女可以隨便和他開玩笑,「擠兌」「挖苦」他。而他呢,還以「多年父子成兄弟」為榮。

不過在中國的原生家庭中,這畢竟是少數。父親與孩子能保持如此健康活潑的關係,更大概率會發生在父女之間。這是父子關係和父女關係的差異。

有趣的是,父親節最早就由女性提出。1910年,美國人多德夫人建議設父親節,以紀念她那位在妻子死後將子女撫養成人,最終因操勞過度而早逝的父親——威廉·斯馬特。換言之,父親節是女兒送給父親的禮物。

實際上斯馬特有6名子女,除了多德夫人外都是兒子。我想,兒子們與父親的關係和女兒不同。相應的,他們對父親的認知和感受也會有所不同。

當然,再僵硬的父子關係也有機會和解。只不過這種和解經常以「強弱之勢」的改變為前提。父子關係在倫理上不可變更,但隨著父親變老,強弱之勢顛倒:兒子越來越佔優勢,父親成為弱者。此時契機出現。

奧地利作家阿爾諾·蓋格爾的小說《流放的老國王》描寫了這個契機。主人公的父親性格固執、行事粗暴,是家中當然的「老國王」。可自從得了老年痴呆症,父親轉為弱勢,僵硬的父子關係逐漸破冰。兒子開始主動走進父親的內心,關心他、了解他。

小說反映現實。朱自清就是在意識到父親衰老之後,寫下的《背影》。這篇經典散文不僅僅在敘述父愛,他更是兒子主動對父親提出和解。兩個同樣堅硬的雄性,唯有當一方被自然規律削弱,主導權易手,才能真正達成和解。

由此我又回想起發現父親變老的那個瞬間,復盤過去幾年的事情,我再度驀然意識到,父子關係可能已進入了新階段。你呢?

- END -

文字 / 抱老師

編輯 / 喬如月

視覺 / 徐銘遠

【圖片來自網路】

每個人都是一件有趣的作品

獲取更多文化福利

歡迎添加島主個人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貳象島 的精彩文章:

TAG:拾貳象島 |

您可能感興趣

看著你的背影,我知道我還是忘不掉你
你努力的樣子真難看,但是你不知道你的背影有多坦蕩
同樣是背影殺手,背影VS正臉,網友: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看了她們的背影,你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絕色」!
看背影就知道是女神了!
我們留給父母的,不應該只是背影
你想讀懂父母的愛,就去瞧瞧他們的背影吧
你見過自己與父母在一起的背影么,用鏡頭記錄你不曾留意的瞬間
傳說中的「背影殺」身材,這樣的女朋友別說你不想要
我只好看著你的背影,告訴自己不必追
看背影就知道是美女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的背影遠行
搞笑段子:新認識的女朋友給發了好幾張只是背影的圖片,也不知道什麼意思
孫允珠:望著你離開的背影,堅強不哭,是因為愛你,更是因為懂你
我愛你,卻只能愛著你的背影
只看背影你覺得她們中誰最美?轉過身來時要我怎麼選啊
這背影,猜猜他是誰?
叱吒風雲的他們,終成背影,你是否還記得他們?
朱自清要不是寫了《背影》,他的父親會把對他的恨帶入墳墓?
孩子賴遊樂場不想走,卻被親媽這樣對待,網友:生無可戀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