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芥子意,園者心

芥子意,園者心

古人造園,文人多為之,文人知美,自有萬千山水寫於心頭。白雲蒼狗流轉變幻,雲捲雲舒自得而樂,借三分匠意,書七分文心。文人作畫,粉牆為紙,窗欞為框,文人作詩,掇山為引,理水為韻。誠然,古典園林是能工巧匠疊山理水,植樹栽花,營園建囿之所在,更是文人墨客寄情山水,隱逸沉思,淡看天人宇宙哲學之所往。

說造園,不得不提李漁,而李漁卻又並非以造園聞名,他的文章涉獵極其廣泛,王澍說他「和袁枚相似,敢開風氣之先,甘冒流俗非議,反抗社會,但敞開胸懷擁抱生活。」李漁造園,喜歡親手為之,在文人造園成風的年代裡,他又是個不折不扣的「實踐家」。

李漁曾為自己造過三座園林,地處伊山,鄉情野趣的「伊山別業」,緣山構屋,順勢而作的「層園」以及如今在金陵難覓其跡的「芥子園」。而在這些為人稱道的園林之中,尤以芥子園最負盛名。據《閑情偶寄》中的零星記載,芥子園僅有三畝不到之地,建築略佔三分之一。

芥子園,取「芥子雖小,能納須彌」之意,名字取得直白卻也哲理非常,原址地近周處讀書台,李漁文友紀伯紫宅與芥子園相鄰,都位於周處台同一側,一個於「台前」,一個於「山下」,因此,芥子園「稍具丘壑」。

李漁於清康熙十六年從金陵遷居杭州,最後一次移家頗為狼狽「無論金陵別業屬之他人,即生平著述之梨棗與所服之衣,妻妾兒女頭上之簪,耳邊之餌,凡值數錢一鏹者,無不以之代子錢,始能挈家而出」芥子園中的建築也被拆除,用於修建杭州新居,芥子園便不復存在了,連遺址也未可考,現今的芥子園,藏於老城南門東,為另擇址復建。

南京的雨下得纏綿,初訪芥子園便是在古城金陵的雨中。我一直覺得雨中遊園是再好不過的,細雨洗過的山石更具斑駁,似乎每走過一處,便能體會當時的李漁應該也是在此淺吟沉思,手植花木於院前,讀書寫作於閣內吧。而恰好的是,朱慶餘《宮中詞》寫到:「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併立瓊軒,含情慾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中國文學講究的便是「纏綿,再纏綿,最後也不得一語道破」,造園之魂,便是這「纏綿」二字。

芥子園雖小,卻時時給人以驚喜與歡愉,園內一池碧水倒映山影重重,山石高低有致,錯落層疊,又有花木綴於其間,池邊山腳的荷葉淺深間布,點點滴滴蒼翠之色,卻在雨中的金陵城裡顯得尤為清晰。駐足於水岸邊,憩於這一方綠影中,於這一牆之隔外的紛繁,與此時此景竟成為兩個世界了。

沿水岸漫步到畫舫,畫舫探於水中,落于山石之間,彷彿身在萬山之中,幽而不明。歌台倚山而建,又與月榭、浮白軒兩兩相望,原為李漁家班排練演出,以戲文會友之所。假山起伏之間,有秋水亭立於山石之上,於秋水亭俯瞰全園之景,翠樹欲流,若有幾處花開,便更是趣景滿園。時間在走走停停里變得很慢很慢,像是跟隨著李漁兜兜轉轉的一生不斷的浮沉。從故鄉蘭溪輾轉於杭州與金陵,三個園像三個印記烙印在城市裡,成為李漁在這三城的獨特記憶。就我看來,「山麓新開一草堂,容身小屋及肩牆」,充滿著野趣與田園風光的伊園是李漁對於故鄉蘭溪初初淳樸又簡單的熱愛。層園卻因家境貧寒,想修頹屋數椽而不得,獨在金陵修芥子園,將大千山水,亭台樓閣盡數收於這一方天地之中,雖僅有三畝之地,卻盡收天下之大。

芥子園復建之址位於老門東,周圍居民樓林立,遠眺再也無法「窺見鐘山之氣」,而今夕與昨夕在這裡交匯成一潭秋水,平靜而淡然,就連雨點打在水面泛起的漣漪也如詩一般優雅,突然間想,若是李漁再見芥子園,一定也是拾趣而記,欣喜非常吧。園與城,園與人,都是在時間不停的更替中不斷的變換著,如今的芥子園,重現了當年的園林之美,疊石理水,無一不考究,芥子園的山石與金陵城的氣韻相合,剛毅之勢不破,湖石之柔潤又堆疊的恰到好處,又有赤石與湖石相融相交,於開闊水面遠望,金陵報恩寺塔似乎立於赤石之上,歷史彷彿在此地交匯,雖不是原址重建,卻更有其中精妙。

再說其中精妙,便不得不說芥子園浮白軒中的「尺幅窗」。芥子園假山位於浮白軒之後,李漁在浮白軒後牆正中開一景窗,裁紙數幅,貼裱在窗框四周,作為一幅立軸畫的鑲邊,形成了一幅山水中堂,而畫中的山水,便是「丹崖碧水」的真山真水。「坐而觀之,則窗非窗也,畫也,山非屋後之山,即畫上之山也。」李漁也說「會心處正不在遠,若能實具一段閑情,一雙慧眼,則過目之物,盡在畫圖;入耳之聲,無非詩料。」這大概便是說的「發現美的眼睛」吧。甚至他還「取枯木數莖,置作天然之戶牖,名曰梅窗」,「順其本意,不加斧鑿」,枯木作花窗,返璞歸真,可愛至極。

園林之意,不外乎於此,曲折有致,巧於因借,皆因造園者心中有景,每塊石,每處景都在心中細細描摹過,而在恰到好處的時候信手拈來。李漁在《閑情偶寄》里講述造園的種種事宜,房舍園林,植花養草,雖是匠人之談,卻也是興之所至,以抒胸臆。

造園,卻也是在造心。築成的是山石,成就的是自己。

復建芥子園老楊功不可沒。老楊是我的導師,在我們長達八年的師生生涯中,他常常帶著我們研習詩作畫論,品評園藝假山,老楊愛造園,是與生俱來的,常常他打著太極便隨手拈來假山一組,其錯落之形,高低之勢,暗中也許和太極之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葉聖陶評價造園者「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芥子園復建之初,老楊便跑遍各地園林,搜集假山奇峰,以期心中有丘壑。或許和李漁一樣,有著匠人特有的情懷,老楊造園總也喜歡親力親為,從每塊石頭的選擇到堆疊的方式,除了在紙上畫,在心中描,更多的,是實景的造。或有奇峰險峻,或有山澗潺潺,千迴百轉處,柳暗花明時,其中的曲折反覆,深藏淺漏,無一不是老楊現場描摹而成。

老楊對於李漁,只簡簡單單用了「有趣」二字,從《閑情偶寄》的個中片段里,常讓他看到一個戲曲家對於生活,對於事物各種有趣又似乎不切實際的想法,這種想法極其富有想像力,甚至他會想像在西湖的遊船上有花窗,窗格圖案文雅,將西湖之景框於其中,隨遊船而動,隨時間而換,成了一幅一幅的「無心畫」。

也許作者無心,讀者卻有意,從書上的零星記載復原當年頗負盛名的園子,老楊重讀李漁,讀書吟詩,塑模疊山,除了重現芥子園當年的盛景,老楊似乎也為自己造了一座園。在這座不大的園林之中,老楊實現了自己的造園理想,園林與詩畫又不甚相同,園林之景,隨四時變化,是生命的活物,園林與園者休戚相關,是共同演進,不停更替的,造園之事,也並非一定要衡以繩墨,若是能以心造園,必然有不同的感悟與歡愉。

也許造園的魅力便在於此,即便是同一個地方,同樣的建築,同樣的手法,不同的人似乎也造不出一座一樣的園,每個人造的都是自己心中的園林,而其中的曲廊綠樹,山石水景便都是造園人此時此景最真實的映射了。

想著將來,芥子園必定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任憑再高的牆也擋不住熙攘的人群,芥子園如現在這般寧靜的時刻必是少有了,而轉念一想,園子就是園子,它始終在那裡,不動不移,只是隨著季節的變換略施顏色,它載著的是造園者的心,沉靜安穩或是熱鬧繁複,任憑外界怎麼變換,它都不會再改變了,從此以後,它便會像滄浪亭,網師園一樣,美得不動聲色,在歲月里不斷的沉澱沉澱,與時光交錯纏綿,給金陵城更添一幅山水圖,在這幅山水圖裡,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心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孤獨又自由,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這煩擾的世界裡,更有一點靜與凈。

品園之味,不流於手法,技藝,而去品園之魂,園中之景,無非亭台樓閣,疊石理水,而園中之情卻萬千百態,如開一扇閑窗,以窗借景,自成詩畫,納千傾汪洋,收四時爛漫,未有矯揉造作,情之所至,景之所起,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於無聲處自有深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TAG:梧桐樹下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初學者怎樣取法芥子園,畫蘭花?
《芥子園畫譜》為何不可學?
芥子園畫譜—人物,初學者臨習好範本!
須彌納芥子是事實,芥子納須彌是禪理,再說禪的意境
一人簡說:《芥子園畫譜》對現在的繪畫初學者還有意義嗎?
芥子須彌,淺談粒子物理
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微景觀
芥子園原版菊譜,畫菊的好教材
學山水不可不讀《芥子園畫譜》
初學國畫芥子園不是唯一出路
齊白石與《芥子園畫譜》之緣
學國畫必定要臨摹的《芥子園畫譜》,為什麼都這樣說?
《芥子園畫譜》山水精選,學山水不可不讀
《鬼燈的冷徹》咯吱咯吱山的兔子,芥子小姐值得眾多女性參考學習
白芥的兒子簡稱白芥子
生如芥子有須彌,心似微塵藏大千!西藏不語世人嚮往之!
周娜:觀《芥子園畫譜》 品雅緻生活
芥子園教畫山泉瀑布!
看看《芥子園畫譜》那些千姿百態的鳥兒!
《芥子園畫譜》山水譜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