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碎片化知識,到底有什麼危害?

碎片化知識,到底有什麼危害?

文曾少

一首非常好聽的英文歌,一定要聽完

經常有人跟我抱怨:

曾少,我放假之後呆在家裡,每天刷刷微博,聊聊微信,看看「奇葩說」,但我內心是極其痛苦的,因為我總覺得這樣的日子過於墮落。

於是我在微博看到好的電影,紀錄片資源,會立刻下載到電腦,在微信公號上看到任何關於思維方式的好文章,會即時收藏起來,在「奇葩說」看到各位辯手新奇古怪的觀點,會反覆琢磨一整天。

即使白天都是這樣地重複著,但每每到了晚上躺在床上才發現腦袋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學習到。

反而覺得特別疲憊。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子的狀態。

反正之前我也深受其擾,尤其是剛剛畢業的那會,自己看起來每天都忙忙碌碌,不斷地在接受新的知識和觀點,但其實到最後,什麼都沒有得到,反而惹得自己很是焦慮。

「碎片化知識」對於我們年輕一輩來說,其實耳熟能詳,對於我們的長輩而言,可能比較陌生。

為什麼?

因為我們這一輩人,生活在一個社會激烈轉型發展的年代。

信息的傳播,資訊的流動,不再簡簡單單依靠報紙和雜誌,各種新式媒體如同雨後的春筍,個個冒了出來,而且藉助智能手機和高速網路的普及,任何人都能以極其低廉的成本,獲取到所感興趣的信息和資源。

飛鴿傳書早已成為了遙遠的神話,觸手可及的時代,已經到來。

但如今撲面而來的「碎片化知識」 ,其實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徵:

第一,只傳播各種事實,但卻忽略其推導的過程。

我們從小就接受的應試教育,要求我們每一步都要注重推導的過程,尤其是在數學這一科目上。導致我們長大後,對於生活中需要推導的問題,特別反感。

你想想啊,有直接爽快的各種所謂的知識,擺在你的面前,你當然不會琢磨著究竟怎麼樣去推導和演練。

有人把考試的答案放到你的眼前,你的潛意識,肯定是「爽啊爽」。

知乎上大熱的問題,不是什麼關於碎片化知識的探討,而是什麼「最冷的知識」,「最受用的人生經驗」,「最有共鳴的話」等等。

高贊的回答,肯定會列舉一個又一個的事實,但卻不會跟你說,究竟該如何才能去推導出這個結論。

第二,只跟熱點走,極少提供系統且持久的知識。

前一陣子《歡樂頌2》熱播,幾乎全部的公眾號都在解讀這部劇,有的從服裝打扮,有的從人情世故,有的從職場社交,有的從人物階層等不同的方面進行分析。

現實社會流行什麼,我們就能反覆從新媒體中得到什麼,這是極為穩固的循環。

你壓根就只能被他們帶著走。

我們為什麼熱衷於「碎片化知識」 ?

首先,我們需要各種各樣的刺激。

承認吧,你現在之所以不想去讀書,是因為讀書這個活動,對於你的刺激還不夠,為什麼在微信,微博,知乎這些軟體上輪流切換,我們不會感到絲絲的厭倦,反而當你坐在書桌前,卻有種想死的衝動。

是因為在這些軟體得到的即時刺激,要比讀書來得快地多,你壓根就不用等到學期末,或者畢業的時候,才會收到期盼已久的反饋,只要打開微博,就能看到各路明星的家長里短,曬娃劈腿,何樂而不為?

而且,刺激一旦被我們開啟,是很難收得回來的,就像你開一輛速度非常快的轎車,當你猛然剎車時,對於輪胎,其實損壞很大。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一旦沉迷於遊戲,就很難再抽身而出的原因。

第二,我們希望快速成功。

之前在知乎上大熱過這樣的一句話:

你的問題,不是渴望功成名就,而是想要一夜暴富。

而所謂的碎片化知識,剛剛好滿足了我們這個不切實際的虛假目標,我們日日夜夜不停地在網上尋找各種可以滿足這個目標的速成方法。

像上面提到的,今天看到一個提高自信的方法和技巧,就誤以為可以迅速被人喜歡,成為萬人迷,明天看到一個可以讓自己的PPT製作水平上一台階的教程,就以為自己是大神,開始沾沾自喜了。

但其實自己是多少斤,擁有多少料,自己再清楚不過。

只是自己次次把自己暴露在「碎片化知識」的海洋里,強迫自己相信自己是在學習,是在努力,結果這些所謂的努力,卻如同把拳頭打在空氣里,什麼也沒有得到。

「碎片化」的時代,我們應該怎麼做?

第一,每天擠出特定的時間。

這一點是破解「碎片化知識」難題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

像我現在堅持寫作,前期的話,確實走了很多歪路。因為我在寫的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刷朋友圈,刷知乎,去看看別人是怎麼樣描述一個故事,故事的情節,又是怎麼展開,在撰寫的過程中,用到了哪些妙句等等。

有一個特別古怪的現象,我們越不在意時間,時間溜走地越快。

我雖然端坐在電腦前,半個小時過去了,卻一個字也沒有擠出來,到了臨睡前,感覺異常痛苦和難受。

於是就內疚,接著就失眠,越失眠,我第二天就越周而復始,越周而復始,我的寫作水平,就越原地踏步。

後來,當我在空閑的時候,我就盡情地放縱自己,刷朋友圈,看美劇,刷知乎。

但只要到了晚上的9點半,我就會把手機,Ipad給扔到一邊,打開電腦,一心地沉浸到寫作當中去。

因為這樣沉浸其中,我的大腦每時每刻都在高速運轉,越高速運轉,我就越淡忘各種外界干擾,越淡忘干擾,我的工作效率就越高,到了臨睡前,一點點內疚感都沒有,結果睡眠質量也非常好。

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你也可以每天擠出特定的時間,專門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給自己立下這樣的一份契約:

在這段時間裡,自己只能做這件事情,其他事情,我一概不管。

二,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碎片化知識」之所以碎片化,是因為我們只知道一個個單獨的事實,不知道這些事實是怎麼推導而來的,也不知道這個事實,跟其他的事實有什麼樣的聯繫和關聯。

我們知道的,其實都是一個個孤島,根本就不能連結成為一塊廣闊的大陸。

所以,下次當你看到碎片化的知識點,試著在這座孤島做一段時間的停留,並以這座孤島為起點,去探尋發現新大陸的可能。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成年人,都應該知道如何才能找到可以讓自己馳騁的大塊陸地,而不僅僅讓自己局限於一個角落裡。

第三,千萬不要因為害怕「碎片化知識」,而什麼都不去做。

說實話,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著恐懼和害怕。

這是人類天生的本能,我們的祖先看到飢腸轆轆的獅子,凶神惡煞的各類猛獸,心裡頭湧起來的,一定是洶湧澎湃的恐懼感。

恐懼使我們的祖先可以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做出最為穩妥的決定:

逃,使勁逃,逃地遠遠的。

而有些人,面對「碎片化知識」的態度,其實和我們的祖先如出一轍。

因為害怕自己學到的東西,也是一個個孤立的島嶼,於是在這個預設的心理模式下,他們就停止了出發,停止了去探索,也就終結了發現更大世界的可能。

其實,我們應該轉變下這樣的一種心態:

碎片化知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還沒有出發,就把自己的夢想,給直接打成一塊塊碎片。

希望對你們有用。

END

關於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少賢 的精彩文章:

TAG:曾少賢 |

您可能感興趣

碎片化的知識,在慢慢毀了你
十個趣味冷知識!掰手指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有趣且開心的冷知識,你知道圖中的「竹片」是幹什麼的嗎?
關於鑽石的知識有什麼?
這些有趣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厲害了,最神奇的冷知識首先應該是冷知識,這才是有趣的冷知識啊
給寶寶做霧化比輸液危害還大嗎?看完這些霧化的知識你就知道了!
衛生間風水知識——貼有美女照片,你知道有什麼後果嗎?
增高葯有用嗎?這些知識你應該知道,別再傷害孩子了!
這些沒有了解過的有趣冷知識!
為什麼知道很多攝影知識,卻依然拍不出好照片?
為什麼腰果要去殼賣?有些事總是似曾相識?這5個冷知識你了解嗎?
關於毒蛇的知識有哪些?
尿頻是怎麼了?了解這些知識就不怕
美食界的那些「冷知識」,草莓身上有多少仔你知道嗎?
先有雞才有蛋?這幾個冷知識你知道答案嗎?
糖尿病有哪些相關的知識?看完這篇,你可以很清楚的認識糖尿病
小知識| 你的洗臉到底有沒有這些誤區?潔面產品潔面知識大起底!(上)
你會在這篇冷知識里找的你需要的冷知識,有沒有冷到你呢
致癌的因素有哪些?這些知識你要知道!